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十六卷2025-03-07 09:16
卷第三十六: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白话】
第四地
佛子闻此广大胜行,可乐深妙殊胜上地,
心皆踊悦生大欢喜,普散众花供养佛陀。
演说如是胜妙法时,大地海水皆起震动,
一切天女威皆欢喜,悉吐妙音同声赞叹。
自在天王心大欣庆,雨摩尼宝供养佛陀,
赞言佛陀为我出兴,演说第一大功德行。
如是智者诸地妙义,于百千劫甚难得遇,
我今忽然而得听闻,菩萨胜行微妙法音。
愿更演说大聪慧者,后地决定无余大道,
利益一切诸天人众,此诸佛子普皆乐闻。
勇猛大心解脱月者,请金刚藏告言佛子!
从此转入第四胜地,所有行相普愿宣说。
这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佛子啊!菩萨摩诃萨第三地已经圆满清净,想要进人第四焰慧地,应当修行十种法明门。是哪十种法明门呢?一,观察众生界;二,观察法界;三,观察世界;四,观察虚空界;五,观察意识界;六,观察欲界;七,观察色界;八,观察无色界;九,观察救济一切众生之同体大悲心的广心信解界;十,观察开发远大佛智见心的大心信解界。菩萨用这十种法明门,得以进人第四焰慧地。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安住在焰慧地时,能够用十种智慧成熟佛法,得证诸佛体性的内证之法,出生在如来之家。是哪十种智慧呢?一,深心不退转;二,对三宝生起净信永远不坏;三,观察世间一切诸行都是生灭变化不已;四,观察诸法都是空无自性,毕竟无生;五,观察世间的成住坏空;六,观察因为业力而有生命存在;七,观察生死涅槃;八,观察一切众生于不同国土受生的业因;九,观察前际的无始无明烦恼,与后际无终涅槃的境界十,观察一切本来空无所有。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安住在这个第四地,先修习四念处观。一,观察内在有情的自身e,循序观察内身的相状,遍观此身不净精勤勇猛地修持,使心念了知通达,除去世间的贪爱与忧苦;观察外在世间无情的器界身,循序观察外身的相状,精勤勇猛地修持,使心念了知通达,除去世间的贪爱与忧苦;观察其他有情生命的内外身循序观察内外身的相状,精勤勇猛地修持,使心念了知通达,除去世间的贪爱与忧苦。二,依据以上的观察,再观察内在自我的感受、观察外在世间的感受、观察其他有情生命内外身的感受,循着感受观察,遍观所有的感受都是苦恼。三,再观察内在的心念、观察外在世间相应的心念、观察其他有情众生的内外心念,循着心念观察,遍观所有的心念都是生灭无常。四,再观察内在自我的法、外在世间的法、其他有情生命的内外法,依法观察,遍观一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都是空无自性,而精勤勇猛地修持,使心念了知通达,除去世间的贪爱与忧苦。
接着,这位菩萨又修行四种正勤。一,使未生起的各种邪恶不善法不生起,而正勤精进具足修行,发心决定正断恶行;二,为了断绝已生起的各种邪恶不善法,而正勤精进具足修行,决定发心正断恶行;三,为了生起未生起的种种善法,而发起正勤精进具足修行,发心决定修习正行;四,为了使已出生的种种善法常住不退失,修得更为广大,而发起正勤精进具足修行,发心决定修习正行。
接着,这位菩萨又修学四种神足。一,修行由意志力发起的禅定,断除恶行;二,修行由精进力发起的禅定,断除恶行;三,修行由禅定观察思惟发起的力量,断除恶行;四,修行由禅定心念发起的力量,断除恶行。如此而成就定慧均等一切的如意神足,依止于修心厌苦,依止于远离爱欲,依止于证道灭苦,最后回向于舍离一切众苦的涅槃。
接着,这位菩萨又修行能出生一切善法的五根。一,笃信正道以及辅助道法的信根;二,修行正法而无间断、无杂染的精进根;三,于正法记忆不忘的念根;四,摄心不散乱,一心寂静的定根;五,对于诸法观照明了的慧根。如此修心厌苦,远离爱欲,证道灭苦,最后回向于舍离一切众苦的涅槃。
接着,这位菩萨又修行能破除诸恶、成就众善的五力。一,修行增长信根,破除各种疑惑的信力;二,修行正法不断,破除身心懈怠的精进力;三,破除各种邪念,成就正念功德的念力;四,破除妄想,深入禅定的定力;五,能增长慧根的慧力。如此修心厌苦,远离爱欲,证道灭苦,最后回向于舍离一切众苦的涅槃。
接着,这位菩萨又修行七觉分。,修行念觉分,思惟所修的善法;二,修行择法觉分,抉择诸法的真伪;三,修行精进觉分,精进修学各种菩提法;四,修行善觉分,契悟真法,心中欢喜;五,修行心猗轻安觉分,断除各种妄见烦恼;六,修行定觉分,能觉察而发起禅定;七,修行舍觉分,能舍离意念执着。如此修心厌苦,远离爱欲,证道灭苦,最后回向于舍离一切众苦的涅槃。
接着,这位菩萨修行八正道气一,能见实相的正见;二,心中无有邪念的正思惟;三,言语绝无虚妄的正语;四,安住于清净善的正业;五,依顺正法而活的正命;六,正确努力修行的正精进;七,一心忆念善法的正念;八,身心寂静的正定。如此修心厌苦,远离爱欲,证道灭苦,最后回向于舍离一切众苦的涅槃。
