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黄夏年:虚默·灵默·心镜——宁波七塔寺祖师刍议
2025-03-20 09:34

虚默灵默心镜宁波七塔寺祖师刍议

内容提要:七塔寺的历史上,心镜祖师是第一个开山者。心镜祖师的师父五泄虚默祖师,仅出现在《七塔寺志》上,僧传与灯录无载,但有灵默一师。本文通过对灯录和僧传的记载,作过一些史料的分析之后,以为对心镜的师父虚默,很有可能他就是僧传与灯录中记载的五泄灵默。

关键词:七塔寺、五泄虚默、心镜禅师

作者黄夏年,1954年生,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编审,《世界宗教文化》主编。 浙江宁波七塔寺,原为江西分宁令四明任景求私宅,唐大中十二年(858)任景求舍宅为寺,心镜祖师居之,初名东津禅院,奉敕改名为栖心寺。之后历年既久,兴废叠更,到了宋代大中祥符元年,赐额崇寿寺。明洪武十九年,成为普陀山前寺,名宝陀寺,是为观音道场也。到了永乐年间,改称今名。清咸丰同治年间,寺再度倾圯,到了光绪年间,得以重兴。文革期间,寺像毁坏,法物荡然,十一届三中会全以后,重告修复。崇栖榤阁,焕然一新。 这座至今已经有了1000多年历史的寺院,中经几颓几兴,最终还是保存下来,在当代中国焕发出青春。

中国佛教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外来的佛教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相互结合,佛教始终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尽可能与社会相适应,所以最终成为中国人的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唐高僧传》里曾经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益州(今四川成都)释慧恭法师与慧远法师已经30余年没有见面了。有一次他们终于相见了,大家非常高兴,同宿一室,彻夜畅谈。慧远谈话像泉涌一样泄出,可是慧恭对此竟毫无反映。慧远不解,问慧恭:离别多时,今得相见,我们正为此高兴庆祝,你怎么没有什么说得呢?你若获得觉悟而无可说,也就不能得到无所得的境界了?慧恭回答我这个人为性暗劣,对什么都无所解。慧远说:大的方面无所解,你还能不读诵一部经?慧恭答:我唯一诵得的就是《观世音经》一卷。慧远一听,面露怒容说:《观世音经》连小儿童子皆能诵之,何必劳驾你这样的大人物呢。你还在童子出家时,就与我立誓望证道果。怎么三十年来就只诵了这一部如手指大的小经呢?你不是暗钝的人,一定是懒堕所为。我非常失望,只能与你断交。你早点离开吧,不要再给我增加烦恼啦。慧恭说:经卷虽小,也是佛口中所说,遵敬者能得无量福,轻慢者将得无量罪。愿你暂时息嗔心,我为你再诵一遍《观世音经》后,就与你告别。慧远大笑说:《观世音经》不就是《法华经普门品》吗,我已讲过数百遍了,还需要你再来扰我的耳朵吗?慧恭说:佛书之外的书曾经说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果你不专心听佛语,岂不是以人来弃法吗。于是慧恭在庭前结坛,安高座,绕坛数匝,顶礼升高座,发声唱经题,这时异香遍满房宇,花卉满园。慧远听后感动得泪下交连,连忙认错,请慧恭原谅自己的无知。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佛教传世,寺院、佛经、佛像虽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佛教之所以能够与中国社会结合,其中中国僧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佛教传世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这个道理早为中国人所知,南朝刘宋太宗为湘东王时,礼接智猛为僧官。太宗的理由是:夫人能弘道,道籍人弘。今得法师非直道益苍生,亦有光於世望。此事出自梁《高僧传》。

七塔寺的历史,无疑是一部中国佛教史的缩影。《七塔寺志》记载了它的曲曲折折的命运。在七塔史的历史上,有过不少的著名人物,他们大到对中国佛教,小到浙江的佛教,乃至四明地区的佛教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从寺志可以看到,七塔寺的历史至少有过三次重大转折的时期。心镜祖师是第一个开山者。他在兵燹之际,临危不惧,用定力退兵,保全了寺院。慈运法师是中兴者,光绪年间,原本已经倾圯的寺院,在他的手里重新恢复,千载唐刹,实赖重光。月西法师是再次重光者,他忍辱负重,废寝忘食,让七塔香火,兴盛如昔。三位祖师的功德昭显,各有侧重。心镜祖师开山,功莫大焉。慈运法师中兴祖庭,继往开来。月西法师再现前景,开拓未来。

