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7)(《大经解》讲授)
2024-10-10 11:09

无量寿经讲座17(第二品)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 、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正士的含义《度世经》曰:开士、大士、圣士、力士、正士等,皆菩萨之异称。又日本甄解云:正是正道,士是士夫,士大夫嘛。我们常说士是士夫,是在家的称号。此等菩萨外现凡形,外现凡形跟凡夫一样,内深达正道。居家名为正士,因为什么呢?外现凡俗,我们在家人都称为俗人嘛。我们跟出家人比,我们称为俗人嘛。我们很俗,这个是在家菩萨。这十六正士是在家菩萨的简称。会疏说十六正士。《文殊师利严净经》说:菩萨八万四千及十六正士。这个经也是十六正士,则明知正士之名,云居家菩萨。他比甄解讲的更清楚。正士是什么,是在家菩萨。这一点没有疑问了。为什么十六呢?密宗把十六表示圆满无尽。《出生义》里说,有恒河尘海的数量,把其中标举出十六位,那么尘沙的数,也不出这十六位,这是表法。这十六正士,也表示无量无边的正士。

贤护等十六正士经论中常见。《胜思惟梵天经》及《思益经》列十六个名字。《智度论》也标了十六,但仅列了六个。《思益经》说贤护有的翻成善守,是一个意思。翻成中国文字,贤和善一个意思,护和守一个意思。所以有人翻成贤护,有人翻成善守,为什么称为贤护、善守呢?因为众生只要听到这个名字,就功德很大,今天我们大家听到这个名字,必定得三菩提。三菩提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名号有如此的功德。佛也叫做善守,闻名就得功德嘛。他就善于守护大众呀,成为善守,成为贤护,这个就说这位菩萨的功德。在《大方等大集贤护经》里贤护为名,说:王舍大城有优婆塞,名曰贤护,为众上首。所以有的人,当然居士还是俗人,有的人就轻视居士,这也是自身分别。当时佛在世时,维摩诘居士,那时诸大菩萨都不敢不听他的话,只有文殊说我勉强试一试。相示金粟如来的化身,这贤护居士就是出生在人间,而是这么殊胜的大菩萨。又《大宝积经》:贤护长者会。这个法会做贤护长者,佛说贤护长者种种快乐的事:其受快乐果报,虽复忉利帝释天王,犹不能及,况复人间。说他虽然现在人间,他所享受的福报,他的财富,他用来做功德,不但人间不能相比,就是忉利天王,帝释都比不了。名义集》里说:发陀婆罗,翻为贤护,不但自己护持自己的贤德,并且也护众生,所以名为贤护。又称贤首,因为他位居等觉,是一位等觉菩萨,是贤中之首。贤护正士虽示现为王舍城中父母所生的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身,但他的实证,是一位等觉菩萨,已超十地,再进一步就是妙觉了,就与佛相等了。贤护正士示现为生在王舍城的一个普通人,但已是证到了等觉的在家菩萨。这是维摩诘之外又一个极殊胜的在家人。听到他的名字,就必定可得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种菩提。这一史实十分重要。还有《般舟三昧经》说,贤护菩萨是念佛三昧的发起人,这就和净宗更有因缘了。他亲见了阿弥陀佛,所以他为众上首,参加法会,帮助释迦牟尼佛来宣扬念佛三昧无上法门。念佛三昧是一切三昧中之王,一切三昧中之宝,所以称为宝王三昧。很多菩萨是他方世界的大菩萨,显现化现到这个世界来弘化的。这里都有经典根据。有一部分名字的人,在经典中提到了,从此我们可以推,没有提到的,我们可以这么说,当然贤护肯定了,已成为等觉菩萨啦。其他也都是他方大成就的菩萨化现。化现,现在家的身,来助佛弘化。这个在注解里写的很详细,这个为证据的。再有把十六正士的名号作一下解释,每一位的名字等都很深奥,这里写的很清楚,我讲也只是念一遍,大家自己看一看。

