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韩清净:十义量 善巧义第五
2024-12-10 13:15

善巧义第五

已辩种姓,今次当说诸善巧义,此与种姓为胜缘故。

云何善巧?谓若有法能令有情,随其种姓成熟解脱说名善巧,如《瑜伽论?第二十七》说有五种:一蕴善巧,二界善巧,三处善巧,四缘起善巧,五处非处善巧。谓由五种善巧为缘,能生如实了知善巧智故。云何蕴善巧?谓於五蕴,能善了知彼彼差别,离此蕴外无别有我,亦无少法是我所有,如是由蕴为缘即於无我而得善巧,是故说此名蕴善巧。云何界善巧?谓於十八界法,如实了知从彼彼界别别而转,如是由界为缘,即於因缘而得善巧,是故说此名界善巧。云何处善巧?谓於十二处,如实知彼与六识身,及相应法为增上缘及所缘缘,言增上缘谓内六处,是六识等而所依止故;言所缘缘谓外六处,是六识等所缘境故。诸内外处为依为缘,六识身等有流转,如是由处为缘,及於增上缘等而得善巧,是故说此名处善巧。云何缘起善巧?谓於十二缘起,如实了知唯有诸法滋润诸法,唯有诸行引发诸行,而彼诸行因所生故、缘所生故,本无而有,有已散灭体是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如是缘起种种行相为缘,即於无常、苦及无我而得善巧,是故说名缘起善巧。云何处非处善巧?当知即是缘起善巧差别,此中差别者谓由处非处善巧故,能正了知因果道理,平等平等,非不平等。若诸善法为因能感可爱果异熟法,若不善法为因能感非可爱果异熟法。如是由处非处为缘,即於因果平等道理而得善巧,是故名处非处善巧。如是所说五种善巧总名声闻善巧所缘,菩萨善巧当知胜於一切声闻独觉。如《瑜伽论?三十五》云,声闻独觉於蕴界处缘起处非处中能修善巧,菩萨於此及於其余一切明处能修善巧。一切明处者谓五明处,一内明处,二因明处,三声明处,四医方明处,五工业明处。如《瑜伽论?三十八》说,彼诸菩萨求正法时当何所求?云何而求?何义故求?谓诸菩萨以要言之,当求一切菩萨藏法、声闻藏法,一切外论、一切世间工业处论。此中菩萨藏法、声闻藏法是诸佛语言,说名内明论,於中显示正因果相及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故。一切外论者略有三种:一者因论,二者声论,三者医方论。一切世间工业处论者,非一众多种种品类,谓金师铁师末尼师等工业智处,如是一切如其次第五明处摄。《瑜伽》又云,菩萨何故求闻正法?谓诸菩萨求内明时,为正修行法随法行,为广开示利悟於他,若诸菩萨求因明时,为欲如实了知外道所造因论是恶言说,为欲降伏他诸异论,为欲於此真实圣教未净信者令其净信,已净信者倍令增广。若诸菩萨求声明时,为令信乐典语众生,於菩萨身深生净信,为欲悟入诂训言音文句差别,於一义中种种品类殊音随说。若诸菩萨求医明时,为息众生种种疾病,为欲饶益一切大众。若诸菩萨求诸世间工业智处,为少功用多集珍财,为欲利益诸众生故,为发众生甚希奇想,为以巧智平等分布饶益摄受无量众生。菩萨求此一切五明,为令无上正等菩提大智资粮速得圆满,非不於此一切明处次第修学,能得无障一切智智。如是一切明处为缘,令诸菩萨能得自利利他善巧,不共声闻独觉所得,由是故说菩萨善巧。又《中边论》说十善巧:一蕴善巧,二界善巧,三处善巧,四缘起善巧,五处非处善巧,六根善巧,七世善巧,八谛善巧,九乘善巧,十有为无为善巧;如是十种能为对治十种我见。诸愚夫类不善了知蕴等十法,而於蕴等妄起分别,有十我见,今对治彼说无有我,唯是蕴等十法差别。若於蕴等如实知故,十种我见便即除断,有是十法名善巧法。十见者何?云何对治?一、执一性,谓有我见计蕴为我执体是一,今对治彼说蕴有五其体非一,体非一故非蕴是我。二、执因性、谓有我见计界为我,执能为因,今对治彼说因是界,非我为因。三、执受者性,谓有我见计处为我,执是受者,今对治彼说受是处而无受者。四、执作者性,谓有我见计缘起为我,执是作者,今对治彼说是缘生而无作者。五、执自在转性,谓有我见,计蕴等我有自在力,令法如是不如是等,今对治彼说处非处因果平等,而我於法无自在力。六、执增上义性,谓有我见计根是我有增上用,今对治彼说是根用而非是我。七、执常性,谓有我见计蕴等我其体是常,今对治彼说有三世而非常法。八、执染净所依性,谓有我见计我是一为染及净二别法依,今对治彼说於四谛,故有染净而非依我。九、执观行者性,谓有我见计蕴等我体是观者,今对治彼说於三乘,观有差别而无观者。十、执缚解者性,谓有我见计蕴等我有缚有解,今对治彼说有为无为,缚是有为解是无为,无解缚者。如是十见为所对治,缘蕴等法能起正知,是名对治十见蕴等善巧。

