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华严宗的简介
2025-03-03 08:33

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华严经》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阐发,是在前人三论、天台、慈恩、地论师、摄论师等学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思想体系。在判教上尊华严经为最高经典,并从华严经的思想,发展出法界缘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圆融的学说,发挥事事无碍的理论。创始人是唐朝的法藏大师,被武则天赐封为贤首国师,所以华严宗又叫贤首宗。

华严祖师

传统上,华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

华严思想

此宗以五教来判摄整个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它的中心思想。五教一是小教,即声闻小乘教;二是始教,即大乘开始初级阶段的教义;三是终教,即大乘终极阶段的教义;四是顿教,即大乘中顿超顿悟的法门;五是圆教,即圆满无缺,圆融无碍的理论。此宗把佛教分作浅深不同的五种教义,比前天台宗多加一种顿教,所以称为五教。

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既同时表现在一切事物中,也同时表现在一个事物中。无论在一切事物中或在一个事物中,都是相反相成、同时具足、互融互涉、彼此无碍的,从此可以揭示出法界缘起的道理。

十玄门是: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因陀罗网境界门,

三、秘密隐显俱成门,

四、微细相容安立门,

五、十世隔法异成门,

六、诸藏纯杂具德门,

七、一多相容不同门,

八、诸法相即自在门,

九、唯心回转善成门,

十、托事显法生解门。

这十玄门总的意义是显示华严大教关于一切事物纯杂染净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同时具足、互涉互入、重重无尽的道理。三观一是真空绝相观,二是事理无碍观,三是周遍含融观。六相、十玄、三观的建立,阐发了《华严经》的法界缘起、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尽圆融的教义。六相、十玄是就所观的法界之境说的,圆融三观是约能观之智说的。这种重重无尽、法界圆融的思想,虽说导源于《华严经》,而实际为中国所独创,它的法界缘起、一切无碍的学说大大发展了印度传来的大乘思想。

祖庭--西安华严寺

华严寺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华严寺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从塔的记载看,这里曾有华严宗初祖杜顺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俨塔、三祖贤首塔、四祖澄观塔。但在清乾隆年间,发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仅存砖塔两座,其余全毁。1930年陕西大旱,朱子桥居士来陕西赈灾,与佛教界人士瞻礼华严寺塔时,见到元代重修碑内有“修塔即降甘露”的文句,便于塔前发愿“重修两塔,祝愿普雨”。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

华严寺现存的两座塔中,东边的是杜顺的灵骨塔。杜顺(556——640年),俗姓杜,18岁出家,皈依因圣寺珍禅师学习禅观。杜顺一生中,有不少为人治病、除害行善的事迹,受到当时僧俗的崇敬,这对他传法十分有利。唐太宗慕其盛名,引入内宫隆礼崇敬,后妃、王族、贵臣奉之如生佛。杜顺虽是禅师,但又以华严为业,住静终南山,着《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圆寂时,有两只鸟飞入房中,悲鸣哀切。杜顺尸身一个月后仍肉色不变,一直有异香飘出,后起塔藏葬。现存的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共7层,高约21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

原西边的塔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澄观(737——838年),俗姓夏侯,是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法藏圆寂后数十年,中兴华严宗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澄观11岁出家,以后遍寻名山,旁求秘藏,广学诸宗。因感华严的旧疏文繁义约,决心撰华严新疏,历时四年撰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二十卷,后又作《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数十卷,这两部书后合刊为《华严经疏钞》,是《华严经》注疏中最重要的著作,因此澄观有华严疏主之称。澄观多次奉敕译经撰疏、入殿讲经,深得皇室尊崇,被委任为天下大僧录主持全国佛教。澄观世寿一百零二岁圆寂,历唐玄宗至文宗九朝七帝。澄观弟子很多,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外法宝及寂光号为门下四哲;宗密不仅继承其学说,而且发扬光大,被称为华严五祖。澄观的一生以振兴华严为目标,他批判慧苑两重十玄说和四教说,恢复和继承了法藏的五教判释和十玄宗义,并加以发挥,吸收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性具说,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由于他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从而极力将华严思想与禅宗融通。澄观的禅教一致、诸宗融通的思想,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

End

李炳南:净宗简介

李炳南居士讲述民国五十四年秋大专讲座弟子周家麟敬记(一)经典净土宗所根据经典,说到专门上,十方佛都有,在这里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何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呢?因为阿弥陀佛愿力最大,专为人了生死故。有三

黄念祖: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黄念祖老居士)【八】

【又如裨瑟胝罗言:我开旃檀座如来塔门时,得三昧名佛种无尽。我入此三昧,随其次第,见此世界一切诸佛。所谓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提舍佛、弗沙佛、无上胜佛、无上莲花佛、如是等而为

华严念佛三昧论叙

◎ 王文治《大乘起信论》云: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念者不觉也,佛者觉也。念佛者以觉摄不觉也;念佛三昧者,以觉摄不觉,入于正觉海也。华严具诸佛一切三昧,而其间念佛三昧,为一切三昧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一、自他回向把自己的功德、福报、智慧回向给他人,就是回自向他。我做的功德,回向给你;你做的功德,回向给第三者,这都是回自向他。回自向他可以利益、安稳自