下边我们要说一点,为什么在这里特别标出十六正士作为上首,这个在注解里面没有发挥。这个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为这个法门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将来的社会情况。因为科学越发达,分工越细,事情越多,有好多事情都要有人去做。你还像上古之士,很多人入山修行,一切事不问。现在出家人还要问问事,所以不能都出家,而是在家身,并且还要继续修,这种修持从净土宗最合适啦。清末沈善登居士,作了一个《报恩论》,他赞《无量寿经》观点是很不错的。他赞叹净土法门,他说: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所以当前就很需要,如这个社会都提倡出家,都出家了,国家不行,怎么办呢?一定有很多在家人,把各种事情办好。这个净土法门,不需要离开佛法就行了世法。所以《无量寿经》国外都是把它制作成录音带,我在美国他们开着车听的都是佛法,现在净空法师正在新加坡讲《无量寿经》,法会很盛,印度法师都来听,外道都来听,外道听了之后都很欢喜。知道什么是正法,他们听到录音带,他们马上发愿,复制一千份,当时已登记出去七百份。他们听了录音带他欢喜,他们就去经,他们欢喜,听了很标准的发音,广播电台主任朗诵的。他们说是我们学习中文的好机会,所以种种在弘扬。因此你在厨房做事,在开车都可以听经,都可以念佛嘛。念这一句佛什么时候都可以念。黄打铁,他打铁的时候都在念,他就成功了。拉风箱,一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打铁也是一下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锤子一下,所以离不开佛法,就行了世法。这简单啊。你在念咒就不行啦。那要用很长的时间在那念,中间不能打岔。佛号就六个字,任何时间都可以念,在时间里抓住一个空,念了一句,念了两句。你就不离开佛法,就行了世法。无碍而且是不废除世法,可以证到佛法。这是净土法门特别殊胜之处。特别适合在家居士,把以把十六正士列为上首。把他特别表现出来,在上首里根据甄解的讲法,比净影强一点,我们采取他们的注解。

