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郭耀华: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后记与答辩记录
2025-01-21 09:42

后记与答辩记录

感谢班班多杰导师、牟钟鉴老师和周季文等老师的教导,在中央民族大学六年求学期间,笔者实受益良多。在论文写作期间,夫人王慕龄及一些同学、朋友的热情支持,这篇论文才有缘得以问世。此外,导师也提出宁玛派几个有待解决的疑点供论文参考。感谢社科院尕藏加老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郑堆所长以及刘成有教授、谢路军教授、谢爱华教授五位评委的肯定与建议,使本文更加完善、增加光彩。

评委们认为,笔者除了使用历史文献学及田野调查外,主要采用比较学方法,对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见地与修行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视角独特,如从龙钦饶降巴尊者的著作切入,以便深层阐释大圆满法在整个佛教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第一次较为细致地探讨了宁玛派大圆满法与汉地禅宗修行方法之间关系,与藏地苯教大圆满法的异同,以及同文殊菩萨、阿閦如来、金刚萨埵等法脉传承的关系,并提出了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手菩萨,是大圆满法传承的祖师,文殊菩萨思想与大圆满法见地之间有着渊源关系等,提出诸多新的学术观点或思路,进行富有创见的独立思考,得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意义的结论,并厘清了一些历史疑难问题,开拓了藏传佛教的研究领域,在藏传佛教,乃至中国佛教的研究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推进了汉地学者研究宁玛派的学术水平。只是论文中未引用第一手藏文原文资料(只用汉译本)仍有不足,虹光化身的科学解释模型仍有欠缺。

2010年5月20日答辩提问中,谢路军教授问:一、大圆满法如何减少疾病?二、大圆满法如何影响禅宗?答:一、分成身病与心病两部分解决,减少身体疾病因修炼扎隆拙火不怕冷,打通中脉,中医也认为气脉通畅不易生病。减少心理疾病因修炼观虚空、观蓝天,神清气爽,心不压抑,心不作意,有正知见,无住空性,因此心病、精神疾病不易产生。二、大圆满法正行强调中脉修炼、修持四光脉看虚空,最终产生童子瓶身、虹光化身。除非禅宗也接受此法脉,才有可能影响,而大圆满法祖师文殊菩萨见地,对禅宗思想而言,学者们向来认为有极大影响。

刘成有教授问:一、结语中提到明空赤露与虚空自然智是大乘精髓,请问与中观派精髓、瑜伽行派精髓有何关系?二、虹化是自己解脱的结果,而大乘注重大悲,大乘菩萨道注重集体成就,请问个体与群体修行在大圆满法怎么看?三、汉地禅宗对西藏大圆满法有没有影响?答:一、(一)中观派看法是空性、无自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大圆满法的虚空自然智的空性相当,大圆满法主张空分(空性)、明分(光明)、悲分(大悲)。(二)瑜伽行派主张佛性妙有,具如来藏思想,与大圆满法的明空赤露,强调“明”的妙用,此是大悲的妙用基础,见地一致。二、在论文第二章第九节,第128页,附录一第三十一节,第334页,指出大悲是大圆满法的重要见地,但是大圆满法强调菩提心,智慧觉性解脱,根源在大悲唤起众生修行,每个人解脱,所以大圆满法的大悲与觉性、法性相关,偏向唤起个体修行自觉、自解脱,不是以群体社会救济、慈善事业为方式,这种修炼有其智慧产生大悲的特色,渡化执着世俗一切的众生,以自然智慧产生自性清净、觉性,而走上解脱虹化之路,且大圆满法大悲以法、报、化三身任运为修行方向。三、论文第五章前言第189页,龙钦饶降巴尊者赞赏禅宗摩诃衍那,所以龙钦饶降巴尊者有受到禅宗无住无念影响,但事实上,无住无念等禅的思想,也是文殊菩萨思想中部分重要见地,只是龙钦饶降巴尊者不清楚大圆满法祖师金刚手菩萨,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连早期宁玛派传承上师也不知此缘由,自然感觉大圆满法许多见地受禅宗的影响。

谢爱华教授问:虹光化身如何变肉体为光?是相对论E=MC2 ,还是正子、负子对撞产生能量?是否有时间空间因素影响?答:个人看虹化过程,身体逐渐缩小,是种心、物、能互动过程,意识念力加入控制光的转换,产生微小地震、彩虹光(甚至有爆裂音),也是质能互换,但与E=MC2的物质核子爆炸能量不同。(是否有反物质加入运作尚未知,且可能空性无念中,会自生光辐射反应)

