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近代中国证得阿罗汉之果位的一位传奇高僧
2025-04-11 12:13

广钦老和尚是一位久负盛名的高僧大德,据传老和尚已经证得大阿罗汉果位。实在是中国的一位国宝级别的人物。广钦老和尚曾经长期住山修行,住山洞,吃野果,喝山泉,一心修行佛法,两耳不闻世事,修行证量很高。广钦老和尚曾经在住山修行的时候,没有食物充饥了,看到树上的猴子在吃一种野果子,看起来吃的很香甜。老和尚也走到树底下去找落在地上的野果子吃。猴子们看到人也学着他们吃野果子,于是从树上摘下野果子扔给老和尚吃。

从此以后,老和尚每天都不再出洞去找食物吃了,因为猴子护法们每天都会摘取很多野果子放在老和尚的修行洞口。这真是一群有善根的猴子啊!后来,广钦老和尚下山回到寺庙里做事,曾经在大殿里看管。每日每夜都是坐而不卧,二六时中不倒单,禅定功夫非常高。有一天,寺庙的执事召集大家开会,说是大殿功德箱里的香火钱被人偷了,大家一定要找出来谁偷去了,因为这些香火钱可是整个寺庙的日常生活费用哪!丢了香火钱,师父们可能吃饭都成问题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认为大殿里只有广钦老和尚在那里守着,别人都不会偷,肯定是广钦老和尚监守自盗。从此,大家都不再搭理广钦老和尚,以为他在山上修行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改掉贪心的毛病。大家每天都对他翻白眼,不与他为伍,每天都冷落他。有的人甚至要把广钦老和尚赶出寺院。而广钦老和尚毫不在意,淡定自如,从从容容,如沐春风,如闻馨香。每天早起同大众一起做早课,一起用斋,一起做事。

过了好几天,寺庙的执事和尚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宣布:香火钱并没有被人偷去,这是我和方丈一起做的一个考试题,目的就是想考验一下广钦和尚这些年的修行境界。广钦被冤枉这么久,没有任何情绪,没有任何怨言,仍然为大家服务。可见,他的修行真的很好啊!从此,大家对广钦老和尚刮目相看。可是,广钦老和尚仍然那么淡定自若,仿佛了无一事,仍旧每日为大众服务。广钦老和尚的忍辱境界之高,实在令人钦佩。被人冤枉,仍然如此心如止水,淡定自如,面对诬陷,不争论,不辩解,如如不动,这就是忍辱的最高境界。

End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宏海法师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到第十一代叫省庵大师。在佛门里边很多的大祖师爷来的时候都是胎里素,就是不吃荤的。省庵大师也是这样,从小就不染荤腥。后来他妈妈看他善根深厚,就把

高僧自述过去世邪淫所受果报

佛陀般涅槃后二百多年,印度阿育王时代。在有花城之称的巴嗒厘子城中,居住着依西达西和菩提两位长老尼。她们两位长老尼,都是具足戒行、喜乐禅那、博学多闻,并且断尽了一切烦恼的四果阿拉汉圣者。有一天,她们进入

阿罗汉为穷人说发财之道

迦旃延在阿盘提国宣化后,想回到舍卫国听闻佛陀说法,在途中,见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大声的啼哭,尊者一见,不觉油然的生起同情的怜悯心,他怕这个妇人因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他就向前问道: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俗姓蹇。相貌英俊,读书过目成诵。居讷禅师十一岁出家,十七岁时因背诵《法华经》得度出家,受戒后开始登坛讲经,因辩才无碍,深得信徒的欢迎,连当时的耆

凉州籍高僧昙曜

◎柴多茂一、昙曜生平简介昙曜,生年不详,约卒于487-489年间,籍贯凉州(一说为罽宾人,今指克什米尔一带)。他少年出家,修行禅法,坚守戒律,节操高拔,是北魏时期佛学修养最深、最有才华的一位高僧。昙曜

龙树菩萨的传奇人生

龙树菩萨是南天竺国的婆罗门族,天生聪明颖悟。事情只要对他说一遍,便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在乳哺中,听到婆罗门行者诵四部韦陀典,每一部各四万偈,每偈四十二个字,听完就能背诵,而且了解其中的含义。二十岁时

赠药山高僧惟俨

◎ 李 翱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去药山参拜药山惟俨禅师,禅师正在窗下看经,既不起身迎接,也不抬头招呼他。李翱急躁地说:见面不如闻名!禅师说:太守为什么要贵

高僧憨山大师

◎ 车如舜在明代高僧中,与紫柏大师齐名,两人相交甚厚,主张相近,而且最后都同遭官府拘捕迫害的是憨山大师。憨山(1546-1623年),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以号行。全椒(今属安徽省)人。据说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佛源老和尚与三位高僧

佛源老和尚与三位高僧◎ 吴言生佛源老和尚与虚云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年轻时亲近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受到器重,被委任为云门寺知客。佛源老和尚对师父也十分钦佩。他曾讲述过一个虚云老和尚降服老虎的传奇故事。任何境

憨山大师悟道传奇

一、寺庙启蒙  大师俗姓蔡,讳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金陵全椒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大师满周岁时曾大病一场,母亲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祷告:愿舍儿出家。不久病即痊愈。为此,母亲将大师寄

92岁高僧的养生秘诀:慢!