普贤、文殊是会中的上首,是全体的上首,所以一上首就列出普贤、文殊。弥勒菩萨是当来贤劫成佛的,就是他们都来的,将来九百九十六位菩萨都来了,这些未来的佛都要弘扬净土法门。他们都参加法会,这一切贤劫的菩萨以弥勒为上首,这一切在家菩萨就以贤护十六正士为上首。根据日本人解释就很清楚了,他说上首是在家菩萨之上首,弥勒菩萨是贤劫成佛诸菩萨之上首,文殊、普贤是释迦会上的上首。一切在家出家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共同的都在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从这开始一直到最后第二品的末了不可思议这句话,都是赞叹上首普贤菩萨,会中的一切菩萨,他们的圣德,这个赞叹都是如实的。佛法就是真语者、实语者,讲经也是如此。经典很深,你把他讲的不足不够。本来德很大,你把讲的很小,这叫减损德,这是一种谤,减损谤。如过度的把他称扬的过了份,也是谤,叫争议谤。佛教是不说过份的话,都是如实的,这一切德都是如实而说的。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 ,究竟彼岸。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个大士就是菩萨。普贤之德,上品已经说了,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大愿王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这是十大愿王。这个愿王在人最后的时候,一切诸根败坏,什么都不行了,什么也不能跟着自己,在这个时刻,唯有愿王不相舍。,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一部《华严》归结到这儿。净空法师本来讲《华严》、讲《楞严》,讲了很多,最后讲《华严》最后一品时,不动了。他现在专修、专弘扬净土法门。这个等于总结嘛。普贤,这个人自然在莲华中生,蒙阿弥陀佛授记,在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从无量的智慧,随顺着众生的心为利益,并且能够在烦恼大苦海中救济众生,令其出离。怎么出离?无所出离,皆得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就是大家都遵修普贤大士的德。这个十大愿王,第十愿普皆回向,这个普字,表示普贤菩萨名号中的普字。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都显出普贤的贤,如此的勤劳,无有疲厌;一直礼拜、忏悔,一直恒顺众生。所以十大愿王,显出普贤之普和普贤之贤。《清凉疏》说:果无不穷曰普。果位没有欠少的,穷尽了果位,一切圣德,没有不圣的,没有不穷的地方。所以果无不穷叫做普,普皆成就。不舍因门曰贤,虽然他有无上成就,他要从因地果度众生,到了佛就没有什么叫众生。所以真如,一切都如啦,没有一切分别了。他因地方发了愿要度众生,不舍因门之所愿,还示现菩萨身,来救度众生,这叫做贤。这就看出经中普而为上首,普贤是位后的普贤,上次说普贤有三种:位前、位中、位后。位中正是在等觉菩萨,位后的普贤他已成佛了,又示现菩萨身来救度众生。也是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在咱们国内,不像日本这么尊敬,日本人对善导大师尊敬到极点了,非常亲切。他们就这么说净土宗第一代是阿弥陀佛,第二代是善导大师,第三代是他们日本人。诸多大师中他们最尊敬善导,称为今家,非常亲切了。日本人说善导在日本他的光辉普照,所以日本出了不少大德。我们中国,大德都是禅宗开悟的。日本尊善导,善导的观点跟密宗一致。指方立向,即事而真,很多观点跟密教观点一致的。普贤大士在偈中云:我即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愿一切众生,都到无量光佛杀。这是普贤之大愿。这普皆回向是大愿的结晶。阿弥陀四十八愿,摄一切众生,也正是普皆回向,普皆深入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普贤大愿跟弥陀大愿是一个愿。普贤的十大愿王我们也可以说跟阿弥陀佛大愿第三十五愿很一致。三十五愿中说: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成为补处菩萨。当前弥勒菩萨就是补处菩萨,他一定要补佛位了。是决定的了,不可能有其他的变化。所以五十多亿年之后他就来了嘛。普贤菩萨,当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下边另一个菩萨又在兜率天内院,他在那补。贤劫中一千位佛就是这样的补。只要往生极乐的一切众生,他一定达到一生补处,补佛之位,必定成佛。在极乐世界达到一生补处,补佛了。但是也有不在极乐世界,只安住极乐世界。他本愿要为众生啊。他要被着宏誓的铠甲,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都修菩提行,行普贤道。弥陀三十五愿提出了,都要行普贤道,在会中参加的都是和佛的三十五愿相合的,都曾生极乐世界。但是,他要被宏誓铠教度众生,到各方游化行普贤之道。因此法会中的圣众,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个愿以后我们在讲四十八愿中再详细讲。

