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何为送子观音
2025-01-25 06:29

送子观音是民间崇拜的佛教神祗。封建时代百姓认为虔诚拜神佛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于是不能有孕、或者祈求生男孩的迷信百姓会拜送子观音,以求得子嗣。

据说晋朝有个叫孙道德的益州人,年过五十,还没有儿女。他家距佛寺很近,景平年间,一位和他熟悉的和尚对他说:你如果真想要个儿子,一定要诚心念诵《观世音经》。孙道德接受了和尚的建议,每天念经烧香,供养观音。过了一段日子,他梦见观音,菩萨告诉他:“你不久就会有一个大胖儿子了。”果然不久夫人就生了个胖乎乎的男孩。

《异祥记》中记载:南朝宋代有个名叫卞悦之的居士,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行年五十,没有儿女。娶妾几年,也没有怀孕。便向观音菩萨祈求继嗣,发愿颂《观音经》一千遍。从此每天念经,将满一千遍时,妾已怀孕,不久便生下一个儿子。

相传无代南京大宁坊有个叫王玉的人,年过四十无子。至无二年(1336),于友人马公酌家神前,见到一部《白衣观音经》,便专心致志地念起来。以后每天都念,从不懈怠。次年四月十四夜他的岳母刘氏梦见一个白衣人,头戴金冠,抱着一个婴儿,对她说:“我给你送圣奴来。”刘氏接过婴儿,抱在怀里。第二天,她女儿即生下一个儿子,模样和梦中白衣人送来的婴孩一样,于是就为这个孩子取名“圣僧奴”。

End

李炳南:何为十二部经?

问:何为十二部经,祈详示明。(吕净安)答:部者指种类也,乃将诸经之内容,分析为十二类门。此十二类,又分两种性质,(甲)经文之体裁有三:一契经,二重颂,三讽诵。(乙)经文之事项有九:一因缘,二本事,三本

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 广 化《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像末,不修禅诵,但起伽蓝,恐非比丘之正业。(卷二八)哪吒太子是佛门大护法,他的父亲就是毗沙门天王,也是佛教的大护法,尤其在密宗封他是财神护法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达摩大师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

送子观音的审美意义

送子观音的审美意义◎ 孙绪会《法华玄义序》说:妙者,褒美不可思议之 法也。妙是佛家对一切至美之物的命名。可见在佛教里,不可恩议是与美的观念相联系的。佛教审美有几个特点:第一,超越性,世俗眼光看来不可

元音老人:何为见性?

所谓见性者,明白也。明白妄心不可得,明白妄心是真心的妙用。见性是见无所见,没有一点东西的。譬如现在你们大家把念头一断,什么也不想,一切的现象都在你们的视线之内,但是你们没有着哪样东西哪个人,虽然有许多

何为修炼

  修炼,既修外在,又修内在;  外在强身健体,内在心境历练;  最后实现身心合一、物我超然的忘我境地。  修心重于修身,  修内重于修外,内容决定形式;  外在行为受心灵驱使,  所以修心养性定神才

一日禅:何为“加持”?

加是佛菩萨把他们善良的祝愿,或者成就的功德、福报给予我们,这叫加。所谓持,好比我们用手接过来,捧起来,保持住。佛菩萨用他们的慈悲智慧功德,给予我们各种祝愿和帮助,我们也用心承受他们的好意。宛如明月和波

何为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

何为真如

真如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早期汉译佛典中译作本无。真,真实不虚妄之意;如,不变其性之意。

何为正法时期

佛门中也是分为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内修行有不同的效果,其中就有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和末法时期,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什么是正法时期吧!正法、像法和末法,从字面上讲,正法时代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代;像

何为众宝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众宝观音,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膝上,袈裟上挂了很多珍宝。表三十三身中之长者身。普门品说:“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於大海,为其黑风吹

何为游戏观音

〝游戏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五。〝应身相〞为游戏观音的〝化身相〞既是〝帝释身〞!此尊之形象,着天衣,佩带璎珞,头戴宝冠,冠上化佛,乘坐彩云,左膝曲立,左手安放于左膝上,右手下垂,作垂地印。全身有光

何为圆光观音

〝圆光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四。〝应身相〞为圆光观音的〝化身相〞既是〝梵王身〞!「圆光」表观世音的福德圆满无缺。身放光明,合掌而坐。端坐于岩石上,背后有炽盛的火焰圆光。佛、菩萨背后之圆光,象徵大智

香积佛--佛陀指月启示众比丘何为佛法

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中徐徐经行。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忽然听到了一阵争论声。原来,有几个年轻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株大树下,热烈讨论着什么。他们太专心了,没有察觉到佛陀的到来,继续争执着:“我还

何为人生五欲

人生在世,人人都有欲望。七情六欲人之常情,欲望是人的本能。世间欲望,包括五种:财、色、名、食、睡。财色名食睡的欲望,是人的本能,但能控制是人的本事。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知足常足,终身不辱。凡事适可而止

