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家庭即是道场,生活是作佛事
2024-11-20 10:45

净慧

家庭,是人在一生中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础,所谓成家立业。如果不把家庭当作道场,修行人的修行就无法落实。《维摩经》上讲: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诸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空寂故。所以家庭是道场,也是佛法的应有之义。

佛法的修行,应该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有一个地方不是道场,那就是法 轮不到处。法 轮不到处,就是无佛处。没有佛的地方,就是没有光明的地方。家庭是道场,家庭有佛法;社会是道场,社会有佛法;一切地方是道场,一切地方有佛法。特别是《维摩经》讲到的烦恼是道场,其意义非常深刻。因为佛法就是要对治烦恼,对治烦恼的过程就是修道的过程,就是成佛的过程。

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事。慈悲感恩和为贵,忍辱包容是妙方。身体是寺院,心灵是佛像,两耳钟鼓齐鸣,呼吸梵音嘹亮。我们能如此对待家庭,对待生活,还有什么地方不能作佛事?还有什么地方不是道场呢?我们天天听到许多声音,往往觉得声音对修行有干扰。而当我们走入寺院,夜静更深,特别喜欢聆听钟鼓之声。钟鼓之声清新悦耳,沁人心田。我们能不能把汽车喇叭的声音也当作是钟鼓的清音呢?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听到什么声音都非常悦耳,听到什么声音都不感觉是干扰。特别是修禅定进入三禅以后,声音就听不见了。

家庭是道场这个理念,希望我们各位在家菩萨,首先要认真思考,然后要认真落实,真正把自己的家庭当作是道场。其意义非常重大。这种理念,也就是过去太虚大师所倡导的佛化家庭。我们现在提出社会要现代化、家庭要现代化,我觉得家庭的现代化虽然必要,而家庭的佛化更加重要。只有家庭佛化了,家庭的现代化才能真正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便捷与幸福。如果没有高尚的精神修养,欲壑难填啊!不管怎么现代化,都觉得不满足。一个人对于修行永不满足,那是好事;对于事业永不满足,那是好事;对于奉献永不满足,那是好事。如果对于个人的私欲永不满足,那就是一件天大的坏事。欲壑难填,贪心永难满足,这意味着人生的堕落,而不是意味着人生的升华。因为精神空虚,总想用物质来填补,实际上精神的空虚用物质永远也填不满。精神的空虚一定要用精神的能源、精神的资粮,用智慧、用慈悲、用奉献精神来填补。

家庭是道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个道场呢?家庭是道场有些什么原则呢?我想奉献给各位的,还是那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做人的八字方针: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首先说做人的八字方针怎样落实。所谓信仰,就是正信佛法僧三宝。有信仰的人最快乐,有信仰的人最幸福,有信仰的人最安祥。因果:守持五戒就是最大的因果。五戒是佛教所有戒律的基础,也是所有道德的基础,更是因果理论的基础。良心:就是要修十善。以十善法来庄严身心,以十善法来庄严家庭这个道场。道德:就是要行八正道。八正道是最高的道德要求。最高的一定可以包含最基础的部分。在家庭中修八正道,从初步到究竟,八正道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道德圆满之路。

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是报四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报国家恩,报三宝恩。包容是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能有慈悲喜舍的精神,还有什么包容不了呢?包容就有和谐,包容就有你我他。分享是修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以四摄的精神来落实分享的理念,就能将分享落到实处。结缘就是结四缘。所谓广结人缘,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广结佛缘。这四缘,是成就一切善法的大因缘,是成就一切有利于社会大众事业的大因缘,是完善人生修养的大因缘,更是成佛作祖的大因缘。

把家庭当作道场,就是在家庭中落实生活禅的理念。觉悟人生,我们要具备信仰、因果、良心、道德的理念;奉献人生,我们要具备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理念。我所提倡的生活禅,是佛法的整体,是修行的根本法门,是佛法在现代和谐社会、安定社会、关怀社会、奉献社会的最好实践。

把家庭当作道场,对于我们广大的在家居士来说,是一件头等重要的事。我们每一位居士,能把家庭当作道场了,能把全家的人都佛化了,那就是最大的修行,那就是最大的功德。怎么样才能把全家的人都佛化了呢?首先自己要做到、要落实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这二八方针,首先不是要求别人,而是要求自己。自己要有主动的承担精神、主动的奉献精神、主动的感恩精神、包容精神、分享精神。有了这种主动,自然就能够在家庭中造成一种良好清净的修道氛围与生活氛围。

摘自《净慧长老禅七开示》

End

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

我要讲的题目是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安住道场又分成两部分来讲,即道场与安住。什么叫道场?顾名思义,修道场所名道场。道场有三种,约三世分:现世道场,后世道场,后后世道场。第一现世道场,又可分为小中大三种。

文殊道场

◎ 张建成佛教在清凉山不断发展至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清凉山的发展进入到第一个高潮期。北魏孝文帝继位之初就崇佛敬僧。《古清凉传》记载他曾到清凉山避暑,游行于中台,上置小石浮图,并建清凉寺,还在清凉山射箭畋

黄念祖:菩提道场 第十五卷

菩提道场 第十五卷黄念祖老居士【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

刘素云:法雨惠群生—传递正能量,和合护道场

一、两封来信引人深思二O一四年底,护法居士给我转来两封信,一封信是某道场负责人写的,另一封信是在这个道场挂贴的同修写的。前者诉说管理道场的种种苦衷,后者是状告这个道场对他的种种不公。前者满腹委屈,后者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刘素云:解决家庭问题要从自己做起,不能要求对方。