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这两句一开头赞这些大士的实德。有权有实,实是本体方面,权是属于用的方面。权和实,在说《法华》之前佛说有三乘教,这是权说,权巧方便,到了说《法华》时开权显实,没有什么三叫乘道,只有一乘之法,全是大白牛车,没有羊车、鹿车,都是大白牛车,都是成佛一个法。这是开权显实,从权把实引出来了。一上来说实大家不能理解,不能信从,从不能信受,必须权说。权说也十分必要,万分必要,没有权大家无从得到实。但是权必定是权,最后佛还是要把实话告诉大家,所以显实了,所以权和实就这些分别。上来这两句赞叹这些大士参加大会的圣无量无边,没有数。人是两万人,比丘就一万二千,还有居士。男居士、比丘、女居士、比丘尼,一共是两万。但是诸天,以及天龙八部,诸大菩萨这里没有数量。一切菩萨圣众是他们的实德。这两句具足无量行愿,无量者,《摄大乘论释》里说:不可以譬类得知为无量。这个数没法说,也不可能用譬喻说的清楚。恰恰把他说清楚没有办法,就叫做无量。 行谓六度四摄等大行。愿是希求出世间叫愿。有愿必满,希求出世间成为愿。一切众生生极乐世界这是愿,如若愿意发财这不成为愿,这不是出世间的。愿以导行,行愿里的愿能导行,有愿才有行动,行以满愿。行是有行动,有好多音都简化了,要有行才满足你愿。行动像腿像脚,愿像眼睛,愿来导引你的行动,行动满足你的所愿,这两个是相辅相成。具足是具足无量的行愿,这一切都圆满无疑了。这些大士,来会的大菩萨怎么样满足无量行愿呀?《普贤行愿品》里说:到极乐世界已,即见阿弥陀佛......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以往生之殊胜,难思呀。所以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只有用《华严》的道理才能解释。一即一切,一圆一切圆,一真一切真,一念相应之下,所有的行愿都成就了,这是最顿的情况。例如拿一把丝,用最快的剑一剑下去,一根丝断了,所有的都断了。又如染缸,染一缺布,染成了,一缸都成了。不是一根一根去断,也不是一块一块的、一寸一寸的染,而是一成一切成。这样的道理,一和多是一致的,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在圆顿教中才能理解。不然像渐教,渐教是什么?像登山,也不是不好,很好,很实际。登山者,上一步,高一步,看得广一步。再上一步,又高一步、广一步。最后登到山顶,看到的境界跟在半山腰是不可能知道的。渐和顿是不一样的。这在净土法门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从这点可以看得出来。往生极乐世界之后,面见阿弥陀佛,听佛在说法,一念之中和佛相应,所有的行愿都成就了。所有来会的大士具足无量的行愿。行也具足就是圆满了。行和愿都具足了,这一切大士是从果向因的。这个注疏说已经到了果位了,而示现因地的,以弥陀的善巧方便加持回向,都能成就无量,超出十地诸圣的行愿。这些大士都是如此。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如果说这一句功德之法,是我在里边安住。如这样体会,就把这一句体会浅了。如前几天碰到一位在台湾讲经的,讲《楞严》、讲《维摩诘经》,讲六祖《坛经》。他一说,我说你讲错了,有时不是讲错,就讲浅了。讲浅了也是谤法,叫减损谤。一切功德法,指佛果位的无尽的功德。再说具体一点,无尽的功德本体。功德两字的解释,根据《仁王经疏》曰:施物名功,归己曰德。做功德,功德是什么意思?物就是指的众生,我们布施从给的,不管是人,放焰口是施鬼,放生就是布施给众生。放焰口是救济地狱,把利益能给自己以外的就成为物。不是把东西给了就是功,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能把利益能够传给其他的一切含灵,这叫作功。归己曰德,消归自己的叫作德。所有的读经都要消归自己,不只是念经文的话,把这个圣意,消化、融化到自己,消归自己,消归到自己的本心,这是德。在本经的功德法中,《净影疏》解释的很好,功德就是功能。你有这种能,才能有功,功就是功能。一切修行的行动,都可以有让大家得到利益的这种功能,所以叫做功。这个功是善行嘉德。我们的行动是我们的善行,他出了功效,他行善必然有功效,让对方得到利益,得到好处,得到真实之利。这个功效是行善自然的本有的结果,称为嘉德。作善就是如此,就得这个结果。譬喻水,水没有不清凉的,清凉就是水的嘉德。行善必然让对方得到利益的嘉德,就叫做功。德体名法,这个德的本体就叫法,这个法字本来的含义是从。梵云达摩,达摩通于一切,无论大、小、有形、无形、真实的、虚妄的、是事物的、道理的,一切一切都称为法,只要是有为的都如梦幻泡影。法字的含意本来是这样,这里把德和体叫做法,这是《净影》特别重引的特别含意。这法可以表示一切东西,也是这个本体。就是代表本体。这一讲,安住诸佛无上智慧的果德之法。因此一念中圆成无量的行愿。这两句文字意义就深刻了。这两句是在全段一切文字之上总纲。安住于本体,就是《金刚经》中的如如不动,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具足无量行愿,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寂而常照,照而恒寂,种种的意思都在这两句之中。所以佛法很深,全靠自己,自己深,所见的就深。你自己浅,你领略的就很浅。全在当人,当人很有关系。所以六祖说邪人行正法,正法也邪。正人行邪法,邪法也正呀,所以当人很重要。这两句懂得了,安住于一切如来所得无尽功德的本体,具足无量这些等觉菩萨的行愿。这两句,就概括底下一切话。法的意思就叫轨持。轨的意思就是轨范,能生悟解。例如无常可以使人生无常之理解,叫能生悟解。持是住持的意思,是不舍自相。安住一切,刚才已经说了,如如不动。安住者,《会疏》说就是不动的意思,安住什么呢?因为你德达到了不退,退就变化了,不退就安住了。无德不具足,所以是一切呀,安住一切是这个意思。这两句贯注全篇。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这是赞大士的权德,权德就是用,安住如来果德本体之中,就是如如不动之义。可马上游步十方,就是于极乐世界,不起于坐而分身尘刹。游步就是游行、游化的意思。十方就是一切地,一切空间。游步十方,他在十方游步,游戏于十方呀,也可以说往返于十方。他要旅游,在极乐世界旅游比我们这里广的多。他们一顿饭的时间,就到我们这,到兜率内院见弥勒,打来回,那比光速快的多。咱们世间的速度,以光速为极限。极乐世界十方佛土,这么远打来回,就咱们这一顿饭时间。游戏神通,自在游行。极乐世界往返很多,极乐世界到各方佛国赞叹供养、说法,其他圣众也到极乐世界去闻法。所以《无量寿经》中就有阿弥陀佛说的法,大家到极乐世界听了阿弥陀佛说法,弥陀说的是什么?这当然是释迦牟尼佛转述,他转述我们也知道阿弥陀佛说的是什么。彼此都是游步十方的,不但极乐世界,还有其他世界跟极乐世界往来很频繁的。行权方便,权字对实而说,权宜,权变之意。我们俗语说这人通权达变,不死守规章制度,古人说男女授受不亲,这是古时礼节,你死守礼节,嫂溺援之于手。嫂嫂掉河里啦,你用手把她拉上来可以不可以?你若男女授受不亲我不管,这就不行权方便啦。我们的戒律也是如此,都通权达理,所以很多人说这个戒律不行了,实行不了啦,要废除,这个话都不成立。这都是极合情理的,怎么说不行呢?你不研究,这个地方你嫂掉河里你授之于手是合法的,是合理的,不是不合理。这就叫通变达变。行权方便,方便的意思,方者法也,便是用也。我们先粗浅说方是方法,便是便利。方便是行的通的都能让众生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些办法是方便。《大集经》说: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方,如按佛教说,含意还要严格一点。能让众生都能趋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行一切的方便,即为方便之法。又如《法华玄赞》说:施为可则曰方。你所做的,可以做为法,则叫方。善逗机宜曰便。逗机是说法的人,善逗发或者针对,逗发比针对还要高一点,针对就是你已达到这个程度,我在你这个情况之下,予以提高。逗呢,只这个程度不够,我还用权巧,使你达到这样的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我逗出来的,再给你提高。观机逗教,观机是一看你就知道你是什么根机。而且我还能把你还没有发动的,没有达到的的情况,我给你逗到这种情况。在这种水平之上,再给你接一下。所以善知识难遇。真正能做到善知识的能善逗机宜。不是每个人尤其是禅宗,让他开悟,所以很多要逗他的机来。如:德山龙潭。德山刚一出房门,外面黑,就回来了,龙潭点了一个纸煤子递给他,德山刚一接,噗一吹纸煤子灭了。这就是逗他的机。德山当下恍然大悟。因为他正想接这个纸煤子,出去好走,天是黑的。谁知道给他纸煤子又吹灭了,要是完全不可理解,不理解他的思想没有用。这叫逗教,逗出来。讲《无量寿经》的单行本,只有唯一的《净影疏》,《嘉祥疏》没有单行本,流行的只有这一本,国外也流行这一本。《净影疏》说:化行善巧,随物所宜,种种异现,名权方便。游步十方,行权方便是什么意思呢?《净影疏》解释的很好,一种是善行,一种是化行。你所教化,你所这种行,非常善巧。随物所宜,随着物去度众生,随众生所相宜的种种异现,不是说怪异,你种种不同的显现。如孔子他弟子来问孝、问仁,什么叫仁什么叫孝,各人所问,回答不同,这个叫做宜。恰恰对你的病,你有病,大夫药铺就不一样呀。药铺只说有什么药丸,叫你吃什么药丸。大夫根据你的脉,给你开药,开方子,各各方子是不同的,这个是异。你不能理解为奇异怪异的意思。根据随物所宜,种种不同的异现,不同的药方,这个叫权方便。如前所说都让他趋向三藐三菩提,这个叫方便。这个还不是一样吗?这个随物所宜,种种异现,干嘛呢?还是让他趋向三藐三菩提。所以把许多故事会到一块,就很清楚游步十方,行权方便。这是这样。熟知一切善巧稳便之法,妙契众生根机。导向,这个导字就有点逗的意思啦。把他引导,要他向他究竟的果觉,这个叫行权,或叫行方便。就是行权,行方便。

