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七2024-12-05 12:19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七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二持随法瑜伽处菩萨相品第一
辛二、次相等摄8 壬一、真实诸菩萨相(即相品)4 癸一、征起
云何真实诸菩萨相?
癸二、标列2 子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
真实诸菩萨 五种相应知 自性依处果 次第摄五转
子二、长行2 丑一、五相
谓诸菩萨有五真实菩萨之相,若成就者堕菩萨数。何等为五?一者、哀愍,二者、爱语,三者、勇猛,四者、舒手惠施,五者、能解甚深义理密意。
丑二、五转
如是五法,当知一一各有五转。一者、自性,二者、依处,三者、果利,四者、次第,五者、相摄。
癸三、随释5 子一、自性5 丑一、哀愍3 寅一、标
应知此中,哀愍自性略有二种。
寅二、列
一、在意乐,二、在正行。
寅三、释2 卯一、在意乐
在意乐者,谓诸菩萨,于诸有情利益意乐、安乐意乐,是名哀愍。
卯二、在正行
在正行者,谓诸菩萨,于诸有情如所意乐,随力随能身语饶益,是名哀愍。
丑二、爱语
爱语自性,谓如前说若慰喻语、若庆悦语、若胜益语,当知如前摄事品说。
丑三、勇猛
勇猛自性,谓诸菩萨刚决坚固,无所怯劣,有大势力。
丑四、舒手惠施
若诸菩萨广大施性、无染施性,是名舒手惠施自性。
丑五、能解甚深义理密意
若诸菩萨四无碍解,及即于彼无倒引发正加行智,是名能解甚深义理密意自性。
若诸菩萨四无碍解等者:菩萨所修菩萨四无碍解,菩提分品已说其相。(陵本四十五卷二页3617)由此善能宣说正法,于诸法中起智加行,名即于彼无倒引发正加行智。
子二、依处5 丑一、哀愍5 寅一、标
当知菩萨哀愍依处,略有五种。
寅二、征
何等为五?
寅三、列
一、有苦有情,二、恶行有情,三、放逸有情,四、邪行有情,五、烦恼随眠有情。
寅四、释5 卯一、有苦有情
那落迦等所有有情,皆为苦受连绵相续逼切而转,如是名为有苦有情。
卯二、恶行有情
或复有情虽非定苦,而多现行诸身恶行、诸语恶行、诸意恶行,于诸恶中喜乐安住。所谓屠养羊猪鸡等不律仪辈。如是名为恶行有情。
卯三、放逸有情
或复有情虽非定苦及行恶行,而于诸欲[1]耽着受用,常乐安住种种俳优、歌舞、笑睇,以自娱乐。所谓一类受欲尘者。如是名为放逸有情。
卯四、邪行有情
或复有情虽非定苦、行恶、放逸,而依妄见修行种种苦解脱行。谓舍诸欲[2],于恶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如是名为邪行有情。
卯五、烦恼随眠有情
或复有情虽非定苦,广说乃至非修邪行,而或具缚、或不具缚,为诸烦恼之所随眠。谓正修行贤善异生及诸有学。是名烦恼随眠有情。
谓正修行贤善异生等者:谓随信行、或随法行补特伽罗,趣向谛观,而未见谛,名正修行贤善异生。从预流果乃至阿罗汉向,名诸有学。如次释前具缚、或不具缚应知。
寅五、结
是名菩萨所有哀愍五种依处,由此依处、由此所缘,哀愍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丑二、爱语5 寅一、标
当知菩萨爱语依处,亦有五种。
寅二、征
何等为五?
寅三、列
一、正言论语,二、正庆悦语,三、正安慰语,四、正广恣语,五、如理说语。
寅四、指
如是广辩,应知如前摄事品说。
正言论语等者:开示诸法法门爱语,开示无倒法相爱语,开示无倒训释诸法言辞爱语,开示无倒法句品类差别爱语,是名正言论语。菩萨若见有情妻子、眷属、财谷,其所昌盛而不自知,如应觉悟,以申庆悦;或知信、戒、闻、舍、慧增,亦复庆悦;是名正庆悦语。安慰种种惊怖爱语,是名正安慰语。于他有情一切资具少希欲中,一切所作及以正至少希欲中,广恣爱语,是名正广恣语。如理宣说所摄爱语,是名如理说语。如是一切,皆如摄事品说。
寅五、结
是名菩萨所有爱语五种依处,由此依处、由此所缘,爱语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丑三、勇猛4 寅一、标
当知菩萨勇猛依处,亦有五种。
寅二、征
何等为五?