譬如说婆婆和媳妇这个关系好不好处?我过去特别不服气,那时候我办公室有一个小同事,她就跟我说,她的哥哥和她嫂子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怎么紧张。我说那不对,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坦诚去对待他,他怎么能不好?我说

学佛人如何使家庭越来越和睦

不得意存烦怨,则正是行菩萨道。倘心存烦怨,则不但与菩萨道不合,且与自己天职性分不合矣。--印光大师有的人潜心学习佛法却解决不了家庭纷争有的人自叹亲人之间矛盾重重一切烦恼的产生都源于我们智慧不够没有领悟

舍即是得

舍即是得◎罗 金一位老者在院子里种了一株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凡是来参观的人们都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呀!日子久了,菊花园的香气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面。一天,村子里有个人开口向老者要几株菊

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著作,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还流传下来许多与家教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那么如何将家教传统与新时期的生活相结合?如何在当

真正的佛化家庭

◎ 方海权 真正的佛化家庭是什么,佛者觉悟,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觉悟。 觉悟表现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佛化的家庭很多人都认为全家人人拜佛,就是佛化了。 当然,人人供养三宝佛法僧是佛化之一。但是,佛化并

亲近道场三要点

◎ 理 海经常有人问:入寺应注意哪些细节,才能合乎仪则?诚然,佛门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来规范大众的言行,但入寺若能牢记静、敬、净三个字,自可合乎规矩、不失礼仪。一、静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可

当下即是觉悟的道场

◎ 吴明山道场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每一刻回到你内在的觉照。我们一直在寻找,想从这个世界上,为这个身心找到一个安身之处。我们去赚取财富,制造许许多多的关系,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地

生活即是道

◎ 妙 莲 担水的启示  大家住在灵岩山寺,都是来向老和尚学。那你们就要知道,老和尚今天有这种种的事,都是五、六十年前打下的基础。没有古人的风骨严格,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环境带你们、

佛教的家庭观

佛教的家庭观◎ 佛 子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另组家庭,家是生命的延续,是个人身心调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基础,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社稷安定的主要力量。在世界各民族、宗教中,

遵守戒律即是修行

遵守戒律即是修行◎ 吕观真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坚持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即使是在宗教领域,追求心灵的解脱也不应例外。因此,在具体的事件上决定应作与不应作,文明理陛的修行人应该自己抉择。具体范围包括交

巧把尘劳做佛事

巧把尘劳做佛事宏圆法师究竟涅槃。涅槃又叫做圆寂,涅是不生,槃是不灭,具备众德为圆,除一切障为寂。涅槃、圆寂具有不生不灭,圆满清净的意思,究竟涅槃是最圆满、最无上的涅槃。涅槃有四种,我们来讲讲,第一,自

生活本身就是佛事

◎ 能 海凡是佛弟子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弟子都会诵一些经典。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诀窍,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若是懂得诵经诀窍的人,他在一次诵经中就可以获得一座

在生活当中处处觉悟,就是巧把尘劳做佛事

在生活当中处处觉悟,就是巧把尘劳做佛事宏圆法师究竟涅槃。涅槃又叫做圆寂,涅是不生,槃是不灭,具备众德为圆,除一切障为寂。涅槃、圆寂具有不生不灭,圆满清净的意思,究竟涅槃是最圆满、最无上的涅槃。涅槃有四

家庭教育发隐

◎ 印 光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

悟即是佛法

悟 即 是 佛 法◎ 达 摩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

济群法师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人格来自生命的积累,同样是贪心,有些人贪吃,有些人贪色,有

坐道场

坐 道 场◎ 黄 檗 问:无边身菩萨,为什么不见如来顶相?师云:实无可见,何以故?无边身菩萨便是如来,不应更见。只教尔不作佛见不落佛边,不作众生见不落众生边,不作有见不落有边,不作无见不落无边,不作凡

家庭也是道场

净慧法师各位道友:在石家庄这座省会城市,一连七天举办禅修活动是不是第一次,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自己在这里主持都市禅堂的禅修活动,一连七天,这还是第一次。七天当中,也同各位分享了一些佛法与修行的内容。

念佛即是修行

念佛即是修行圆瑛法师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即是修行之法。今试验之:有一众生,闻此念佛法门,深信不疑,愿

护他即是自护

善 护彻地从他悟,悠悠与我疏。渠今不是我,我今不是渠。--题记释迦牟尼佛昔日于拘萨罗国游化时,一日在私伽陀村落北边的身恕林中对比丘们开示:过去,有一位表演特技的爬竿技师,他在肩上竖起一根幢竿,对他的徒

如何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

如何创造美满的家庭生活惟觉法师 在现代家庭中如何做好分工合作?老和尚开示:成立家庭,首先必须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也就是共识。第一个共识,是夫妻间怎么相处才能够幸福?第二个共识,是如何共同成就家庭的

家庭即是道场,生活是作佛事

净慧家庭,是人在一生中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础,所谓成家立业。如果不把家庭当作道场,修行人的修行就无法落实。《维摩经》上讲: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诸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空寂故。所以家庭

惜福即是有福人

惜福即是有福人如瑞法师阿弥陀佛,大家好!今天谈谈:惜福即是有福人。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作福莫如惜福。这是教导我们,珍惜福报优于造作福业。怎样惜福?广结善缘是作福,惜时惜人是惜福;家财殷厚是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