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护他即是自护
2024-11-16 08:52

善 护

彻地从他悟,悠悠与我疏。

渠今不是我,我今不是渠。

--题记

释迦牟尼佛昔日于拘萨罗国游化时,一日在私伽陀村落北边的身恕林中对比丘们开示:

过去,有一位表演特技的爬竿技师,他在肩上竖起一根幢竿,对他的徒弟们说:你们爬至我肩上的幢时,要善护念幢下竖竿的我,我也会在底下保护你们,师徒彼此相互扶持,以此特技巡回表演、游戏,令观众欢喜,就能获得财利。

幢技师的徒弟回答:老师,不是像您所说的,应该是各自保护好自己,安全地在幢旗上表演、游戏,让观众看了欢喜,便能多得财利,自身得以安隐而下。

幢技师回答:没错,正如你所说,我们应各自保护好自己。不过,这与我所说的意思是一样的,保护自己的同时就保护了他人;护念他人的同时也护念了自己。各自关照注意自己的心念,在修正、学习、体证中,也是在护念他人,所以说自护即是护他。什么是护他即是自护呢?不令众生心生恐怖、不违逆、惹恼众生、不伤害众生,慈心悲悯众生,因此护他即是自护。

是故,比丘们!应当如是学习。

善护念自己的人要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如此修习断除执着常、乐、我、净的烦恼,即是善护念自己。善护念他人者也要修四念处,烦恼断除便不会再触恼他人,如此即是善护念他人。比丘们!应当如是学习。护念自己者应当修习四念处,护他者亦应以修四念处为基础。

诸比丘们听佛开示后,皆发欢喜心,依教奉行。

【感悟】

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扰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能度世。这是提醒修行人二六时中都要坚住正念、随顺觉性。守口摄意身莫犯是自护,莫扰一切诸有情是护他。在规范自己身口意的当下,也是护念众生的慈悲行。

佛说:有众生才有菩萨,菩萨行利益众生之事,才能圆满六度万行。因此,能以自觉、觉他、慈悲、圆融的智慧成就众生,令众生调伏烦恼,同时也是对自我善加护念的自利之行。

摘自《杂阿含经》

End

舍即是得

舍即是得◎罗 金一位老者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凡是来参观的人们都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呀!日子久了,菊花园的香气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面。一天,村子里有个人开口向老者要几株菊

当下即是觉悟的道场

◎ 吴明山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每一刻回到你内在的觉照。我们一直在寻找,想从这个世界上,为这个身心找到一个安身之处。我们去赚取财富,制造许许多多的关系,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地

生活即是道

◎ 妙 莲 担水的启示  大家住在灵岩山寺,都是来向老和尚学。那你们就要知道,老和尚今天有这种种的事,都是五、六十年前打下的基础。没有古人的风骨严格,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环境带你们、

遵守戒律即是修行

遵守戒律即是修行◎ 吕观真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坚持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即使是在宗教领域,追求心灵的解脱也不应例外。因此,在具体的事件上决定应作与不应作,文明理陛的修行人应该自己抉择。具体范围包括交

悟即是佛法

悟 即 是 佛 法◎ 达 摩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

济群法师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人格来自生命的积累,同样是贪心,有些人贪吃,有些人贪色,有

念佛即是修行

念佛即是修行圆瑛法师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即是修行之法。今试验之:有一众生,闻此念佛法门,深信不疑,愿

护他即是自护

善 护彻地从他悟,悠悠与我疏。渠今不是我,我今不是渠。--题记释迦牟尼佛昔日于拘萨罗国游化时,一日在私伽陀村落北边的身恕林中对比丘们开示:过去,有一位表演特技的爬竿技师,他在肩上竖起一根幢竿,对他的徒

家庭即是道场,生活是作佛事

净慧家庭,是人在一生中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础,所谓成家立业。如果不把家庭当作道场,修行人的修行就无法落实。《维摩经》上讲: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诸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空寂故。所以家庭

惜福即是有福人

惜福即是有福人如瑞法师阿弥陀佛,大家好!今天谈谈:惜福即是有福人。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作福莫如惜福。这是教导我们,珍惜福报优于造作福业。怎样惜福?广结善缘是作福,惜时惜人是惜福;家财殷厚是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