寅三、指
谓即如前菩提分品所说菩萨坚力持性五种依处,当知此是[3]菩萨勇猛五种依处。
寅四、结
由此依处、由此所缘,勇猛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丑四、舒手惠施5 寅一、标
当知菩萨舒手惠施,亦五依处。
寅二、征
何等为五?
寅三、列
一、数数惠施,二、欢喜惠施,三、殷重惠施,四、无染惠施,五、无依惠施。
寅四、指
如是五种,如前施品广辩应知。
数数惠施等者:随有所得即随惠施,无所吝惜,不于长时渐渐积集众多财物,然后顿施,是名数数惠施。施前意悦,施时心净,施后无悔,是名欢喜惠施。应时而施,不以非时;自他净施,非不清净;合仪而施,不以非仪;无乱心施,不以散乱;是名殷重惠施。不以异意、不以愤怒挠浊之心,而行惠施;又复不由恶见妄有执取而行惠施;是名无染惠施。不依世间名声赞颂而行布施,不依于他反报恩德而行布施,不依帝释、魔王、轮王、自在等果而行布施,是名无依惠施。如是诸义,如施品说应知。
寅五、结
由此依处、由此所缘,菩萨舒手惠施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丑五、能解甚深义理密意4 寅一、标
当知菩萨能解甚深义理密意,亦五依处。
寅二、征
何等为五?
寅三、列5 卯一、于契经
谓于如来所说契经,随顺甚深甚深显现空性相应、缘性缘起,应知是名第一依处。
随顺甚深甚深显现等者:甚深有二,一、空性甚深,二、缘起甚深。空性甚深者,谓空自相非定有无,是名甚深空性相应。缘起甚深者,谓缘起支虽实无常、苦、空、无我,而有常、我等相相似显现。有寻有伺地广辩应知。(陵本十卷十六页812)是名甚深显现缘性缘起。
卯二、于毗奈耶
于毗奈耶毁犯善巧、还净善巧,当知是名第二依处。
于毗奈耶毁犯善巧等者:谓于毁犯、还净能正了知,是名善巧。
卯三、于摩怛理迦
于摩怛理迦,施设、建立无倒法相,当知是名第三依处。
卯四、于密言义
能正显除意趣难解诸法相[4]义,当知是名第四依处。
能正显除意趣难解诸法相义者:一切如来密意言义,是名意趣难解诸法相义。即于此义能正显了,能正除遣所化有情随所生起一切疑惑。义如真实义品中说。(陵本三十六卷二十五页3014)
卯五、于无碍解
于一切法,法、义、释辞、品类差别,当知是名第五依处。
寅四、结
由此依处、由此所缘,菩萨能解甚深义理密意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子三、果利2 丑一、释4 寅一、哀愍2 卯一、释2 辰一、正辨相
菩萨哀愍,于诸有情,最初能断怨害嫌恨。菩萨哀愍,普于一切利有情事皆能修作,心无怯劣。于此加行尝无厌倦,多住哀愍,能摄无罪现法乐住及饶益他。
多住哀愍者:此说四无量定应知。
辰二、引教说
又如世尊所说修慈所得胜利,谓于现身毒药、刀杖[5]不加害等。如是一切菩萨哀愍,皆当了知。
卯二、结
是名菩萨哀愍果利。
如是一切菩萨哀愍者:前举修慈,此例修悲、喜、舍,是名一切菩萨哀愍。
寅二、爱语2 卯一、释2 辰一、现法摄2 巳一、能断语过
菩萨爱语,于现法中断语四过。所谓妄语、离间、粗恶,及以绮语。
巳二、能益自他
由此爱语,于现法中能自摄受、能摄受他,安隐而转。
辰二、后法摄
菩萨爱语,于当来世其言敦肃,言必信用。
卯二、结
是名菩萨爱语果利。
能自摄受等者:不为自害,摄受饶益,是名能自摄受。不为他害,而为饶益,是名能摄受他。不受彼不善业所生身心忧苦,是名安隐而转。
寅三、勇猛2 卯一、释2 辰一、现法摄
菩萨勇猛,于现法中能离一切懒惰懈怠,心常欢喜;能受菩萨净戒律仪,受已终无毁犯、退屈;能正堪忍,摄受自他。
辰二、后法摄
于当来世一切菩萨所起事业,禀性坚固,凡所造修若未成办,终无懈退。
卯二、结
是名菩萨勇猛果利。
寅四、后二种2 卯一、指
当知菩萨舒手惠施、能解甚深义理密意所得果利,如威力品惠施威力、般若威力差别应知。
卯二、结
是名菩萨舒手惠施、能解甚深义理密意二种果利。
如威力品惠施威力等者:威力品说布施四相,般若四相,是名差别应知。
丑二、结
是名菩萨五相果利。
子四、次第3 丑一、征
云何五相如是次第?
