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极乐世界为什么名为极乐
2025-02-27 11:10

极乐世界是涅槃境界,既无分段生死,也无变异生死,是故往生即是成佛,即受佛之涅槃大乐。佛乐即是涅槃大乐,涅槃大乐,唯佛所受。

不论何人,一旦往生极乐,皆受涅槃大乐,受涅槃大乐即是成佛。

“无有众苦”即是“无有一切身心忧苦”,要而言之,即是无有分段、变异生死之苦。

“但受诸乐”即是“唯有无量清净喜乐”,要而言之,即是唯有自然、无为涅槃之乐。

End

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

净界法师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个夫人福报很大,她领着一群婢女一起共修。有一天发现有个婢女懈怠,几天都不来参加共修,夫人就把这个婢女叫过来,就诃责了一下:你这么懈怠,你这个往

无需怀疑极乐世界之实

◎ 印 光 【原文】世间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现在所住之天地,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别业(根身)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所谓物极必反

李炳南:极乐真诠

极乐真诠李炳南居士讲述民国七十五年元旦在慎斋堂讲弟子吴碧霞敬记┌二种生死┐(甲)无众苦┼六道轮回┼三僧劫─┐└求法困难┘│┌深信├┼切愿┌一生解脱┐│└力行(乙)受诸乐┼一生安养┼七日成功┘└诸佛护念

李炳南:为什么称极乐世界为莲邦?

为什么称极乐世界为莲邦?极乐世界莲花最为微妙特殊,所以称为莲邦。今天中国以梅花为国花,日本以樱花为国花,称梅称樱就可以代替国名。

刘素云:今生的任务就是去极乐世界

念佛法门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你是福报大,你是运气好,就看你知不知道珍惜,你遇到了如果你又错过了,那就太遗憾了。因为什么?你遇到这个法门就是说你机缘成熟了。什么机缘?成佛的机缘。我们修行人不就是要成佛吗?

胡小林:想到极乐世界,但睡眠太多怎办?

这就是习气。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看我们这些男孩子,见女孩子就起心动念。你学了多少年的佛,佛在经上讲过这个故事。一小和尚在山上跟老和尚学佛,学了十年了说,师父,我成就了。下山了,下山见一小姑娘,不

从四个要点带你领略美妙的极乐世界

星云大师《阿弥陀经》里描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理想国:庄严、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 修学净土法门的,都希望往生后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也用了大量篇幅描绘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

由人间净土法尔自然皈命极乐净土

由人间净土法尔自然皈命极乐净土◎ 姚冬梅净土,顾名思义就是指清净的刹土。人间净土就是要在人间建立清净的国土。这种观点似乎很让人向往、振奋。然而,仔细思维,却是站不住脚的,何以见得?首先,要建构净土,就

沈家桢:金刚经与极乐世界的关系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沈家桢:《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经籍大观 净土五经一论介绍

通向极乐之路经籍大观净土五经一论介绍《无量寿经》及其注疏《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凡2卷。全称《佛说无量寿佛经》,又称《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大无量寿经》、《大阿弥陀经》、《大经》,为净土宗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净宗之理

通向极乐之路净宗之理修行中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佛教有许多法门,但都必须经过修行,才能证到道果。据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所说:此世界修行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在于五浊恶世,于无量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附录

附录莲池大师的西方愿文明莲池大师所着的愿文,是净土宗同修最适用的愿文,全文为: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行持方法

通向极乐之路行持方法漫谈念佛念佛是净土宗的主要修持方法。《观无量寿佛经》有: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楞严经》卷5载:我本因地,以念佛心,人无生忍。《起信论》说: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净土宗概述——代自序

通向极乐之路净土宗概述代自序净土宗又名莲宗,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是以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为方便的修持法门。净土启教,首推《华严》。释迦世尊宣扬大法,文殊、普贤、善财、华藏海众共同发愿往生极乐,此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后记

后记早几年,我一直忙于《净土宗词典》的资料整理与编撰工作。其间,也写成部分工作手记式的资料性文字,发表于佛学论文集或佛教杂志中。师友与净宗同修们看到以后就说,这些文章对他们来说太有用了,希望我能多写一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筹建“极乐世界苑”的设想

生活中的佛教筹建极乐世界苑的设想总则本苑是一座园林式的建筑。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房舍古朴玲珑,四围花木成荫,并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错落其间。不仅是老人休养终老的好地方,也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一、宗旨:

宽见法师答:极乐世界的众生有六根和心意识吗?

弟子:极乐世界的众生有六根和心意识吗?宽见法师:心意识当然有,什么样的众生都有心意识啊。除了佛转八识成四智,成佛之前呢都有八识,成佛之后呢,转八识成为四智。六根呢?六根也有,成佛你六根互用了嘛,只是跟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序

通向极乐之路序昌臻法师佛所开示的一切法门,均为使众生破迷开悟,了生脱死,圆证菩提。法法平等,本无高下,不过,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等,必须对症用药,方能获致良效。时际末法,一般众生善根

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是什么

最主要的障碍是两个:五逆和谤法。一、五逆,一般能做的人不多,尤其佛弟子,很少去做五逆的;但很多佛弟子,对谤法的业很容易造。一般人、外人还不太容易造谤法的业,不信佛的人,不一定会谤法。但是很多人信了佛,

往生极乐世界的三福是什么

净业三福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者所必修之三种净业,亦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之净业正因。1.世福,又作世善。为世俗本来存在之孝悌忠信等善法,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2.戒福,又作戒善

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有哪些

首先你一定要信,你若没有信心,那你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没有缘;既要信自己,又要信他;既要信因果;又要信事理。1、信——自己你要信自己一定能生到极乐世界去。你不要看轻自己说:“喔!我造了很多罪业,我无法

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有什么区别?

