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证极果 第二十二卷
黄念祖老居士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著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决证极果,阿弥陀佛的大愿就是如此。为什么要有极乐世界?就是为一切众生成佛,所以往生的人是决证极果。在彼佛国土中,没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等等现象。没有黑天,所以不用火光(篝火)、星曜、日月来照明。没有日月,就没有白天黑天,也就没有什么岁月。日月年劫都没有,这就打破时间了。按汉吴两译说:日月处空。有日月在空间,但是日月是不动的。《魏译》没有说到有无。《唐译》和《宋译》就说无有日月。现在会本所取是唐、宋两译。莲池大师的解释:那么,如果你把古译也考虑在内,日月虽然有,但是佛的光明很大了,例如月明星稀,月亮很亮的时候,许多星星都看不见了嘛。莲池大师又说:没有日月是正说,因为忉利天以上,都不假日月了,何况极乐呢!没有日月,当然就没有岁月劫数这些时间上的名称。这个岁月劫数,从这个也可以看出来,就是从汉吴两译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也是同样的结论。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地球围着太阳转一圈这是一年(人们就看成是太阳围着大地转)。是不是?都是在转。太阳也在转,太阳要围着它的中心转。可见时间就由于运动。地球自己在转,太阳也在转,太阳系在转,而且是银河也在转,都在转,所以出现各种长短不同的时间。如果日月地球根本就不动的,也没有昼夜,没有年,没有劫。
极乐世界也没有住著家室。这里的没有住著家室同《受用具足品》的所居舍宅没有矛盾。本品并不是说根本就不存在舍宅。而是说虽有舍宅,但没有执著与留恋。对于随身的舍宅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所有,是自己栖身养命的地方,是自己不可离的住所,所以说没有住著;更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家,当然没有爱家、恋家、思家等等情执,所以说没有家室,所以也就没有标式名号(标志、门牌号数,名称)。极乐人民每日所闻都是无我的法音,并且一听自心就相应,除了我相,心中清净。既然没有我,哪里又有什么我的家室?并且大众彼此都无我,何须在随念而现的舍宅加上标式名号?本来没有分别,何必画蛇添足。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佛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往生,若应当往生,都入了正定之聚,决定成佛。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叫做三聚。聚,就是物以类聚的聚,也就是类。关于三聚的解释,大乘与小乘差别很大。净土是一乘法,纯一大乘,所以这里不介绍小乘的说法,我们看大乘。大乘也有许多不同的提法,现在只选择切合于当前佛教徒水平的解释:(1)《大智度论》说:一者正定聚,必入涅槃。二者邪定,必入恶道。三者不定。这就是说:能决定证入涅槃圆满无上佛果,叫正定聚。相反,决定堕入三恶道,叫邪定聚。时好时坏,进退不定,目前不能决定是成功还是堕落,叫做不定聚。《智论》的提法,大家都能接受。(2)《释大衍论》一书里提了三种说法,本书只选一种。十信前名邪定聚三贤十圣名正定聚十信名不定聚。到了信位很不简单。十信以前,就是邪定聚,因为你不信业果报故。如果你真信造业受果报,你敢破戒!你敢做坏事!为什么你敢?因为你不相信决定要受恶果报。一般人,说起来信,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是不信。要真信的话,你敢破戒!为什么你不研究戒律,当做自己真正的老师!为什么破了戒不赶紧忏悔!所以你就是不真信哪!所以作为邪定。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是大乘的贤人,称为三贤。到了十地,就是十圣。三贤十圣是正定聚,成为贤圣就必入涅槃了。所以十信叫做不定聚,因为他或进或退升降不等。但是在这之前,不信业果报,所以是邪定。于是跟那前头一样,必定要入恶道,所以是邪定。到了三贤、十地是正定了,也就必入涅槃了。到了三贤、十地,必入涅槃,才是正定聚,所以这是佛教中很崇高的境地。
经中说,往生彼土的众生,都是住正定聚,是属于正定这一类,是相当于三贤十圣必入涅槃之类。唐代新罗国(朝鲜)憬兴师说:若生净土,不问凡圣,一定趣向于涅槃。往生的人一定要行六度,一定会得解脱,所以必定是正定。《甄解》遵善导大师的意思说,净土一切众生都是大乘,所以也都是住于正定之聚了。有的显现十地三贤,但本体必入涅槃,因为三贤十地当相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甄解》认为,三贤十地本体就是法身,所以是入正定聚,所以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现应特别注意:《唐译》、《宋译》不但是已生,甚至当生也住于正定之聚。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人将要生到极乐世界,那就是当生。若有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就合乎弥陀的大愿,佛必定在这人寿命终了时慈悲加佑,接引往生,所以这样的修行人,就是当生。当生的人,不须等生到极乐世界,已经是正定聚了,已经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度生方便,显示了一乘愿海与六字洪名的奇勋。当生也入正定聚,也是善导大师的意思。善导大师世间公推是弥陀化身。莲池大师赞叹说:纵然不是弥陀化身,必然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流。