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洪修平:什么是顿悟成佛_顿悟成佛是谁提出的?
2025-03-25 08:15

顿悟成佛是惠能南宗禅法的特有标志。惠能顿悟说的立论基础是人们当下的现实之心。所谓悟就是自心任运,自心般若智慧在念念无著中的自然显现,这就决定了悟必为顿悟,它就在人们当下一念之中得以实现,不悟即是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这种顿悟显然是不假渐修即能够达到的,因为起心有修本身就是有念,修行求悟更是一种执著,显然都是与悟背道而驰的。顿悟不假渐修,融修于悟之中,顿悟顿修,顿修顿悟,这是惠能顿悟说的最大特点之一,也是与神秀北宗基于清净心提出的时时勤拂拭而后悟在须臾的修行观的主要区别之一。

从历史上看,顿悟说并非惠能始创,但惠能的顿悟说,无论立论之基础还是顿悟之内涵,都独具特点和内容。首先,惠能的顿悟并非如传统佛教所主张的那种渐修顿悟。其次,惠能的顿悟也非两晋时般若学者所主张的立顿悟于七地的小顿悟。再次,惠能的顿悟与竺道生所提倡的大顿悟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竺道生所言之顿悟为理悟,是从理论上说明悟理必为顿;而惠能的顿悟是立足于当下无念之心,强调对自心自性的体悟心证,这种证悟又是无所得的。第二,竺道生的顿悟说虽然认为在十地以后可以一下子豁然大悟,但并没有否定十地的渐次修习,只是认为在十地以内无悟可言而已。也就是说,竺道生的顿悟说实际上并不废渐修,对于十地四果也是将其作为方便教法而加以肯定的,这与惠能顿悟顿修、融修于悟的顿悟说显然有很大的区别。惠能虽然有时也提到顿修,但那主要是为了破渐修。由于顿修的内容是修无念法,行般若行,因此,顿修实际上也就无法可修,无行可行。由于惠能把迷悟归之于当下的一念之心,融修于悟中,所谓顿悟顿修,顿修顿悟,实际上也就成为修而无修,以无修为修。

在强调顿悟的同时,惠能认为顿渐法只是因人之根机不同而立的假名施设。法无顿渐,顿渐在机,关键在于人自心有迷悟的不同。他说: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这样,惠能一方面主张顿渐皆不立,另一方面又以自心的迷悟统摄了顿渐: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由此可见,惠能的顿悟说并不是理论研究的结果而是宗教实践的需要。重体悟心证,将修与证统一于人们当下之心的行,从识心见性的实践上,而不是从教义法理的探究中提出并强调顿悟,这既体现了惠能南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法特色,也是惠能顿悟说的一个基本特点。

惠能顿悟说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悟与所悟的内涵上。在惠能以前,无论是小顿悟,还是大顿悟,说的都是悟理得意。例如,主小顿悟者立顿悟于七地,所悟者或为无生之理(如支道林等人),或为不二之理(如僧肇);主大顿悟的竺道生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语极照;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而惠能的顿悟并不是对理的证悟,而是自心内照,自性自悟。悟者,自心自性也,所悟者,亦为自心自性。因此,这种悟是不分能悟所悟的,能、所皆统一于当下之心。这种顿悟与前面说到的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其实完全是一回事。顿悟就是直了心性,就是自识本心,自见本性,也就是开佛知见,自成佛道。一切都是圆满具足的自心自性之显现。这种对自心自性的强调成为惠能顿悟说的又一大特点,这种特点与惠能以般若实相会通涅桨佛性、以智慧性解说心性的思想显然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在顿悟成佛的理论基础上,惠能反对一切形式化的修习。他以自性自悟来统摄各种修行活动,并以中道不二为指导而对读经、坐禅和出家等传统佛教的修持形式和修持内容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从而开创了简便易行的新禅风。关于读经,惠能认为,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而自性起般若观照是不假文字的,只要识心见性,去除执心,就能觉悟成佛。据此,惠能并不要求信徒执著于一部或几部经典,而是强调要心悟。即使是读经,也应该是心转经文而不能被经文所转。所谓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就是这个意思。对于是否要出家修行,惠能的基本看法也是不能执著于形式,重要的是自净其心,自性觉悟。他认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这里,在家亦得,并不是非得在家;不由在寺,也不是不能在寺。在惠能看来,在寺与在家,并无二致,关键是心不能有所执著。若说一定要在家而不能在寺,这又是一种执著了。惠能对出家与在家的见解,一方面激励着出家僧众不能放松修行,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的在家信徒。

