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静,能生百慧;虚,能容万物
2024-12-04 10:15

《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虚和静是儒释道的大智慧,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人生大智慧。

一、静能生百慧

静,这是中国古人推崇的大智慧

《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大学》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以说,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

静不仅是一种智慧,静还是产生智慧的土壤

所谓静生百慧。道教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佛家也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一个人内心不静,很难真正思考问题,做人做事也一定会骄矜、浮躁。安静的人会仔细观察中审时度势,更容易深入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

只有守静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和美。浮躁的人、脚步匆忙的人总是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或许会经历人生岁月的蹉跎或道路的泥泞坎坷,但保持淡泊的处世态度,泰然处之,就能在纷繁中找寻自己的心的超然和安宁,不受世俗的干扰和冲击,人生也更豁然开朗。

曾国藩年轻做事,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他的老师理学大家唐鉴先生送给他一个字--静。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获益良多。

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二、虚能容万物

《道德经》第十一章中告诉我们虚和无的大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开窗户造房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虚,首先是处世第一要诀

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虚的态度,就意味着有了博大宽广的胸怀。

虚也是修行的第一要诀

《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要达到这种与天地万物并生为一的状态,就需要在虚上下功夫。而这种状态其实就是体悟大道。

修行人如何体悟大道?庄子给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方法:心斋和坐忘。本质上说,这两个词其实是一种方法那就是--虚的方法。所以庄子说唯道集虚。

只有虚能去除贪欲与智巧,扬弃它们,才能使心灵从纠结桎梏中解放出来,而臻至大通的境界。放下一切,故没有分别、烦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End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 ──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宽运法师在寺院里,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信徒,尤其是法会节庆,善信络绎不绝,有来上香参拜的,有来参加法会的,当然也有一心来听经闻法的,所以,无论多么的忙,法会期间,我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守培法师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之所知。愚者但具其灵,而不求其所知,以副其灵,徒负其灵而已。智者对于万物,虽知其然,而亦未知其所以然,终有愧于灵。以不安于

“什么是什么”:万物皆是无常、苦、无我

佛使比丘现在,假使我们依照一般人所听过的,尤其是那些老年人的口头禅--三法印来说,就是无常、苦、无我,这又是另一种佛教的主要宗旨。这些是我们必要知道的,若仍不知其所以然的话,就可说是不明了佛教。无常、

万物的分类

万 物 的 分 类◎ 永 进 佛法中万物又称万法、万有、一切法等。佛法对万物的分类法有特别的独到处,不同于现代学科中所分的大纲科目。一切法不过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漏。又一切法可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

一日禅| 天下万物都有定时

许鞍华说: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哭有时,笑有时,生有时,死有时。当你不执着于过去,不只看到当下,也不盯着未来,时间花在了对的事情上,就能经营出美好的人生。

静,能生百慧;虚,能容万物

《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虚和静是儒释道的大智慧,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人生大智慧。一、静能生百慧静,这是中国古人推崇的大智慧《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大

一日禅:世间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世间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是指导我们物质生活的第一个智慧的原则。为我所用,非我所有。清风明月都能够为我所用,大地山河都能够为我所用,为什么要执着它呢?非我所有。不要执着,要随缘利物,能够为我所用,

万物始收藏,养生亦有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今年总有种时间匆忙的错觉,秋天来了又走,转眼,就要立冬了。转季有一种自然交迭的仪式感,尤其秋冬相会,总让我有种厚重沉淀的感知,落叶跌宕,晨风变凉,隔着玻璃的阳光显得愈发暖而珍贵,南方的天气也开始不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