下边是入佛法藏,究竟彼岸。这里诸会中诸大士都是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入者《嘉祥疏》解释为解契宗源。解,解行证契,契,契会,大开圆解,到宗的源流,到了本源叫作入。《净影疏》说:证会为入。证,信解行证的证,会契的会。入,契会证入之意,也正是《法华》中的入佛知见的同一个义。藏字怎么讲呢?《嘉祥疏》说:名理为藏。理就是实际之本体,这个叫做藏。佛法藏是什么呢?是法性的理体,理的本体,法性中含藏无量之性德,因此称为佛法藏。这是嘉祥大师的解释。又法性中含摄一切佛法,叫做佛法藏。我们根据《嘉祥疏》名理为藏。佛法藏就是法性的理体,包含无量的性德叫佛法藏。入佛法藏就是,《法华》中有这样两句: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入了佛的慧,和入了佛的知见一样,通达大智,这个意思是一样的。《甄解》解释说:如来一切功德宝藏,佛果的功德。此之功德大宝海,说言佛法藏,即是佛所得一乘也。佛这一切功德的宝藏,这是佛果的功德,这一切功德的大宝海,叫做佛法藏。佛法藏是什么呢?就是佛所得的一乘果。一切众生究竟皆得大白牛车。一乘都得无上正等正觉。《甄解》的解释会中的一切菩萨,都入了佛的法藏了,入了佛的功德之海啦。因此大权示现,从果向因,从果位向因位,都已入如来一乘果海,但还不舍因地修行。所以到法会来,赞助释尊也,来宣扬净土法门。