惠能的顿悟说直接导致了一种全新的禅定观。禅宗以禅命宗,却并不以坐禅入定为功夫。惠能根据离相无念即为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思想,把修禅融于日常的行住坐卧之中,并对禅定作了新的解释。他说:何名坐禅?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缘境触,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这就是说,只要于一切境界上不起念,自性自定,就是禅定了。根据这种思想,就不应该执著形式上的坐与不坐,重要的是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若执著坐禅,追求入定,那必然会离禅定更远。真正的禅定是定而不定,不定而定,定于不定之中的,因此,它无出无入,无定无不定。也就是说,只要任心自运,能所皆泯于当下无念无住之心,便时时为定,无时不定。这种对禅定的看法显然是般若无所得思想在禅修观上的体现。根据这种观点,坐禅与不坐禅实际上是无二无别的,对两者都不应起执著之心。禅不拘于坐,而坐并非不是禅,所谓行住坐卧皆是禅,并不排斥坐,此中关键在于任心自运,无执无著。将修禅融于行住坐卧之中,是惠能禅的基本修行态度,道由心悟而不在坐卧,成为惠能禅不以坐禅为要的基本立足点。

End

“成佛的”《妙法莲华经》

◎ 大 安《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余字。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

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

每当我们面对佛陀,反观其心, 佛是圆满的慈悲心, 清净心, 觉悟心, 平等心, 愿力心, 念念不舍众生的心, 而我们是有求的心, 执著的心,分别的心, 贪心、嫉妒心、嗔恚心、种种自私自利的心, 而虚度

李炳南:学佛求成佛,成佛仗弥陀

时间地点:乙丑年在鹿港布教所主讲人:李炳南弟子吴碧霞敬记本人年已九十八,做事总是有心无力,今日难得见面,谈话就只拣重要的来谈,谈过之后,最要紧的,还是在于大家的实行。我们为什么学佛呢?学佛,就是大家都

刘素云:成佛的秘诀是什么?专修

真正求往生的人,身心世界一定要放下,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念,万缘都放下。不但世间法不想、不念了,所有的一切佛法也不想、不念了,这样的人一定

刘素云:我一定要成佛,工作照样做,日子照常过。

可能我的条件和你们比起来比较好,因为我有我的护法,给我创造这个宽松的环境。你说谁不是有一个家庭,我也有丈夫,也有儿女,也有亲朋好友,你说这些我统统放下,你们谁都不要来,我都不理你们了,你们给我让出时间

刘素云:看破、放下,是成佛必由之路

一、听经明理是看破放下的基础1.会听经、读经。不执著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不要拿凡夫之意解如来真实义。2.听有所悟。悟是我的心,要用心听,要用诚敬心去听,才有所悟。3.悟有所行。悟到的要落实生活中,

刘素云:众生皆可成佛,放下便是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心得体会题目是:众生皆可成佛,放下便是。我的姐夫郭永发(刘素青老居士的丈夫)今年五月二十日(阴历四月二十二日)早八时预知时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他的往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也

南怀瑾:《楞严经》最重要的一段: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千万背来哟!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哟!真的哟,比什么咒语都厉害哦!佛都告诉我们了。这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在这一段。你们听《楞严经》,这

人成佛成

◎ 启 禅或问:如何是佛?启曰:踏破天关,廓然无圣。问:如何是一阐提人?曰:尊重礼拜,趣向正道。问:如何是真修善人?曰: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摘自《问道》

成佛之捷径

◎ 印 光 夫释迦、弥陀,于往劫中,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一则示生秽土,以秽以苦折伏[1]而发遣;一则安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2]而均陶。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遂至藐视净土,何不观《华严入法界品》,

元音老人:人人皆当成佛

【本文是由明如、明仁二居士根据元音老人生前(1995年)在青岛所作的一次开示录音整理而成的。原整理稿附有前言和后记,今只取开示的正文部分。】阿弥陀佛!你们都好。你们善根具足,有福德,所以能修道,将来必

见性成佛

正果法师见性是禅宗的根本目的,参禅者必须透过的关门,古今参禅人的第一要事。所谓见性,即开发自性,彻见自己本来心性,自觉到本来具有的佛性。换句话说,就是离一切对待,一切矛盾,超然独脱,无执著,无绊累,触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讲成佛的诀窍

我们修法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本来见到本性。心中心法是密法的心髓部。密法含九乘次第,就是外三乘、内三乘、密三乘。心中心法是密三乘最后的心髓部分。在西藏、在日本,要经过好多年的修行,才可以传授这个法。现在我

释迦牟尼能悟道成佛,背后的玄机是什么?