何为五阴

五阴,分别是:一色阴(有形质碍之法名为色)。二受阴(领纳所缘名为受) 。三想阴(能取所领之缘相名为想)。四行阴(造作之心能趣于果名为行)。五识阴(了别所缘之境名为识)。【五阴】 一色阴 二受阴 三想阴

何为佛教五观

佛教用语。五观之意为: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一、僧侣在用餐时所应起的五种观想:即所谓的‘食存五观’

何为五明和学习五明的意义

古代印度的五类学科,全称五明,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就是逻辑学,和内明。前四明是各学派共有的,后一明是各学派有各的典籍、宗旨,内容亦不相同。如佛教以三藏十二部经典教义为内明,婆罗门教以四吠

何为卧莲观音

〝卧莲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七。〝应身相〞为卧莲观音的〝化身相〞既是〝小王身〞亦有说是〝天大将军身〞!卧莲观音,乃佛教徒依照《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载「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

何为悟道?

学佛的人都知道,修行的本质,其实就是悟道,悟解脱之大道。悉达多当年出家修行,放弃随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其目的就是寻找他心目的解脱众生出离苦海的大道。那么,何为悟道呢?从佛教的理论来看,佛家所谓的悟道,其

何为送子观音

送子观音是民间崇拜的佛教神祗。封建时代百姓认为虔诚拜神佛可以实现自己的心愿。于是不能有孕、或者祈求生男孩的迷信百姓会拜送子观音,以求得子嗣。据说晋朝有个叫孙道德的益州人,年过五十,还没有儿女。他家距佛

摆放送子观音有什么讲究

送子观音的典故据说晋朝有个叫孙道德的益州人,年过五十,还没有儿女。他家距佛寺很近,景平年间,一位和他熟悉的和尚对他说:你如果真想要个儿子,一定要诚心念诵《观音普门品》。孙道德接受了和尚的建议,每天念经

送子观音的来历是什么

送子观音是流传在中国民间的观音形象。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对生育问题就十分重视,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民间总希望有一位菩萨能够圆了他们多子多福的心愿。送子

观音送子和送子观音有什么区别

区别很明显,观音送子是说明了怀孕之人认百为自己的孩子是观音菩萨送的这件事,送子观音则是单指观音菩萨的一个化身。观音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大慈大悲,能以种种方便满足众生的需求,随机示现种种形象。民间很

送子观音是什么来的

送子观音的形象是中国佛教所创造的。《法华经》中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这是民间送子观音的由来。据说,晋朝益州有个叫孙道德的人,年过五

在家中供奉送子观音有用吗

送子观音送子观音其实也是观音的一种,只不过这种观音的存在,既不是为了给人带来平安,也不是为了给人带来健康,当然也不是个人带来财运的,因为这个观音,给人带来的最大的作用,就是送子,因此这并非谁都可以摆放

送子观音应该摆在什么位置

不可放置在卧室内有些夫妻,似乎是求子心切,就将观世音菩萨像放在了自己的卧室里面,其实,这样做真的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成!卧室,虽然比较接近夫妻两个,却也是污浊之地,怎么能让法身遭到如此的亵渎?显然这是

送子观音的简介是什么

观音的说法来源于佛教,虽然她的地位不如释迦牟尼佛,但由于古代妇女们的推崇,使观音在中国的影响力要远甚于释迦牟尼。送子观音顾名思义就是一位让保佑妇女生育的神佛,类似道教中碧霞元君及送子娘娘。古代那些不能

送子观音是如何得来的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和菩萨的形象逐渐为国人所熟悉。人们常见的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相佛、西方安乐世界无量寿佛、北方莲华庄严世界微妙声佛,以及驾狮子持智慧之剑的文殊菩萨、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都是

送子观音的身世是什么

送子观音原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楚庄王为大女儿妙清、二女儿妙音、分别选文、武状元为婿,又打算为三女儿妙善招一位夫婿进宫,以继承王位。妙善从小吃斋信佛,根本不愿成婚,一心想削发为尼。楚

翡翠送子观音与水月观音有何不同?

翡翠观音或玉观音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世界佛家文化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许多庙宇里都供奉着翡翠观音菩萨或玉观音菩萨,翡翠观音如“神”般的存在着,受到民间大众的景仰和跪拜,一直护佑着人们事事

何为三界六道

六道轮回的众生,根据有无色身、性情、以及所居住的器世间等等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所谓的欲界,因为欲界的众生都有饮食、睡眠、男女欲等欲望,故名欲界。生活在欲界的众生,包括地狱、饿鬼

何为三界六道,你怎么理解三界

三界六道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而且佛道两家对三界六道的认定还不相同。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而道教就比较简单,道

何为四弘誓愿呢?

何为四弘誓愿呢?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三、法门无量誓愿学,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四、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