菩萨修行以上种种功德,都是因为不舍弃众生,因为本愿力量的推动,因为大悲的导引,因为成就了大悲,也为了思念一切智智,为了成就庄严佛土,为了成就如来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微妙音声,为了追求无上殊胜的佛法,为了随顺听闻的甚深佛解脱法,为了思惟大智善巧方便。
佛子啊!菩萨安住在这个焰慧地,对于所有执着身体为实我的身见,及以此见为首的各种邪见,以及我见、人见、众生见、寿命见、五蕴、十八界、十二处所引起的执着,能够不断出入禅定观察思惟。因为数数观察修治所见,能够发现所谓的我所有、我的财物,以及执着之处,都是空无所有,所以自然远离以上种种执着。
这位菩萨若见到如来所呵责的烦恼恶业,就完全舍弃远离;若见到如来所赞叹的顺菩萨道净业,就一一如法修行。
佛子啊!这位菩萨随着所发起的方便智慧,修习佛道及佛道的助缘,而得到润泽的心、柔软的心、调顺的心、利益安乐的心、无杂染的心、求最上殊胜佛法的心、求最殊胜的智慧心、救离一切世间众生的心、恭敬尊德不违教命的心、随着听闻的法而努力修行的心。
这位菩萨知道自己受人恩德,知道怎样回报人家的恩德,而且他的心性和善,同住之人无不感到安乐。他的资质正直而柔软,烦恼不像密林般众多,不会贡高我慢,善于接受教诲,说法者的心意无不了知。
这位菩萨如此成就安忍,如此成就调柔,如此成就寂灭,如此成就安忍、调柔、寂灭。他清净调治后地的业因,专心一意地修行时,证得不休息的精进、不杂染的精进、不退转的精进、广大的精进、无边的精进、炽然的精进、无等等的精进、无能坏的精进、成熟一切众生的精进、善分别道与非道的精进。
这位菩萨内心清净,求菩提心永不退失,能彻底明白事理的根本。他的善根日夜增长,远离尘世的污垢染浊,了断种种的怀疑迷惑,具足光明的智慧决断,充满喜乐,十方三世诸佛都亲自护持忆念,无量的志愿都能够圆满成就。
佛子啊!菩萨安住在焰慧地,因为过去发起的愿力,使他得以见到众多的佛。也就是见数百位佛,见数千位佛,见数百千位佛,乃至于见千亿那由他位佛。他都恭敬尊重地承事供养。不管是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一切生活的物资,他都布施供奉诸佛,并且供养一切僧众,并将这些善根完全回向无上正等正觉。他恭敬听闻佛陀所说的教法,听闻之后更信受奉持,全心全意修行实践。蒙受诸佛的法益之后,他更舍俗出家,进一步修治而深心信解,经过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的善根都变得更为明净。
佛子啊!就譬如炼金师冶炼真金所作成的庄严具,是其余未经炼冶的金子不能相比的;菩萨摩诃萨也是如此,他安住在此地的所有善根,是其余恶劣境界中的善根所不能比的。就如摩尼宝清净光轮所射出的光明,其他宝都比不上,风雨种种外缘都不能毁坏它;菩萨摩诃萨也是如此,他安住在此地的所有善根,是此地以下的诸地菩萨所不能比的,众多恶魔所作的种种烦恼也不能将之毁坏。
这位菩萨在四摄法中,多以同事摄受众生;十波罗蜜中,多修精进波罗蜜;其余并非不修,只是随其心力、因缘而修行。
佛子啊!这是简略地说明菩萨摩诃萨的第四地焰慧地。
菩萨安住在这个境地时,多作须夜摩天王,他能用善巧方便去除众生身见等种种疑惑,使他们安住正见。他实践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此一切种种所作之事,都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智、一切智智。他心里想:我应当为众生之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于为一切智智所依止者。
菩萨如果发心精进,能在一念之间,得以进入亿数的三昧,得以见到亿数的佛,得以了知亿数佛的威神之力,能够震动亿数的世界,甚至能够示现亿数佛的化身,而每一个化身都有数亿的菩萨作为眷属。如果菩萨以殊胜的愿力自在示现,更是超过这个数目,即使以百劫、千劫乃至于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来算,也无法数尽了知。
这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想要复述刚才所讲的义理,就宣说以下的偈颂:
菩萨已善清净第三地,次观众生世界及法界,
乃至空界识界及三界,广大心解悉了能趣入。
始登焰慧地增大势力,生佛如来家永不退转,
于佛法僧生净信不坏,观诸法无常无有起灭。
观世间成坏因业有生,生死涅槃众生刹等业,
观前后际亦无所观尽,如是修行能生至佛家。
得是法已增长大慈悯,转更勤勇修四诸念处,
身受心法内外齐循观,世间贪爱如是皆除遣。
菩萨修治四勤精进行,恶法除灭善法得增长,
七神足五根力悉善修,七觉支八正道亦如是。
为度众生修彼正法行,本愿所护恳悲为上首,
求一切智及佛国刹土,亦念诸佛如来十种力。
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具足殊特相好深美意,
亦求妙道解脱胜义处,及大智方便喜修行彼。
身见为首等六十二见,执着我及我所无量种,
蕴界处等诸种取着外,于此四地中一切皆离。
佛陀如来所诃烦恼行,以无义利于此皆除断,
智者修行诸清净行业,为度众生故无所不作。
菩萨勤修习永不懈怠,即得十心圆满皆具足,
专求佛道心无有厌倦,志期受职广度诸众生。