在七塔寺史上,心镜祖师所处的时代唐代佛教,这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但是经过唐武宗会昌(843)灭佛,中国佛教受到了重挫。之后宣宗继位,佛教得以恢复,再次走上了又一个新的时期,虽然这时的佛教已经不能与以往的鼎盛时期的佛教相比,然而佛教的影响仍然巨大,特别是这时马祖道一的洪州禅开始传入浙江地区,洪州禅师遍布了浙江境内。据陈荣福先生的《浙江佛教史》统计,这一时期在浙江直接得到马祖亲灸的弟子有十人,他们是:杭州盐字海昌院齐安国师及其弟子径山鉴宗禅师,明州(今浙江宁波)大梅山法常禅师及其弟子杭州天龙和尚,婺州(今浙江金华)五泄山灵默禅师及其弟子婺州苏溪和尚,越州(今浙江绍兴)大珠慧海禅师,兴善惟宽禅师,鹅湖(今江西上饶西部)大义禅师,温州佛(山 奥)和尚,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天台普岸禅师,衢州(今浙江衢县)子湖利纵禅师,台州浮江和尚,婺州木陈从朗禅师,杭州多福和尚,睦州龙兴寺陈尊宿,杭州千顷山楚南禅师,杭州罗汉院宗彻禅师,明州雪窦常通禅师,台州胜光和尚,金华俱胝和尚。(191-203页)。

《七塔寺志》载:(心镜)复诣五泄,参虚默契旨,默乃马祖道一之嗣也。 因此从法系上讲,心镜法师是属于马祖道一之门下的子孙。

心镜祖师的师父虚默祖师,仅出现在《七塔寺志》上,僧传与灯录无载,但有灵默一师。这个灵默祖师就是马祖在浙江的十个弟子之一,即五泄山灵默。

《宋高僧传灵默传》(卷十)载:

释灵默。俗姓宣,毗陵人也。本成立之岁,悦学忘疲,约以射策登第,以荣亲里。

承豫章马大师聚众敷演。造禅关,马师振容而示相,默密契玄机,便求披剃,若熟痈之待刺耳。受具之后,苦练行门,确乎不拔。贞元初,入天台山中。有随智者兰若一十二所。悬记之曰:此地岩妙,非杂器所栖,若能居此,与吾无异。默因住白砂道场,经于二载。猛虎来驯,近林产子,意有所依。又住东道场,地僻人稀,山神一夜震雷暴雨,悬崖委坠。投明,大树倒欹,庵侧树枝交络,茅苫略无少损。遐迩闻旃,皆来观叹。后游东白山,俄然中毒,而不求医,闭关宴坐。未几,毒化流汗而滴,乃复常矣。行次浦阳,盛化。有阳灵戍将李望请默居五泄焉。元和初亢阳,田畯惶惶。默沿涧见青蛇天矫,瞪目如视行人,不动。咄之曰:百姓溪竭苗死。汝胡不施雨救民邪。至夜果大雨,合境云足,民荷其赐。属平昌孟简中丞廉问浙东废管内兰若,学徒散逸,时暨阳令李胄状举灵山,许重造院。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澡沐焚香,端坐绳床。嘱累时众,溘然而绝。寿龄七十二。法腊四十一。高僧志闲,道行峭拔,文辞婉丽,亦江左之英达,为默行录焉。

《宋高僧传》载灵默禅随师马祖道一密契玄机,具体禅法不甚清楚,只知道他与马祖斗机禅关,马祖振容而示相,灵默密契玄机。这也是马祖接人的一种家风,启发来人自心自佛。但是僧传里记述了他苦练行门,确乎不拔的一些事情,显示的是一些不拔的灵异现象。这似乎又是他的传中的重点。

不过,在灯录里提到了灵默的名字和他的汪传。《祖堂集五泄和尚》里叙述的与《宋高僧传》不一样,主要谈的是他所禀承的禅法之特点。全文如下 。

五泄和尚嗣马祖,在越州。师讳灵默,姓宣,常州人也。

师未出家时,入京选官,去到洪州开元寺礼拜大师。大师问:秀才什么处去?