《华严经》之出世

◎ 铂 净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传》说龙树菩萨:独在静处水精房中,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憋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

净土法门缘于《华严》

◎印 光 溯此法之缘起,实在《华严》一经。以未详示弥陀因行果德,净土殊胜庄严,行人修因证果,故致人多忽之,不肯提倡。昔如来初成正觉,与华藏世界海诸大菩萨,互相酬倡,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

十玄无碍:华严之“大业

◎ 无 稽华严境界的极致是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则是对这一境界全面深入的阐发。可以说,一切存在之所以事事无碍的理则,全部包含在这十组关系中。至于何为十玄门,历史上曾有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伴随的是名称和排

华严菩萨的境界

华严菩萨的境界◎ 南怀瑾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接着福田菩萨之后,另一位更大的菩萨出来了,华严菩萨,华严的境界更大了,一花一世界

背诵华严口放光明

背诵华严口放光明◎ 心 月 根据《续高僧传》记载,魏武陵王东下以后,令他的弟弟规驻守益州(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并派遣将军尉迟迥去讨伐蜀。后来,规不仅降伏了当地的民兵,而且城內有很多名僧,也被他

《楞伽经》简介

《楞伽经》简介◎成观《楞伽经》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禅宗初祖印度人达摩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因此是历来禅者修习如来禅、明心见性最主要的依据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经中详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而这

徐文明:僧珍与华严宗源

僧珍与华严宗源徐文明宗派的产生就如江河的发源一样,往往有众多的溪流作为源泉,众流汇聚,便形成了大江大河。华严宗的产生也是如此,源自许多佛教宗派,再经过智俨、法藏等大师的创造性的融汇和提升,从而形成了独

徐恒志:涵芬集 本书内容提要 徐恒志居士简介 目录 序

本书内容提要《徐恒志居士佛学文萃涵芬集》是徐老示寂后,由门人许洪亮等编录遗稿而成,内容包括: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书信集续编、记徐老与吕香光老居士的一段因缘、徐老谈心中心与祖师之采访录、关于参禅的几个问

于凌波:方伦居士简介

方伦居士简介于凌波现在执笔来写方伦居士的传记,不仅一般社会人士感到陌生,即使是佛教人士,知道方伦居士的人也不多了。然而,在一九六、七十年代,方伦居士是佛门中的弘法健将。他的著作风行台湾,特别是一套高、

日光菩萨简介

日光,梵名Su^rya-prabha。又作日曜菩萨、日光遍照菩萨。药师如来二胁侍之一。身呈赤红色,左掌安日轮,右手执蔓朱赤花。〔药师如来本愿经、灌顶经卷十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日光,梵名Su^

燃灯佛的简介

一、名号之由来燃灯佛,梵文Dipamkar,意为「锭光」,德文Dipamkara,英文Dipankara,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如来佛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内容简介

生活中的佛教内容简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一日千里地发展,社会在全速前进。为回答佛教是否能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本集辑录作者最新研究成果,说明佛教是能与时俱时的宗教,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它都可为社会的不

南方增长天王简介

南方增长天王叫毗琉璃,“毗琉璃”就是增长的意思。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南方增长天王教化众生要不断地追求进步,不管是智慧、技能和品德,都应该时时“增长”,如果人们供奉他的话,无疑会收到这种效果。既然这

增长天王简介

增长天王的读音是「zēng zhǎng tiān wáng」。增长天王,梵文“Virūdhaka”,音译为“毗流驮迦”,佛教四大护法神之一,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守护南瞻部洲国土,因能增长他人的善根

准胝观音简介

在《准提陀罗尼经》中记载,佛陀为了愍念未来的薄福恶业众生,所以入于准提三摩地,宣说过去七俱胝佛所说的准提咒。称为神咒之王的准提神咒,其加持威力不可思议,他的感应甚为疾速与强大,持诵者可祈求聪明智慧,辩

赵州禅师的简介

赵州禅师(778年~897年),法号从谂,祖籍山东临淄,出生地曹州(今山东菏泽),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

真言宗的简介

真言宗,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密宗的一种,空海法师在唐求法,回国后以东寺为道场弘法,故称东密。其后逐渐分为小野、广泽二流,从此二流又分化出大量分派,大致可分为新义、古义二派。狭义之真言宗,特指流传于日

诸行无常的简介

《涅盘经》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佛说,所有事物的运行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有了生与死的概念,才会感到所有事物的无常生灭;如果没有生与死的分别,就不

旃檀功德佛的简介

旃檀功德佛,旃: zhān【名】(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檀: tán 。旃檀功德佛,是佛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以及《决定毗尼经》所载的三十五佛之一。为《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八十八佛大忏