恭敬尊德修行胜法妙,知恩易诲心无愠暴怒,
舍慢离谄心极为调柔,转更精勤决定不退转。
菩萨住此焰慧上妙地,其心清净深心永不失。
悟解决定善根得增者,疑网垢浊如今悉皆离。
此地菩萨人中胜利者,供养那由他数无量佛,
听闻正法如悉亦出家,不可沮坏宛如真金然。
菩萨住此具诸大功德,以大智方便修行佛道,
不为众魔所扰心退转,譬如妙宝无人能沮坏。
住此多作须夜摩天王,于法自在为众所尊仰,
普化群生除大众恶见,专求佛智勤修诸善业。
菩萨发心勤加精进力,获大三昧数等皆亿数,
若以大愿智慧力所为,过于此数无有能知者。
如是菩萨第四胜妙地,所行清净微妙殊胜道,
功德义智皆共得相应,我为佛子大众已宣说。
第五地
菩萨闻此胜地妙行,于法解悟心生欢喜,
空中雨华赞叹斯言:善哉大士名金刚藏。
自在天王与天大众,闻法踊跃安住虚空,
普放种种妙光明云,供养如来喜悦充遍。
天诸采女演奏天乐,亦以言辞歌赞佛陀,
悉以菩萨威神力故,于彼声中发如是言:
佛愿久违今乃得满,佛道久远今乃始得,
释迦文佛上至天宫,利天人者久乃亲见。
大海久远今始动摇,佛光久远今乃普放,
众生久远今始安乐,大悲音声久乃得闻。
功德彼岸皆已到达,骄慢黑暗皆已灭除,
最极清净宛如虚空,不染世法犹如莲华。
大牟尼尊现于世间,譬如须弥出于巨海,
供养能尽一切苦恼,供养必得诸佛智慧,
此应供处供无等与,是故欢心供养佛陀。
如是无量诸天女众,发此言辞称赞是已,
一切恭敬喜悦充满,瞻仰如来默然而住。
是时大士名解脱月,复请无畏大金刚藏:
第五地中诸法行相,唯愿佛子广为宣说。
这时,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佛子啊!菩萨摩诃萨修行圆满第四地时,想要进人第五难胜地,应当趣人十种平等清净心。是哪十种呢?一,对于过去佛法的平等清净心;二,对于未来佛法的平等清净心;三,对于现在佛法的平等清净心;四,戒的平等清净心;五,心的平等清净心;六,去除见地疑悔的平等清净心;七,道与非道智的平等清净心;八,修行智见的平等清净心;九,对于一切菩提分法最上观察的平等清净心;十,教化一切众生的平等清净心。菩萨摩诃萨用这十种平等清净心,得以进人菩萨第五地。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安住第五地以后,因为善于修习菩提分法,因为善于清净深心,因为转求更上殊胜道,因为随顺真如,因为护持愿力,慈悯一切众生从不舍弃,因为积集福德、因为有智慧等辅助修习菩萨道的善法,因为精进修习从不休息,因为出生善巧方便,因为观察照明五地以上各种胜地境界,因为接受如来的护持忆念,因为正念的智慧力量总持,所以得证不退转心。
佛子啊!这位菩萨摩诃萨如实知道这是苦圣谛、这是苦集圣谛、这是苦灭圣谛、这是苦灭道圣谛,清楚了知凡夫所见的世间俗谛,清楚了知圣者所见的实相第一义谛,清楚了知法相的谛义,清楚了知所有世间的差别谛义,清楚了知世间的成立谛义,清楚了知一切事件的谛义,清楚了知生的谛义,清楚了知穷尽无生的谛义,清楚了知证人佛道的智慧谛义,清楚了知一切菩萨境地次第成就的谛义,乃至于清楚了知如来智慧成就的谛义。
这位菩萨随顺众生心之所乐,为了使众生欢喜,所以了知世间俗谛;又因为能够通达唯一的实相,所以了知第一义谛;又因为能够觉悟诸法自有的自相与其他共通的共相,所以了知法相谛义;又因为能够了解诸法各种分别阶位的差别,所以了知差别的谛义;又因为善于分别五蕴、十八界、十二处,所以了知成立的谛义;又因为能够察觉身心的苦恼,所以了知事件的谛义;又因为能够觉察六道诸趣相续不断,所以了知生的谛义;又因为已经完全灭除一切的热恼,所以了知穷尽无生智慧的谛义;又因为出生无二的境界,所以了知趣入真理智慧的谛义;又因为正确觉了一切的行相,所以了知一切菩萨境地次第相续成就的谛义,乃至于了知如来智慧成就的谛义。但是他只是用信解所产生的智慧力来了知这一切谛义,并不是用诸佛的究竟智慧力来了知。
佛子啊!这位菩萨诃萨证得以上种种的谛义智之后,如实了知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妄不实,只会迷惑众生。这时,菩萨对众生更心生大悲,慈悯心也更光明。佛子啊!这位菩萨摩诃萨得到如此的智慧力后,仍不舍弃众生,并且常求佛陀的智慧,如实观察一切有为法的前际与后际。他了知从前际的无明、有、爱,能起生死流转之苦,使意识不能脱出五蕴身宅,以致越发聚集种种痛苦。菩萨如实观察思惟之后,了知无我、无寿者、无养育者,也没有在六道中轮回不息的本体,于是远离我和我所的执着。就如同前际,后际也是如此,都是空无所有。他断尽出离所有的虚妄、贪着,如实了知若有若无的虚妄境界。
佛子啊!这位菩萨摩诃萨又这样想:这些凡夫是如此的愚痴而没有智慧,实在十分可怜。他们有无数的身体,过去世灭了,现在世也要灭,未来世还要灭,如此无尽的生生灭灭,还不厌离这个肉身,反而更增长各种烦恼苦事,随着生死流转不能还返;不求出离五蕴苦宅,不知忧畏地、水、火、风这些宛如毒蛇的四大,不能拔出各种傲慢的见地毒箭,不能熄灭贪、嗔、痴的烦恼火,不能破坏无明的黑暗,不能干竭爱欲的大海,不求具足十力的大圣导师;反而进入宛如密林般的恶魔知见,沉沦生死大海,被邪知邪见的波涛所漂溺。
