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
2024-11-01 13:07

希阿荣博

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大类:苦苦、变苦和行苦。

所谓苦苦,就是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病痛、恐惧、生离死别。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谁也不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别的东西而想去追求、亲近。

变苦是指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因其本质为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比如现代人的很多烦恼和疾病都是由于饮食不当造成的。吃喝是生存必需的条件,好的饮食会令人感到愉悦,但这种愉悦不会随着饮食量的不断增加而增大。如果其本质就是快乐的,你吃喝得越多应该越快乐才对。然而,过度饮食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导致多种疾病,这说明饮食的快乐里包含着痛苦。

人们的生活方式、自以为快乐的一些行为,像长时间使用电脑、看电视、开车、熬夜唱歌跳舞喝酒等等,都会造成疾病。

同样,相聚是快乐的,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快乐里隐含着分离的痛苦;恋爱是快乐的,而相爱容易相守难,恋爱的快乐里隐含着争吵、猜忌、怨恨的痛苦;年轻貌美是快乐的,只是岁月无情催人老,年轻的快乐里隐含着衰老的痛苦;为人父母是快乐的,可把那样娇小脆弱的生命抚养成人,要付出多少精力。提心吊胆、不寝不食,这其中又有多少辛苦!升职加薪是快乐的,不过压力和焦虑也随之而来,办公室政治升级,各种关系处理起来令人头疼。个人财富增加后如何保管、保值和分配,都是操不完的心。仔细思量,人们生活中每一项快乐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较之苦苦、变苦,行苦是一种更深刻也更细微的痛苦。它是指陷于轮回的众生整个存在状态的无奈和不圆满。身心受到业力牵制,被种种烦恼束缚。普通人的生命皆是由烦恼中来,到烦恼中去,全然不得自主地流转复流转。

具体而言,人间的痛苦又分成八种。无论贫富强弱,所有人都无可避免要经历生、老、病、死的痛苦。除此以外,人们还在不同条件、情况下各自感受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不欲临的痛苦。

我们可以通过健身,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饮食规律,避免某些疾病,但想完全不生病却是不可能的,保养得再好的身体迟早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生病了,我们就得吃药,也许不能出门,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吃自己想吃的东西;若是大病,我们还要住院,动手术,接受漫长而痛苦的治疗,日日夜夜同病痛抗争,有时候甚至觉得生不如死。

衰老也是无法逃避的痛苦。如果我们够幸运,没有夭折,那就不得不面临衰老的尴尬。头发越来越少,皱纹越来越多。明眸皓齿变成老眼昏花和一堆假牙。以前的事情记不住,后来连眼前的人也认不出。在我们最需要别人照顾、帮助的时候,我们衰老的样子却是那么令人反感、憎恶、不愿接近。我们只好孤独地等待死亡。死亡意味着离开自己亲爱的人、心爱的东西,抛下珍惜的一切,而我们最终却期待死亡的降临,仿佛那是一种解脱,好让我们不再孤独。

承认痛苦的普遍性,看似悲观消极,实则不然。如果你把痛苦纯粹当作一种负面经历,总在想方设法避免它,或者认为痛苦是一种失败的表现,要是自己能力足够,一切都摆得平,就不会有痛苦。如果你这样想,毫无疑问,当问题、挫折出现时,你会感到分外压抑、焦虑和不公平。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凭什么让我受这些苦,你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无辜、最可怜的人。或者你跳起来指责、抱怨,说:这都怪某某人,如果不是他那样做,我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这样做也许能暂时缓解焦虑和恐惧,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某些情况下,逃避反而会加重我们的焦虑和恐惧。缺乏对痛苦的包容和忍耐,令我们脆弱不堪,打击、挫败接二连三,生活真的变得比较惨。反过来,如果我们认为生活中有痛苦是正常的,人生本来如此,我们就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无谓地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中。这种情绪只会增加挫败感和怨气,却丝毫不能帮助我们富有建设性地应对生活的难题。