星云大师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在52年前就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在漫长的与糖尿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让他积累了许多保健、养生经验,其中,慢,即为其养生之道之一。几年前,星云法师说过这样一句

高僧的惜福节俭

高僧的惜福节俭◎ 如 意 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进道业和培植福报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所拥有的每一点福报,时时处处都做到惜福节俭。唐代高僧左溪玄朗法师(67

五位高僧大德的临终往生体验

印光大师: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往生前,预知时至。公元一九四0年十月二十七日,示现一点小病,隔日即召集大众,宣布妙真法师为苏州灵岩山寺之住持。于是大众选十一月九日为升座日期,印光大师说:太迟

从《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看唐代中国文化的西传

◎ 张梓波中国古代的西行求法高僧,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在求法过程中,这些梵汉兼通的高僧也把中国文化传至西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将汉文经典译为梵文,如玄奘翻译《老子》一事;其二,在西行求

古代高僧的尊师重道

古代高僧的尊师重道◎ 慎 言尊师重道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论及到尊师重道的问题。如佛陀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谈到净业三福时说,为佛弟子当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在《善

当代高僧:父母这样教育 孩子便堪称大才

作父母的,对子女负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必须认真履行,要为子女提供必要的衣食住等生活资料,令其能正常健康地成长。但要提倡节俭,不要奢华浪费,知一菜一米,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爱护。同时要教以孝顺父母,尊老爱

怎样做个好人?高僧:至少达到六条标准

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

信佛多年仍不快乐 高僧三句话告诉你真正原因

有些人皈依后,仍然不觉得快乐,执念不断,烦恼不断,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下文禅师与信众的对话中感悟一二。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

男子为求出家以死相逼 竟证得阿罗汉果

有一次,释迦世尊带著五百个比丘弟子,从拘留国游化到黈罗欧吒国,由于佛陀的圣德和声望的感召,当他尚未到达时,关于他的种种事迹,已经传遍了全国,也轰动了全国。当他开始为黈罗欧吒国的人民说法的那天,真是万人

广胜寺传奇:一场大地震催生的艺术经典

位于山西洪洞县的广胜寺是汉传佛教寺院中至今还能完整保存古代风貌的少数者。广胜上寺、下寺及水神庙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历代的重修和重建,基本完整地保存了元、明两代的建筑群以及雕塑、壁画和琉璃,在

佛教中常说的“阿罗汉”到底是什么意思?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是小乘之极果,是果位名称。阿罗汉(Arhan)为梵语,华译成三种义理: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之意。三、译不生:永入涅槃不在再

绿色人生!高僧开示吃素的功德和意义

我们祖先说过:一日吃素,天下杀生无我份;你今天吃素,今天全世界的杀生就与你没关系,这就像互联网一样,你的电脑没有连接到杀生的网络里。我们的祖先又说:吃他一口肉,欠他万万千;世间最惨的事情莫过于生命屠杀

中国佛教鼻祖高僧竺法兰

云雾缭绕,佛教南传第一寺弥陀道场。一千八百多年的东汉,印度高僧来此创建。四围峰峦形如莲花,寺在莲花中心,一朵莲花盛开的古刹禅林。我好奇追印度高僧是谁?她说:迦叶摩腾,竺法兰。高僧一:迦叶摩腾,也作摄摩

高僧离世为啥叫“圆寂”,和死亡有什么区别?

圆寂,其实是“涅槃”的另一种说法,是对“涅槃”一词的大体解释。“圆寂”这词儿是最常见的,此外,“灭度”、“入灭”都是同样的意思。中国人比较喜欢“圆”而不太喜欢“灭”,所以,在古代通用的“入灭”、“灭度

高僧为什么圆寂之后要坐缸

圆寂通常是用于佛教之中。普通人死了就叫做死,而和尚死叫做圆寂。出家之人置身红尘之外,不然世俗,境界非常的高。大家可能会在一些电视影片中看到有些和尚在死的时候是坐着的。这也叫做坐着圆寂,因为修行高的人能

缘觉乘:阿罗汉是什么

缘觉乘,谓十二因缘法门,皆能运载众生越于三界,到有余无余涅槃,成阿罗汉及辟支佛,皆如大船,越大江河。缘觉乘又叫中乘佛教。中乘是指其行人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破无明,终悟十二因缘之理,可证辟支佛果。中乘

缘觉乘:阿罗汉与辟支佛是什么意思

辟支佛,即辟支迦佛陀(辟支迦佛陀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

高僧故事:童子妙答传佛衣钵

伽耶舍多之母因梦见拿镜子的天神而怀孕,七天之后生下伽耶舍多。伽耶舍多刚出生时,肌肤细腻光润,有如晶莹琉璃,而且散发阵阵芳香,充盈整个房屋。他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禀赋,思维敏捷,言谈得体,无论什么事都一点