佛子啊!这位菩萨摩诃萨又这样想:这些众生受如此的种种痛苦,被孤独穷困所逼迫,无人救济,无所依怙,没有居住的洲渚,也没有安身的房舍;他们宛如盲者,却没有引导的人,无明像眼翳般地盖住眼睛,使他们被重重的黑暗所缠裹。我今天应当为这些众生,修行福德、智慧等有助于佛道的善法。我就独自一人勇猛发心,不求有共同的伴侣,希望以如此的功德,能使所有众生得到毕竟的清净,乃至于获得如来十力、无碍智慧。
佛子啊!这位菩萨摩诃萨用以上的智慧,观察所修的善根。这都是为了救护众生、利益众生、安乐众生、哀悯众生、成就众生、解脱众生、摄受众生,使众生远离种种苦恼,使众生普遍清净,使众生完全调伏,使众生进入解脱生死的涅槃境界。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安住在这个第五难胜地,可称为念者,因为他能总持不忘诸法;或称为智者,因为他能清楚明白了知;或称为有趣者,因为他能了知经典的意趣与经中义理的次第关系;或称为惭愧者,因为他能维护自己不做恶业,也能使他人不做恶业;或称为坚固者,因为他能不舍清净戒行;或称为觉者,因为他能观察是善处所或不是善处所;或称为随智者,因为他能不随其他的非智;或称为随慧者,因为他善知合于义理无不合于义理的差别语句;或称为神通者,因为他善于修习禅定;或称为方便善巧者,因为他随顺世间之法;或称为无厌足者,因为他善于聚集福德;或称为不休息者,因为他追求智慧恒常不断;或称为不疲倦者,因为他聚集大慈大悲;或称为为他勤修者,因为他想使一切众生进入涅槃;或称为勤求不懈者,因为他勤求如来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或称为发意能行者,因为他成就庄严佛土;或称为勤修种种善业者,因为他具足相好;或称为常勤修习者,因为他勤求庄严的佛身、语、意;或称为大尊重恭敬法者,因为他在一切菩萨法师之处,如其所教而修行;或称为心无障碍者,因为他以大方便常行世间;或称为日夜远离余心者,因为他恒常乐于教化一切众生。
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如此精勤修行时,用布施教化众生,用爱语、利行、同事教化众生,示现色身教化众生,演说种种法教化众生,闲示菩萨行教化众生,显示如来大威力教化众生,示现生死过患教化众生,称赞如来的智慧利益教化众生,示现大神通力教化众生,用种种方便行教化众生。佛子啊!这位菩萨摩诃萨能如此勤于方便教化众生,心念恒常相续不断,而趣入佛的智慧;所作的善根也从不退转,恒常精勤修习殊胜的行法。
佛子啊!这位菩萨摩诃萨为了利益众生,所有世间的技艺无不加以学习,也就是文字、算数、图书、印玺。对于地、水、火、风种种诸论,也无不通达。又精通医药,善于治疗种种疾病,癫狂、身干体消、被鬼魅所缠、被蛊毒所害,都能完全断除。又擅长文笔、赞咏、歌舞、戏笑、谈说。又熟悉建筑园艺,对于布置国城、村邑、宫宅、园苑、泉流、陂池、草树、花药,都做得恰到好处。他又知道金、象、摩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等宝藏的出处,并且让人善加开采。他又善终观察日月、星宿、鸟鸣、地震、夜梦吉凶、身相好坏等,没有一处错谬。他执持戒律入于禅定,具足大神通力与四无量心,又具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四无色处,以及具足其余一切世间之事;不管是世间法或出世间法,只要不会损恼众生,能够利益众生的,他都完全开示,使他们能够渐渐安住于无上佛法。
佛子啊!菩萨安住在这个难胜地时,因为过去发起的愿力,使他得以见到很多位佛。也就是见到数百位佛,见到数千位佛,见到数百千位佛,乃至于见到数百千亿那由他位佛。他都恭敬尊重地承事供养,不管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养生息的物品,都完全供奉布施,也供养一切僧众,并将这些善根回向无上正等正觉。他恭敬地听闻佛陀说法,听闻之后更信受奉持,随着自身的能力修行。在蒙受诸佛法益之后,他更舍俗出家;出家之后,又再继续闻法,因此能得到陀罗尼,成为闻持法师。他安住在此地时,经过百劫,经过千劫,乃至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的善根都转变得更加明净。
佛子啊!就譬如砗磲能将真金磨得更加晶莹,更加明净一般。此地菩萨的所有善根也是如此,用方便智慧思惟观察,可以使善根变得更加明净。
佛子啊!菩萨安住在这个难胜地,用方便智慧所成就的功德,是下地菩萨的善根所不能及的。佛子啊!说像日、月、星宿,以及宫殿的光明,完全是受风力所支持,才不会沮坏,其他的风力也不能倾动。此地菩萨的所有善根,因为是用方便智慧随着境界逐次观察,因此不会沮坏,更不是一切声闻、独觉以及世间的善根所能倾动。这位菩萨在十波罗蜜中,多修禅波罗蜜;其余的波罗蜜并非不修,只是随力着心、随着因缘而修习。
佛子啊!这是简略地说明菩萨摩诃萨的第五地难胜地。
菩萨安住在此地,多作欲界四天的兜率陀天王,能够自在地度化众生,降伏一切邪见外道,能使众生安住于真实谛义。他实践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此一切种种所作之事,都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于不离念具足一切种智、一切智智。他又这样想:我应当于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于为一切智智所依止者。