释迦牟尼为什么能悟道成佛,关于这个命题,原本是不太想写的,只想抛出问题让很多读者深入反省下,为什么修行多年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但是最近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自己修道学佛几十年了,都麻木了,堕落了,越来越

女人成佛必须先转成男身 这是真的吗?

女人可以直接成佛,《妙法莲华经》已经示现给我们看了,妙法莲华经上记述,龙女才八岁,一个小孩子,当着无量无边的天龙八部、国王大臣,还有出家在家的佛弟子,就在法会上示现成佛。这个在佛门叫做顿悟成佛。什么叫

佛教如何看待欲?一味禁欲能成佛吗?

社会上的人普遍认为出家人是禁欲主义者。所以,年轻人听到学佛不免有几分畏惧:学佛后能否结婚?能否继续常人的生活?似乎学佛后就要到深山里与世隔绝,世上的一切都不能拥有,不能享受,很多人因此对学佛望而生畏。

韩清净:十义量 成佛义第九

成佛义第九已辩净土,今次当说能成佛义。由纯净土,佛自在识随应变故。为令所化展转增上能成佛故。云何名佛。《瑜伽论?三十八》云,於能引摄义利法聚,於能引摄非义利法聚,於能引摄非义利非非义利法聚,遍一切种现

中阴身能成佛吗

不管是学佛人,还是未学佛人,都希望自己去世后能成佛,这样就能去往西方极乐世界。但成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修福报,修正果的,这样成佛之路才会顺利。此外,还有的人想知道中阴身能成佛吗?关于这个问题,

韦驮菩萨为什么是贤劫千佛中最后一个成佛的

佛经中说四大天王部下各有八位将军,韦驮是南方增长天王的部将,位居32位天将之首。■ 韦驮菩萨的来历:相传,在韦陀菩萨为法意太子时期,他作为转轮圣王最小的一个儿子,他与他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发愿修行。在其他

韦陀菩萨是怎么成佛的

《大藏经》中记载了韦陀菩萨的生平简历。韦陀菩萨生日为农历六月初三,常在娑婆世界,拥有三洲大法轮。其前世18世为将军,54世为宰相。做过许多好事,比如造亭挖井、修桥铺路,竖佛像,赠僧衣等等。他手持一条重

成佛的五十二个阶位及修行次第

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

天鼓雷音如来--成佛,最有眼光的选择

相信很多人学习佛法都是为了成佛的,都是为了能够超脱自己,我们能够摒弃我们的烦恼。但是成佛并不是很简单的,但是我们要相信自己,我们认真的念诵修行才能够获得很多的好处。发菩提心做什么呀?准备作佛了。准备好

世自在王佛着重教导,“至心精进”定能成佛

《无量寿经》正宗分发起宏深誓愿经 文“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

卢志丹:一只乌龟的成佛誓愿

一只乌龟的成佛誓愿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释迦牟尼佛舍卫城传法时,有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天界的八万天子得到了圣果。众比丘禁不住赞欢:善哉!善哉!世尊以殊胜妙法,满足了五比丘及八万天子之

卢志丹:打骂你的人,都要成佛

打骂你的人,都要成佛节选自 卢志丹居士《快乐佛》据《妙法莲华经》记载: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佛叫威音王如来,其寿命和正法住世时间非常久远。在威音王如来的像法时期,傲慢的比丘势力很大。这时,有一位菩

人道是成佛枢纽

我们在学习六道轮回的时候,就知道了人道是个关键。因为人道苦乐参半,有苦有乐,所以不时在抉择---我是修善,还是修什么?所以要抉择。人道是最接近成佛的因缘,可以因行善而生天,或者因造恶而堕三恶道,也能勤

普贤王如来如何成佛的

普贤王如来能成佛,他是怎么修行成就的?往生到极乐世界成就的。十大愿王什么时候圆满了?他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亲近阿弥陀佛,十大愿王才圆满。这个信息很重要!普贤王如来早就成佛了,成了佛之后到娑婆世界、到

菩提迦耶是佛陀成佛之地吗

菩提伽耶为佛陀成正觉之地。位于印度比哈尔(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处之布达葛雅(Bodhgaya^),面临恒河支流尼连禅河(梵Nairan~jana^ ,今法尔古河),其地原为古印度摩揭陀国伽

菩提迦耶为何是佛陀成佛地

悉达多太子从迦毗罗卫国出发寻找人生的真谛,他先后在阿罗逻和优陀罗罗摩子两位当时的宗教导师处短暂学习,很快他就超过了老师,觉得并非究竟的解脱之道。后来他经过王舍城,来到尼连禅河畔的优娄频螺聚落附近的树林