云:入京选官去。大师云:秀才太远在。对云:和尚此间还有选场也无?大师云:目前嫌什么?秀才云:还许选官也无?大师云:非但秀才,佛亦不著。因此欲得投大师出家。大师云:与你剃头即得,若是大事因缘即不得。从此摄受,后具戒。

有一日,大师领大众出西墙下游行次,忽然野鸭子飞过去,大师问:身边什么物?

政上座云:野鸭子。大师云:什么处去?对云:飞过去。大师把政上座耳拽,上座作忍痛声。大师云:犹在这里,何曾飞过?政上座豁然大悟。因此师无好气,便向大师说:某甲抛却这个业次,投大师出家,今日并无个动情,适来政上座有如是次第,乞大师慈悲指示。大师云:若是出家,师则老僧;若是发明,师则别人。是你驴年在我这里也不得。师云:若与么,则乞和尚批示个宗师。大师云:此去七百里有一禅师,呼为南岳石头,汝若到彼中,必有来由。

师便辞到石头,云:若一言相契则住,若不相契则发去。著鞋履,执坐具,上法堂,礼拜一切了,侍立。石头云:什么处来?师不在意,对云:江西来。石头云:受业什么处?师不只对,便拂袖而出。才过门时,石头便咄。师一脚在外,一脚在内,转头看。石头侧掌云:从生至死,只这个汉。更转头恼作什么?师豁然大悟。在和尚面前给侍数载,呼为五泄和尚。

后有人举洞山。洞山云:登时若不是五泄,大难得承当。虽然如此,犹涉途在。自后长庆云:险。净修禅师拈问僧:只如长庆与么道,意作么生?僧无对。自代云:怨他认处错。有人拈问漳南:古人道:从生至死,只这个汉是。和尚如何?漳南云:地狱渣滓,只有人作了也。僧云:深领和尚尊旨,古人因什么与道?漳南云:只为这般汉。僧云:与么则忘前失后。漳南云:头上不秃,肚里无毒。僧云:贪看天上月,忘却室中灯。漳南便失声。

僧问:何物大于天地?师云:无人识得伊。僧云:还可雕琢也无?师云:你试下手看。

越州观察使差人问师:依禅住持,依律住持?师以偈答曰:寂寞不持律,滔滔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锄头边。观察使差人送百柄锄头,师才见送来,把棒趁出,却云:我有一柄锄头,平生用不尽。谁要你送来?专使却来,具说前事,观察使遥申礼拜。

问:此个门中始终事如何?师云:你道目前成来多少时?僧云:不会。师云:我此间无你适来问底。僧云:岂无和尚接人处?师云:待你求则接。僧云:请和尚接。师云:你欠少什么?

师元和十三年化缘周毕,澡浴焚香,端坐绳床。大集僧众,殷勤叮嘱,嘱累,开喻门徒云:妙色真常,本无生灭。法身圆寂,宁有去来?千圣同源,万灵一辄。吾今示灭,不假兴衰。无强劳形,须存正念。傥遵此命,真报我恩。若固违言,非吾弟子。

有人问:什么处去?师云:无处去。僧云:某甲何以不见?师云:非眼所睹。洞山闻举,云:作家。

师正坐,叠掌收光,一刹那间,便归圆寂。享龄七十二,僧腊三十一。沙门志闲撰碑文矣。

依《祖堂集》的内容,可以看出,灵默基本上是持马祖的家法,即贵在领悟,不在经文。学佛得法,贵在即心顿悟契入,因为妙色真常,本无生灭。法身圆寂,宁有去来?千圣同源,万灵一辄。有僧人向灵默求法,灵活默以你欠少什么?一句就驳回,是说所谓的法在你自己,何必还向外索求呢?马祖的即心即佛的家风全盘被灵默法师接受,大机大用,活用现前。

《景德传灯录五泄灵默》(卷七)主要集录的《祖堂集》的内容,原文不长,录之如下:

婺州五泄山灵默禅师者。毗陵人也。姓宣氏。初谒豫章马大师。马接之因披剃受具。

后初参石头。时装腰便上方丈见石头坐次便问。一言相契即住,不然便发。石头据坐师便发去。石头随后逐至门外。召云:闍梨闍梨。师回首。石头云:从生至老只是这个。又回头转脑作什么。师于言下忽然有省。便踏折拄杖。一住二十年为侍者。(洞山云:当时若不是五泄先师。大难承当。然虽如此,犹涉在途。长庆云:险。玄觉云:那个是涉在途处。有僧云:为伊三寸途中荐得。所以在途。玄觉云:为复荐得自己。为复荐得三寸。若是自己为什么成三寸。若是三寸,为什么悟去。且道,洞山意旨作么生。莫乱说,子细好。)

《五灯会元五泄灵默》(卷三)与《景德传灯灵》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字数略少一些。录之如下:

婺州五泄山灵默禅师,毗陵人也。姓宣氏。初谒马祖,遂得披剃受具。后远谒石

头,便问: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石头据坐,师便行,头随后召 从生至死,只是这个。回头转脑作么?师言下大悟,乃拗折拄杖而栖止焉。〔洞山云:堂时若不是五泄先师,大难承当。然虽如此,犹涉在途。长庆云:险。玄觉云:那个是涉在途处。有僧云:为伊三寸途中荐得,所以在途。玄觉云:为复荐得自己,为复荐得三寸?若是自己,为甚么成三寸?若是三寸,为甚么悟去?且道洞山意作么生?莫乱说,子细好。〕

此外,《景德传灯录》卷七谈道婺州五泄山灵默禅师。卷十说婺州五泄山灵默禅师法嗣四人一人见录。前五泄山灵默禅师法嗣。在《洞山悟本录》则云:

(悟本)师幼岁,从师因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

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曰:吾非汝师。即旨往

五泄山礼灵默禅师。

以上是僧传与灯录里所有关于灵默祖师的文字。但是仅由上面的记载来看,虚默是不是灵默还不能肯定,但是至少在马祖门下有一个以默为名的弟子,这与《七塔寺志》所说的默乃马祖道一之嗣也是相吻合的。但是,僧传描写的马师振容而示相。默密契玄机。与寺志所说的心镜祖师参虚默契旨,这些描述看来也是非常接近的。由于寺志对心镜祖师的禅法特点说得不多,加之没有其它的材料补充,故我们没有办法进行深入的比较。

我们还可以从《宋高僧传》记载的另一方面并结合寺志的内容比较两人之间的特点。僧传说灵默禅师有灵异,以法术取胜。如他住白砂道场,经于二载。猛虎来驯,近林产子,意有所依。又住东道场,地僻人稀,山神一夜震雷暴雨,悬崖委坠。投明,大树倒欹,庵侧树枝交络,茅苫略无少损,遐迩闻旃,皆来观叹。后游东白山,俄然中毒,而不求医。闭关宴坐。未几,毒化流汗而滴,乃复常矣。沿涧见青蛇天矫,瞪目如视行人,不动。咄之曰:百姓溪竭苗死。汝胡不施雨救民邪。至夜果大雨,合境云足,民荷其赐。等等。寺志心镜祖师的传中有师深入禅定,具大神通。相传师居天童日,尝以龙湫近清关桥,往来者众,易撄龙恐,乃咒龙入钵,移之太白峰顶,倾钵成池,使龙居之。又以小白岭上,有蟒噬人,商旅为患。师乃为蟒说法,持咒施食,化岭石作馒头以饲,患遂绝。

通过以上两人的传记所载的灵异事情来看,灵默与心镜都有神异术,或大神通,他们所用的方法也非常相象,如灵默咄青蛇,心镜咒龙,为蟒说法等等,这至少说明五泄山一系的洪州禅含有术数的成份,灵默与心镜在法术上有着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寺志称心镜祖师为马祖裔孙,五泄传人,不仅在于师徒的传承,而且在法术的继承上也有共通之处。五泄的掌门人就是灵默,所以心镜祖师跟随的虚默禅师,很有可能就是灵默祖师。