善导大师在长安教化,长安城里人人念佛。善导大师主张正定聚的利益通于彼此二土。彼土是极乐,此土是娑婆。《甄解》说:此土正定聚是密益,彼土正定聚是显益。极乐世界一切都增上,所以入正定聚是决定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非常明显,这是显益,明显的利益。在我们世界,你如果真能信愿持名,或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真实做到,就应当往生。你也入了正定聚,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利益是密益,这个利益不是那么明显,你自己也不知道,旁人也不知道,但是你确实得到了这个利益,所以称为密益。《甄解》又说:若为现生密益者,今家不共义也。日人对于善导是尊崇极了,称为亲家,今家,是非常之亲善、非常之崇仰,说这是善导大师不共的见解。一个当生的人,虽然身还在娑婆世界,已经得到了入正定聚的利益,这是不共的妙意。
先师会集本经,采入唐宋两译的经文,正是同善导大师心心相印。《唐译》文为: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其中关键的话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这是反证法。如果他是邪定聚或不定聚的人,就不能够建立这个当生的因。当生的因是什么?就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彻悟大师的话。要解决大家的生死问题,不要在六道中头出头没,枉受轮回。你本来就是佛,你现在是做梦,做了个恶梦,你十分恐怖,没叫醒你之前,就跟真的一样,所以要把大家叫醒。自己也要醒,自己还在梦中,我能知道把别人叫醒吗?出了梦,便知要自觉觉他,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你真是这样的情形。那邪定聚和不定聚不能建立彼因那。有邪见的人,会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那不可能。所以说不能建立彼因(彼因就是上面所说真实发心,信愿持名的胜因)。不但邪定聚不能建立彼因,不定聚也不能建立彼因。今天发心,明天退心,进进退退,升升降降,经不起考验。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鱼下籽很多,成鱼的极少。庵罗华是印度一种华,开花很多,结果很少。菩萨初发心,发心的很多,成佛的很少,他退了。所以你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这个动力就不一样了。并且由愿起行,深信切愿,持佛名号,这个行就保障了愿。这样修行,阿弥陀佛就派二十五位菩萨随时保护行人,避免了一切魔的干扰。真正发心念佛就得到佛的加持,决定往生极乐,决定成佛。这就是入正定聚,所以也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定聚的人没有恒心,也就是没有真实发心,所以不能建立决定成佛的妙因。
当生的人同往生极乐的人一样,都住于正定聚,决定成佛。这个意思《阿弥陀经》里头也有。经文是: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只要真实发愿,愿意生极乐世界,你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就入了正定聚了嘛。大小两经相合,证明当生极乐的人,身仍在娑婆,就同往生的人一样入正定聚。这真是无上的幸运,所以先师夏老听到净土法门后,一个人在屋子里头笑了几天。就是自己笑,笑什么?笑我这回可得到出去的路啦。不然,哪里有路!所以这一点很要紧。
End
堂舍楼观 第十六卷黄念祖老居士【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无量寿国中说法的讲堂、修法的精舍,以及一切楼观栏楯(观音
受用具足 第十九卷黄念祖老居士【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
德风华雨 第二十卷黄念祖老居士【其佛国土。每于食时。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出微妙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安和调适。犹如
决证极果 第二十二卷黄念祖老居士【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著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决证极果,阿弥陀佛的大愿就
宝莲佛光 第二十一卷黄念祖老居士【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彼莲华量。或半由旬。或一二
《净修捷要》是先师夏莲居老居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著作。一个真实的修行有成就的人,他所写的东西、所讲出来的东西,不同於一般人。所以我们在研究正文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个序。《净修捷要》,一开始这篇就是序,也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一品是第十七诸佛称叹大愿的成就,本品是大愿核心第十八十念必生大愿的成就。此愿是从真实之际、真实之慧所生的真
十方佛赞 第二十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
他是「兴大悲」,兴起了大的慈悲心。慈和悲的含义不同,慈是与乐,所以慈母,小孩子你要什么给你什么,我给你,这是慈;悲就是拔苦,要他出苦。所以大悲观音是千手千眼上头现出一个威猛相,第一个头是红的是阿弥陀佛
