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情绪的小妙招
让你每天都有好心情
圣严法师
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里可能还是会有情绪,不过这个情绪不会浮动。一个有修行的老僧,在情绪还没有浮动之前,他心里已经有感觉了,当有了感觉,他会用方法不让情绪浮动。
事情不公平也好,公平也好,无论怎么刺激,修行的高僧会用方法与观念来转变、调整自己。因此从表面上看,老僧炉火纯青,是看不出情绪的。
但他们有没有情绪呢?可能还是有,但是情绪已经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他人,不会脱口骂人,也不会动不动就表现出愤怒的模样,这种应该就是有修养的人。
但是,有时在必要的时候,老僧也必须表现出愤怒相,可是当下他的内心并没有愤怒,目的只是为了使众生的情绪能够冷静,愚痴能够开朗,就是所谓当头棒喝。这有可能是一种方便法,他的内心不会有情绪。我也看过有这种老僧,骂徒弟骂得好凶,转过脸来却是慈祥的,一点也没有生气,这就是他的一种表现方式,并不一定是内心有什么大的情绪。
让心安静下来
要安抚自己的情绪很不容易,如果情绪已经升起,要再设法安抚下来是相当困难的。这时候,只有想办法赶快脱离使自己产生情绪的环境,远离不舒服的状况,让心安静下来,保持头脑冷静,慢慢地情绪就会稳定下来。如果不赶快回避,就不容易按捺住已升起的情绪。
面对不同于平常的状况,如果会使自己痛苦、兴奋或是愤怒,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当下的情况。若与人发生争执,正在气头上的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而继续争吵,此时劝架的人无论如何都要拉开双方,让彼此听不到叫骂声、看不到表情,等双方都冷静下来,情绪就安定了。
所以,冲突发生的时候,最好有第三者来劝一劝,如果自己有智慧,不妨先道歉,说声:对不起,我相信你有理,不过我也有点不高兴,现在我们都在生气,有理也说不清,能不能等一会儿彼此冷静下来之后,大家再好好谈。如果能这样处理问题,会比较好。
对于情绪,最好能够化解、融化,我们讲要消融情绪,而不要控制情绪。
不要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是指有情绪却不让它发出来,拼命地憋住,憋久了就会爆炸,爆炸的时候可能发疯、发狂,发生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的事。这就好像锅子里面装满了水,在下面加热让整锅水沸腾,上面却还用盖子紧紧盖起来,这样不让热气散发出来,锅炉可能会爆炸。所以,一定要采用疏导的方式,让它有发泄的地方。
而消融情绪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发泄情绪,另一是疏导情绪。疏导是让情绪有个柔和的出口,而这个出口是用来化解情绪的,并不是让情绪爆发出来。
至于怎么化解呢?我经常告诉大家,不要只是眼睛老是看着、耳朵老是听着、心里老是想着,而要赶快脱离让自己产生情绪的情境,然后借由念佛、数息或打坐、拜佛来分散、移开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就是在化解情绪,而不是控制情绪。
摘自圣严法师《觉情书》
End
我给大家说这个例子就是说,我这个人就是能真诚傻到这个分上。要说假话,我也没说过,我不知道说假话啥滋味,反正我想最起码脸红,心里忐忑不安,大概应该是这种感觉。所以我告诉你的都是真话,这样大家都会觉得很潇
◎ 静 波总而言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所谓无明的业力,就是业障深重,就是我们所说的业障现前。如果业力障碍我们,我们就看不透、参不明白,就是执迷不悟、一根筋,就是钻牛角尖具体就是:
◎ 庄 子不稳定的情绪伤人伤己,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情绪不好,是格局太小。《庄子山木》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乘船过河,前面有船要撞上来,这个人破口大骂,骂对方不长眼。等船撞过来,却发现对面
◎ 静 波总而言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所谓无明的业力,就是业障深重,就是我们所说的业障现前。如果业力障碍我们,我们就看不透、参不明白,就是执迷不悟、一根筋,就是钻牛角尖具体就是:
一样东西是否值得拥有,不在于其本身的价值,而在于你是否需要。只有你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上纠缠,在那上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损失的就越多。找准自己想要的才最有意义。有人认为,受了冤
一行禅师以呼吸照顾愤怒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则就会被这些情绪淹没,而受到极大的痛苦,念念分明地呼吸,就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照顾情绪的修行方式。为了能好好地照顾情绪,必须
情绪宣泄的最好方法◎ 林语堂很多人都认为哭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尤其是男人们,他们甚至在最最伤心的时候,也宁可磨牙齿、握拳头、呕吐、晕倒,冒着生命的危险,千方百计地想尽方法,总不肯让眼泪轻弹。其实人之所以
化解情绪的小妙招让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圣严法师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里可能还是会有情绪,不过这个情绪不会浮动。一个有修行的老僧,在情绪还没有浮动之前,他心里已经有感觉了,当有了