耕云:成佛作祖的方法

一、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佛法是心灵救济的法门。因为每个人的祸与福、痛苦与喜悦都取决于每个人的心,如果我们每个人把心保持在至真、至善、至美的状态,那么每个人活着都是在享受生命、享受人生。否则,如果我们的

毗婆尸佛是否比阿弥陀佛成佛早

毗婆尸佛是91劫以前成佛的,阿弥陀佛是10劫以前成佛的。《长阿含经》卷一的大本经里面提到百,“佛告诸比丘度。过去九十一劫。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至真。出现于世。”《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里面提到,

即身成佛该怎么解释

“一切法门,皆须以戒定慧之道力,断贪嗔痴之烦恼,烦恼断尽,方可出三界了生死。在昔颇有此种人,而今则恐全世界也无一 二人可得也。密宗提供即身成佛,乃以了生死为成佛。则是以松栽为栋梁,其材可以为栋梁,非现

即身成佛指的是什么佛

密宗提供即身成佛,乃以了生死为成佛。一班无知之人,便认做成福慧圆满之佛。则是以松栽为栋梁,其材可以为栋梁,非现在即可为栋梁也。一切法门,皆须以戒定慧之道力,断贪嗔痴之烦恼,烦恼断尽,方可出三界了生死。

即身成佛的特点

密宗“现身成佛”或云“即生成佛”,此与禅宗“见性成佛”之话相同,皆称其工夫湛深之谓,不可认做真能现身成佛。须知现身成佛,唯释迦牟尼佛一人也,此外即古佛示现,亦无现身成佛之事。无知之人,每每错认,其失大

即身成佛的条件有哪些

一是“即生”成佛《大日经》曰:“于无量劫勤求,修诸苦行,所不能得,而真言门行道诸菩萨,即于此生而获得之。”(《悉地出现品第六,卷三》)也就是说,是在这一生获得成就,而不是依赖下一世。藏密的无上瑜伽部所

修密宗法门能不能即身成佛

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而现身成者,究有几人?莫道学密之人,不能现身成佛,即传密宗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之人。近人多好立异,不肯做老实工夫,故有学禅宗、相宗、密宗者。此三法门,均不可思议,然均属自力。密

即身成佛的方法有哪些

第一、如来密意传。如来密意传是佛与佛之间,在这里指法身普贤王如来和报身金刚萨垛佛之间的传讲方法。我们的第一代传承上师普贤王如来是本初佛,他只有觉,从未迷过,所以叫本初佛。大圆满法主要是普贤王如来的法,

即身成佛的法门有哪些

若诸位菩萨先用打坐的办法取得静定心,然后用静定慧心观照对治现实中的幻境,并在行住坐卧中起菩萨种种清净行,此菩萨的修行,名叫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若诸菩萨以修静慧的缘故,证到自性中的静性,然后在现实

即身成佛是不是真的成佛

什么叫一乘法?这一生当中就成佛,而且成的是究竟圆满佛,这才叫一乘。密宗里面也常说「即身成佛」,那个成佛不是究竟了义。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跟我们讲得很多,那一种成佛,充其量成的是藏教佛,比法身大士还差

什么是即身成佛

说到密宗的即身成佛,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就讲得很清楚,这个不必我在此地多说。而往生不久的黄念祖老居士,我跟他见过面,他也是密宗的传人,他本身是金刚上师,他不骗人,他很老实的告诉我,在这一个时代学密的

即身成佛指的是什么

在佛教教理中,很多所谓的修行人是学教理的,大多是论而无实的东西,密宗行人强调“即身成佛”,显教行人不服,认为只能说是“发心成佛”而已,层次甚低。教派间的诤论,虽无伤大雅,伪法已横行天下,伪密宗尤甚,密

林崇安:《阿含经》的成佛之道

《阿含经》的成佛之道林崇安(1997)《阿含经》中所揭示出来的正道,不是只拘于声闻道而已,例如,在《杂阿含三九三经》中,释尊说:一、「三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三结是戒禁取、疑、身见三种烦

印度金刚座:贤劫千佛成佛的圣地

通常而言,南赡部洲中央的印度金刚座,是贤劫千佛成佛的圣地,它远离四大损害,甚至空劫也不会毁坏,宛如空中悬挂的桶般一直存留,中央有菩提妙树作严饰。以金刚座为主的印度所有城市,被称为地界中土。所谓“南赡部

精进修持金刚亥母,可即身成佛!

金刚亥母是非常殊胜的,金刚亥母藏文名为多吉帕姆。她是一位女性神祇,其神格较为复杂。在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她为女性本尊之首,玛尔巴、米拉日巴、冈波巴等诸位大成就者均依止她为本尊。大空胜乐金刚亥母密智行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