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憨山大师与《楞严》
2024-10-18 09:39

憨山大师与《楞严》

◎ 吕建福

憨山德清,明末四高僧之一,曹溪中兴之祖。憨山大师以世事逆境被遣岭南,却因而泽被一方大众,开岭南佛教之风气,尤以中兴曹溪祖庭为盛事。明末四大师中,憨山大师博通内外学,且以诗文书法知名,虽主要以禅行世,实禅教兼弘,颇多讲经著述。其自修,乃以禅入道,其化他,则观机逗教,禅净并重,以念佛参禅兼修之行为稳当法门。其自证,尤令人重视,允为后世楷模。

憨山大师之修证,苦心励志,真参实证,且深研经教,以经印心。大师也如此教人,以后世行者,多无死心,且无真善知识抉择,宜落邪见,故不仅以禅净并重为稳当,且宜以研习经教、藉教悟宗为正途。憨山大师即为此道榜样。大师之揽教印心,以经印证悟境,禅宗史论多举《楞伽》,谓清发悟以来,尚无人印证,展《楞伽》印证,其出处乃在大师之《自传》,万历四年,憨山大师三十一岁,于五台参禅发悟,无人请益,乃展《楞伽》印证。初未闻讲此经,全不解义,故今但以现量照之,少起心识,即不容思量,如是者八阅月,则全经旨趣,了然无碍。

然考之旁文,憨山大师《自传》中之《楞伽》印心疑是笔误或刊刻错误,应为《楞严》印心。达摩自印来华,以四卷《楞伽》传,自六祖后,又传以《金刚》。宋以后,禅门则多重《楞严》,以之为藉教悟宗的禅门圭旨。憨山大师一生对《楞严经》极为重视,不仅多次讲解,传授学人,且有《楞严悬镜》一卷,《楞严通议》十卷行世。

憨山大师三十岁,上五台山苦修,冬日于冰天雪地中参禅,据《自传》及《年谱》记载,颇多境界。次年(三十一岁)参禅发悟,以无人可为印证,乃展经教,据其弟子福善记录、福徵述疏的《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疏》,其经证乃是《楞严》:

四年丙子,予三十一岁,发悟后,无人请益,乃展《楞严》印证。直至三十八年后,憨山大师六十九岁,著《楞严通议》,于序中仍回忆:余昔居五台,冰雪中参究向上,以此经印证,坚凝正心以照瞩之,豁然有得。由上可知憨山大师于五台参禅发悟后之以经印心实为《楞严》也。憨山大师之以《楞严》印证禅境不只一次。万历十四年,憨山大师四十一岁,于禅室中:一夕静坐夜起,见海湛空澄,雪月交光,忽然身心世界,当下平沉,如空华影落,洞然一光明藏,了无一物。即说偈曰:

海湛空澄雪月光,此中凡圣绝行藏;

金刚眼突空华落,大地都归寂灭场。

即归室中,取《楞严》印证(《自述》)

憨山大师阐释《楞严》之重要著作《楞严悬镜》即于此夜撰成,仅半枝蜡烛功夫即写毕,可见全为发明心地后之心光流露。至禅堂开静,唤维那读诵,自觉恍然,《自述》中云如闻梦语一般。

憨山大师不仅以《楞严》印心,一生也多次为学人讲述《楞严》,于此经极为重视。宋明禅者,多重《楞严》,古来注疏凡十余家,明代更是缁白各出手眼注解《楞严》。然憨山大师之注,从上可见,乃是现量观照,发自本心,非同一般义解也。其《楞严悬镜》,文约义丰,于楞严心要,阐发无遣。尤其针对一般义解,憨山大师指出:

学者贪程,罔知捷径,致使理观昧于陈言,修习失于正受。

而憨山大师之注:

杜绝见闻,穷历冰雪,顾智识暗昧,非敢妄拟圣心,每于一线通途,粗述鄙意,庶潜修之士,若揽镜以照形,愿即事安心,顿融藏性者矣。

憨山大师之解《楞严》,乃以天台家之一心三观,谓《楞严》经旨,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修此三观,还证一心,而此观门,不出楞严大定。天台家之一心三观,以能观之心为一心,以空、假、中三谛为所观对象,即为三观,由三观而可得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观可于一心中修,三智可于一心中得,如此于一念心中圆修空、假、中三观,乃天台一心三观之真义。

憨山大师依《楞严》经义,以一味清净法界如来藏真心为一心,此乃三观之体,三观皆依此建立,三观最后还为证此一心。由此来看《楞严》理路,无非先令学人悟此一心,由此悟入而起修,修此三观,最后还悟证这一心。这一心,在《楞严经》中即为经常出现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又名妙明真心又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如来藏心等。此为《楞严》前四卷反复发明者,通常望文生义,对如来藏、常住真心之执实误会,实不知这一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乃有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三义,谓常住真心者,安立假名而已,岂可执实?!

