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德和尚的家风
2024-10-08 06:37
具德和尚(1600-1667年),清初著名僧人,字具德,名弘礼,亦称具德礼,俗姓张,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张氏为越州巨族,具德系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族弟,从小随父兄移居杭州,既不善章句儒学,又不好经营生计,喜与黄冠导引之士游。后在吴山紫阳洞遇到一位苏姓道人,终日瞑目危坐,有人同他说话,他也不理,见男女围绕在他身边,挥走他们,众人对他莫测高深。具德和尚见了,大奇道:这就是我的老师了!遂拜其为师,学习道家的修炼导引之术。一连数月,他在苏师身边勤学苦修,将苏师之学尽其底蕴。苏师大喜道:此真仙骨非凡流也!
可时间一长,具德和尚发现,苏师之息养本于天台宗之小止观。有一位西方僧人得知智者禅师的止观法后,说这与《首楞严经》相合。具德读《首楞严经》后有所醒悟,说:我所守者,正生死,本非出生死之正路也。遂到普陀山,依宝华庵仲雅师祝发修习《楞严经》。一天,读经时遇到难题,去问仲雅师。仲雅师说:我只能断句,不知经义呀。
具德想:若不解经义,读之何益?便辞师渡海,到玉山的仲庵法师处听讲《楞严经》。这时,他听说云门宗的湛和尚将在金粟寺讲经。具德先湛和尚到了金粟寺挂单,等在那里听湛和尚讲经。谁知湛和尚却圆寂了!当时元汉和尚在该寺开席讲经,具德就在座中听讲,昼夜苦参本来面目。他到无人处,苦思冥想,疑问不已。一次,一抬首,见案头有一面镜子。他见到了镜中的自己,这时背后有一同参猛地推了他一下,说:照破你老面皮!他忽然疑团顿豁,到方丈室呈解大为,得元汉和尚称赏。自此他机思迅利,应对敏捷,同辈僧人都对他产生敬仰之心。
元汉和尚见他法像轩昂,便带到了苏州的三峰寺充当圊头,管理菜园厕所,苦行力作,无不身任,十七年后终于彻底得悟。
明崇祯八年(1635年),守师丧毕,具德到了杭州的灵隐寺,从谭吉弘忍禅师,协撰《五宗教》。弘忍禅师示寂后,具德和尚曾一度到各地云游,在会稽、扬州、高邮等地开坛说法。
那时,正值明末清初战乱之后,灵隐寺呈现出苔寮藓壁的破败景象。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僧友豁堂禅师请他到灵隐寺主事,以期重振灵隐寺昔日雄风。
第二年是公元1649年二月十三日,具德入住灵隐寺。杭州府郡的荐绅文学及各山耆宿、合院大众来听具德的升座发言,想看看这个和尚有没有能耐主持灵隐寺。具德和尚挥了挥手中的拂子说:豁开宇宙,万象交参,皎日当空,十方烜赫,还有共相证明者么?
原云西堂和尚出问道:灵山古刹,列圣觉场,宝座师登,将何行令?
具德和尚说:人到灵山增意气,水归大海长波涛。
问者又说:从来万派皆归海,今日千山尽仰宗。
具德和尚说:灵山一会,迦叶亲闻世尊拈花,贵须道得。
今日更添一重光彩。西堂道。
七尺乌藤行活计,杖头八面起清风。
直得飞来峰顶青龙舞,西子湖边白凤飞。
谁人不仰上头,关问刹竿高竖,重兴远祖风规法令,当阳号召诸方龙象作么生?
具德和尚说:金轮现瑞,百鸟齐鸣。
奇峰巧石开新眼,冷涧回波看主人。
一句当机,普天匝地。
龙袖拂开全体现,象王行处绝孤踪。
具德和尚笑了笑说:好音在耳人皆听。
谁个不知音!西堂说。
礼拜有分。
弘开法席,大阐宗风,满目英灵,谁是作者?
具德和尚一听,竖起拂子作打状。
西堂一声大喝。具德和尚也大喝起来。西堂见状,便叫得比具德和尚还响。
具德和尚大喝道:三十棒!