丑二、释4 寅一、哀愍
谓诸菩萨,先修哀愍摄受有情,于彼顾念,欲作饶益。
寅二、爱语
次修爱语,为彼有情出不善处安立善处,宣说正理,摄受教诲。
寅三、勇猛
次修勇猛,于已趣入诸有情类,若诸有情起诸邪行,种种烦恼变异事中皆能堪忍,为不弃舍安住种种正行、邪行诸有情故。
寅四、后二
是诸菩萨修勇猛已,一类有情以财摄受,能令成熟;一类有情以法摄受,能令成熟;一类有情以财、以法二种摄受,能令成熟。是故菩萨次后修习舒手惠施、能解甚深义理密意。
起诸邪行等者:谓如暴恶毁犯净戒,是名起诸邪行。如是邪行,当知种种烦恼变异所作,令改本性,由是菩萨深生怜愍,故能堪忍,为不弃舍彼有情故。由彼有情于佛圣教已正趣入,说名安住种种正行,然于一时烦恼所媚,暂起毁犯,复名邪行。
丑三、结
当知是名菩萨五相前后次第。
子五、相摄2 丑一、问
问:菩萨五相,六到彼岸,何到彼岸摄何等相?
丑二、答
答:菩萨哀愍,当知静虑到彼岸摄;
菩萨哀愍当知静虑到彼岸摄者:由四无量名为哀愍,故说静虑到彼岸摄。
菩萨爱语,尸罗、般若到彼岸摄;
菩萨爱语尸罗般若到彼岸摄者:依慰喻语、若庆悦语,故说尸罗到彼岸摄。依胜益语,故说般若到彼岸摄。
菩萨勇猛,进、忍、般若到彼岸摄;菩萨所有舒手惠施,当知即施到彼岸摄;菩萨所有能解甚深义理密意,静虑、般若到彼岸摄。
菩萨勇猛进忍般若到彼岸摄者:由有力思择,故说般若到彼岸摄。余文易知。
癸四、总结
如是真实菩萨五相,当知一一皆有五转。所谓自性、依处、果利、次第、相摄。已广分别,应如实知。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二持随法瑜伽处分品第二
壬二、在家出家分(即分品)3 癸一、征起
在家、出家二分菩萨,有几种法正修学时,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癸二、标列2 子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
二分诸菩萨 初事业善修 善巧饶益他 回向最为后
子二、长行3 丑一、标
谓诸菩萨,或在家分、或出家分差别转时,略有四法,当知令此在家、出家二分菩萨正勤修学,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丑二、征
何等为四?
丑三、列
一者、善修事业,二者、方便善巧,三者、饶益于他,四者、无倒回向。
癸三、随释3 子一、别辨其相4 丑一、善修事业4 寅一、征
云何菩萨善修事业?
寅二、标
谓诸菩萨,于六波罗蜜多决定修作、委悉修作、恒常修作、无[6]罪修作。
寅三、释2 卯一、举施度2 辰一、辨4 巳一、决定修作2 午一、征
云何菩萨于施波罗蜜多决定修作?
午二、释
谓诸菩萨,现有种种可施财法,诸乞求者正现在前,有恩、无恩、有德、有失无有差别,要当施与。若人非人、若诸沙门、若婆罗门及余世间,无有如法能令施心有所倾动。
若人非人等者:谓生人趣,得人种类,是名为人。若生余趣,那落迦、傍生,及与鬼趣、天、龙、药叉、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牟呼洛迦等,是名非人。如显扬论说。(三卷十四页31,495a)生在人中,希求魔梵而修行者,是名沙门、若婆罗门。若魔、若梵,名余世间。如摄异门分说。(陵本八十三卷十七页6327)
巳二、委悉修作2 午一、征
云何菩萨于施波罗蜜多委悉修作?
午二、释
谓诸菩萨,现有种种可施财法,诸乞求者正现在前,一切施与,无有少物于诸有情而不能舍。于内身命尚能惠施,何况外物。
巳三、恒常修作2 午一、征
云何菩萨于施波罗蜜多恒常修作?