这位菩萨如果发心精进,能在一念之间得到千亿种三昧,见到千亿位佛陀,知道千亿位佛陀的神通力,能够震动千亿的诸佛世界,乃至于示现千亿的化身,而每一个化身都有千亿的菩萨作为眷属。如果菩萨能用殊胜的愿力自在示现,更是超过这个数目,即使用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的时间来计数,也不能尽知。
这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想要复述刚才所讲的义理,就宣说以下的偈颂:
菩萨四地已善清净,思惟三世诸佛平等,
戒心除疑道无非道,如是观察进入五地。
念处为弓根为利箭,正动为马神足为车,
五力坚铠被诸怨敌,勇健不退入于五地。
惭愧为衣觉分宝髮,净戒为香禅定涂香,
智慧方便妙相庄严,入总持林三昧园苑。
如意为足正念为颈,慈悲为眼智慧齿牙,
入中师子无我大吼,破烦恼怨入于五地。
菩萨住此第五地中,转修胜上清净佛道,
志求佛法心不退转,思念慈悲无有厌倦。
积集福智胜妙功德,精勤方便观诸上地,
佛力所加具足念慧,了知四谛皆如实知。
善知世诗第一义谛,相诗差别成立诗相,
事谛生尽及道智谛,乃至如来无碍智谛。
如是观谛虽极微妙,未得无碍胜义解脱,
以此能生大功德力,是故超过世间智慧。
既观谛已了知有为,体性虚伪无有坚实,
得佛慈悯大光明分,为利众生求佛智慧。
观诸有为先际后际,无明黑暗爱结缠缚,
流转迟回诸苦聚中,无我无人无寿命者。
爱取为因受来生苦,欲求边际而不可得,
迷妄漂流无有返期,此等可悯我皆应度。
蕴宅界蛇诸见似箭,心火猛炽迷痴暗重,
爱河漂转目不暇观,苦海沦胥阙明导引。
如是知已转勤精进,所作皆为度诸众生,
名为有念有智慧者,乃至觉解具方便者。
习行福智无有厌足,恭敬多闻心不疲倦,
国土相好皆悉庄严,如是一切为诸众生。
为欲教化诸世间人,善知书数印等法要,
亦复喜解诸方药剂,疗治众病悉令安愈。
文辞歌舞皆悉巧妙,宫宅园池悉皆安稳,
宝藏非一咸示人等,利益无量众生之故。
日月星宿大地震动,乃至身相亦皆观察,
四禅无色及诸神通,为益世间悉皆显示。
智者住此难胜地中,供那由他佛亦听法,
如以妙宝磨炼真金,所有善根转更明净。
譬如星宿在虚空中,风力所持无有损动,
亦如莲华不着于水,如是大士行于世间。
住此多作兜率天王,能摧异道诸神邪见,
所修诸喜为佛智慧,愿得十力救诸众生。
彼复修行大精进道,即时供养千亿诸佛,
得定动刹亦复皆然,愿力所作过于如是。
如是第五难胜之地,人中最上真实大道,
我以种种方便力故,为诸佛子宣说究竟。
【原典】
第四地
佛子闻此广大行,可乐深妙殊胜法,心皆踊悦大欢喜,普散众华供养佛。演说如是妙法时,大地海水皆震动,一切天女咸欢喜,悉吐妙音同赞叹。自在天王大欣庆,雨摩尼宝供养佛,赞言:「佛为我出兴,演说第一功德行。如是智者诸地义,于百千劫甚难得,我今忽然而得闻,菩萨胜行妙法音。愿更演说聪慧者,后地决定无余道,利益一切诸天人,此诸佛子皆乐闻!」勇猛大心解脱月,请金刚藏言:「佛子!从此转入第四地,所有行相愿宣说!」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
「佛子!菩萨摩诃萨第三地善清净已,欲入第四焰慧地,当修行十法明门。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界、观察法界、观察世界、观察虚空界、观察识界、观察欲界、观察色界、观察无色界、观察广心信解界、观察大心信解界。菩萨以此十法明门,得入第四焰慧地。
「佛子!菩萨住此焰慧地,则能以十种智成熟法故,得彼内法,生如来家。何等为十?所谓:深心不退故;于三宝中生净信,毕竟不坏故;观诸行生灭故;观诸法自性无生故;观世间成坏故;观因业有生故;观生死涅槃故;观众生国土业故;观前际后际故;观无所有尽故。是为十。佛子!菩萨住此第四地,观内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观外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观内外身循身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如是,观内受、外受、内外受循受观,观内心、外心、内外心循心观,观内法、外法、内外法循法观,勤勇念知,除世间贪忧。复次,此菩萨未生诸恶不善法为不生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断;已生诸恶不善法为断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断;未生诸善法为生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行;已生诸善法为住不失故,修令增广故,欲生勤精进发心正行。