此外,从佛教的义理来看,虚灵从来就有相通之处,两词可以放在一起并用,指的是一种空灵的境界。因为虚自为空,灵乃不昧。如《出三藏记集序》卷第八曰:夫至人也,揽通群妙凝神玄冥,虚灵响应感通无方。《净土生无生论》云:融通空有莫尚乎中,虚灵不昧,此吾心自空者也。然则即虚灵而应物也,即应物而虚灵也。空即假中也,假即空中也,中即空假也,是称性而修也,绝待而照也。《密庵和尚语录》曰:乾三连坤六段,若也不会,切忌地盈虚灵隐。《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六云:衲僧默游寂住,虚灵妙通。卷第八又云:一点虚灵入道环,明月光中窥自己。白云影外到家山,金硆转侧夜潮落。《真心直说》云:众生本性故,有时名为正眼。鉴诸有相故。有时号曰妙心,虚灵寂照故。虚灵寂照故,有时名曰主人翁。《佛祖统纪》卷第四十一云:于长安崇福寺译乌荼所进《华严经》。圆照鉴虚灵邃,澄观润文证义。《释鉴稽古略续集(二)》曰:询及儒释道三宗。必欲达之以妙己虚灵。《镡津文集》卷第十七云:堪笑浮云高,凌虚翳日星(凌虚或作扶摇)。宁作兰蕙幽,草中自芳馨。自足乃天分,未需尔虚灵。掩翳之所恶,胡为久亭亭。 可见虚灵一词同义,虚与灵两者可以互相换用,如果此说成立,那么虚默与灵默为一人又未尝不可耶?

总之,七塔寺的开山祖是心镜这是无疑的,心镜为马祖裔孙,五泄传人也是无疑的,七塔寺是禅宗的寺院,属于洪州宗也是无疑的,但是笔者以为对心镜的师父五泄虚默,在我们作过一些史料的分析之后,很有可能他就是僧传与灯录中记载的五泄灵默。

End

达摩祖师辞世偈

◎ 慧 心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西天第二十八祖,中土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在少林寺达摩洞面壁九年,传法慧可。《五灯全书》有这样一段记载: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

天台祖师颂

◎达 照初祖龙树菩萨荒唐世智戏身心,欲荡深宫悟苦因。偶见雪山真面目,方从海藏度迷津。二祖慧文大师三智一心空假中,戴天履地漫从容。河淮依旧高齐远,料得余荫盖苍穹。

三位祖师往生经过

◎ 大 德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临终时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恳切至诚,没有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此后精神逐渐疲惫,体温降低。夜里一时半,大师从床上起坐说: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说完,于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南怀瑾密勒日巴是西藏一位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西藏人认为他是真正的活佛。现在书店里应该有他的传记卖,叫《密勒日巴尊者传》。其实他的传记以前就有人翻译,叫《

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绍云老和尚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死的根本是什么?又如何了脱呢?这都是我们必须了解的。《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想不真。故有轮

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 谛 闲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

祖师的行持!

梦参长老我们只看见祖师开悟,没看见祖师行持!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是个在家的居士。他为什么能够在卖柴的时候听人家念金刚经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常人一样光宗耀祖,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养死葬都做不到。当这种误解与中国传统中对孝道的尊崇与对家庭的重视相结合,就导致佛教传入中

刘一明祖师传丨吾将上下而求索之修道需先行人伦

[摘要]当刘一明祖师回到了龛谷峡,再次请教樊仙人时,将他的经历告诉了老师。听罢,樊仙人向他强调了行人伦对修天道的意义,决意让他回家。同时,老人也肯定了刘一明的修行,将毕生所学传给了祖师。文/贾来生乾隆

西天二十八祖之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二十四祖师子比丘者,中印度人也。姓婆罗门。得法游方,至罽宾国。有波利迦者,本习禅观,故有禅定、知见、执相、舍相、不语之五众。祖诘而化之,四众皆默然心服。据史书记载,唯禅定师达磨达者,闻四众被责,愤悱而

香板下的祖师:来果老和尚

头陀苦行到六月二十五日,我私自过海,准备行头陀苦行。那位苦行僧听说我要去行头陀苦行,不忍心我独自上路,随同我一起过海。但是,我不愿有人相伴,就向他要了一方便铲、棕蒲团、木瓢、筷子,瞒着他躲进了深山。我