圣严法师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要总是将焦点放在情绪的爆发点上,可以利用散散步、喝一杯水、听一首柔
净界法师问: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细节。我们凡夫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受到业力的刺激,可能一天下来情绪起起伏伏的,有时候会烦恼。在烦恼当中当然不是那么的清醒,可能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不能将工作和生活区分开来,最明显的表现是,将工作上的坏心情带回家,发泄给家人,亦或是将生活中遇到的糟心事,带到工作中,影响工作。这两种情况,不论哪一种,都是不专业的表现。我知道人不是
打七到今天为止,已经是第九天了。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这些天来,十方护法的护持,常住的操办,在这里,各位可以说是百事不关心,十指不沾水,菜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现成,般般如意。看得出来,大
人往往有情绪上的高低起伏,却没有充分看清那只是自己情绪上的高低起伏。没有看清之下,就容易起执着造成伤害。有人把脾气发在无辜的人身上,有人受不了心头剧烈的郁闷而自我麻醉或甚至自杀。依四念处的修行法看,这
导语:多用一份利他的心,人际关系就会变好。人们普遍忙于工作、学业,除了跟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之外,对身边其他人的关注度都不够,不知不觉间,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觉得周围的人冷漠、自私、不关心自己
圣严法师说:有德即是福,无嗔即无祸,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很正常。但情绪就像水,宜疏不宜堵。学会控制情绪,不能把情绪看得过重,也不能一味遏制情绪的产生。1人生
我们常说一个词:出离愤怒。人在情绪上头的一刹那,是一只不受控制的野兽,做出的决定,只能伤人伤己。冲动是魔鬼,不稳定的情绪是一颗定时炸弹,让自己和他人苦不堪言。在王阳明看来,稳定的情绪不是天赋,而是一种
10.28日发生的重庆公交事件中,刘某因为错过了一站路,情绪一时失控,与司机发生争执,导致公交车坠河,让一车十几人失去了生命。这其中有老人,有孩子。冲动是魔鬼,不稳定的情绪伤人伤己,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最
中国古人的境界要高一点,比如像孔子,直接就是恕字待之,恕己恕人。做不到这么高境界,就找一件心爱的事倾泻所有情绪。清代作家李渔的方法是写字:予无他癖,唯有著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郑板桥更加直接。当他受
情绪并不等同事件。是情绪动了和坏了,并不是事件的本身。我们就是搞不清楚,认同了我就是那个情绪状态的全部,自讨苦吃,讨好情绪和冲动,却失去了自己。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
古代名人的养生妙招大公开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同情、友爱的情感。寿,则有两层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
动为阳,静为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常运动,气血才能不淤不堵。而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这个,在家歇着,出门坐车,上班一坐坐一天,总不动气血运行就弱,体力就会下降,内脏功能减弱,则寒从内生。1、经常虚弱,容易疲
养生学理论认为,愤怒伤肝,恐惧伤肾,好乐伤心,忧患伤肺。即,容易发怒、容易发脾气或脾气不好的人,便是肝气不平和的现象。容易害怕,胆小怕事,便是肾气不平和。嗜好过分,特别如饮食、男女方面过分,可使心脏有
十大妙招让周围朋友不吃肉(图片来源:资料图)纯素饮食不仅对健康有极大的利益,也是慈悲对待所有众生的表现,更是尽一己之力确保气候变迁不再恶化的良方。纯素饮食不仅对健康有极大的利益,也是慈悲对待所有众生的
该怎样排解自己的情绪文/如孝法师实际上情绪是长时间养成的。每种情绪的产生基本都带着挫折感,是挫折感的一种反弹。我们每天的生活内容虽然很多,但是对于心来说,它的反应要么是对抗,要么是逃避。这种对抗或者逃
6、外出时记得关好门窗。臭氧、室外过敏原、尘灰等各种形式的大气污染都可能对你的肺部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在春秋这样敏感的季节里,更是容易引起各类肺病的发生。因此,在外出时一定要记得关好门窗,避免空气中
佛经中说四大苦空,这就是《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四大苦空。我们要出离,不要去执着它,但又不能不面对现实。而面对现实,我们又不能去执着它。如果执着它,会越来越麻烦,反而不执着它,我们会天天很快乐。不执着,
身心调治与情绪管理黄国达佛法是生命的觉醒之道,落实在生活层面,就是身心的安定、祥和。如果无法表现出这样的心灵品质,即使佛学知识丰富、思想玄妙,也没有实际的利益,或者只有在道场的庄严仪式、气氛中才能感受
受蕴的净化—— 情绪处理黄国达在五蕴中,“受蕴”(感受)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有苦受,想要离苦灭苦才会引发修行的动机,而乐受容易引生染着,因而造业受报,如果能够善于处理“受蕴”,对于修行将有直接的帮助。
禅对现代人的情绪管理、身心健康和心灵生活,具有丰富的价值。本质上禅是一种心的效能训练。它给我们清醒、觉察、喜悦的生活和工作态度。现代人生活在忙碌、竞争和追求成长的现实环境中。由于社会变迁快速,生活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