尕藏加研究员问:文献中对传承的描述太弱,大圆满法的见地来源、源流请描述一下(例如无垢友大师的传承梳理)。苯教大圆满法要参考法国学者著作。标题修行果研究是否改成见地与实践研究?答:在第27页、第29页,第二章第二部分、第四部分提到历史传承,论文中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著作《大圆满法传承源流蓝宝石》有一些世系表,但资料太多,因此论文没有列上去,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上师心滴如意宝》中“历史宝鬘论”一文皆有传承过程描述。而大圆满法的印度传承源流见地,在第三章第一节第151页到158页《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的解说中有描述。且结语中第一点、第六点已提到文殊菩萨系列经典与东方妙喜佛国维摩诘居士的见地皆可参考。

郑堆所长认为从经典对比分析思想见地,实地考察,文献整理创新学术观点,可为宁玛派修行者借鉴,赞赏未提问。

总之,论文只是研究大圆满法的开端,以后尚需进一步在藏传佛教不同派别或不同宗教思想比较上,提出更深刻修行见地贡献世界才是!

最后,夫人王慕龄与笔者同一天博士论文答辩通过,以《瑜伽经思想与佛教相关思想比较研究》论文,获北大哲学博士,值得一记!

End

藏传佛教的文物宝库

◎ 王家鹏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收藏文物一百多万件,其中与西藏有关的文物就有几万件,是中国内地保存最完好、最丰富的西藏文物宝库。由于皇宫的特殊地位,文物的特殊来源,使

大圆满的见和修

◎ 敦珠法王一、大圆满之见(一) 阿字在文殊师利菩萨灌顶时,所用之镜子,代表智慧。而其上有一阿字,此阿字代表着不生不灭。此意义甚为重要,诸佛皆由此阿字呈现出来,也就是说,诸佛是不生不灭的。不可执着诸佛

于凌波:付印后记

付印后记于凌波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佛法与生活》这本小册子,是近两三年间,在几处讲堂慕钦讲堂、华藏讲堂、雪庐纪念讲堂等处演讲的讲稿,这些稿子,每篇自成单元,没有连贯性,是临讲时随时想到与生活有关的题目,

陈兵:大圆满心性光明论

大圆满,一译大圆胜慧,梵语摩诃删底(mahasanti),藏译竹箐(rdzogschen),为宁玛派特有的密法,在该派九乘判教中为内密三乘中最高的阿底(无上、极)瑜伽,高踞全体佛法、所有密法的顶尖。该

解读藏传佛教的慈善传统:源于善恶有报和慈悲观

佛教的慈善事业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佛教都有兴办义学、修桥补路等多种领域的慈善事业。而藏传佛教将慈悲作为佛道之根本,也提倡无私利他、奉献众生的善行。佛教的慈善事业的形成与佛教的因果论、慈

雪漠:大手印、大圆满、禅宗

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之后的境界。◎问:请您谈谈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区别?●雪漠:究竟

雪漠:藏传佛教要做到“九个面对”

藏传佛教要做到“九个面对”——雪漠在“首届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论坛”发言各位高僧大德、各位仁波切、各位老师和朋友,大家好:在这个论坛上,香巴噶举和在座的其他教派不太一样。目前的香巴噶举不再像一个宗教教派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后记

后记早几年,我一直忙于《净土宗词典》的资料整理与编撰工作。其间,也写成部分工作手记式的资料性文字,发表于佛学论文集或佛教杂志中。师友与净宗同修们看到以后就说,这些文章对他们来说太有用了,希望我能多写一

林克智:祥和洒脱之路 后记

后记拙作《香光居寄语一生解脱之路)出版后,笔者又收到一些师友的来信,希望我能将其他著作选辑出版,以作修学的参考。于是再选数十篇,名为《香光居文选祥和洒脱之路》。是编选有多种文体,选文既盛赞释迦世尊及其

林克智:《净土十疑论》浅讲 后记

后记《净土十疑论》是智者大师弘扬净土之作,同修们如果破除了这些疑问,就会对西方净土产生信心。虽然这部论很短,但是对一个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却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净土的往生讲信愿行,其中的信心是根本。信为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 后记

后记小乘与大乘的分界线是什么?小乘只懂人无我,不懂法无我。大乘确立人无我、法无我观,但又不着二种无我相。小乘得人无我观后,以无所有处为涅槃,独善其身。大乘自度度他,以大悲本愿度济群生。不入涅槃。体现了

藏传佛教-护法部-一髻佛母

独髻佛母是印度常见的事部主尊,通常与圣救度母和具光佛母一起合称为长寿三尊。这种将事部主尊组成三尊相的做法盛行于整个藏区,是西藏艺术中的一种特色。在与圣救度母和具光佛母作为三尊显现时,具光佛母代表的是白

郭耀华: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由于藏地在松赞干布到赤松德赞时期,已翻译大量大乘经典,主要由梵文转译,也有汉文转译,对西藏佛教的发展,扎下深厚的根基,这些大乘经典对宁玛派的传承祖师:无垢友大师、莲花