由前教理应知善巧,随诸有情种姓不同有其差别,由彼彼法行相为缘,随应观得无我等智,从智善巧於彼彼法,说善巧名。是故若无种姓补特伽罗,虽闻如是蕴等善巧诸法,如理显示无我我所,而不能得微小发心、微小信解,况能获得诸善巧智。又若声闻独觉决定种姓成就薄悲,於说正法利有情事尚不爱乐,况能於彼获得善巧。唯诸菩萨种姓最胜,依内修证一切佛法,依外成熟一切有情,於一切明处皆修得善巧。然有有情不知诸法善巧及彼所缘熏习道理,而唯妄执非善巧法谓为善巧,或虽善巧而不审知种姓有多差别及彼相应修习道理,执善巧法若多若少,谓遍能令证得清净,如是等执皆不应理。如《瑜伽》说,无处无位,毂牛角等而出於乳,必无是处,毂彼乳房,斯有是处。今此中说诸法善巧,道理亦尔,谓於非善巧法而得善巧,必无是处,唯善巧法斯有是处。《瑜伽》有说,无处无位,从余类芽生,必无是处;唯自种类,斯有是处。今於此中种姓相应道理亦尔,从余种姓及不相应,余善巧生,必无是处,唯自种姓及相应法,斯有是处。

End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二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三玄二、别辨七戒7 黄一、难行戒3 宇一、征云何菩萨难行戒?宇二、标当知此戒略有三种。宇三、释3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三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静虑品第十三酉五、定度(即静虑品)4 戌一、征云何菩萨静虑波罗蜜多?戌二、列2 亥一、嗢柁南嗢柁南曰:自性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五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巳六、修正四依2 午一、征云何菩萨修正四依?午二、释2 未一、辨四相2 申一、辨4 酉一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六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巳十五、四种法嗢柁南4 午一、标复有四种法嗢柁南,诸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故说。午二、征何等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七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二持随法瑜伽处菩萨相品第一辛二、次相等摄8 壬一、真实诸菩萨相(即相品)4 癸一、征起云何真实诸菩萨相?癸二、标列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八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二持随法瑜伽处住品第四之二辰三、增上戒住2 巳一、问问:增上戒住菩萨转时,当知何行、何状、何相?巳二、答2 午一、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五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五子二、四无色蕴2丑一、结前生后如是已思择色蕴。我次当说名所摄四无色蕴随所应建立相。丑二、正广显示10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九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地品第三壬七、地品3 癸一、总名建立4 子一、标如前所说十三住中,应知随彼建立七地。前之六种,唯菩萨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建立品第五之二寅二、总辨2 卯一、标列2 辰一、嗢柁南如是别释佛十力已,今当总辩。嗢柁南曰:自性与分别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三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三辛二、表无表业2 壬一、表业2 癸一、辨差别2 子一、征复次,云何表业?子二、释2 丑一、标列谓略有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四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四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四丑五、识蕴2 寅一、征复次,云何识蕴差别?寅二、释2 卯一、标列此亦五种应知。一、由安住故;二、由杂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一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一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甲二、摄决择分4 乙一、结前显后如是已说本地,次说诸地决择善巧。由此决择善巧为依,于一切地善能问答。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二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二癸二、等无间缘2 子一、征复次,云何等无间缘?子二、释2 丑一、标说义谓此诸心心所无间,彼诸心心所生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六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六癸二、诸蕴分位2 子一、略标列问:诸蕴分位有几种?答:有多种。谓得、无想定等心不相应行,广说如前。广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八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丙二、有寻有伺等三地3 丁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有寻有伺等三地决择,我今当说。丁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七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七辛五、处非处善巧3 壬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我今当说。壬二、决择一切3 癸一、举颂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九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壬三、广分别2 癸一、长行释2 子一、释差别7 丑一、烦恼发业2 寅一、问问:贪等十烦恼几能发业?几不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四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四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闻所成慧地丙七、闻所成慧地3 丁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无心地决择。闻所成慧地决择,我今当说。丁二、随应决择2 戊一、闻依止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子三、轻重2 丑一、举杀生4 寅一、标复次,由五因缘,杀生成重。寅二、征何等为五?寅三、列一、由意乐,二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七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修所成慧地丙九、修所成慧地3 丁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思所成慧地决择。修所成慧地决择,我今当说。丁二、标释一切2 戊一、总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二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一丙三、三摩呬多地3 丁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有寻有伺等三地决择。三摩呬多地决择,我今当说。丁二、随应决择3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一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一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戊二、引经说3己一、决择诸王德失差别2庚一、出爱王白佛2辛一、述因缘3壬一、由观察2癸一、于过失复次,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三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二庚二、相违2 辛一、能障趣入2 壬一、正出障法复有五种定相违法。一、毁犯禁戒,二、无无间加行,三、无殷重加

