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人不可为僧团去攀缘
2025-02-26 13:51

僧人以乞食为生,可以乞化饮食,以维持身命来修道,除此之外不攀缘、不化缘,随缘度日。因此作为僧人身边的净人或护持居士,绝不能以供僧的名义去向外攀缘,以免被人误解是僧人变相委托他人为自身谋求利益,从而让人讥嫌,折僧刚骨,污僧清净。

只有当信众明确表示欲发心供养时,净人才可以根据僧人需要,与信众商讨供养哪种物资合适;或建议信众“普同供养”(即供养佛法僧均可),接受其购物委托金,以待寺院需要时再置办物资如法供养。

作为净人,不能以暗示、利诱、劝导等种种方式,攀缘募化,为利而丧志失节,从而影响僧团声誉。

净人受信众委托代办供养,可能会将钱先存入银行,那么一定要有一个特定的账户,存款的利息也要纳入供养当中。同时明确专款专用,免错因果。

三宝地培福不难,造业更是容易。做干净的净人,让身心清净。

End

访友人不遇

◎ 李咸用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摘自 《全唐诗》

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工夫

病后始知身是苦, 死后方知错用心。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的,可是

出家人和在家人不同

九十岁老和尚在客堂对一群出家众开示:在胎、卵、湿、化四生中,我们每个都曾去做过,在别道中受完业报,投入父母胎中转为人身。所以,今天我们所得的这人身是从哪一道来的,我们不知道,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业障来,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觉醒法师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定者。他曾写有一首《一任清风送白云》诗歌,这首诗歌在禅门中流传久远,成为历代赞叹出家人悠闲生活的名诗。诗云: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

初学佛人不能闭关

◎ 智 海闭关,又称掩关,这个名词和风气,在印度没有,中国也是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闭关可能是渊源于西藏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当喇嘛随着蒙古王朝到了中国内地,闭关方式日渐风

学佛人不求哪10样东西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译文:思惟身体不求没有疾病。身体没有疾病,贪欲就会生起。贪欲生起,必定会破毁戒律,退失道心。了知疾病本性空幻,

一日禅: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大夫,该吃药就吃药,该打针打针,手

哪些人不适合修禅

第一种,心理不健康的人。佛法一传给他,他就把佛法扭曲了。这种人凡事只看到黑暗的一面,看不到光明的一面;只接收负面的信息,不接收正面的信息。学佛修道途中必然会出现境界,明明是处在好的境界中,他首先想到的

卢志丹:禅宗二祖慧可为何立雪断臂?

禅宗二祖慧可为何立雪断臂?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禅宗二祖慧可大师(487~593),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担心无子,心想:我家崇善,岂令无子

净人不可为僧团去攀缘

僧人以乞食为生,可以乞化饮食,以维持身命来修道,除此之外不攀缘、不化缘,随缘度日。因此作为僧人身边的净人或护持居士,绝不能以供僧的名义去向外攀缘,以免被人误解是僧人变相委托他人为自身谋求利益,从而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