斋僧的简介

设斋食供养僧众。初设斋僧的原意在于表明信心、皈依,后渐融入祝贺、报恩、追善的目的。我国唐代斋僧法会极为盛行,曾举行万僧斋。今之佛教徒亦盛行于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以斋僧供佛表达对三宝的恭敬供养。斋

作明佛母的简介

作明佛母,四手三眼,身红色,金发怒冲,手持莲花钩斧,搭箭拉弓,作射箭姿,腰系虎皮裙,颈 挂人头,头戴骷髅冠,身佩珠宝璎珞。足下踩一魔,若身居火中,具大权威势。佛母一面表法性一味,三目象征通达三世,四臂

竺法兰的简介

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既至彼国,法兰与迦摄摩腾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会彼学徒留碍,法兰乃间行而至,既达洛阳与摩腾同止。少时便善汉言,蔡愔于西域获经,他即为因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

众宝观音简介

〝众宝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十七尊。〝应身相〞为众宝观音的〝化身相〞是〝优婆塞身〞亦有说是〝长者身〞的示现。「优婆塞」是印度对于受过菩萨戒的在家修行者之称呼。「长者」,就是年高德重的人。例如,年纪

一行禅师的简介

释一行禅师(Thích Nhất Hạnh,1926年10月11日-),越南人,是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左翼佛教主要的提倡者。在汉传佛教传统中,出家众都以“释”(越南文为Th

有为法简介

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一切有为法这句话出于《金刚经》中著名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我们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一

药师十二神将简介

一、前言在以前笔者一听到『药叉』名,就会联想到那就是修罗或罗刹之类的「东西」,一定是专行扰乱生灵、好勇斗狠,给人恐惧害怕的「坏家伙」。直到真正学佛,接触了「本愿功德经」及相关书籍后,才对「药叉」的误解

药师琉璃光王佛的简介

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载,日光遍照菩萨与月光遍照菩萨同为药师佛的二大胁士。日光菩萨

一如观音的简介

〝一如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三十尊。〝应身相〞为一如观音的〝化身相〞是〝迦楼罗身〞的示现。《普门品》曰:「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

一切法的简介

梵语sarva-dharma,巴利语sabba-dhamma。乃泛指一切有为法(梵sam!skr!ta -dharma )、无为法(梵asam!skr!ta -dhrama )及不可说法。又作一切诸

阎摩罗王的简介

阎摩罗王,亦称“阎王”、“阎罗”、“阎王爷”、“阎魔王”、“阎罗大王”,为阴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阴间神祇,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鬼王,半神半鬼,为民间家

盂兰盆节的简介

很多人都是听说过盂兰盆节的,其实盂兰盆节是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七月半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

杨柳观音的简介

杨柳观音为三十三观音之一。又称药王观音。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杨柳枝。若修杨柳枝药法,可消除身上之众病。又於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其一即是杨柳枝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

一髻佛母的简介

其他名字独发母,一发母,独髮母,一髮母,艾嘎扎地,埃嘎扎哲神母,杜素玛天母,阿仲玛,阿松妈(意即密咒护持母),护密母,艾嘎乍纪Ekadzati,ཨེ་ཀ་ཛ་ཊི་,རལ་གཅིག་མ་形象及含义一面

月光菩萨的简介

月光菩萨又译作: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云︰“有二菩萨,一名日曜,二名月净,是二菩萨次补佛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云:“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

云谷禅师的简介

云谷禅师,出家的法名「法会」,又号「云谷」。祖籍浙江省嘉善县胥山镇,俗姓怀,出生于公元一五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幼年便看破红尘,立志出家。投在本乡大云寺一个老和尚座下,剃度为僧。起初他仅在寺中学

月称菩萨的简介

月称菩萨生于印度一婆罗门家,幼年学习外道,长大后,经父母同意而入了内道出家为僧,赴那烂陀寺礼月护阿阇黎受沙弥十戒而得月称之名,岁足圆受具足戒。他广闻多学显密教法,修证生圆次第,获证希有神变等,但却显现

优波离尊者简介

优波离,汉译上首,以其持律,为众僧之首,故名。又译近执,以佛为太子时,曾为亲近执事之臣,故名。优波离出身于首陀罗族,是释种的理发奴隶,为跋提、阿那律等王子理发。佛回迦毗罗省亲时,他向舍利弗提出出家的要

十祖胁尊者简介

十祖胁尊者是中印度的人。怎么叫胁尊者呢?他就是打坐的地方不着席;他不像我们这个果童,坐坐就躺下了,不是那样子的。他若坐在那儿,胁就不着席,一般人就叫他「胁尊者」。他随他父亲去见九祖,他父亲就说了:「此

信愿行的简介

信愿行的基本内容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门之宗要。藕益大师云: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印光大师云

祥寿五佛母的简介

藏族民间传说,这五位佛母依次为执掌福寿、先知、衣田、财富和牲畜的神祗,亦是密宗的五护法空行母。祥寿佛母-扎西次仁玛(Tashi Tseringma),身白色,一面二臂,右手高举金刚杵,左手握一长寿宝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