复次,此菩萨修行欲定断行,成就神足,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精进定、心定、观定断行,成就神足,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复次,此菩萨修行信根,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复次,此菩萨修行信力,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复次,此菩萨修行念觉分,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复次,此菩萨修行正见,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修行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依止厌,依止离,依止灭,回向于舍。菩萨修行如是功德,为不舍一切众生故,本愿所持故,大悲为首故,大慈成就故,思念一切智智故,成就庄严佛土故,成就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相好音声悉具足故,求于上上殊胜道故,随顺所闻甚深佛解脱故,思惟大智善巧方便故。
「佛子!菩萨住此焰慧地,所有身见为首,我、人、众生、寿命、蕴、界、处所起执著,出没思惟;观察治故,我所故,财物故,著处故,于如是等一切皆离。此菩萨若见业是如来所诃、烦恼所染,皆悉舍离;若见业是顺菩萨道、如来所赞,皆悉修行。
「佛子!此菩萨随所起方便慧,修习于道及助道分,如是而得润泽心、柔软心、调顺心、利益安乐心、无杂染心、求上上胜法心、求殊胜智慧心、救一切世间心、恭敬尊德无违教命心、随所闻法皆善修行心。此菩萨知恩、知报恩,心极和善,同住安乐,质直柔软,无稠林行,无有我慢,善受教诲,得说者意。此菩萨如是忍成就,如是调柔成就,如是寂灭成就,如是忍、调柔、寂灭成就;净治后地业,作意修行时,得不休息精进、不杂染精进、不退转精进、广大精进、无边精进、炽然精进、无等等精进、无能坏精进、成熟一切众生精进、善分别道非道精进。是菩萨心界清净,深心不失,悟解明利,善根增长,离世垢浊,断诸疑惑,明断具足,喜乐充满,佛亲护念,无量志乐皆悉成就。
「佛子!菩萨住此焰慧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皆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具足修行。复于彼诸佛法中出家修道,又更修治深心信解,经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令诸善根转复明净。佛子!譬如金师炼治真金作庄严具,余所有金皆不能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于此地所有善根,下地善根所不能及。如摩尼宝清净光轮能放光明,非诸余宝之所能及,风雨等缘悉不能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于此地,下地菩萨所不能及,众魔烦恼悉不能坏。此菩萨于四摄中,同事偏多;十波罗蜜中,精进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四焰慧地。菩萨住此地,多作须夜摩天王,以善方便能除众生身见等惑,令住正见。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萨若发勤精进,于一念顷,得入亿数三昧,得见亿数佛,得知亿数佛神力,能动亿数世界,乃至能示现亿数身,一一身亿数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言:
菩萨已净第三地,次观众生世法界,空界识界及三界,心解悉了能趣入。
始登焰地增势力,生如来家永不退,于佛法僧信不坏,观法无常无有起。
观世成坏业有生,生死涅槃刹等业,观前后际亦观尽,如是修行生佛家。
得是法已增慈愍,转更勤修四念处,身受心法内外观,世间贪爱皆除遣。
菩萨修治四勤行,恶法除灭善增长,神足根力悉善修,七觉八道亦如是。
为度众生修彼行,本愿所护慈悲首,求一切智及佛土,亦念如来十种力,
四无所畏不共法,殊特相好深美音;亦求妙道解脱处,及大方便修行彼。
身见为首六十二,我及我所无量种,蕴界处等诸取著,此四地中一切离。
如来所诃烦恼行,以无义利皆除断;智者修行清净业,为度众生无不作。
菩萨勤修不懈怠,即得十心皆具足,专求佛道无厌倦,志期受职度众生。
恭敬尊德修行法,知恩易诲无愠暴,舍慢离谄心调柔,转更精勤不退转。
菩萨住此焰慧地,其心清净永不失,悟解决定善增长,疑网垢浊悉皆离。
此地菩萨人中胜,供那由他无量佛,听闻正法亦出家,不可沮坏如真金。
菩萨住此具功德,以智方便修行道,不为众魔心退转,譬如妙宝无能坏。
住此多作焰天王,于法自在众所尊,普化群生除恶见,专求佛智修善业。
菩萨勤加精进力,获三昧等皆亿数;若以愿智力所为,过于此数无能知。
如是菩萨第四地,所行清净微妙道,功德义智共相应,我为佛子已宣说。
第五地
