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济颠
2024-10-18 10:01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济颠

◎ 居 简

舍利凡一善有常者咸有焉?不用阁维法者,故未之见。都人以湖隐方圆叟舍利晶莹而耸观听,未之知也。叟,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远孙,受辞于灵隐佛海禅师,狂而疏,介而洁,著语不刊削,要未尽合准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天台、雁宕、康庐、潜皖,题墨尤隽永。署寒无完衣,予之,寻付酒家保。寝食无定,勇为老病僧办药石。游族姓家,无故强之,不往。与蜀僧祖觉大略相类。觉尤诙谐。它日觉死,叟求予文。祭之曰:于戏,吾法以了生死之际验所学故,曰生死事大,大达大观。为去来,为夜旦,颠沛造次,无非定死而乱耶?譬诸逆旅宿食,事毕,翩然于迈,岂复滞留?公也不羁,谐谑峻机,不循常度,辄不逾矩。白足孤征,萧然蜕尘。化门既度,一日千古。迫超尘寰,于谭笑间。昧者昧此,即法徇利。逃空虚,远城市,委千柱,压万指,是混漾无朕。为正传非,决定明训为戏言。坐脱立亡,斥如斥羊,欲张赝浮图之本也。相与聚俗而谋曰:此非吾之所谓道。灵之迈往,将得罪于斯人。不得罪于斯人,不足以为灵,所谓道也。叟曰:嘻,亦可以祭我。逮其往也,果不下觉。举此以祭之,践言也。

叟名道济,曰湖隐,曰方圆叟,皆时人称之。嘉定二年五月十四死于净慈。邦人分舍利,藏于双岩之下。

铭曰:璧不碎,孰委掷,疏星繁星烂如日。鲛不泣,谁泛澜,大珠小珠俱走盘。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济颠》颇具史料价值,较为详细地道出了道济一生行状。作者居简( 1164-1246),字敬叟。俗姓王(一说姓龙),潼川府(四川三台)人。他年轻时多方参学,后于拙庵德光禅师( 1121-1203)处契悟。晚年隐居在西湖边净慈寺北涧著述文章,自得其乐,《北涧集》由是得名。这里提一下,德光即瞎堂慧远圆寂后,接任灵隐寺的住持。从法脉上看,德光与慧远均为圆悟克勤的弟子。细究起来,居简与道济竟然还是师侄关系。从相近的生卒年、同门情谊、活动地缘等关系,以及塔铭内容来判断,两人生前应是熟悉的,不然居简不会对道济性格如此了解,并为之作铭。因此,这篇舍利铭不仅是证明道济真实存在的依凭,同时还是考察道济生平的重要材料。

摘自《灵隐寺与南宋佛教》

End

八王分舍利

净  行佛陀入灭后,住世的觉者,便在人间消失,现在再不能如以往,有如来的色身可见了。在场的弟子,除了已见道迹、证入圣位的尊者,因已亲证生死皆是虚幻不实,又能遨游于精神界的缘故,心境泰然不动外,其他未得

妄语的故事 ——舍利婆国的商人

妄语的故事--舍利婆国的商人在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饰品。有时他会和舍利婆国另一个贩卖同样商品的商人同行,而他是一个极贪心的人。有一天,他们一起渡河到热闹的安达葡罗城去做生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济颠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济颠◎ 居 简舍利凡一善有常者咸有焉?不用阁维法者,故未之见。都人以湖隐方圆叟舍利晶莹而耸观听,未之知也。叟,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远孙,受辞于灵隐佛海禅师,狂而疏,介而洁,著语不刊削,要

吠舍离·阿难舍利塔

吠舍离不仅是佛陀最后开示法义、并告知弟子们自己即将入灭之地,还有许多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亦在此发生。就在吠舍离,佛陀做了一个足以在僧团和当代社会激起惊涛骇浪的重大决定,那就是女众终于得以受戒进入僧团学法

舍利不可思议,却又真实存在

明海法师今天的开窑活动是我们老和尚示寂荼毗仪式的最后一个法会,这么多天有很多信众都期盼着开窑这一天,对老和尚荼毗以后的舍利都非常关注。我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舍利这个词是印度梵文的音译,在有的地方翻译成

唐朝崇佛指舍利

◎ 栖 妙唐朝诸帝礼重佛教,先后六次将佛骨舍利迎入京城供人瞻仰。这是一段佛教在皇城中走红的时期,崇佛热潮涌起。从帝王到平民百姓如痴如醉,莫不以看一眼佛骨为福。那么唐朝的帝王们是如何奉迎佛骨的?隋唐时期

学者:“感应舍利”的出现为何是“必然”

佛舍利信仰之本质,是一种灵骨崇拜,它同一般的图像崇拜是有很大不同的。佛舍利不是能随意造作出来的,所以对佛舍利的分之又分就成了一个必然要采取的措施。随着佛教的传播,佛舍利信仰的佛教地理圈也必须要随之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