第一条,这一条就是介绍我们这个世界的导师,所以一切都是尊师重道,重道就必然要尊师。所以我们对於师,这都是一般的,尤其是佛法这样,这种不是释迦牟尼如来,谁也不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实重要的问题,而且得到解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法身是最清净,离一切相。法身的佛,佛有三身,佛是法身、报身、化身。在西方现在说法的是报身,而报身之本是法身,法身就「遍一切处」,刚才不是说遍一切处?这个说的是法身,法身,没有一
「一心观礼,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这一段。亦号无量光,底下就说,「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这是十二光佛,从无量光起。这十二
这一段是密净不二。「一心观礼,显密一体」,显教和密教是一体。目前大家好像有点分别,显教就是和尚,密教就是喇嘛,称为喇嘛教。确实有好些个风俗习惯表现,喇嘛和僧人不一样,服装也不一样,用的法器也不一样,念
现在到了第十段,第十段就是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我们「一心观礼,极乐世界,教主本尊」。教主,大家都知道吧!释迦牟尼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本尊这是密教的语言,密教修什么法,那个佛
「一心观礼,佛由心生」,刚刚我们讲阿弥陀佛是出家多少年成就成了阿弥陀佛了。这个地方一句话说,佛由心生。佛在哪来的?佛就是由你心里头生出来的。这一句好多人听了之后,他就很难,他就说这么说起来,我就失掉了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如来世尊」。无量光寿是别号,如来世尊是通号,就把十号都摆在里头了,就说一个头一个尾都代表了。他们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前面有说无边、无碍等等,它是无量的,既然是无量、无边等等,
这一段就是在《无量寿经》里头,这一段是佛都把法都说了,阿弥陀佛怎么成就了,又说了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如何如何苦,再三告诫。然后佛就问阿难说:你想看见极乐世界吗?你要想看见你就礼拜。阿难就听话,就礼拜,他头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是我本觉,起心念佛,方名始觉,托彼依正,显我自心,始本不离,直趋觉路,暂尔相违,便堕无明,故知正遍知海,虽入众生心想,寂光真净,不涉一切情计,微妙难思,绝待圆融,阿弥陀佛。南无阿弥
正文《净修捷要》是先师夏莲居老居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著作。一个具实修行有成就的人,他所写的东西和所讲出来的东西,不同于一般人的。所以,我们在研究正文之前,先看一下前头这个序文。?净修捷要也叫做五念简课。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教主本尊,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
一心观礼,十方世界,示现广长舌相,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欲令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皈依供养,所有善根至心回向,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恒河沙数诸佛。?南无阿弥陀
《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前言《净修捷要》又名《五念简课》,是夏莲居老居士集大悲心、大愿心为我等末法粗陋浅机而作的简课。黄念祖老居士生前原拟撰写《《净修捷要》报恩谈》。但我等众生福薄缘浅,未能实现
前言《净修捷要》又名《五念简课》,是夏莲居老居士集大悲心、大愿心为我等末法粗陋浅机而作的简课。黄念祖老居士生前原拟撰写《《净修捷要》报恩谈》。但我等众生福薄缘浅,未能实现。所幸留有黄老讲述的音带共计九
无量寿经讲座08(概要)菩提心是这样的大,菩提心量就是这样大,他要度尽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在一切空间,包括广大无边。这些众生过去的我要度,现在的我要度,未来的我也要度。包括时间,广大长远,都没有边际。
无量寿经讲座05(概要)《华严经》经末,华严最后一卷,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把普贤行愿品列入净土五经之一,这就是证明。《华严》讲了这么多,那么多玄妙,讲到八十篇,最后还是要用,尽除一切诸障碍,
无量寿经讲座06(概要)你念佛名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正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就这一句佛号的时候,并且就一句的时候,别的妄想就没有了吧,就换掉了百千万亿的妄想杂念。如果念佛啊,我怎么还是妄想纷飞。你不知道
无量寿经讲座12(概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都开辟,都开开好了。
无量寿经讲座07(概要)再引证一下《弥陀要解》,澫益大师说吾人现前,一念清净心性。我们每个人当前一念的心,一念的性,不在内不在外,在哪?在里头,在外头,在中间,都不是。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过去心不
无量寿经讲座09(概要)有余涅槃,这才能够从同居土升到方便有余土。四土,同居土的之上是方便有余土,是小果的圣人,阿罗汉所居的土,这种叫做竖出三界。按通常的向上升,升天,出欲界到色界,出色界到无色界,出
无量寿经讲座15(第1品)阿弥陀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本觉。从本觉起,我们念佛庄严自心、清净自心,开始觉悟,最后达到究竟觉,就是清净平等觉了,这是配三觉。那要是倒过来,把这平等觉作为我的本觉,我们起心念佛