韩清净:世间三大势力

世间万事万物万类差别、尽人所能见、尽人所能闻、乃至尽人所能觉知者、而于其中静审观察,实有尽人所不见闻、乃至尽人所不觉知、潜隐随逐不可屈伏之势力。由此势力,世间万事万物万类、皆为毒染,令渐败坏。任何世间

韩清净:十义量 佛教义第二

佛教义第二已辩世间有情今次当说佛所说教。唯佛圣教济拔有情出世间故,诸佛出世由悲愿故,种种圣教善方便故。云何佛教?谓诸如来言音所说,三藏所摄、三乘相应、十二分教。由此言音所化有情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

韩清净:十义量 善巧义第五

善巧义第五已辩种姓,今次当说诸善巧义,此与种姓为胜缘故。云何善巧?谓若有法能令有情,随其种姓成熟解脱说名善巧,如《瑜伽论?第二十七》说有五种:一蕴善巧,二界善巧,三处善巧,四缘起善巧,五处非处善巧。谓

韩清净:十义量 世间有情义第一

世间有情义第一一切世间、一切有情云何起耶?为本无今有起耶?为本有为因起耶?若谓本无今有而起,本无无因,无因今有不应道理。若谓本有为因而起,本有为因,由因有耶,非因有耶?若由因有,因更须因堕无穷过;若非

韩清净:十义量 种性义第四

种性义第四已辩真如,今次当说种性有无。若有种性补特伽罗乃能修习真如作意及能通达真如境故,非无种姓。云何种姓?依《瑜伽》等差别有五:一菩萨种性,二独觉种姓,三声闻种姓,四不定种姓,五无种姓。菩萨种姓者谓

韩清净:十义量 真如义第三

真如义第三已辩佛教,今次当说真如法性,佛教究竟真如为本故。云何真如?谓空无我所显法性,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异等,理非妄倒故名真如,真以简妄如以别倒,此中如者显如实义。复次,真者真实显

韩清净:十义量 序

序此土说法必以音声,声必有名句,名句必有义,义必有正量。若具此者可名为法,或有唯声而无名句,如风林等声;或有名句而无有义,如咒术等名;或有有义而非正量,如违法相等义;如是等类皆不名法。《唯识论》云:法

韩清净:十义量 唯识义第七

唯识义第七已辩因缘业果,今次当说唯有识义。因缘业果皆识相故,不了唯识,因缘等义不究竟故。云何唯识?识谓了别,了别别境名为识故。识有八种:一者眼识,谓依眼根了色境故;二者耳识,谓依耳根了声境故;三者鼻识

韩清净:十义量 成佛义第九

成佛义第九已辩净土,今次当说能成佛义。由纯净土,佛自在识随应变故。为令所化展转增上能成佛故。云何名佛。《瑜伽论?三十八》云,於能引摄义利法聚,於能引摄非义利法聚,於能引摄非义利非非义利法聚,遍一切种现