李向平: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

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李向平一、佛教经济之问题缘起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佛教大受其益。中国当代的佛教经济[①]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之下得以逐步兴盛起来,建构为一种具有合法性的宗教经济

提多迦尊者白话解:西天历代祖师--五祖提多迦尊者

第五祖是提多迦尊者,他是摩伽陀国的人。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金色的太阳照耀着天地。等他长大了,就遇着第四祖优婆毱多尊者,他向四祖要求出家。四祖对他说:“你是身想要出家呢?还是心想要出家?”他说:

华方田:湖南湘潭慈运法师与七塔寺

湖南湘潭慈运法师与七塔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华方田位于宁波市百丈街的七塔寺,是浙东四大丛林之,也是国务院颁布的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宋真宗赐名崇寿寺,明代曾

韩焕忠:佛教教育当代开展刍议

佛教教育当代开展刍议韩焕忠传统的佛教教育,是以寺院为据点,以大师为核心,以师徒授受为主要方式,以居士群体为群众基础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重大

西天祖师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伽难提。复命沙门禅利多为之师。积十九载,末尝退倦。每自念言:“身居王宫,胡为出家?”一夕,天光下属,见一路坦平,不觉徐行。约十里许,至大岩前,有石窟焉,乃燕

西天祖师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庄严王的儿子,生下来就能说话,经常赞叹佛事,七岁的时候就厌离世间的快乐,用偈告诉他的父母说:“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想阻止他出家,尊者就绝食

西天祖师-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三祖师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罗国人,他也叫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亲林胜,母亲憍奢耶,商那和修尊者在母亲肚里怀了六年才生下来,梵语称“商诺迦”,意思是说从胎里就穿着衣服出来,这也是西域九枝秀草的名称。若有圣

商那和修尊者白话解:西天祖师--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尊者,摩突罗国人,姓毗舍多:三祖商那和修是摩突罗国家的人,他的姓是毗舍多。在胎六年:他也因为和罗睺罗尊者差不多的情形,大约也是堵蛇的洞,或者老鼠的洞,或者其它什么畜生的洞,憋六天或者六个月,所以他也在

三论宗的祖师是谁

三论宗是以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以及提婆菩萨的《百论》为依据而成立的宗派。这三部论典都是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因此中国的三论宗,应以鸠摩罗什大师为初祖。罗什之后,有僧肇法师等人弘扬般若思想

西天祖师六祖弥遮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五祖传法以后就行化到了北天竺国,看到城墙上方有金色的祥云,赞叹说:“这是道人的气,一定有大士会成为我的法嗣”,于是就进入城中,在街市上有一个人手里拿着酒器,对面的走过来问:“

西天第一代祖师是迦叶吗

摩诃迦叶(“叶”字音“摄”),因梵文中“摩诃”解作“大”,故又名“大迦叶”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头陀第一”、“上行第一”等称号。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吴言生:祖师禅的精髓:生活禅

吴言生在生活禅夏令营的讲座:祖师禅的精髓:生活禅尊敬的上净下慧大和尚、柏林寺常住,各位营员,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心得,分享法喜。到了柏林寺,要吃赵州茶,否则就是入宝山而空回了。感谢大和

华严宗历代祖师

华严宗因奉《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作为华严宗的发祥地,华严寺在历史上高僧辈出,多数皆为皇帝下诏敕住,从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产生出巨大影响的高僧来看,以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为“五祖”,还

西天祖师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摩提国人,姓郁头蓝,父亲是天盖,母亲是方圣。传说迦耶舍那的母亲因梦见拿镜子的天神而怀孕,七天之后生下了迦耶舍那。迦耶舍那刚出生的时候,肌肤细腻光润,有如晶莹的琉璃,而且散发出阵阵芳香

十八祖师伽耶舍多尊者

十八祖师伽耶舍多尊者,是摩提国人。姓郁头蓝,父亲叫天盖,母亲叫方圣。母亲因为梦见一位大神手持宝镜而有了身孕。七天以后孩子降生,肌肤身体晶莹得像琉璃,不用洗沐,自然芳香洁净。这孩子自小喜欢闲静,说起话来