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根据佛教的说法,世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这个世界的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

迦毗摩罗详解极乐世界的意思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国土名,因其国只有快乐而无痛苦,故名极乐,也称净土、乐邦。佛教认为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佛土(世界)无穷无尽,每一佛土中都有一位佛在那里教化众生,极乐世界即是这无穷无尽世界中

极乐世界有哪四土

(一)凡圣同居土者,娑婆世界虽属秽土,亦有佛菩萨二乘圣人同生其间。然凡圣所见之境,与所受用,天渊悬殊。西方约带业往生之人论,则生凡圣同居土。然此土清净微妙,如《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说。此土虽属带业

极乐世界为何又称安乐国

安乐国是极乐世界的另一个称呼。极乐世界又被称作安乐、安养、清泰,这些都是极乐世界的表述。“安”,怎么叫安?极乐世界能够令我们安心、安乐,那里没有种种的苦难。“乐”,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贪、瞋、痴三毒,没

极乐世界的莲花是怎么来的

「欲言是主,则能含十方叁世无量慧;欲言是伴,则唯是如来正觉。欲言是一法,则此中出无量法;欲言是无量,则亦一句名号。奇奇特特,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之法」,勉强说个名字叫它做奇特法。

极乐世界的功德有什么

根据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极乐世界可以说最为适合众生的根机。我们只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生起菩提心、回向功德、发愿往生,并且断除了诽谤佛法与五无间罪,就一定会往生。一旦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将永远从痛苦的轮

极乐世界的天人和菩萨有何差别

净界法师: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佛学院的同学问我,说这个愿里面什么是国中天人、国中菩萨、国中声闻?我看过所有的批注,不管是古代的祖师、现代的大法师批注,从来没有在这个地方解释过,好像这个文字不存在一样。后

极乐世界为什么名为极乐

极乐世界是涅槃境界,既无分段生死,也无变异生死,是故往生即是成佛,即受佛之涅槃大乐。佛乐即是涅槃大乐,涅槃大乐,唯佛所受。不论何人,一旦往生极乐,皆受涅槃大乐,受涅槃大乐即是成佛。“无有众苦”即是“无

极乐世界有没有品位差别

极乐世界真的没有九品吗?如昙鸾大师往生前交代“九品净业,不可不修”;善导大师也在其他著作提到过“九品”的字眼,如《法事赞》说“九品俱回得不退,阿鞞跋致即无生”“十方如来舒舌证,定判九品得还归”。《般舟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极乐依正第一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卷上(并序)念佛三昧称为宝王者,盖于一切三昧之中最上三昧者也。首独唱于庐山,后遍流于天下,历代所修往生非一,著文于世,证验良多,自昔至今富于编简,若禅若教无不尊

彻悟大师开示:拥有十种信心能往生极乐

《彻悟大师遗集》 :“修净业者,应有十种信心:一信生必有死,二信人命无常,三信轮回路险,四信苦趣时长,五信佛语不虚,六信实有净土,七信愿生即生,八信生即不退,九信一生成佛,十信法本唯心。修净业者,能具

张秉全:读诵法华,是往生极乐之最佳助行。

读诵法华,是往生极乐之最佳助行。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纯全收,上至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如华严会上善财童子及华藏海众,有的已破四十一品无明,证等觉菩萨高位,末后,普贤菩萨尚教彼等发十种大愿,修行此十愿

张秉全: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有四处经文,提到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的话。第一次,是在叙述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青黄赤白四色莲华,各舒其光,微妙香洁之后,说道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第二次

张秉全:读印祖文钞(正)印施极乐图序笔记

读印祖文钞(正)印施极乐图序笔记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如大海之

佛理禅机:娑婆世界的苦,极乐世界的无比快乐

我们众生要去感受娑婆世界的苦,理解极乐世界的无比快乐,就必须通过比较才能更加清楚地去认识苦与乐之间的差距。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有一定的感受能力,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是如果不是通过学习佛法,听佛说净土,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信愿弥陀求生极乐的目标不可动摇

目标的设立是真正思维过而确定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就会很自然的做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信愿弥陀求生极乐的目标也是通过思维决定不可动摇的。不单单是信仰而是透过信仰成为决定,这种通过思维决定求往生的目标是不会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五章 发往生极乐愿

《净法概述》第五章 发往生极乐愿方伦居士第一节 发愿之重要性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但是行者在极乐国的品位高下,不是问题所在,问题乃在能得生与否?也就是说:行持

方伦居士:《净法概述》第二章 极乐国轮廓

《净法概述》第二章 极乐国轮廓(极乐国亦名安乐,亦名安养)方伦居士 著第一节 依正庄严据《无量寿经》所载:阿弥陀佛当初为比丘时,名为法藏,法藏比丘为了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这一目标起见,曾请世自在王佛为其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娑婆的价值完成决定往生极乐

娑婆世界的价值就是能让我们生厌恼而求生极乐,共业影响的世间本来就善恶参半,业力影响的苦和善恶参半带来的烦恼让我们很难有自主的觉性和自控的觉性,就是因为这样求生净土的心更要更加恳切,因而不会因为小小的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