End

黄念祖:堂舍楼观 第十六卷

堂舍楼观 第十六卷黄念祖老居士【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无量寿国中说法的讲堂、修法的精舍,以及一切楼观栏楯(观音

黄念祖:受用具足 第十九卷

受用具足 第十九卷黄念祖老居士【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

黄念祖:德风华雨 第二十卷

德风华雨 第二十卷黄念祖老居士【其佛国土。每于食时。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出微妙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安和调适。犹如

黄念祖:决证极果 第二十二卷

决证极果 第二十二卷黄念祖老居士【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著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决证极果,阿弥陀佛的大愿就

黄念祖:宝莲佛光 第二十一卷

宝莲佛光 第二十一卷黄念祖老居士【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彼莲华量。或半由旬。或一二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集)

《净修捷要》是先师夏莲居老居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著作。一个真实的修行有成就的人,他所写的东西、所讲出来的东西,不同於一般人。所以我们在研究正文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这个序。《净修捷要》,一开始这篇就是序,也

黄念祖: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前一品是第十七诸佛称叹大愿的成就,本品是大愿核心第十八十念必生大愿的成就。此愿是从真实之际、真实之慧所生的真

黄念祖:十方佛赞 第二十三卷

十方佛赞 第二十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3集)

他是「兴大悲」,兴起了大的慈悲心。慈和悲的含义不同,慈是与乐,所以慈母,小孩子你要什么给你什么,我给你,这是慈;悲就是拔苦,要他出苦。所以大悲观音是千手千眼上头现出一个威猛相,第一个头是红的是阿弥陀佛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2集)

