学佛笔记

观心
2024-11-16 08:56

弘 一

世间学问义理浅。

头绪多,似易而反难。

出世学问义理深。

线索一,离难而似易。

线索为何,现前一念心性应寻觅。

试观心性,在内欤?在外欤?

在中间欤?过去欤?现在欤?

或未来欤?长短方圆欤?赤白青黄欤?

觅心了不可得:便悟自性真常,

是应直下信入,未可错下承当。

试观心性,内外、中间、过去、现在、

未来、长短、方圆、赤白、青黄。

摘自《弘一大师诗词》

End

修行为什么要“观心

◎ 憨 山观心。第一微妙法门也。夫心为一身之主。万行之本。心不明。欲身正而行端者。鲜矣。是故世闲一切种种苦恼。皆从妄想颠倒所生。若颠倒不生。则生无生矣。无生则虽生而无生。生而无生。则念亦无念。无念则颠

安住佛号,勿用观心

印祖开示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

观心

弘 一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似易而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离难而似易。线索为何,现前一念心性应寻觅。试观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间欤?过去欤?现在欤?或未来欤?长短方圆欤?赤白青黄欤?觅心了

徐恒志:观心、念佛、人事磨炼

学佛的目的,既在于解脱生死苦恼,而解脱生死苦恼,必先明心见性,而见性的切要功夫,便应从观心入手。譬如伐木必须断根,灸病必须得穴。所以《大乘心地观经》说:汝等凡夫,不观自心,是故漂流生死海中。又说: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