郭耀华: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一、虚空藏菩萨修行在楞严经中第五卷,释迦摩尼佛问诸大弟子们,讲讲如何修行圆通法门以及方便进入三摩地境界的方法,当时虚空藏菩萨讲解

郭耀华:第七章 第一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

第七章 第一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第一节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除了第一章第七节的描述之外,这里笔者再对大圆满法的修行成果作介绍。一、四种道力大圆满法不立一切果,不求证果而果自证。晋美林巴尊者在《大圆胜

郭耀华:第二章 第六节 无自性、自性

第二章 第六节 无自性、自性第六节 无自性、自性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无自性、自性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一)无自性现有轮回涅槃之诸法,虽现而无自性,如阳焰。中品般若经云:“善现

郭耀华:第七章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

第七章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一、北传佛经究竟涅槃的概念原始佛教即以“烦恼永尽,心无取执,解脱诸漏”来解释涅槃,一切有部以“择灭”解说涅槃,大乘中观派以“

郭耀华:第七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

第七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这里笔者举三例虹光化身者,当作大圆满法成就者研究,考察修行细节,如何成就。一、虹光化身索南南杰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之书》第十章心要

郭耀华:第八章 第三节、第四节

第八章 第三节、第四节第三节 以四川省阿坝县朗依寺大圆满法修行为例一、秦麦洛桑活佛访谈来自四川阿坝朗依寺秦麦洛桑活佛,刚好他2007年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老师的研究生班听课,结果有了三次之缘, 1

藏传佛教的五明

五明是佛教所称的五类学科,源自古印度。在藏传佛教中尤为重视。当今世界最大的佛学院,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即以“五明”命名。藏传佛教各大寺院,也都设有与五明有关的的学院,学僧完成学业之后,还会授予相

郭耀华:第三章 第五节 从《佛说如幻三昧经》

第三章 第五节 从《佛说如幻三昧经》第五节 从《佛说如幻三昧经》(《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谈起一、平等“文殊答曰:天子!当平等度,以度平等,其于诸法无得不得,亦无所逮,不审不行亦无不行。”[1]“平等

郭耀华:研究文殊师利菩萨法门

北京大学宗教哲学研究会第一届佛教学习小组(2009年第八次课程)主讲人:郭耀华医师作者简介:台北医学大学牙医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博士一、法界智慧

郭耀华:内观与地球和平

2007.12.7作者姓名:郭耀华(光斋),台北医学大学牙医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博士王慕龄(静主),台北医学大学药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士北京

郭耀华:第三章 总结

第三章 总结本章总结除了上面七部经典外,文殊师利菩萨在《诸法无行经》说“不动相”如下:是故一切众生皆成就三昧,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皆入贪欲平等法中故,远离争

郭耀华:第二章 第二节 总结讨论(1)

第二章第二节 四、总结讨论(1)四、总结讨论(一)虚空1. 大圆满法彻却修行使用三虚空会合,脱噶修行使用蓝色虚空光[1],修行虚空本性,虚空一切包容,一切平等,空为法界相,大圆满法界部特别重视从空中产

郭耀华:第四章 第三、四、五节

第四章 第三、四、五节第三节 从《大般若波罗蜜经·见不动佛品第二十四》谈起笔者引用三段经文讨论,说明有关阿閦佛国修行见地。一、法不行法,法不见法,法不知法,法不证法,庆喜当知,一切法性无能行者,无能见

郭耀华:弥勒大菩萨(佛)思想

【一】、前言: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唐末五代后梁时期 布袋和尚【二】、内容分析:一、阿含经类:发愿成佛,本尊现正在兜率天宫(属于欲界第四天)讲法,成立兜率佛国净土。1.《中阿

藏传佛教僧职有什么

封号性僧职藏传佛教中僧人的身份区别在于他们的僧职,一般分为封号性僧职、学位性僧职、戒律性僧职和寺院组织中僧职。封号性僧职就是由历代中央王朝授封的一种僧职,在藏传佛教僧职中声望最高。这类僧职起源于中国元

认识生命实相 走向生命的大自在大圆满

实相讲的是事物本源、宇宙本源,本源是一个,万事万物都是从一而来,我们把这个就叫作一实相。一实相是非空非有、或是亦空亦有,非有非空,也就是说他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灵性的,或者说他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

十二丹玛——宁玛派护法女神

十二丹玛即吐番本有的十二地方女神,莲花生大师在来吐蕃的路上,运用密咒法威力将吐蕃的十二女神慑伏。使其立誓不再作恶并发誓守护雪域佛法。此后,她们就成为宁玛传承里有名的护法十二丹玛女神,在宁玛传承的寺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