第一条,这一条就是介绍我们这个世界的导师,所以一切都是尊师重道,重道就必然要尊师。所以我们对於师,这都是一般的,尤其是佛法这样,这种不是释迦牟尼如来,谁也不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实重要的问题,而且得到解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6集)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法身是最清净,离一切相。法身的佛,佛有三身,佛是法身、报身、化身。在西方现在说法的是报身,而报身之本是法身,法身就「遍一切处」,刚才不是说遍一切处?这个说的是法身,法身,没有一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9集)

「一心观礼,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这一段。亦号无量光,底下就说,「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这是十二光佛,从无量光起。这十二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4集)

这一段是密净不二。「一心观礼,显密一体」,显教和密教是一体。目前大家好像有点分别,显教就是和尚,密教就是喇嘛,称为喇嘛教。确实有好些个风俗习惯表现,喇嘛和僧人不一样,服装也不一样,用的法器也不一样,念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2集)

现在到了第十段,第十段就是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我们「一心观礼,极乐世界,教主本尊」。教主,大家都知道吧!释迦牟尼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本尊这是密教的语言,密教修什么法,那个佛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3集)

「一心观礼,佛由心生」,刚刚我们讲阿弥陀佛是出家多少年成就成了阿弥陀佛了。这个地方一句话说,佛由心生。佛在哪来的?佛就是由你心里头生出来的。这一句好多人听了之后,他就很难,他就说这么说起来,我就失掉了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0集)

「一心观礼,无量光寿,如来世尊」。无量光寿是别号,如来世尊是通号,就把十号都摆在里头了,就说一个头一个尾都代表了。他们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前面有说无边、无碍等等,它是无量的,既然是无量、无边等等,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第11集)

这一段就是在《无量寿经》里头,这一段是佛都把法都说了,阿弥陀佛怎么成就了,又说了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如何如何苦,再三告诫。然后佛就问阿难说:你想看见极乐世界吗?你要想看见你就礼拜。阿难就听话,就礼拜,他头

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

《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前言《净修捷要》又名《五念简课》,是夏莲居老居士集大悲心、大愿心为我等末法粗陋浅机而作的简课。黄念祖老居士生前原拟撰写《《净修捷要》报恩谈》。但我等众生福薄缘浅,未能实现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8(概要)菩提心是这样的大,菩提心量就是这样大,他要度尽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在一切空间,包括广大无边。这些众生过去的我要度,现在的我要度,未来的我也要度。包括时间,广大长远,都没有边际。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5(概要)《华严经》经末,华严最后一卷,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把普贤行愿品列入净土五经之一,这就是证明。《华严》讲了这么多,那么多玄妙,讲到八十篇,最后还是要用,尽除一切诸障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6(概要)你念佛名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正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就这一句佛号的时候,并且就一句的时候,别的妄想就没有了吧,就换掉了百千万亿的妄想杂念。如果念佛啊,我怎么还是妄想纷飞。你不知道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2)(《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2(概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都开辟,都开开好了。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7(概要)再引证一下《弥陀要解》,澫益大师说吾人现前,一念清净心性。我们每个人当前一念的心,一念的性,不在内不在外,在哪?在里头,在外头,在中间,都不是。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过去心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9)(《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9(概要)有余涅槃,这才能够从同居土升到方便有余土。四土,同居土的之上是方便有余土,是小果的圣人,阿罗汉所居的土,这种叫做竖出三界。按通常的向上升,升天,出欲界到色界,出色界到无色界,出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5(第1品)阿弥陀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本觉。从本觉起,我们念佛庄严自心、清净自心,开始觉悟,最后达到究竟觉,就是清净平等觉了,这是配三觉。那要是倒过来,把这平等觉作为我的本觉,我们起心念佛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4)(《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4(总释题名)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底故,这个乘能够穷尽到一切法的源底、根源,所以乘为大,这是大乘的含义。十二类因缘又说了,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是无量无边,这个法是无量无边呀。以是因缘也叫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3)(《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3(概要)自主的本心啊自心啊。自心就是自然中自然相,自然有根本。自心他就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郁单成七宝,就是无意的话。郁单是本单四大部洲中郁单,是本单洲。郁单之自然,自然成七宝。自然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0)(《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0(第二品)就有了数量,无量的智,能够照见种种不同之相。刚才说众生有种种根,所以我们给种种药。如你不通达众生,那你怎么给药呀。众生种种差别呀!种种病呀!这差别相,这叫什么智慧呀,这叫无量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6(第一品)这《净影疏》,慧远大师是隋朝的。他说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谓很神异。神异称为神。他神异,凡情所不能达的。什么叫通?没有壅碍叫做通,壅,堵塞了,堵住了,就不通了。通有身通,天眼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8(第二品)究竟彼岸,彼岸就是波罗蜜。证到如来到达彼岸。《净影》就是慧远大师他解释究竟涅槃,涅槃正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这都是《智度论》的话。《净影疏》解释究竟涅槃就是解释究竟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7(第二品)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 、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9)(《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9(第二品)还有另外一件事,爱欲同等的难办,那一切众生都不能承当。幸亏只有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最难办,爱欲。一切众生都因为爱欲而证性命,性命就是这么来的,生死之本啊。再有一件事情这么严重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3)(《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3(大教缘起第三)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护者是护持、维护。佛种性者可以解释六度。我们引征《会疏》的话,他举佛种性四个解释,我们今日举其三个:(一)众生所具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众生心中具如来性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后汉支娄迦谶译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编辑说明前 言经 题法会圣众第一德遵普贤第二大教缘起第三法藏因地第四至心精进第五发大誓愿第六必成正觉第七积功累德第八圆满成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二)

