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三关
2024-10-31 08:35
◎ 来果
黄龙三关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事虽然多,眼睛已经打开,不怕多,能了一件少一件。那么,事是什么东西?你们还知道吗?譬如一桶粪摆在那里,今天向外浇,明天也向外浇,天天向外浇,一下子把它浇完了。浇是浇完了,似乎很好的,但是还有臭气在。臭气是什么?是垢,垢就是事。了事就是了垢,了垢就是了这个臭气。
这个臭气是怎么了法呢?向前是用念佛是谁浇的;现在去垢,还要念佛是谁不要?你们思索一下子!当然以念佛是谁刮这个垢。刮过三层、五层还是臭,何以呢?木头把粪吃进去了!木头与粪混合起来,试问如何刮得了?刮不了,怎么办呢?必须把桶子刮成粉子,连粉子都要飘掉才对。
为什么要这样?当知了垢是了我们心上的垢,粪与粪的渣滓都是心上的病。今天粪也去了,渣也除了,垢还要刮尽,连桶也不许存。就如心上的病,心病好了,心上的垢光了,连心还要去掉。你们想想:粪去了,粪桶还能摆在这里?垢去了,心还能摆在这里?大家可以明白了事的事,所以说时间要久。
那力量最大的人悟过来,心也了,事也了;理也通,事也融;可以说事、理双融,心、境无碍。但是没得神通。在过去的祖师,大概破这一关的居多。
每每有人说:既然悟了,为什么没有神通?这就是误会。再则,他不知道宗门下的事,所以有很多的人会弄错。得神通,要到得神通的那一部关口;能可以打破向上的关头,佛、祖不住,有余涅槃不住,无余涅槃亦不住,这个时候才得神通。顶门有眼,脑后加锥,亦复如是以通为证。
破本参未了事的人,可以说是破祖师关;明心、见性,事、理双融的人,也可以说是破重关;顶门有眼,脑后加锥的人,是破末后牢关。这是宗门黄龙三关的正解。
我在当清众的时候,有一位老参师傅,他是四十年的苦行单,住金山、高旻,功行是有的;对于工夫上,知识少一点。他每每与人说话,都是讲他破那一关,开口就说什么关。有一天,他问我:破哪一关?我说:不知道什么叫关。他真把我当初参,他说:这个人连三关都不知道,还算是用功的人么?我就问他,他说:第一、是当面关,第二、是山海关,第三、是雁门关。
我听了他这三关,我心里愈好笑!愈可怜他!我又问他:怎么叫当面关?他说:工夫用纯熟了,人家打、人家骂,无论称你、毁你,连念头也不动,就可以过了当面关。我问他:你姓什么?他跳起来,红了面说:我又不是在家人,为什么问我姓什么?急的不得了。我问他:过了当面关,为什么还有这个?他听了,似乎不错。
歇下来又问他:如何是山海关?怎么过法?是先过山关,后过海关?他说:不是的,生死是海,涅槃是山;爱是海,嗔是山;断爱,就是出生死海;除嗔,就是打破涅槃山。他说的理还有一点。我问他:如何是雁门关?他说:那深了!恐你不懂!我说:你告诉我!他说:雁门关,要工夫用到如雁过晴空,过空不留痕迹,才算破雁门关。你们想想:这许多错见,错到哪里去了!后来,我告诉他这黄龙三关话。
摘自《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
End
下手的工夫屡有变迁,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彻悟了道,师徒授受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甚么实法不实法,平日的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就病与医而已。宋代以后的人们之根器就陋劣了!虽讲了很多,一点也做
◎ 明 尧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牧庵法忠禅师,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法嗣,俗姓姚,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法忠禅师少时即出家,十九岁试经得度,一度专习天台教法,已悟一心三观之旨,但是尚未能泯绝能观所观之迹
◎ 来果黄龙三关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事虽然多,眼睛已经打开,不怕多,能了一件少一件。那么,事是什么东西?你们还知道吗?譬如一桶粪摆在那里,今天向外浇,明天也向外浇,天
论破宗门三关◎ 来 果过祖师关 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透两关,力再小,透个祖师关;还费了多少曲折,吃了多少辛苦,才进此关。一进关来,谁知无量劫,作善造恶,生死轮回,皆一场迷梦。今
◎ 来 果悟理一时,了事久远。悟理,就是开这个悟是快得很,可以一时能悟;悟过以后,了事的时间长得很,不是一天、二天了的。但是,宗门下悟处的三个关口,本来,在唐宋以前没有甚么三关的话;到了宋朝的时候,才
◎ 来 果 未开悟的人,举心、动念就是妄想;开悟以后,举心、动念皆是真如。一个妄想,一个真如,究竟是同是别?要问你们一下子:妄想是甚么?真如是甚么?同,在甚么地方?别,又在甚么地方?破了本参的人当然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过好三关 灭除颠倒乱想内容提要:修菩提路,要永断五种辛菜,这是增进修行的第一关。不饮酒,不食肉,断淫心杀性,是增进修行的第二关。持戒清净,无杀盗淫心,心不外逸,不涉六
