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静波法师:执着贪嗔痴而不能悟“空”,必然会起情绪
2024-12-24 08:36

佛经中说四大苦空,这就是《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四大苦空。我们要出离,不要去执着它,但又不能不面对现实。而面对现实,我们又不能去执着它。如果执着它,会越来越麻烦,反而不执着它,我们会天天很快乐。不执着,我们活得很自在,很自在就会很快乐。

有人总是觉得我们很可怜,我说:我们看别人的感觉也是这样:你看我可怜,我看你还可怜呐,感觉都差不多。你看我可怜可是真的,我看你可怜也不是假的。有时候,就好像我们总是在说假话。

因为我们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真理:四大苦空,你说空不空?你说假不假?你说苦不苦?我们有这个身体就是这样。每一个在座的老人,请问哪一个没有过年轻,没有过孩童时代?都有,我也有。

我将来也会同大家一样变老、死去,无论我同意不同意,也无论大家同意不同意,都没有用。有人说:法师,你可不能死。我也得死,因为没办法,所以才学佛。人类所依止而住的欲界环境,也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空间环境也是如此,不仅仅我们的身体如此,这个世界也是由地水火风组成,不承认也不行。我们就是要说理,如果不承认,那是脑袋有问题。

我们就讲理而言,它就是缘起,就是各种元素组成的现象,如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茶杯,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土、人工、模具,再加上烧制、釉子等,于是成就了茶杯现象。有一天,一不小心它掉到地上碎了,即使你哭,那也没有用,就是这样,哭有什么用?

所以佛教从来不提倡人死后嚎啕大哭,因为你捶胸顿足,挽回不了现实!即使你自杀了,也不能跟他去,因为他的路和你的路因缘不会完全一样,肯定不同!所以佛教不提倡自杀,也不提倡人死后哭,因缘已散,不要住着。

我们自己扪心自问,对待父母没有丧良心,尽了责任,那么我们就坦然了,不再烦恼了。不然的话,恐怕良心有点问题吧。父母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养,死的时候后悔了就哭,当然是不应该的。虽然人之常情理解!就解脱而言,需要理性。

如果不能悟得为空,反而执着为实有,必然会生起情绪的变化。它确实是空的,因为它首先是假的,假的不就是空的吗?如果不能够去感悟空性,而认为这个东西是实在的、恒有的、永远的,很珍惜,那么我们一定要去执着它。如此,就会生起贪嗔痴。

所谓贪,比如说:那钱有啊!那就是钱哪,我为什么不贪?金子在那里摆着,黄澄澄的,那就是金子,你说你不贪,那正常吗?但是,我们想到,金子不会常有,我们也不会常有,有与没有已经无所谓。

所谓嗔,得不到就恨,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傻才这样做。所谓痴,就是没有智慧的自以为是的意思:因为无明,没有光明,没有智慧,所以我们看不透事物的真相,从而活在一相情愿的局限之中。

据说古代的时候,有一个人到市场上去,人家做买卖,他偷人家的银子,人家把他抓住了。有人问他:你怎么光天化日之下就偷人家的银子呢?

他说:嗨!我当时只是看到银子了,其他什么都没看见。所以他就明火执仗地抢。这就是悲剧,就是贪嗔痴的结果。为什么?他就认为那东西可爱、实在,那个东西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就偷了,偷完了之后被抓到了,从而真的改变命运了。

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不也有差不多的故事吗?佛陀看到一堆银子,说是毒蛇,走过去了。阿难一看,也说是毒蛇,也走过去了,不理它。

有两个好奇的人,说:什么毒蛇呀?他们跑了过来,到那里一看是银子,赶紧就弄回家去了。那是政府的库银,上面打着字号,人家正好要捉这样的人,于是就把他们给抓起来了。

要杀头时,他们喊:冤枉。冤枉什么?这就是你们偷的。哪里呀?佛陀和他的弟子说是毒蛇,我们听到了,到那里一看是银子,我们就把它拿回家了。他们就说是捡的。后来把佛陀和阿难请来了之后,给予证明才最终没事。最后这两个人直摸脑袋,说:真是毒蛇!

可见,我们如果贪心,它就是毒蛇。很多人就是为了财,才会误入歧途、谋财害命,这当然可怕。所以说,每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实在的,就会向外攫取,就一定会烦恼。

人有贪嗔痴,就会有取有舍,好的就要,不好的就不要,这是一种力量,因为有了贪嗔痴,有了取舍,所以苦就来了。它拒绝不掉,紧紧地跟着我们,所以轮回的事情一定无法避免。我们现在又贪又嗔又痴,又有取又有舍,然后你说我就是不想轮回,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告诉大家,没有这样的好事。

End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

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

◎ 静 波总而言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所谓无明的业力,就是业障深重,就是我们所说的业障现前。如果业力障碍我们,我们就看不透、参不明白,就是执迷不悟、一根筋,就是钻牛角尖具体就是:

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

◎ 庄 子不稳定的情绪伤人伤己,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情绪不好,是格局太小。《庄子山木》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乘船过河,前面有船要撞上来,这个人破口大骂,骂对方不长眼。等船撞过来,却发现对面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善 缘 1937年梦参法师奉倓虚法师之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法师应允,并与梦参法师立下三个约定。本文记述的是1937年弘一法师在青岛湛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

◎ 静 波总而言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绪,情绪就是无明的业力。所谓无明的业力,就是业障深重,就是我们所说的业障现前。如果业力障碍我们,我们就看不透、参不明白,就是执迷不悟、一根筋,就是钻牛角尖具体就是:

损己利人虽损而不损

◎ 莲 池【原文】智者入灭,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由损己利人,止登五品。南岳亦自言:坐是止证铁轮。二师虽是谦己诲人,然亦实语;但与我辈之损不同耳。何以故?我辈损则诚损,二师虽损而不损也。今以喻明:如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 虚常惺法师名寂祥,族如皋朱氏。母贤且慈,五岁亲为授学;以其颖慧而端静,才九龄送福成寺依自诚长老落发为弟子。长者独具只眼,当清末佛门多难,识其为僧中弘护才,乃使入学校读;旋升学如皋省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饰演弘一法师影响我一生

◎ 濮存昕问:演了很多好戏、好角色,让你印象最深刻、或者说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个?濮存昕:很有幸,我演了影响我人生的两个角色--电影《一轮明月》中的弘一法师和电影《鲁迅》中的鲁迅。但是,在商业放映渠道

不要让别人决定你的情绪

一样东西是否值得拥有,不在于其本身的价值,而在于你是否需要。只有你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上纠缠,在那上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损失的就越多。找准自己想要的才最有意义。有人认为,受了冤

穿越情绪的风暴

一行禅师以呼吸照顾愤怒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则就会被这些情绪淹没,而受到极大的痛苦,念念分明地呼吸,就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照顾情绪的修行方式。为了能好好地照顾情绪,必须

情绪宣泄的最好方法

情绪宣泄的最好方法◎ 林语堂很多人都认为哭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尤其是男人们,他们甚至在最最伤心的时候,也宁可磨牙齿、握拳头、呕吐、晕倒,冒着生命的危险,千方百计地想尽方法,总不肯让眼泪轻弹。其实人之所以

化解情绪的小妙招

化解情绪的小妙招让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圣严法师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里可能还是会有情绪,不过这个情绪不会浮动。一个有修行的老僧,在情绪还没有浮动之前,他心里已经有感觉了,当有了

要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圣严法师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要总是将焦点放在情绪的爆发点上,可以利用散散步、喝一杯水、听一首柔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净界法师问: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细节。我们凡夫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受到业力的刺激,可能一天下来情绪起起伏伏的,有时候会烦恼。在烦恼当中当然不是那么的清醒,可能

学诚法师的楞严感悟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方便理解的白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圣严法师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以后,再也不到世界上来受苦受难;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灭苦之后,不但不离开苦,反而继续留在这个娑婆世界,为众生救苦救难,这就是菩萨道的精神。其实只要

修行是调整心态,而不是挑选法门

达真堪布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现在我们这些人学佛修行就像到了超市似的,挑这个,选那个。今天觉得这个好,学一学,过几天又不行了,又扔了,又选一个。学佛修行哪有

证严法师的大智慧

袁瑶瑶  1.两个小故事在接触慈济前,我对证严法师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义忠至台中分享拍摄希望工程的心路历程。演讲结束已是傍晚,两位慈济师兄、姊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谈到法师,其中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

法师答疑

问:我原先诵经,后来就把一切经都放下了,就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吗?师父:如果你能念得相应的话,一心念阿弥陀佛,真的能够降伏其心,心里越念越清净,越念越安稳,身心愉悦,善根增长,精神提高,法喜充满,

印光法师弁言

印光法师弁言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

诽谤法师的惨烈现世报

诽谤法师的惨烈现世报◎ 倓虚法师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过多少波折困难,才能慢慢成功。尤其当一个办事人,必须虚心下士,任劳任怨,各方面去凑和,末了还不知事情成功不成功。无论其

惟贤法师论人生

人生问题是很重要的。人为万物之灵,既然具有灵性,就有异于一般生物。一般生物只是吃喝睡眠,而人类,就要发挥心灵,要善用其心。恩格斯讲过: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忽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假若忽略的话,那么洪荒时代

学诚法师:但行善业,福报不求自来

网友:弟子是生意人,看着各商家的竞争,自己又能力有限。是不是可以理解各人各有福报,还得不断进取,但争来争去又感觉好累啊。学诚法师:福报的多寡,以宿业为主因,今生的努力奋斗为辅助条件。所谓的竞争,其实也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主席!各位来宾!各位道友:圆瑛今日叨承开会欢迎,实不敢当。回忆十年前,曾来此地为筹集经费,救济祖国伤难同胞,以尽国民天职。返国后,日人指为抗日分子,遂被逮捕,饱尝铁窗风味,二十八天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但无明带来的贪心,却不断怂恿我们寻找外在的依赖。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无法永久依赖的。所以,我们在

五分钟静坐法:圣严法师传授人人可用的放松妙方

五分钟静坐法:圣严法师传授人人可用的放松妙方一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飙车、开车兜风、钓鱼、登山、划船、打球等,作为放松自己的消遣娱乐。这些活动的确可以调整生活的节奏、转换生活的环境,能使身心得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倓 虚倓虚大师(1875-1963)是中国近现代佛教高僧之一,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卷传人,是近代将佛陀的精神和思想发扬广大的践行者、革新家、教育家。他戒德庄严,学识渊博,辩才无碍,深

印顺法师谈财富——财富的积聚与消散

财富究竟属于谁财富,到底是属于谁的?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这要从三方面去说。 从先前的因缘说,那就是宿因则共,现缘或别。这是说:从以前业感而有的宿因说,大地、河山、火、水、田、园、一朵花

大安法师答疑

居士问: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还能做到,但现在的人却并非能做到这老实两字。请问法师,针对现代人福德浅薄、心浮气躁的根性,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能让我们做到老实念佛?大安法师答:除

耀智法师谈读书

读书须务本读书贵躬行读书尚悟性读书可医俗读书须勤奋读书须务本先贤有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由斯可知,孝悌是立身立德、为人处世的根本。孝是对长辈要承事供养;悌是对兄长要恭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