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郭耀华:第六章 第三节 如来藏系的《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2025-01-13 11:47

第六章 第三节

第三节 如来藏系的《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鬘经》)、《大方广如来藏经》(《如来藏经》)、《佛说不增不减经》与大圆满法

《胜鬘经》、《如来藏经》、《佛说不增不减经》是如来藏缘起说的代表,大圆满法修行与自性清净光明如来藏关系密切,第一世敦珠法王(不败尊者)还专门针对如来藏做解说造论:《狮子吼广说如来藏》[1],第二世敦珠法王弟子,谈锡永上师认为宁玛派以如来藏为基础,形成大中观见地,他还立论着书[2],敦珠法王这个传承,对如来藏的内涵颇有研究,并大力弘扬。台湾印顺法师[3],以及萧平实居士[4]等人皆有专门著作讨论。在《入楞伽经》中,对如来藏的讨论参见论文第五章第三节,另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光明如来藏及附录一第二十三节。

以如来藏代表清净佛性、真如、清净阿赖耶识(庵摩罗识)是众生平等,成佛基础,有修行过程将身上污垢清除干净的意思,也有回复原本清净的意思,无明烦恼覆盖,才产生痛苦执着。外面的假象、幻相令众生执着贪、嗔、痴、慢、疑五毒,自性清净五毒自消除。因此虚空如来藏是转依的关键。以下笔者引用几段如来藏经文与大圆满法修行比较:

(一)此如来藏相应法,若智菩萨能思惟,一切有情胜法性,速疾觉悟自然智。[5]这段经文指出修持如来藏(一说大中观见),可以快速证悟法界法性,本净自然智慧。自然智慧是大圆满法根本修炼。因此早期如来藏修持即是大圆满法修炼。

(二)圣谛者说甚深义,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何以故,此说甚深如来之藏,如来藏者,是如来境界,非一切声闻缘觉所知,如来藏处,说圣谛义,如来藏处甚深故,说圣谛亦甚深,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6]上段经文指出如来藏是如来境界,不是一般声闻缘觉所能知道的,众生皆具有如来藏,是开悟者知道的,一般人不能理解。正如同大圆满法正行,一般人也不能理解。

(三)世尊,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世尊,此二空智,诸大声闻,能信如来,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于四不颠倒境界转,是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本所不见,本所不得,一切苦灭,唯佛得证,坏一切烦恼藏,修一切灭苦道。[7]上段经文指出阿罗汉辟支佛不能了知如来藏的本质,如来藏有两种空智显现,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一切烦恼不能覆盖,不空如来藏显现一切妙法,如菩萨道的行为,不离佛法正行。大圆满法正行参考这个见地而修持。

(四)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剎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剎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8]上段经文指出众生具有如来藏自性清净,常为客尘烦恼所覆盖,产生种种烦恼,这种自性清净性非为善非为不善,可保持不执着,没有染着,如法界虚空本性,平等清净。

(五)舍利弗。一切声闻缘觉所有智慧。于此义中唯可仰信。不能如实知见观察。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9]本段经文指出众生的法身就是如来藏的显现,人人都具有此法性。

(六)善男子!如来以佛眼,观察一切有情如来藏,令彼有情欲、瞋、痴、贪、无明、烦恼藏,悉除遣故而为说法;由闻法故则正修行,即得清净如来藏。善男子!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界一切有情,如来藏常恒不变。[10]

上段经文指出,众生闻法正确修行,会获得清净如来藏,可除去一切无明、贪、嗔、痴、欲、烦恼障,获得解脱。不管如来出不出世,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大圆满法依此见地修行,可获得最终解脱任运之果。此外,在《大方广如来藏经》后面经文中,还举了九个例子比喻光明如来藏,在《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中也引用这九个例子,九喻如下:(1)萎莲中佛;(2)蜂腹中蜜;(3)果殻中实;(4)粪秽中金;(5)地藏中宝;(6)种子中芽;(7)破衣中(宝石)像;(8)丑女中胎;(9)泥模中(金)像。表示如来藏的珍贵性,众生正确修行可以将其显露出来,大圆满法正行同样珍惜如来藏的见地。大圆满法与大乘佛法皆重视清净如来藏的功能,只是大圆满法比较强调智慧与光明的运用,而大乘佛法重视清净法界身,强调如来藏平等性,人人具有如来藏。

--------------------------------------------------------------------------------

[1] 谈锡永、邵颂雄.《如来藏二谛见不败尊者说如来藏》(谈锡永、邵颂雄译).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7年.

[2] 谈锡永.《四重缘起深般若》. 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 2005年.

[3] 印顺.《如来藏之研究》. 台湾新竹:正闻出版社, 1981年.

[4] 萧平实.《真实如来藏》.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年.

[5] 《大方广如来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4页下.

[6]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鬘经》),如来藏章第七, 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21页.

[7]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鬘经》),空义隐覆真实章第九. 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21页.

[8]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鬘经》),自性清净章第十三. 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22页.

[9] 《佛说不增不减经》,元魏菩提流支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7页上.

[10] 《大方广如来藏经》,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1页.