大教缘起第三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三)

必成正觉第七【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誓

南怀瑾:《瑜伽师地论》讲座_南怀瑾讲瑜伽师地论

南师《瑜伽师地论》第一讲云何世间一切种清净。当知略有三种。一得三摩地。二三摩地圆满。三三摩地自在。此中最初有二十种得三摩地所对治法。能令不得胜三摩地。何等二十。(二十卷)今天,我们转个方向,是讲教理的

黄念祖: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下)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下)(四)发愿信愿持名为宗,底下谈愿。愿就是厌离婆婆,欣慕极乐。对于娑婆世界我们毫无贪恋,愿意出离,一心所向往的只是极乐世界、这就叫作愿,愿很重要,所以说金刚非坚,愿力为坚。金刚

黄念祖: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上)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上)黄念祖居士著(一)引言(二)明宗(三)生信(四)发愿(五)持名(六)妙果(七)后语附文:集科学家与佛学家于一身的人善护念蕅益大师开示: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

黄念祖:《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3信有六信

信有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1)信自《要解》说: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

黄念祖:《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4全妄

下说: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依是依报,黄金为地、七宝楼台、八功德水是极乐的依报。依报属于器世间正指正报,表有情世间。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诸上善人等,是极乐的正报

黄念祖:《心经》讲解_黄念祖讲心经

一、《心经》要义今天给大家讲我们经常念的一本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我们学习的题目叫做生活中的智慧--《心经导读》。《心经》共268字。正文260字,题目8

黄念祖: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黄念祖老居士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一、心经两种形式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

黄念祖:最初方便的观门

一切行人的修持,都应该是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所以必须善于学习般若,遵循指示,直趋觉岸。学习之道就是:依文字般若的启示,按自己的正确体会来进行观照,一步步深入。文字般若的体会越深,观照的境界就越高。

黄念祖:未悟之前,不可妄谈佛法

近更多有双手齐执之行人,纵变为三头六臂,每臂也必须执著,爱锁情枷,名缰利锁,邪见疑根,视同拱壁,爱玩不舍。如是修行,徒自欺尔!老学长久侍上师,闻法独多,修法又勤,此皆多数师兄所未能及者,敬祈百尺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