接受痛苦的客观存在后,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它。拿疾病来说,如果我们有一定的病理常识,就知道如何相应地调整生活习惯,防患于未然或减轻病情。而不是像人们常做的那样,非要等到病发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毫无准备而措手不及甚至悲观放弃。在疾病与其他的痛苦面前,我们其实完全有可能保持尊严和从容。

某些情况下,我们能够利用自己对痛苦的熟知,通过破坏其形成的条件去阻止某项痛苦生成。然而,我们同时也应该了解:生活中很多局面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也不是事到临头能改变的。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如果痛苦、尴尬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该面对的问题还得面对,该经历的痛还得经历,我们却不再那样感到苦,不必再承受额外的恐惧和焦虑。

寂天菩萨曾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当疾病降临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运用寂天菩萨的窍诀去应对问题。从医学的角度说,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医学研究都证明,健康、放松的心态有利于治疗,而负面的态度和情感,如愤怒、怨恨、忧虑等,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痛苦普遍存在,生活不可能完美无缺或总是称心如意。由于这个见地,我们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不再急于逃避和指责,甚至不再想尽办法化解,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有这个身体在,我们就必定经历衰老、病痛、死亡;只要心里还有贪执、嗔恨、困惑、傲慢,我们就必定感受痛苦。

摘自《次第花开》

End

在一切痛苦厄难中,应当念一万声地藏圣号

梦参老和尚【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

佛教的作用可以坦然面对痛苦与死亡

索达吉堪布很遗憾的是,许多人并不了解佛教的教义。尤其在汉地,经常有人打着佛教的旗号,算命打卦、欺骗民众,做各种不如法的行为,误导无数人以为这就是佛教。其实,佛教的精神,在汉文《大藏经》中完好无损地保存

争夺心总是让人痛苦

◎ 圣 严人类的欲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私自利的贪求,这种贪求会让人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都归自己所有。这种贪得无厌的心,如果不加以调整,很可能会发展到欲无止境、欲壑难填的地步,尤其是在

痛苦的来源是自己

痛苦的来源是自己◎ 净 界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就是你自己!心生种种法生。我们凡夫众生,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心中一定会出现相状,因为有善恶业力,它就会出现各种相状。这个相状可能是安乐的、你欢喜的

承受痛苦磨练的人生才能升华

承受痛苦磨练的人生才能升华◎ 叔本华舒适具有否定的性质,痛苦则具有肯定的特性。因此,一个人的一生是否过得充实和幸福,不是以他曾拥有过的快乐和享受为尺度的,而是要看他这一生承受痛苦的程度。只有承受住痛苦

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慧广法师问: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呢?慧广法师答:常听人感叹人生失意,这种挫败感很多时候正是对无常的体验。看看这世界,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无非为逃避无常,苦恼、挣扎那

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

◎ 希阿荣博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大类:苦苦、变苦和行苦。所谓苦苦,就是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病痛、恐惧、生离死别。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谁也不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别的东西而想去追求、亲

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

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慈诚罗珠堪布遇到巨大痛苦时,相信因果轮回的人就会去思索:虽然我这辈子没有做错过什么错事,但痛苦不可能无因无缘地从天而降。每个痛苦都有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因为我过去造了罪,现在

佛眼中世间的快乐都是痛苦

◎ 容 通在佛的眼中世间的快乐都是痛苦,而我们众生因为太苦,所以世间的苦稍微轻一点,就觉得快乐,是一种傻傻的痛并快乐着。佛教说苦有三种,苦苦,行苦,坏苦。世间所谓的快乐,充其量也就是坏苦,乐极生悲,快

生死的痛苦

生 死 的 痛 苦◎ 达 照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首先,生死是痛苦的!凡愚众生,无论在时间方面,还是在空间方面,都不能得到绝对的自由;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社会,努力的结果,也都无

痛苦不是全部

一行禅师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阳光、婴儿的眼。痛苦不是全部,我们还必须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的奇迹,它们就在我们心中、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既不愉快,也不安详

你能看透妻子亲朋之爱背后的痛苦吗?

