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郭耀华:第三章 总结
2025-01-21 09:59

第三章 总结

本章总结

除了上面七部经典外,文殊师利菩萨在《诸法无行经》说“不动相”如下:

是故一切众生皆成就三昧,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皆入贪欲平等法中故,远离争讼,通达贪欲自性故。世尊,贪欲即是菩提。何以故?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是故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①]大乘佛教的修习,尤其是“文殊师利法门”,非常强调“烦恼即菩提”、以五逆相而成佛、不舍五妙欲而得解脱等思想,亦即强调行者于贪嗔痴妒慢疑中,不为所染而证“不动”之本来清净心。文殊菩萨由是广说嗔恚、愚痴、执身见、邪见、以至四颠倒、五盖、五欲等等,是皆菩提,诸佛皆安住于此等颠倒烦恼而得无上正等正觉,证不动相。[②]因此,修行者当知道烦恼促进成就佛道,而且因为超越因果执著,直修空性解脱,所以说“顺逆皆方便”[③]。《维摩诘所说经》中,来自东方妙喜佛国(阿閦佛国)的维摩诘居士也开示这个道理。

转烦恼为菩提,实因诸佛以平等心而入不动相解脱,也符合东方阿閦(不动)佛国的特质。另外,不败尊者(第一世敦珠法王)在《决定宝灯》一书中总结时,引用文殊菩萨六字心咒(a ra pa tsa na dhi)解释为:“无生妙法门,远离极微门,胜义显现门,无有三有门,无有名字门,甚深智慧门,此为文殊大圆满境界。”敦珠法王暗示宁玛派为文殊法门的传承,邵颂雄教授引用《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说“文殊师利心咒总结诸法如虚空”,[④]而虚空恰是大圆满法修炼的核心见地。笔者本章各节引用文殊菩萨的见地,再度证明大圆满法与北传佛经中文殊菩萨法门相互印证,二者都以心印心,实修实证,并无差别。文殊法脉就是大圆满法脉。此外,敦珠法王传承的支派并不知道,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是大圆满法人间传承祖师嘉饶多杰的老师,笔者认为,文殊菩萨本身就是大圆满法密续的持有者(请参考第一章第二节大圆满法历史传承)。总之,文殊菩萨开展的大圆满法脉传承(包括莲花生大士独立发展的法脉),与下一章要探讨的东方阿閦佛国开展的大圆满法脉传承,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各自闪耀独特光芒,使大圆满法至今应机得以大大普传弘扬。文殊菩萨在佛教中代表智慧第一的菩萨,因此,文殊法脉之一的大圆满法修炼虹光化身也将达到至高无上的解脱!

--------------------------------------------------------------------------------

[①] 《诸法无行经》,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57页上。

[②]不败尊者.《决定宝灯》(谈锡永译,邵颂雄导论)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第93~94页。

[③]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大正藏》第19册,第129页下.

[④]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第256页上。经文如下: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字等语等诸字入门,何等为字等语等诸字入门?“阿”(a)字门,一切法初不生故;“罗”(ra)字门,一切法离垢故;“波”(pa)字门,一切法第一义故;“遮”(tsa)字门,一切法终不可得故、诸法不终不生故;“那”(na)字门,诸法离名性相不得不失故;……“荼”(dhi)字门,入诸法边竟处,故不终不生,过荼无字可说。何以故?更无字故,诸字无碍无名亦灭,不可说、不可示、不可见、不可书。须菩提,当知一切诸法如虚空。须菩提,是名陀罗尼门。

End

元音老人:心经 第三章 《心经》的五重玄义

心经 第三章 《心经》的五重玄义用五重玄义来解释大乘经典,是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发明的方法。所谓玄义,并非深奥玄妙不可测,而是将经文所含的幽微玄妙意旨分五个层次挖掘疏解出来,使大家容易明白。后来的解经者皆

陈柏达:命运可以改变吗?第三章

命运可以改变吗?第三章一、改变命运的经典根据(一)诗经:永远要说一些合乎上天仁心的话,我们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福气。(注三)(二)书经:(1)命运有时很难捉摸,因为不是呆板、固定的。(注四)(2)遗传或