无量寿经讲座14(总释题名)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底故,这个乘能够穷尽到一切法的源底、根源,所以乘为大,这是大乘的含义。十二类因缘又说了,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是无量无边,这个法是无量无边呀。以是因缘也叫
无量寿经讲座13(概要)自主的本心啊自心啊。自心就是自然中自然相,自然有根本。自心他就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郁单成七宝,就是无意的话。郁单是本单四大部洲中郁单,是本单洲。郁单之自然,自然成七宝。自然
无量寿经讲座20(第二品)就有了数量,无量的智,能够照见种种不同之相。刚才说众生有种种根,所以我们给种种药。如你不通达众生,那你怎么给药呀。众生种种差别呀!种种病呀!这差别相,这叫什么智慧呀,这叫无量
无量寿经讲座16(第一品)这《净影疏》,慧远大师是隋朝的。他说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谓很神异。神异称为神。他神异,凡情所不能达的。什么叫通?没有壅碍叫做通,壅,堵塞了,堵住了,就不通了。通有身通,天眼
无量寿经讲座18(第二品)究竟彼岸,彼岸就是波罗蜜。证到如来到达彼岸。《净影》就是慧远大师他解释究竟涅槃,涅槃正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这都是《智度论》的话。《净影疏》解释究竟涅槃就是解释究竟
无量寿经讲座17(第二品)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 、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
无量寿经讲座19(第二品)还有另外一件事,爱欲同等的难办,那一切众生都不能承当。幸亏只有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最难办,爱欲。一切众生都因为爱欲而证性命,性命就是这么来的,生死之本啊。再有一件事情这么严重不
无量寿经讲座23(大教缘起第三)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护者是护持、维护。佛种性者可以解释六度。我们引征《会疏》的话,他举佛种性四个解释,我们今日举其三个:(一)众生所具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众生心中具如来性
后汉支娄迦谶译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编辑说明前 言经 题法会圣众第一德遵普贤第二大教缘起第三法藏因地第四至心精进第五发大誓愿第六必成正觉第七积功累德第八圆满成
大教缘起第三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
必成正觉第七【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誓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下)(四)发愿信愿持名为宗,底下谈愿。愿就是厌离婆婆,欣慕极乐。对于娑婆世界我们毫无贪恋,愿意出离,一心所向往的只是极乐世界、这就叫作愿,愿很重要,所以说金刚非坚,愿力为坚。金刚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上)黄念祖居士著(一)引言(二)明宗(三)生信(四)发愿(五)持名(六)妙果(七)后语附文:集科学家与佛学家于一身的人善护念蕅益大师开示: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
信有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1)信自《要解》说: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
下说: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依是依报,黄金为地、七宝楼台、八功德水是极乐的依报。依报属于器世间正指正报,表有情世间。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诸上善人等,是极乐的正报
一、《心经》要义今天给大家讲我们经常念的一本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我们学习的题目叫做生活中的智慧--《心经导读》。《心经》共268字。正文260字,题目8
心经略说黄念祖老居士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一、心经两种形式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
一切行人的修持,都应该是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所以必须善于学习般若,遵循指示,直趋觉岸。学习之道就是:依文字般若的启示,按自己的正确体会来进行观照,一步步深入。文字般若的体会越深,观照的境界就越高。
近更多有双手齐执之行人,纵变为三头六臂,每臂也必须执著,爱锁情枷,名缰利锁,邪见疑根,视同拱壁,爱玩不舍。如是修行,徒自欺尔!老学长久侍上师,闻法独多,修法又勤,此皆多数师兄所未能及者,敬祈百尺竿头,
无量寿经今得善本(夏莲居会本)之大事因缘弥显本经即华严、即禅、即密;一切含灵依此度脱(一九九○年十月宣读于日本第三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1)净土第一经。《无量寿经》称为净土第一经,盖由于经中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