菩萨闻此胜地行,于法解悟心欢喜,空中雨华赞叹言:「善哉大士金刚藏!」自在天王与天众,闻法踊跃住虚空,普放种种妙光云,供养如来喜充遍。天诸采女奏天乐,亦以言辞歌赞佛,悉以菩萨威神故,于彼声中发是言:「佛愿久远今乃满,佛道久远今乃得,释迦文佛至天宫,利天人者久乃见。大海久远今始动,佛光久远今乃放,众生久远始安乐,大悲音声久乃闻。功德彼岸皆已到,憍慢黑闇皆已灭,最极清净如虚空,不染世法犹莲华。大牟尼尊现于世,譬如须弥出巨海,供养能尽一切苦,供养必得诸佛智;此应供处供无等,是故欢心供养佛。」如是无量诸天女,发此言辞称赞已,一切恭敬喜充满,瞻仰如来默然住。是时大士解脱月,复请无畏金刚藏:「第五地中诸行相,唯愿佛子为宣说!」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
「佛子!菩萨摩诃萨第四地所行道善圆满已,欲入第五难胜地,当以十种平等清净心趣入。何等为十?所谓:于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未来佛法平等清净心、现在佛法平等清净心、戒平等清净心、心平等清净心、除见疑悔平等清净心、道非道智平等清净心、修行智见平等清净心、于一切菩提分法上上观察平等清净心、教化一切众生平等清净心。菩萨摩诃萨以此十种平等清净心,得入菩萨第五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五地已,以善修菩提分法故,善净深心故,复转求上胜道故,随顺真如故,愿力所持故,于一切众生慈愍不舍故,积集福智助道故,精勤修习不息故,出生善巧方便故,观察照明上上地故,受如来护念故,念智力所持故,得不退转心。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如实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苦灭道圣谛,善知俗谛,善知第一义谛,善知相谛,善知差别谛,善知成立谛,善知事谛,善知生谛,善知尽无生谛,善知入道智谛,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成就谛,乃至善知如来智成就谛。此菩萨随众生心乐令欢喜故,知俗谛;通达一实相故,知第一义谛;觉法自相、共相故,知相谛;了诸法分位差别故,知差别谛;善分别蕴、界、处故,知成立谛;觉身心苦恼故,知事谛;觉诸趣生相续故,知生谛;一切热恼毕竟灭故,知尽无生智谛;出生无二故,知入道智谛;正觉一切行相故,善知一切菩萨地次第相续成就,乃至如来智成就谛。以信解智力知,非以究竟智力知。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诸谛智已,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妄、诈伪、诳惑愚夫。菩萨尔时,于诸众生转增大悲,生大慈光明。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得如是智力,不舍一切众生,常求佛智,如实观一切有为行前际、后际。知从前际无明、有、爱,故生生死流转,于诸蕴宅不能动出,增长苦聚;无我、无寿者、无养育者、无更数取后趣身者,离我、我所。如前际,后际亦如是,皆无所有。虚妄、贪著,断尽出离;若有若无,皆如实知。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此诸凡夫愚痴无智,甚为可愍。有无数身已灭、今灭、当灭,如是尽灭,不能于身而生厌想,转更增长机关苦事,随生死流不能还返,于诸蕴宅不求出离,不知忧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诸慢见箭,不能息灭贪、恚、痴火,不能破坏无明黑暗,不能乾竭爱欲大海,不求十力大圣导师;入魔意稠林,于生死海中,为觉观波涛之所漂溺。』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此诸众生受如是苦,孤穷困迫,无救无依,无洲无舍,无导无目,无明覆翳,黑暗缠裹。我今为彼一切众生,修行福智助道之法,独一发心,不求伴侣;以是功德,令诸众生毕竟清净,乃至获得如来十力、无碍智慧。』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智慧观察所修善根,皆为救护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哀愍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解脱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令一切众生普得清净,令一切众生悉皆调伏,令一切众生入般涅槃。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五难胜地,名为:念者,不忘诸法故;名为:智者,能善决了故;名为:有趣者,知经意趣,次第连合故;名为:惭愧者,自护、护他故;名为:坚固者,不舍戒行故;名为:觉者,能观是处、非处故;名为:随智者,不随于他故;名为:随慧者,善知义、非义句差别故;名为:神通者,善修禅定故;名为:方便善巧者,能随世行故;名为:无厌足者,善集福德故;名为:不休息者,常求智慧故;名为:不疲倦者,集大慈悲故;名为:为他勤修者,欲令一切众生入涅槃故;名为:勤求不懈者,求如来力、无畏、不共法故;名为:发意能行者,成就庄严佛土故;名为:勤修种种善业者,能具足相好故;名为:常勤修习者,求庄严佛身、语、意故;名为:大尊重恭敬法者,于一切菩萨法师处如教而行故;名为:心无障碍者,以大方便常行世间故;名为:日夜远离余心者,常乐教化一切众生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勤修行时,以布施教化众生,以爱语、利行、同事教化众生,示现色身教化众生,演说诸法教化众生,开示菩萨行教化众生,显示如来大威力教化众生,示生死过患教化众生,称赞如来智慧利益教化众生,现大神通力教化众生,以种种方便行教化众生。