韩清净:唯识指掌 第一编 绪论 三、唯识教之训释

三、唯识教之训释教字意义前已解释了,唯识二字是甚么意义呢?识即是心,然从了别的意识而言又名为识,因为心所知的境界有种种不同的现象说名为别,其能知的心也便随此不同的现象说名了别,了别二字原本说心,然是从

韩清净:十义量 净土义第八

净土义第八已辩唯识,今次当说清净土义。随识清净土清净故。云何净土?谓诸如来清净国土,于此国土无那落迦、傍生、饿鬼可得,亦无欲、色、无色界系及诸苦受可得,唯清净僧于中止住故名净土。又此净土亦名佛土,于此

韩清净:十义量 立宗义第十

立宗义第十如前九义,已辩究竟,今更应说成立宗义。为今有情,于菩萨藏所有正法,不能乐闻受持读诵,法随法行。如来教义,多所隐没。像似正法,转得兴盛。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如盲引盲,增长邪执,衰损恼

韩清净:唯识指掌 第一编 绪论 一、唯识教之希有

第一编绪论一、唯识教之希有唯识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所说的一种法教,甚么叫作法教呢?不违正理,有轨可循名之为法。凡有所说必有音声,即这音声及所说的道理,令闻的人能生明解,便名为教,不定要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意

韩清净:十义量 因缘业果义第六

因缘业果义第六已辩善巧,今次当说因缘业果是诸善巧所依处故。云何因缘业果?谓若有法能顺益彼即说此为彼因,若此与彼为生起依即说此为彼缘,若能造作说名为业,若所成办说名为果。此中一一复有差别,谓有十因、四缘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三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戊二、总显相摄2 己一、长行3 庚一、三处所摄2 辛一、别辨相2 壬一、略摄3 癸一、标复次,即前所说自性乃至业等

韩清净:唯识指掌 第一编 绪论 二、唯识教之依据

二、唯识教之依据唯识的道理源本是佛说的,佛初成道说《华严经》的时候,就说一切法皆唯有识 (义如后解) ,其余各经中散见的亦多,世亲菩萨即依据此等经造《唯识三十颂》,后护法等菩萨又广征博引的解释此颂,令

韩清净:唯识指掌 第二编 本论

第二编本论唯识教的范围很宽,前所说的色法、心所有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皆不离识,皆在识的范围以内,今为简括说明的缘故,只将八种识的分别说为本论的范围,其余的色法、心所有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不更多说了

韩清净:十义量 后序

后序秋间日本水野君来华,言今岁十一月,将开东亚佛教大会于东京,为集我佛法中诸大耆宿及诸名流,将所以谋佛法之弘布,使我人类获利益安乐。苟非大悲愿,其孰能致之?!诚盛事也!将见觉日明星成为光华灿烂之世界,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丙三、有寻有伺等三地2 丁一、结前生后已说意地。云何有寻有伺地?云何无寻唯伺地?云何无寻无伺地?丁二、总别标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一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本地分者:略说此论总有五分。瑜伽师地论释云:一、本地分,略广分别十七地义。二、摄决择分,略摄决择十七地中深隐要义。三、摄释分,略

韩清净:唯识指掌 第一编 绪论 四、唯识教之传宗

四、唯识教之传宗吾人从无始时来,依自己的寻思而起虚妄的分别,执为实有外在的境,由此不能证得真实的道理,所以如来于《华严》等经中说一切法皆唯有识,为令吾人观得自己的心,为一切法万有的起源,不迷执有在外的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午二、色界复次,于色界中初静虑地受生诸天,即受彼地离生喜乐。于色界中初静虑地至离生喜乐者:谓从欲界最初上进,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七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癸六、宿作因论4 子一、标计2 丑一、所计2 寅一、指广说宿作因论者,谓[1]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酉二、一切种子识3 戌一、种类分别5 亥一、明具阙2 天一、具一切种复次,此一切种子识,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七戌八、爱差别3 亥一、欲爱欲爱云何?谓欲界诸行为缘所生,于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欲界苦果。亥二、色爱色爱云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己四、不如理作意施设建立2 庚一、征复次,云何不如理作意施设建立?庚二、释2 辛一、嗢柁南嗢柁南曰:执因中有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三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壬二、傍辨彼义2 癸一、引释诸经11 子一、乐空闲等3 丑一、牒经言复次,如世尊言:汝等苾刍,当乐空闲,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