午二、释
谓诸菩萨,于修惠施无有厌倦,恒常无间,于一切时,随有所得即随惠施,无所吝惜。
巳四、无罪修作2 午一、征
云何菩萨于施波罗蜜多无罪修作?
午二、释
谓诸菩萨远离如前施品所说诸杂染施,修行所余无杂染施。
远离如前施品所说诸杂染施等者:施品中说:菩萨若知种种内外施物,于彼众生唯令安乐、不作利益,或复于彼不作安乐、不作利益,便不施与。若知种种内外施物,于彼众生定作利益、不定安乐,或复于彼定作利益、定作安乐,即便施与。(陵本三十九卷二页[7]3185)是名略说菩萨应施、不应施义。此说杂染及无杂染,如应当知。
辰二、结
如是菩萨于施波罗蜜多能善修作。
卯二、例余度
如于施波罗蜜多能善修作,如是于戒、忍、精进、静虑、慧波罗蜜多,如其所应,当知亦尔。
寅四、结
是名菩萨由四行相,于其六种波罗蜜多决定修作、委悉修作、恒常修作、无罪修作。
丑二、方便善巧2 寅一、征
云何菩萨方便善巧?
寅二、释2 卯一、举种类4 辰一、标
当知如是方便善巧,略有十种。
辰二、征
何等为十?
辰三、列
一者、憎背圣教有情,除其恚恼方便善巧;二者、处中有情,令其趣入方便善巧;三者、已趣入者,令其成熟方便善巧;四者、已成熟者,令得解脱方便善巧;五者、于诸世间一切异论方便善巧;六者、于诸菩萨净戒律仪受持、毁犯,能正观察方便善巧;七者、于诸正愿方便善巧;八者、于声闻乘方便善巧;九者、于独觉乘方便善巧;十者、于其大乘方便善巧。
辰四、指
如是一切方便善巧,如前即此菩萨地中,随彼彼处已广分别,如应当知。
随彼彼处已广分别如应当知者:此中前四方便善巧,如前菩提分品,说有六种成熟有情方便应知。(陵本四十五卷五页3626)又说善知诸论。(陵本四十四卷十七页3597)即此第五方便善巧。又戒品说菩萨戒波罗蜜多。(陵本四十卷一页3235)即此第六方便善巧。又菩提分品中说菩萨所修正愿。(陵本四十五卷十六页3657)即此第七方便善巧。功德品说乘施设建立。(陵本四十六卷十四页3712)即此后三方便善巧。
卯二、明作业3 辰一、标
如是十种菩萨所有方便善巧,能作五事。
辰二、释5 巳一、由前四种善巧
谓由前四种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正安立所化有情于自义利。
巳二、由第五种善巧
由于世间一切异论方便善巧,令诸菩萨善能摧伏一切异论。
巳三、由第六种善巧
由于菩萨净戒律仪受持、毁犯,能正观察方便善巧,令诸菩萨不犯所犯,犯已速疾如法悔除,于善清净菩萨所受净戒律仪,能善修莹。
于善清净等者:善净意乐,名善清净。此说菩萨堪能受戒自性功德,由此堪受菩萨所受净戒律仪。今说由彼方便善巧,令戒清净,名善修莹。
巳四、由第七种善巧
由于正愿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证当来一切所爱事义圆满。
能证当来一切所爱事义圆满者:谓自证得无上菩提,能作有情一切义利,是名一切所爱事义圆满。
巳五、由后三种善巧
由于三乘方便善巧,令诸菩萨于诸有情,随其种性、根及胜解,说相称法、说顺正理。
辰三、结
是名十种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作五事。由此五事,能令菩萨现法当来一切事义皆得究竟。
丑三、饶益于他3 寅一、征
云何菩萨饶益于他?
寅二、释
谓诸菩萨依四摄事,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能与一分有情利益,能与一分有情安乐,能与一分所化有情利益安乐,是名略说菩萨所有饶益于他。
寅三、指
广说如前自他利品,应知其相。
能与一分有情利益等者:此中初二有情,但言一分,不言所化,当知此说不住种姓有情,与下一分所化有情有别。前说所调伏界无量,当知此名所化有情。于彼一切授与善法,名与利益;授与饶益,名与安乐。
丑四、无倒回向2 寅一、征
云何菩萨无倒回向?