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能如是勤方便教化众生,心恒相续,趣佛智慧;所作善根,无有退转,常勤修学殊胜行法。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所谓:文字、算数、图书、印玺;地、水、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又善方药,疗治诸病──颠狂、乾消、鬼魅、蛊毒,悉能除断;文笔、赞咏、歌舞、妓乐、戏笑、谈说,悉善其事;国城、村邑、宫宅、园苑、泉流、陂池、草树、花药,凡所布列,咸得其宜;金银、摩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等藏,悉知其处,出以示人;日月星宿、鸟鸣地震、夜梦吉凶,身相休咎,咸善观察,一无错谬;持戒入禅,神通无量,四无色等及余一切世间之事,但于众生不为损恼,为利益故咸悉开示,渐令安住无上佛法。
「佛子!菩萨住是难胜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悉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随力修行。复于彼诸佛法中而得出家;既出家已,又更闻法,得陀罗尼,为闻持法师。住此地中,经于百劫,经于千劫,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转更明净。佛子!譬如真金,以砗磲磨莹,转更明净;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慧思惟观察,转更明净。佛子!菩萨住此难胜地,以方便智成就功德,下地善根所不能及。佛子!如日月星宿、宫殿光明,风力所持,不可沮坏,亦非余风所能倾动;此地菩萨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智随逐观察,不可沮坏,亦非一切声闻、独觉世间善根所能倾动。此菩萨,十波罗蜜中,禅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五难胜地。菩萨住此地,多作兜率陀天王,于诸众生所作自在,摧伏一切外道邪见,能令众生住实谛中。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复作是念:『我当于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萨若发勤精进,于一念顷,得千亿三昧,见千亿佛,知千亿佛神力,能动千亿佛世界,乃至示现千亿身,一一身示千亿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菩萨四地已清净,思惟三世佛平等,戒心除疑道非道,如是观察入五地。
念处为弓根利箭,正勤为马神足车,五力坚铠破怨敌,勇健不退入五地。
惭愧为衣觉分鬘,净戒为香禅涂香,智慧方便妙庄严,入总持林三昧苑。
如意为足正念颈,慈悲为眼智慧牙,人中师子无我吼,破烦恼怨入五地。
菩萨住此第五地,转修胜上清净道,志求佛法不退转,思念慈悲无厌倦。
积集福智胜功德,精勤方便观上地,佛力所加具念慧,了知四谛皆如实。
善知世谛胜义谛,相谛差别成立谛,事谛生尽及道谛,乃至如来无碍谛。
如是观谛虽微妙,未得无碍胜解脱,以此能生大功德,是故超过世智慧。
既观谛已知有为,体性虚伪无坚实,得佛慈愍光明分,为利众生求佛智。
观诸有为先后际,无明黑闇爱缠缚,流转迟回苦聚中,无我无人无寿命。
爱取为因受来苦,欲求边际不可得,迷妄漂流无返期,此等可愍我应度。
蕴宅界蛇诸见箭,心火猛炽痴闇重,爱河漂转不暇观,苦海沦胥阙明导。
如是知已勤精进,所作皆为度众生,名为有念有慧者,乃至觉解方便者。
习行福智无厌足,恭敬多闻不疲倦,国土相好皆庄严,如是一切为众生。
为欲教化诸世间,善知书数印等法,亦复善解诸方药,疗治众病悉令愈。
文词歌舞皆巧妙,宫宅园池悉安隐,宝藏非一咸示人,利益无量众生故。
日月星宿地震动,乃至身相亦观察,四禅无色及神通,为益世间皆显示。
智者住此难胜地,供那由佛亦听法,如以妙宝磨真金,所有善根转明净。
譬如星宿在虚空,风力所持无损动,亦如莲华不著水,如是大士行于世。
住此多作兜率王,能摧异道诸邪见,所修诸善为佛智,愿得十力救众生。
彼复修行大精进,即时供养千亿佛,得定动刹亦复然,愿力所作过于是。
如是第五难胜地,人中最上真实道,我以种种方便力,为诸佛子宣说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