笑狮罗汉: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三

笑狮罗汉:阿罗汉的种类有哪些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指断尽三界见

陈坚:晚明“四大高僧禅教关系论比较

晚明四大高僧禅教关系论比较陈坚内容提要:本文扼要地比较了晚明四大高僧在禅教关系问题上的看法,云栖袜宏主张禅教相资;紫柏真可主张禅教同一;憨山德清主张禅教之间是性相关系;藕益智旭的禅教关系则是袜宏和德清

最早来中土的高僧摄摩腾

摄摩腾原是中天竺(古印度)人,相貌仪表很俊美,精通大乘佛经和小乘佛经,以经常到各地周游传播教化为己任。从前,他曾经往天笔附属小国,宣讲《金光明经》。当时正赶上敌人侵犯边境,摄摩腾说:“佛经中说:‘能够

少康大师的传奇人生

少康大师(688-763)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五代祖师。俗姓周。唐缙云仙都山(浙江缙云)人。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仙境,有玉女授给她一朵青莲花说:“此青莲花表大吉祥,寄于你所,当生贵子,冀爱护之。”

卢志丹:《楞严经》的神秘传奇

佛教界自古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的说法。《妙法莲华经》传入中国较早,而《楞严经》则较晚。在《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有位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拜访天台宗的智者大

辟支佛和阿罗汉的区别

辟支佛: 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因因缘成熟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独自观察十二因缘等法理,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即自证四果,入无余涅盘

阿罗汉和辟支佛是怎样的?

阿罗汉、辟支佛一、 阿罗汉闻声而开悟释尊成道之后,便前往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向憍陈如等五人宣说四圣谛的道理,五人听后,从而证得了「阿罗汉果」。其后还有很多佛弟子成了阿罗汉,因为他们都是听了佛陀说法的音声

供养佛教徒阿罗汉不如去供养辟支佛

所谓“饭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就是说供养一万个受持五戒的佛教徒,不如供养一个证得声闻乘初果的阿罗汉。大家想想看,最关键的问题是:与佛法解脱六道轮回相应!所谓“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就

阿罗汉和辟支佛的区别

大乘佛教兴起後,将圣者分为三类,以不同证悟方法来分别,缘觉乘,声闻乘及佛乘,声闻乘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而佛乘的最高果位是成佛。阿罗汉和辟支佛都是修习楞严大定的过程中已证到的暂时果位,虽已了分段生死,但

吴言生:古代高僧元宵节是怎样说禅的?

元宵节又称上元、灯节,家家户户挂灯、赏灯,很多地方还举办规模盛大的灯会。关于元宵节燃灯习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与佛教东传有关的说法便是其中之一。东汉明帝提倡佛教,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

洪修平:明代四大高僧与三教合一

明代四大高僧与三教合一洪修平儒佛道三教在中国历史上虽时有争论,有时这种争论还达到相当激烈的程度,但三教融合的总趋势却始终不变,三教一致、三教合一的呼声也不断出现,唐宋之际更是形成了绵延上千年之久、成为

高僧是指什么

高僧指德行崇高之僧伽,亦为对佛门比丘之尊称。虹化就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第三代生根活佛桑王澳登出生于公元前710年,曾亲自赴峨眉山、五台山等地传播佛教,将佛法传到了汉地,是最早在汉地弘

中国历史上著名高僧

1.都城名士,山林玄僧——支道林支遁(314-366年),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本姓关。陈留(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

近百年来中国有哪些得道高僧

虚云法师虚云法师,堪称近现代最具传奇色彩的高僧。1840年生,1959年圆寂,世寿120岁(学者胡适对此有争议)。“历经四朝五帝”,五帝是指: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是指:大清、太平天国、

对我国佛教发展影响比较大高僧

1.智者大师,天台创始——智顗智顗(538~597年),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湖北潜江)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因智

中国有一位传奇高僧寿命高达290岁

有一本作品叫《历代高僧生卒年表》,这部年表明确记载:“慧昭,男,526年生,815年卒,终年290岁。”当然这条数据也是来自佛教史籍,比如《宋高僧传》。《宋高僧传》之中有慧昭法师的详细资料,我们不妨了

高僧传

《高僧传》又称《梁高僧传》,是南朝梁僧慧皎撰佛教史书。共十四卷。类传体。所载僧人,从东汉永平十年(67)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519)四百五十三年间,共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二百余人。分为十门:译经、义解

高僧介绍: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

高僧介绍:生根活佛

伏藏法王生根活佛是西藏雍仲本教与宁玛巴教两大教派的伏藏法王,“密宗”和“大圆满”传承中最早期的六位上部大师之一,也是“密宗”和“大圆满”传承的第五代法王。第三代生根活佛桑王澳登出生于公元前710年,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