陈兵:生与死 - 佛教轮回说-第三章 “业”与轮回

第三章业与轮回现代汉语中,作业、造业、事业等词被频繁使用,但知道它们出自佛教典籍的人并不多。这些词语中的业,本为梵文羯磨(Karma)的意译,被认为是延续生命进程、推动生死轮转的直接动力。业力因果(略

郭耀华: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由于藏地在松赞干布到赤松德赞时期,已翻译大量大乘经典,主要由梵文转译,也有汉文转译,对西藏佛教的发展,扎下深厚的根基,这些大乘经典对宁玛派的传承祖师:无垢友大师、莲花

郭耀华: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一、虚空藏菩萨修行在楞严经中第五卷,释迦摩尼佛问诸大弟子们,讲讲如何修行圆通法门以及方便进入三摩地境界的方法,当时虚空藏菩萨讲解

郭耀华:第七章 第一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

第七章 第一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第一节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除了第一章第七节的描述之外,这里笔者再对大圆满法的修行成果作介绍。一、四种道力大圆满法不立一切果,不求证果而果自证。晋美林巴尊者在《大圆胜

郭耀华:第二章 第六节 无自性、自性

第二章 第六节 无自性、自性第六节 无自性、自性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无自性、自性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一)无自性现有轮回涅槃之诸法,虽现而无自性,如阳焰。中品般若经云:“善现

郭耀华:第七章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

第七章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一、北传佛经究竟涅槃的概念原始佛教即以“烦恼永尽,心无取执,解脱诸漏”来解释涅槃,一切有部以“择灭”解说涅槃,大乘中观派以“

郭耀华:第七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

第七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这里笔者举三例虹光化身者,当作大圆满法成就者研究,考察修行细节,如何成就。一、虹光化身索南南杰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之书》第十章心要

郭耀华:第八章 第三节、第四节

第八章 第三节、第四节第三节 以四川省阿坝县朗依寺大圆满法修行为例一、秦麦洛桑活佛访谈来自四川阿坝朗依寺秦麦洛桑活佛,刚好他2007年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老师的研究生班听课,结果有了三次之缘, 1

郭耀华:第三章 第五节 从《佛说如幻三昧经》

第三章 第五节 从《佛说如幻三昧经》第五节 从《佛说如幻三昧经》(《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谈起一、平等“文殊答曰:天子!当平等度,以度平等,其于诸法无得不得,亦无所逮,不审不行亦无不行。”[1]“平等

郭耀华:研究文殊师利菩萨法门

北京大学宗教哲学研究会第一届佛教学习小组(2009年第八次课程)主讲人:郭耀华医师作者简介:台北医学大学牙医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博士一、法界智慧

郭耀华:内观与地球和平

2007.12.7作者姓名:郭耀华(光斋),台北医学大学牙医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博士王慕龄(静主),台北医学大学药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士北京

郭耀华:第三章 总结

第三章 总结本章总结除了上面七部经典外,文殊师利菩萨在《诸法无行经》说“不动相”如下:是故一切众生皆成就三昧,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皆入贪欲平等法中故,远离争

郭耀华:第二章 第二节 总结讨论(1)

第二章第二节 四、总结讨论(1)四、总结讨论(一)虚空1. 大圆满法彻却修行使用三虚空会合,脱噶修行使用蓝色虚空光[1],修行虚空本性,虚空一切包容,一切平等,空为法界相,大圆满法界部特别重视从空中产

郭耀华:第四章 第三、四、五节

第四章 第三、四、五节第三节 从《大般若波罗蜜经·见不动佛品第二十四》谈起笔者引用三段经文讨论,说明有关阿閦佛国修行见地。一、法不行法,法不见法,法不知法,法不证法,庆喜当知,一切法性无能行者,无能见

郭耀华:弥勒大菩萨(佛)思想

【一】、前言: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唐末五代后梁时期 布袋和尚【二】、内容分析:一、阿含经类:发愿成佛,本尊现正在兜率天宫(属于欲界第四天)讲法,成立兜率佛国净土。1.《中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