End

处处作主见如来

惟觉法师《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一个是主。客,是指我们的妄想,像空中的灰尘一样,始终是来来往往的。既然是妄想,来也好、去也好,就像灰尘一样;能够知道妄

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 谛 闲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

◎ 李 睿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 弘 一己卯四月在永春普济寺讲 王世英记今天所讲,就是深契时机的药师如来法门。我近年来,与人谈及药师法门时,所偏注重的有几样意思,今且举出,略说一下。药师法门甚为广大,今所举出的几样,殊不足以包括药

从烦恼即如来种中看烦恼

前 言何谓烦恼?烦者烦热,恼者恼乱,烦热恼乱身心,是为烦恼。就是这烦恼,令多少人痛苦不堪,又令名少人为它葬送性命。亦是这烦恼,导致无穷无际的生灵,长劫沉溺于三途,头出头没漂泊于苦海,无始无终流浪于生死

所谓如来

◎ 清俞樾《金刚经》第十四分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按真语、实语、不诳语、不异语,皆易解说。独所谓如语者,不易解说。俗解云:默契真如之语,苟为推美,未合经义。愚谓如语即

若能转物 即同如来

◎虚 云《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

若能转物即如来

若能转物即如来◎ 老和尚《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

沈家桢: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明心见性

沈家桢居士: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明心见性>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在作文中写下了一句”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照佛教的教理来讲,我过去世,一定也读诵受持金刚经>,而且将这两句短文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方法 第六章

改造命运的方法 第六章甲、一般的方法一、明辨善恶一切凶苦都是由恶业来的。因此要避免倒霉的事情发生就必须不造恶业,。要不造恶业则必须明辨善恶。譬如要除去心地中的恶草,先得知道恶草长成什么样子。要在心地播

于凌波:如来藏思想的研究

如来藏思想的研究于凌波一九九九年三月净觉佛教研究所主办第九届中国佛教学术会议论文一、如来藏与佛性如来藏,又称如来胎,通常把它看作是佛性的异名。如来藏梵语tathagatagarbha,指隐藏于一切枣生

陈兵:生与死 - 佛教轮回说-第六章 心识与轮回

第六章心识与轮回三界六道的芸芸众生,生死轮回的恶性循环,在佛家看来,无非是众生自心所造所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被奉为大乘佛法的心要,为千经万论所反复宣说,按此,则如实认识轮回,揭破生死之谜的关键,在

陈兵:佛教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

第三节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当代医学家预言: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医学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医学模式将从生物医学为主转向生物、心理和社会的BPS新医学模式,心理养生

智慧佛语:一切众生 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经典原文】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华严经》【经文解释】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功?我们

燃灯古佛和如来谁大?燃灯古佛的来历

燃灯古佛和如来谁大?燃灯古佛是过去佛之一,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首。而如来呢,一般指的是释迦牟尼佛,是现世佛之一,是超九界以独尊的存在。一个是千佛之首,一个是超九界以独尊,燃灯古佛和如来到底是谁

念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利益

一、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利益【凡有所愿,所求皆得】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闻我说是药师琉璃

药师如来

药师琉璃光佛又名药师如来,指药师佛(梵文:Bhaiṣajyaguru)全名作:(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佛教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以琉璃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彻以喻国土清静无染。东方另一佛国曰“妙喜世界

什么是药师如来

药师如来,全名药师琉璃光王如来,通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简称为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来源,是以拔除生死之病而名为药师,能照度三有之黑暗故名琉璃光。现在为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领导着日光遍照与月光遍照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求什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共有三个译本,分别为:一、《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三藏法师玄奘译;二、《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三、《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

药师如来佛像

无上尊药师琉璃光王 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尊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尊右手结三界印,尊身着宝佛衣,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12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

药师如来法门是什么

目 录药师如来法门一斑药师如来法门略录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药师如来法门一斑今天所讲,就是探契时机的药师如来法门。我近年来,与人谈及药师法门时,所偏注重的有几样意思,今且举出,略说一下。药师法门甚为广大

药师如来的不可思议功德是什么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拜《药师忏》,祈求药师如来、十方三宝放光加持我们消灾除障、增福增寿以外,下了课还要多念药师佛和药师咒。药师如来的圣号功德不可思议,你念药师佛的名号,就能消灾除障、增福增寿、增上解脱。如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之殊胜

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记载,药师佛在因地修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药师十二大愿赞偈》十二大愿,饶益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第六章众生颠倒迷失本心内容提要:一切能缘所缘之法都是自心显现的。你的身心,也是妙明的圆通的真心中所现之物。自心包罗万象,修禅所见的山河、大地、虚空,无一

观辉居士:如来顶神咒功德无量

如来顶神咒功德:一、原文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

什么是五智如来

五智如来又名五佛、五智佛、五方佛、五圣,或称五禅定佛(pan~ca dhya^ni-buddha^h!)。指密教中以大日如来为首的五尊佛,有金刚界五佛与胎藏界五佛之别。五佛佛是佛教的五智如来或五智佛,

郭耀华: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由于藏地在松赞干布到赤松德赞时期,已翻译大量大乘经典,主要由梵文转译,也有汉文转译,对西藏佛教的发展,扎下深厚的根基,这些大乘经典对宁玛派的传承祖师:无垢友大师、莲花

郭耀华: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一、虚空藏菩萨修行在楞严经中第五卷,释迦摩尼佛问诸大弟子们,讲讲如何修行圆通法门以及方便进入三摩地境界的方法,当时虚空藏菩萨讲解

郭耀华:第八章 第三节、第四节

第八章 第三节、第四节第三节 以四川省阿坝县朗依寺大圆满法修行为例一、秦麦洛桑活佛访谈来自四川阿坝朗依寺秦麦洛桑活佛,刚好他2007年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老师的研究生班听课,结果有了三次之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