卷第十五第四十章 过好三关灭除颠倒乱想内容提要:修菩提路,要永断五种辛菜,这是增进修行的第一关。不饮酒,不食肉,断淫心杀性,是增进修行的第二关。持戒清净,无杀盗淫心,心不外逸,不涉六尘,六根无所摄,都
四、心理基础和师承前面已经说过,慧南的禅法实践是为其禅学思想服务的,更确切地说,慧南的禅学思想,通过其禅法实践总得以体现,并产生实际的影响。所以我们考察了慧南宗法特色之后,对其三合一的文人化禅学思想有
三、慧南禅风慧南禅学思想,散见于各处的言论(书信、语录、偈颂、笔记等)中。虽然具有他所处时代的鲜明特色,而且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但由于他没有系统的禅学著作(他恪守了不立文字的禅规),未作深入
五、传承与发展慧南嗣法弟子83人,再传弟子满天下,充分显示其宗法的旺盛生命力,对慧南宗法的倡导与发展影响较大的黄龙传人有祖心晦堂、宝峰克文、东林常总、云居元祐、隆庆庆闲、泐潭洪英(以上皆一传);死心悟
六、惠洪禅学在黄龙诸徒中,惠洪是一位最值得重视的人物,他的禅学思想和禅史研究,对后呓影响很大。惠洪(1071-1128),一作慧洪,后改德洪,字觉范,赐号宝觉圆明禅师,自称寂音尊者,明白庵人。筠州新昌
二、渊源和背景慧南禅学思想的形成,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它既是自六祖以来禅宗发展变化的合理延伸,更是慧南所处时代政治思想的文化大环境促成的结果。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便沿着与中国传统思想
第七章一、慧南思想慧南(1002-1069),一作惠南,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他十一岁出家于本州定水庵智銮。十九岁落发受具足戒,后到各地参访游学,先后师事于庐山归宗自宝、栖贤澄湜、泐潭怀澄、福岩
黄龙宗是由黄龙慧南禅师(1002~1069)创立的、禅宗五家七宗中的一个重要宗派。通过对黄龙宗禅诗的文本研究,我们发现,黄龙宗禅诗呈现出独特的诗禅感悟。其美感特质,主要表现为随缘任运、日用是道、触目菩
黄龙宗禅诗四、触目菩提,水月相忘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88194页四、触目菩提,水月相忘日用是道侧重于对日常生活的感悟,而触目菩提则侧重于对自然山水的感悟。
黄龙宗禅诗七、黄龙宗禅诗与古典诗词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99203页七、黄龙宗禅诗与古典诗词黄龙宗禅人有丰厚的古典诗词修养。黄龙宗禅人对古典诗词极为熟稔,在
黄龙宗禅诗二、黄龙三关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80185页二、黄龙三关黄龙三关是与惟信见山三阶段同样闻名禅林的公案。黄龙室中常问僧: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
黄龙宗禅诗六、以艳情寓禅的诗歌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97199页六、以艳情寓禅的诗歌与杨岐禅一样,黄龙宗禅人将艳情引入禅中,使禅诗增添了香韵缭绕的风致。马祖
黄龙宗禅诗五、自信无求,雄猛奔放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94196页五、自信无求,雄猛奔放由黄龙三关的生佛平等观念,生发出黄龙宗禅人自信无求、雄猛奔放的气质。
禅宗诗歌境界 第九章 黄龙宗禅诗黄龙派是临济宗的一个支派,以黄龙慧南1002~1069为宗祖。慧南是临济宗第七祖石霜楚圆门下,于宋景绑三年1036住江西隆兴黄龙山,盛弘教化,遂成黄龙宗。石霜接化手段凌
禅作为人类心灵最究竟的本质与最完美的智能,它表现的方式极其广泛与丰富:人生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时时在呈露禅的本性。但人们往往迷惑于它的表层而不知如何默契真正禅的里层世界。因此,纵使喜欢或虔求禅宗的人们,
4、有慧无定行学禅的人虽藉强大的慧力打破初关,明心见性,但如果没有定力的护持保养,就会拥持不久,一旦打失,又入迷途,具足慧力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由明师的善巧直指,在机缘凑合时,忽然契会自性,顿断意识流
禅门三关浅说禅作为人类心灵最究竟的本质与最完美的智慧,它表现的方式极其广泛与丰富:人生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时时在呈露禅的本性。但人们往往迷惑于它的表层而不知如何默契真正禅的里层世界。因此,纵使喜欢或虔求
黄龙法要温金玉临济宗创建于北方,但至汾阳善昭的弟子石霜楚圆,往潭州(湖南长沙)弘扬禅法,临济宗的活动区域开始南移,此后的临济宗成为南方禅宗的主力。楚圆的门徒以黄龙慧南和杨岐方会知名度最高。他们各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