开示藏性,令悟一心后,则建立三观妙行,《楞严》中名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其中最重认明迷悟之根而择取不生灭心为本修因,而实修最初方便则于二十五圆通中独选观音耳根圆通。于大开修证之门后,又曲示迷悟差别,于修行岐路、种种阴魔境界,详为揭示。由此可见《楞严》实为一悟心修禅之指南书。广义而论,《楞严》又可谓一大佛藏之概要。憨山大师于《楞严通议序》中盛赞《楞严》:

统摄一大藏教,五时三乘圣凡真妄迷悟因果摄法无遗,修证邪正之阶差、轮回颠倒之情状了然目前,如观掌果。可谓彻一心之源,该万法之致,无尚此经之广大悉备者。

憨山大师著《悬镜》后不久,因门人请益,希望于《楞严》文字有更详尽之解释(字字销归观心),即创意著《楞严通议》,因种种因缘,直至数十年后,于六十九岁,才完成《楞严通议》十卷。民国时台宗大德谛闲法师认为,在古来数十种《楞严》注释中,求其妙而得入、深而易悟者,无如憨山大师著释《首楞严经》之《通议》也,允为教苑之司南,禅宗之正眼也。

就此而言,在今天无论昌明教法还是振兴禅宗,憨山大师之真参实证及藉教悟宗的经验,以及他的《楞严》印心,对《楞严经》的推崇重视,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

摘自《曹溪水》2006年第4期

End

憨山大师融贯诸法的境界

◎ 宋智明 秋天的八月,天高气清,大师渡过孟津,观看武王观兵处,在这里作了一首吊诗:片石荒碑倚岸头,当年曾此会诸侯。王纲直使同天地,应共黄河不断流。游到夷齐扣马地,又做了一首吊诗:弃国遗荣意已深,空余

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

楞严大义今释南怀瑾 著自从一读楞严后, 不看人间糟粕书。楞严经是宇宙人生真理探原的经典,是入门悟空的一部书,也是抱本修行,闭关修行一直到证果跟在身边的一部书。昔日憨山大师有言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救世之

高僧憨山大师

◎ 车如舜在明代高僧中,与紫柏大师齐名,两人相交甚厚,主张相近,而且最后都同遭官府拘捕迫害的是憨山大师。憨山(1546-1623年),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以号行。全椒(今属安徽省)人。据说

刘素云:亚历山大大帝临走告诉侍者的话

念佛法门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你是福报大,你是运气好,就看你知不知道珍惜,你遇到了如果你又错过了,那就太遗憾了。因为什么?你遇到这个法门就是说你机缘成熟了。什么机缘?成佛的机缘。我们修行人不就是要成佛吗?

南怀瑾:《楞严经》最重要的一段: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千万背来哟!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哟!真的哟,比什么咒语都厉害哦!佛都告诉我们了。这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在这一段。你们听《楞严经》,这

南怀瑾:楞严经大义指要

叙言在这个大时代里,一切都在变,变动之中,自然乱象纷陈。变乱使凡百俱废,因之,事事都须从头整理。专就文化而言,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时代的要求,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任重而道远的,要能耐得凄凉,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八载寒窗读楞严

八载寒窗读楞严◎倓 虚 宣统二年,(一九一○年)刘文化到北京去请经,住嘉兴寺,共一个多月。文成和尚对他很好;还有个老和尚对他说: 开慧楞严,成佛法华!这样对刘文化的信心,就更加坚固了。他回来的时候,在

蕅益大师与《楞严经》

◎ 慧 云蕅益大师(1599一1655),是明末清初四位高僧中最年轻的一位。大师的一生,受《楞严经》影响极大,可以说《楞严经》的思想与义理一直伴随并启发着大师,包括他的出家、修持、度众。其间过程,记载

憨山大师与《楞严》

憨山大师与《楞严》◎ 吕建福 憨山德清,明末四高僧之一,曹溪中兴之祖。憨山大师以世事逆境被遣岭南,却因而泽被一方大众,开岭南佛教之风气,尤以中兴曹溪祖庭为盛事。明末四大师中,憨山大师博通内外学,且以诗

读《楞严经》而开悟的几位禅师

读《楞严经》而开悟的几位禅师◎ 觉 禅《楞严经》内容丰富,被誉为小三藏,各个宗派都可以在本经中找到呼应处,如天台引之说止观,禅门援以证顿超,净宗取以归弥陀,中观由此见性空。但在汉传佛教八宗之中,《楞严

憨山大师悟道传奇

一、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金陵全椒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大师满周岁时曾大病一场,母亲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祷告:愿舍儿出家。不久病即痊愈。为此,母亲将大师寄

学诚法师的楞严感悟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方便理解的白

楞严经意旨

◎ 虚 云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意旨,兹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询问,而

楞严概要

楞 严 概 要◎ 虚 云要晓得世间万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自今以后,须照佛门遗教修持。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起贪瞋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

《楞严经》大意

《楞严经》大意◎ 虚 云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意旨,兹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阿难尊

《楞严经》经题

◎ 达 照见道部分是讲《楞严经》讲法的缘起,以及如何见道。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楞严经》的经题。经题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为《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个全称实际上包含了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