放老汉出一头地。西堂说。
具德和尚举棒就打,打毕说:昔日世尊拈花,今朝灵隐举拂。会则同彼同此,耀古腾今;不会,则乃圣乃凡,随波逐浪。诸仁者,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末后向灵山会上百万众前拈花嘱累,饮光尊者(迦叶)一笑。相传大法东来,则此山预来,震旦以待。没量大人爰有慧理、永明、延珊、明教、雪窦、大慧、瞎堂诸祖,咸向此山立极开宗。彼时问道,上自帝王,及下大臣以至名公巨老,亦在此山共翼嘉猷,激扬本分。今日现前,宰官居士与诸山名德、本寺耆英、五湖衲子亦在此山,问似云兴,答如缶并泻,岂非灵山一会!重整颓纲,再笑拈花,知恩有地。又举拂子说:诸仁者若向个里会得,则前佛性命,后佛纪纲,总在这里。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台石含玉,不知玉之无暇。永绝遮阑,更无向背。其或机留玄解,见逐偏枯,纵使打破牢笼,踢翻窠臼,撒开离坎,摆拨乾坤,是什么热盆鸣声,系驴橛子!所以道灵光不昧,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直须不慕诸圣,不重己灵,向威音那边打叠定当,然后独步大方,壁立千仞,行不言之令,严不罚之威,净裸裸没可把,赤洒洒无回互,自然风行草偃,水到渠成。妙净明心,触处青霄碧落;正法眼藏,等闲栗棘金圈;八表同符,三才合契。诸仁者,毕竟格外风规、机先权要,佛佛相授,祖祖相传,一句作么生!
说着,他将手中的拂子抛掷在地,声震屋瓦地说:丹壑群真吟紫雾,灵山万衲笑春风。
这一堂上任演讲,一下子把那些堂上的权贵要人与耆山长老们震服了!
当然凭着佛理说说简单,要重兴破败的灵隐寺却非易事。具德和尚入住灵隐寺后,规划殿宇的图纸,凡事亲力亲为,东西殿堂与大法堂都已建成。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大雄宝殿毁于火。具德和尚与诸执事同心协力,清除灰烬,搬走废木,又从徽、闽、温、严等地老山中运来百年巨木,堆积如山。传说是寺中树木远远不够,忽一夜暴雨如注,洪水涨浮如潮,涌来无数树木,缺少一石柱。有峨冠者五人,自称五显,示梦募至,果然募得一石柱。经过十八年的努力,灵隐寺旧貌换了新颜。前后共建成七殿、十二堂、四阁、三轩、三楼、一林等。
灵隐寺重兴之后,具德和尚命弟子戒显当了住持,自己退居杭州的双径寺,颇有功成、名遂,身退之意。清康熙六年(1667年)赴扬州天宁寺为巨渤和尚封塔,衲子云拥,应机说法,千言不竭,七日后圆寂,有《语录》三十卷行世。
具德和尚之家风如此高洁,他在《具德老人自题像赞》里却说:这汉不会禅,不会教,马面驴首,随人所好。谓是元要,主宾初无,与么仿效。谓是杜撰差排,却又千差一照。及至被人推上法座,真个可说只得呵呵一笑。且道笑个什么?笑道无形本寂寥!
摘自《千年灵隐》
End
◎ 体 光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这是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治家》中的一句话。海涅有一句名言: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和谐是家庭的最终归宿,也是家庭成员努
1933年,42岁的广钦老和尚决定闭关修行,他向转尘法师辞别,独自来到泉州城北的清源山,这座山里荒草丛生,人迹罕至,经常还有野兽出没。老和尚觉得越是这样的环境,越没有红尘俗世的打扰,越有利于修行。于是
◎丰子恺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小生像个小生,起大面又很像个大面都是认真的原故,说明了李先生
为什么我今天要来这里?因为庙里的执事多少有些变化,要变化一下,所以要讲讲话。但是我今天要讲话,讲些什么话呢?首先我要讲:事物是不断地发展,情况也是不断地变化,我们弘法寺2006年做了6件大事,那么这6
◎ 普 济石林和尚见庞居士来,乃竖起拂子曰:不落丹霞机,试道一句子。士夺却拂子,却自竖起拳。师曰:正是丹霞机。士曰:与我不落看。师曰:丹霞患哑,庞公患聋。士曰:恰是。师无语。士曰:向道偶尔。又一日问士
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
◎ 界 诠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都是泛泛地修。到目前为止,真修实干的人太少了!有些学教理的,道理懂得不少,真正去修又放不下。我见到楮楼的青萱老和尚,他是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行者五台山叩问百岁高僧梦参老和尚:究竟应该怎么修行最近有修道者的修行人问我问题。从山西来了几位和尚,他们住在山里头,从西安拜,一直拜到五台山,拜完了之后到这儿,问我:老法师,怎么修行?我想找一个修行法
◎ 法 正一、高旻寺革除经忏内地有经忏的丛林,代信众做一切的佛事。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以音声做佛事也是很好。所以在大陆唱念、拜忏乃至做水陆,九华山、普陀山等各大寺院都有。在内地最特殊的道场,专门
◎ 一 念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和尚,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秋冬,你怎么从不向我问道呢?克契和尚答道:老禅师每日都很忙,学僧实在不敢打扰。时光荏苒,一晃又是三年过去了。一天,佛
具德和尚(1600-1667年),清初著名僧人,字具德,名弘礼,亦称具德礼,俗姓张,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张氏为越州巨族,具德系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族弟,从小随父兄移居杭州,既不善章句儒学,又不好经营