【经典原文】朋友之间有戏乐,大爱生于妻子中,嫌忌爱别离之苦,应如犀牛任独行。--《经集。犀牛经》【白话解】朋友中间交往有欢喜娱乐,妻子儿女身上有最感情深厚的挚爱。但最终会因生老病死等各种缘故而分离,他

一日禅:微笑应对痛苦,人生将会美丽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呢?时间会告别过去,痛苦会告别回忆,学会

学诚法师:如何让心灵减少痛苦获得快乐

网友:请教师父,有些人生活安逸却心灵脆弱,是因为要求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诚法师:缺少信念,在苦难甚至困难面前便很容易倒下。网友:法师,最近总是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里痛苦不堪,我才20岁,似乎陷入人生

一日禅:愚人欲求乐 反行痛苦因

儿时的无忧无虑、快乐、自在每个人都非常怀念,并且是一生的追求,但是,随着时间、年岁的增长,这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是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寂天菩萨早已经说出了其中原因:愚人欲求乐,反行痛苦因。愚笨啊,本来寻

一行禅师开示:人为何会陷入痛苦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是由五蕴构成的,即色(意思是身体,包括五官和神经系统)、受、想、行、识。每天我们都有很多感受,有时候我们很快乐,有时候很痛苦,有时候很生气,有时候很恼怒,有时候又很害怕。这些感受充斥

如何看出是从哪一道投胎转世

从人道中还复人间的众生:1.这样的人,个性贤良正直,亲近善友,性常有信,有忠有孝。2.具惭愧心、心性柔软,对于给自己恩惠照顾的人,会知恩图报(有机会会报答回去)。3.对善知识的教导,其心顺且无违背。4

三恶道的众生都有哪些痛苦

所谓三恶道是指:地狱、饿鬼、傍生。这三恶道中地狱最苦,其次是饿鬼,再后是傍生。先说地狱。地狱分四: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和孤独地狱。因为地狱犹如房舍,从上到下一个比一个环境恶劣,这就是我们俗称的

人的始祖是从光音天来的吗

问:佛教里说:“人的始祖,是从光音天来的。”这与现代科学理论,有没有抵触?譬如,科学里有“进化论”,说人是从最原始微生状态,若干亿兆的逐步进化演进,最后从猿猴变为人。这个在佛理上讲得通吗?答:人是从光

人类是从光音天来的吗

光音天为第二禅之第三天,光音天人会发出殊胜、清净的光明,并都有神足通。当时地球刚开始出现陆地,一些光音天人寿尽而来到地球,后来因为贪著和食用地球的食物,身体开始变得粗重污浊丑陋,失去天身妙色,丧失了天

恶口的报应-极度痛苦的毒蛇钉肠地狱

“阿弥陀佛!阿玉向判官合十!”“请问判官,阳人若说话用词非常过分,使用伤害人自尊的的种种言语,愤怒的辱骂人。家长打责孩子,夫妻吵架,说话处处不饶人,使用恶毒的言语咒骂,这些行为要堕落地狱受惩罚吗?”判

地狱道有多痛苦

在等活地狱中,众生会取起兵刃武器互相杀害。在被砍杀后,这里的众生会倒下死去。这一种死亡,只是名言上的死亡,并非真正的生命终结,而是一种类似昏死的状态。在黑绳狱中,众生被强行按在烧热至火红的铁板上。因其

弗沙尊者--孝子放生求佛免父亲痛苦

有一位家住台北的高老先生,为人秉性仁厚,待人宽容,且学识渊博,只是平时喜欢品尝海蟹,逢年过节更是无蟹不悦。这位高老先生的儿子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时常眼见父亲为了吃螃蟹而杀害生命,于心不忍,便对父亲动

功德相尊者讲解人为什么痛苦

那么痛苦从何而来呢?欲。欲望。没完没了的欲望。曾有智者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你自己让自己痛苦。”这话说得对,恰如其分。其实就是这样,欲越盛,苦越多;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