寅二、释
谓诸菩萨三门积集所有善根,即善修事业、方便善巧、饶益于他。去来今世一切摄取,以淳一味妙净信心,回求无上正等菩提。终不用此所集善根,希求世间余果异熟,唯除无上正等菩提。
去来今世一切摄取者:谓一切时,于彼善根摄受、增长、串习成性故。
子二、明摄一切3 丑一、标所应学
世尊所有为在家分、或出家分诸菩萨说所应学法,当知一切此四所摄。谓善修事业、方便善巧、饶益于他、无倒回向。
丑二、近证大果
是故如是善修事业、方便善巧、饶益于他、无倒回向诸菩萨众,亲近、邻逼难得难证无上菩提。
丑三、结无过增
当知过去、未来、现在所有菩萨,或在家分、或出家分,精勤修学,于其无上正等菩提曾当现证,一切皆由如是四法。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子三、校量胜劣4 丑一、标
又诸菩萨,或在家分、或出家分,虽复同于如是四法正勤修学,而出家者于在家者,甚大殊异、甚大高胜。
丑二、征
所以者何?
丑三、释5 寅一、于摄受眷属
当知一切出家菩萨,于其父母、妻子、亲属摄受过患皆得解脱,在家菩萨则不如是。
寅二、于遽务忧苦
又复一切出家菩萨,于为摄受父母、亲属,营农、商贾[8]、事王业等种种艰辛遽务忧苦皆得解脱,在家菩萨则不如是。
寅三、于钩锁梵行
又复一切出家菩萨,一向能行钩锁梵行,在家菩萨则不如是。
寅四、于菩提分法
又复一切出家菩萨,普于一切菩提分法速证通慧,随所造修彼彼善法,皆能疾疾到于究竟,在家菩萨则不如是。
寅五、于安住律仪
又复一切出家菩萨,安住决定清净律仪,凡所发言众咸信奉,在家菩萨则不如是。
安住决定清净律仪者:于戒波罗蜜多决定修作、无罪修作,是名决定及与清净。
丑四、结
如是等类无量善法,当知一切出家菩萨于在家者,甚大殊异、甚大高胜。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二持随法瑜伽处增上意乐品第三
壬三、增上意乐(即增上意乐品)2 癸一、征
云何菩萨增上意乐?
癸二、释2 子一、嗢柁南标
嗢柁南曰:
智者于有情 有七相怜愍 十五胜意乐 作十事应知
子二、长行释2 丑一、七相怜愍5 寅一、标
谓诸菩萨,于诸有情深心发起七相怜愍。以诸菩萨具怜愍故,名善意乐、极善意乐。
名善意乐极善意乐者:此中意乐,通说胜解行地,乃至到究竟地。由是差别,名善、极善。
寅二、征
何等名为七相怜愍?
寅三、列
一者、无畏怜愍,二者、如理怜愍,三者、无倦怜愍,四者、无求怜愍,五者、无染怜愍,六者、广大怜愍,七者、平等怜愍。
寅四、释7 卯一、无畏怜愍
谓诸菩萨,于诸有情非怖畏故而起怜愍,现行随顺身语意业,适可其心利益安乐,是名菩萨无畏怜愍。
卯二、如理怜愍
又诸菩萨,于诸有情非不如理怜愍而转,谓终不以非法、非律、非贤善行,及以非处劝授有情,是名菩萨如理怜愍。
不以非法非律等者:恶说法毗奈耶,是名非法非律。远离颦蹙,舒颜平视,含笑先言,常为爱语,性多摄受善法朋侣,身心澄净,是名贤善。如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五卷二十三页2161)与此相违,是名非贤善行。于彼彼事理有相违,是名非处。
卯三、无倦怜愍
又诸菩萨,于诸有情如是怜愍,随其所宜发起一切饶益事业,曾无厌倦,是名菩萨无倦怜愍。
卯四、无求怜愍
又诸菩萨,于诸有情不待求请,自起怜愍,为作饶益,是名菩萨无求怜愍。
卯五、无染怜愍
又诸菩萨,于诸有情无爱染心而起怜愍,谓饶益他,不祈恩报,亦不希望当来可爱诸果异熟,是名菩萨无染怜愍,亦名菩萨无缘怜愍。
卯六、广大怜愍
又诸菩萨,于诸有情所起怜愍,唯是广大而非狭小。言广大者,谓于一切诸有情所,虽遭一切不饶益事,而不弃舍;菩萨自身宁受非爱,终不以恶欲加于彼。是名菩萨广大怜愍。
卯七、平等怜愍
又诸菩萨,如是相状、如是功德相应怜愍,普于一切诸有情类平等平等,于有情界无有分限,是名菩萨平等怜愍[9]。
寅五、结
菩萨与此七种行相怜愍相应,名善意乐、极善意乐。
丑二、十五意乐5 寅一、标
当知此中,净信为先、择法为先,于诸佛法所有胜解印解决定,是名菩萨增上意乐。
于诸佛法所有胜解等者:此中佛法,谓即无上菩提及与菩提方便。信他诸佛菩萨而行,是名印解。自内了知真实,是名决定。
如是菩萨增上意乐,当知略说有十五种。
寅二、征
何等十五?
