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华方田:亦颠亦狂侠济公
2025-01-25 11:56

在佛教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罗汉,如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罗汉是梵文Arhat(阿罗汉)的音译略称,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了阿罗汉果,就可以去除一切烦恼,超脱生死轮回之苦,受到人、天的供养。在很多寺庙中,都设有罗汉堂、罗汉殿,里面供养着众多的面目各异的罗汉。在这些罗汉中,有一位中国的罗汉,他就是人见人爱、家喻户晓的济公和尚。

济公在历史中确有其人。他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左右,卒于嘉定二年(1209年)。浙江天台人,俗性李,原名李心远,字湖隐,号方圆叟。十八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灵隐寺出家,师从该寺住持佛海瞎堂法师,法号道济,后移住净慈寺。

据说他为人狂而疏,介而洁。生活落拓,寝食无定,破衣烂衫,云游四方,加之不守戒律,饮酒食肉,佯狂不饰细行,被人们称为济颠僧。传说中他又是一位见义勇为、打抱人间不平且神通广大的狭僧。他智斗秦丞相(秦桧及其后人),惩治嘲弄贪官污吏,乐善好施,扶危济贫,嬉笑幽默,不修边幅,所以百姓们不称他为道济法师,都叫他济公或济公活佛。佛教徒们则把他神化,说他是降龙罗汉转世。济公虽然嗜好酒肉,举止颠狂,但精通佛理,深得禅中三味。文笔隽秀,擅长书法、诗词。他写的诗清丽洒脱,颇有禅味。有一首他醉酒后写的诗是何须林景胜潇湘,只顾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

据《清一统志》记载,济公所居的净慈寺曾一度毁于大火,道济四处化缘以重建寺院。公元1209年,道济在净慈寺悠然而逝。临终前作偈一首,概括其生平日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由于济公在人们心目中的传奇形象,所以济公去世后,人们在他生前活动的地方,建起了许多纪念他的殿塔。在杭州著名的风景区虎跑,有非常闻名的济公殿和济祖塔院。在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中,有许多形状各异、幽深曲折的洞穴。其中最有名的是青林洞(又名金光洞),在这里至今还留有济公床、济公桌等。

佛教徒和百姓们为了表达对济公的怀念和爱戴,在全国各地塑造了很多济公的塑像,并把他请进了罗汉堂。由于济公的独特性格,他的塑像也很奇特。在罗汉堂中,济公还是那么无拘无束、逍遥洒脱,他并不排列在罗汉们的队伍中,而是四处游逛,行踪不定。如在北京碧云寺中的罗汉堂,稍不留意就找不到济公,因为他蹲到了房梁上。据说这是因为他到罗汉堂报到去晚了,只好屈尊在此。而在江南的一些寺院里,济公常常站在过道里。其形象通常是身穿破僧衣,手拿一把破扇子,面部表情非常生动,那传神的眼睛,使你无论在哪个位置,都像在盯着你看。他的表情也多种多样,从三个方向看,竟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变化。从左边看,愁容满面,即所谓愁眉苦脸,从右边看,笑容满面,即所谓春风满面,从正面看,半边脸哭,半边脸笑,即所谓半嗔半喜、哭笑不得、啼笑皆非。济公的造像以四川新都宝光寺、苏州西园戒幢律寺等处最为著名。

End

华方田:说律宗

说律宗(华方田)律宗是以研习和修持戒律为主的中国佛教宗派。其实际创始人是唐代高僧道宣。因道宣常住终南山,因而此宗又称南山律宗,或南山宗。又因此宗所依之律为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故亦称四分律宗。一、理论

华方田:湖南湘潭慈运法师与七塔寺

湖南湘潭慈运法师与七塔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华方田位于宁波市百丈街的七塔寺,是浙东四大丛林之,也是国务院颁布的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宋真宗赐名崇寿寺,明代曾

华方田:般若与禅定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这不仅由于禅定是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戒、定、慧三学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还因为由此而产生的解脱智慧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关键所在,最主要的是因为禅定在中国佛教中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

华方田:感恩与报恩

感恩与报恩华方田《竞争力》 2007年第04期感恩与报恩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积极倡导的人生修养准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我们的祖训;愿以此功德,报答四重恩,知恩报恩,是佛陀

华方田:中道理念与现代佛教教育

一、佛教教育与佛教的整体发展历史的车轮己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在新世纪的开端,经历了二千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佛教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佛教怎样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怎样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华方田:漫谈“般若”

漫谈般若华方田(一)关于般若的概念《大智度论》卷一百曰: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诸佛以法为师,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作为诸佛之母,可以说是一切佛教经典的根本。不了解般若,就无从了解一切大乘经典。那么,般

华方田:亦颠亦狂侠济公

在佛教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罗汉,如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罗汉是梵文Arhat(阿罗汉)的音译略称,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了阿罗汉果,就可以去除一切烦恼,超脱生死轮回之苦,

华方田:中国佛教宗派——三论宗

中国佛教宗派三论宗华方田三论宗是最早形成的中国佛教宗派之一,该宗以印度大乘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提婆的代表作《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要立宗依据,故名。三论宗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从三论学到三论

华方田:永明延寿的禅净思想及其特点

永明延寿的禅净思想及其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华方田内容提要:宋以后的中国佛教,禅宗一枝独秀,净土修行法门影响日广。禅宗和净土在理论建构、修行方法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日渐突出,在双方相互争论、

华方田:中国佛教宗派——律宗

中国佛教宗派律宗华方田律宗是以研习和修持戒律为主的中国佛教宗派。其实际创始人是唐代高僧道宣。因道宣常住终南山,因而此宗又称南山律宗,或南山宗。又因此宗所依之律为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故亦称四分律宗。一

冯培德:为济公辩诬

中国佛教小说,最深入民间的,当推济公传。其受欢迎之程度,不亚于西游记。一提济公和尚,无人不知;也无人不敬仰。济公是一位济世度厄的和尚。他佛法无边,神通广大;经常拯救苦难,济贫扶困。济公是确有其人,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