禅宗第十八代祖师伽耶舍多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是摩提国人。第十七祖到摩伽提国时,见到一个小孩子拿着一面镜子,来到第十七祖这儿。因为看到这小孩子,十七祖就问他说:“你几岁了?”这小孩说:“我一百岁了!”哈哈!十七祖就说了:“你现

指月录白话西天祖师:十一祖富那夜舍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是华氏国人,姓瞿昙氏,父亲叫宝身。兄弟七个,夜奢最小。小时候行为举止就与其他兄弟不同,曾经说过:“如果遇到善知识弘法的道场,我就随他出家,亲近随喜。”等遇到十祖,就授予他佛法。夜奢

西天祖师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传记

西天祖师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是北天竺国人氏。他的智慧渊博,才能超人,度化了无量的众生。后来他到了罗阅城,宣传顿教佛法。那里有一个修学的僧团,他们崇尚辩论。领众修行的人,名字叫作婆修盘头,我们中国话叫作

达摩祖师为何要面壁9年

达摩祖师是印度南部的人,他在印度学习了很多佛法,有很高的修行成就。他就问他的师父,想要传佛法帮助众生离苦,去哪里好呢。他的师父就告诉他,去震旦,震旦指的就是中国。达摩祖师坐船从海上来中国,用了三年时

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

佛教: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一、达摩祖师东来达摩祖师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得道祖师,达摩祖师是天竺国的王子,自幼拜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为

达摩祖师在中国佛教历史的地位

达摩祖师在中国佛教历史的地位:达摩祖师的著作有《少室六门》。其他《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轮》、《南天竺菩提达摩观论》多为后人所托。达摩祖师与中国的渊源:达摩祖师相传于公元520-526年

黄夏年:虚默·灵默·心镜——宁波七塔寺祖师刍议

虚默灵默心镜宁波七塔寺祖师刍议内容提要:七塔寺的历史上,心镜祖师是第一个开山者。心镜祖师的师父五泄虚默祖师,仅出现在《七塔寺志》上,僧传与灯录无载,但有灵默一师。本文通过对灯录和僧传的记载,作过一些史

黄夏年: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与佛教教育思想

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与佛教教育思想黄夏年七塔寺是宁波地区四大寺院之一,曾经在我国近代佛教史上做出过一定的贡献。当代著名的佛教领袖释太虚、释圆瑛、释寄禅、释道阶、释谛闲、释宝静等人都与该寺有着很深的

黄夏年:虚云大师与七塔寺

虚云大师与七塔寺内容提要:虚云法师是当代中国佛教的著名领袖,在他一生传奇的生涯中,曾经与宁波著名寺院七塔寺有过重要的交往。本文考察了虚云与七塔寺僧人慈运老和尚的一段因缘,同时又分析了虚云法师在七塔寺的

禅宗公案--达摩祖师

最早由菩提达摩传入中土,历史记载达摩欲谒见梁武帝而不得,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禅宗最开始的两个公案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其实禅宗与其说是佛教的一个派别,不如说禅宗更像佛教政治斗争的政治产物。在禅宗的《景德

黄夏年:佛教与生态环境保护刍议

佛教与生态环境保护刍议黄夏年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整个世界所面对的严重问题,由于现今世界生态环境日益破坏加据,已经严重地影响整个全球的人类生活,特别是正在进入发展中的国家,生态破坏的问题更加严重,恢复生态

洪修平:达摩祖师西来意

印度来华僧人达摩(?536,一说528)被中国禅宗奉为东土初祖,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曾成为禅门弟子参学的主要话头之一,仅在《五灯会元》中就出现了不下二百次。达摩初至金陵与梁武帝的问答也在《碧岩录》中被列

西天祖师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迦摩罗国人,姓瞿昙,头顶有肉髻,思维敏捷辩才无碍,遇到婆须蜜尊者后就出家接受教法了,后来带领门徒行化等到了提迦国毗舍罗家里,看到屋子上面有殊胜的白光,对门徒说:“这个家里有圣人,虽然

西天祖师之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第八祖,名字叫佛陀难提,是印度迦摩罗国的人。这他一生来,顶上就有个肉髻。你看他这个像,顶上有个肉髻,有个肉纠纠。他无论和谁讲话,谁都讲不过他,他一定胜利。这他一开始去见七祖婆须密尊者,就到那儿和七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