寅三、列
一、最上意乐,二、遮止意乐,三、波罗蜜多意乐,四、真实义意乐,五、威力意乐,六、利益意乐,七、安乐意乐,八、解脱意乐,九、坚固意乐,十、无虚妄意乐,十一、不清净意乐,十二、清净意乐,十三、善清净意乐,十四、应调伏意乐,十五、俱生意乐。
寅四、释3 卯一、辨十五相15 辰一、最上意乐
谓诸菩萨,于佛法僧最上真实起胜意乐,是名菩萨最上意乐。
于佛法僧最上真实者:谓佛法僧真实功德,映蔽一切世间外道,说名最上。
辰二、遮止意乐
又诸菩萨,于所受持净戒律仪起胜意乐,是名菩萨遮止意乐。
辰三、波罗蜜多意乐
又诸菩萨,于所修证施、忍、精进、静虑、般若起胜意乐,是名菩萨波罗蜜多意乐。
辰四、真实义意乐
又诸菩萨,于法无我、补特伽罗无我、甚深胜义诸法真如起胜意乐,是名菩萨真实义意乐。
辰五、威力意乐
又诸菩萨,于佛菩萨不可思议神通威力、或俱生威力起胜意乐,是名菩萨威力意乐。
辰六、利益意乐
又诸菩萨,于诸有情欲以善法而授与之,是名菩萨利益意乐。
辰七、安乐意乐
又诸菩萨,于诸有情欲以饶益而授与之,是名菩萨安乐意乐。
辰八、解脱意乐
又诸菩萨,即于如是诸有情所无爱染心,又于当来可爱异熟其心无系,是名菩萨解脱意乐。
即于如是诸有情所无爱染心者:谓于有情欲与利益安乐,非由心有爱染故。
辰九、坚固意乐
又诸菩萨,于其无上正等菩提,其心专注,曾无变易,是名菩萨坚固意乐。
辰十、无虚妄意乐
又诸菩萨,于诸有情饶益方便,于大菩提趣证方便,无颠倒智俱行胜解,是名菩萨无虚妄意乐。
辰十一、不清净意乐
又诸菩萨,胜解行地所有一切增上意乐,是名菩萨不清净意乐。
辰十二、清净意乐
又诸菩萨,从净胜意乐地乃至决定行地所有一切增上意乐,是名菩萨清净意乐。
辰十三、善清净意乐
又诸菩萨,到究竟地所有一切增上意乐,是名菩萨善清净意乐。
辰十四、应调伏意乐
又诸菩萨不清净意乐,是则名为应调伏意乐,由此意乐应思择故。
辰十五、俱生意乐
又诸菩萨清净意乐、善清净意乐,是则名为俱生意乐,由此意乐性成就故,于所依中善安立故。
由此意乐性成就故等者:不由思择,习所成性,名性成就。云何习所成性?谓由数习诸善法故,于自所依异熟识中,积集诸善,坚住、不忘、成满究竟,即由此义,名善安立。
卯二、能作十事3 辰一、标
如是菩萨十五妙善增上意乐,随一切地,以要言之,能作十事。
随一切地者:谓诸菩萨胜解行地、净胜意乐地、行正行地、决定地、决定行地、到究竟地,名一切地。彼菩萨众所有意乐能作所作,随应当知。
辰二、征
何等为十?
辰三、释2 巳一、举依十二10 午一、依最上意乐
谓诸菩萨最上意乐,能于三宝修一切种最胜供养,普于一切菩提资粮为最第一。
午二、依遮止意乐
又诸菩萨遮止意乐,能于所受净戒律仪,命难因缘,亦不故思犯于所犯;设有所犯,疾疾悔除。
午三、依波罗蜜多意乐
又诸菩萨波罗蜜多意乐,能于善法常勤修习无放逸住,常住最胜无放逸住。
午四、依真实义意乐
又诸菩萨真实义意乐,能为有情以无染心流转生死,不入[10]涅槃增上意乐。
以无染心流转生死等者:由诸菩萨于其生死如实了知,故无染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