高 人在明末清初,云南出了个诗书画三方面造诣都很深、且风格自成一家的担当和尚。担当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其先籍浙江淳安县,明代初年从戎于云南,遂落籍。1593年,唐泰出生于晋宁县晋城上东街的一个书香门
◎ 大 安清代有一位和尚,挺有意思,称为冬瓜和尚,就是他喜欢吃冬瓜。在一个不大的寺院--华严庵那里住,平时也不太讲话,但他有一个特点,喜欢逛街。每天逛街,人家都不知道他怎么回事:这个出家人是不是修行啊
◎ 薛 鑫唐代徐浩所书《不空和尚碑》,又名《广智三藏和尚碑》,额题隶书唐大兴善寺大辩正广智三藏国师之碑16字,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立于大兴善寺。螭首龟趺,高305厘米,宽99厘米,厚30厘米。23
二0一四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之所以说不寻常,是因为有几件大事同时出现,其意义的深远,远不是用我们的思惟所能想出来的,这叫做不可思,也远不是我们用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这叫做不可议,不可思、不可议就是不可
下面我想跟大家重点说一说,海贤老和尚他究竟表了什么法?大家想一想,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圆寂,给我们表了什么法?我概括的总结了一下,因为老和尚的光盘我才看了两遍,看得不深不透,所以理解的也不深不透,就我目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预知时至,念佛往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佛教界不太出名的韩国老和尚在釜山法雨寺圆寂了。他俗姓黄,法名河潭,19岁在金刚山长安寺出家,一直念南无阿弥陀佛作为自己的修行。他
念佛三昧的殊胜境界,得道之人一般不去广宣,修学之人仅可感受了解三昧相状,不可执着其境界。念佛三昧的境界,只有证到的人才道得出来,广钦老和尚讲过念佛三昧的境界。据书中记载:一般人只知道老和尚是参临济禅开
鉴真和尚在广◎ 吴 平鉴真和尚等沿桂江而行,经七日至梧州,接着至端州龙兴寺。荣叡因病圆寂,鉴真和尚办完丧事,带着悲痛的心情离开了端州,载于《唐大和上东征传》:下桂江,七日至梧州,次至端州龙兴寺。荣叡师
彭际清东瓜和尚。不清楚他的名字,俗姓孙,杭州人。喜欢吃东瓜,因此人称他为东瓜和尚,出家于华严庵。为人沉默不语,整天游行于街市之间,无论寒暑从不间断,历经十余年,众人始终无法测知他的境界。与邻庵僧人慧照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四点就起床,一直诵经到七点
从谂和尚的籍贯◎阿部正雄赵州从谂和尚的名讳和籍贯,历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青社(或青州)淄丘人,名全谂或从谂。这以成书于后唐中主保大十年(952)的《祖堂集》、撰成于端拱元年(988)的《宋高僧
佛源老和尚与三位高僧◎ 吴言生佛源老和尚与虚云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年轻时亲近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受到器重,被委任为云门寺知客。佛源老和尚对师父也十分钦佩。他曾讲述过一个虚云老和尚降服老虎的传奇故事。任何境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腿是怎么摔断的?就是我过去杀的畜生太多了,虽然有的我并没有亲手杀它们,但却是因我而杀的,所以果报就现在我的身上。民国六十三年端午节的前几天,我在关房中拜净土忏,准备要求生西方
惟觉老和尚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都必须化除忌妒心和嗔恚心。问题一:人发脾气时,是非常不理智的,即使伤到别人也不自
广钦老和尚法语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2.有功夫的人,
在这个因缘殊胜的法是什么法呢?大家想一想,法是什么呢?法是我们的心,心生一切法,那我们的这个心是什么心?当然现在说是善良的心。但是我们这个心是要成佛的心。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心,因必感果,一定感果。现在我
湖南长沙景岑招贤禅师,初住鹿苑为第一世,其后居无定所,但徇缘接物,随宜说法,时谓之长沙和尚。上堂: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里须草深一丈。事不获已,向汝诸人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眼,尽十方世界是沙门全身,尽
梦参老和尚开示一、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吃饭是佛法,上厕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观照下,干什么都是佛法。那么,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呢?你说你没看见地狱,实际上,人间随时都有地狱。你身上生病,解脱不
内地有经忏的丛林,代信众做一切的佛事。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以音声做佛事也是很好。所以在大陆唱念、拜忏乃至做水陆,九华山、普陀山等各大寺院都有。在内地最特殊的道场,专门为了生死,完全不接受佛事的丛林
你去过南京栖霞寺吗?你知道它是中国四大丛林之一吗?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多次在栖霞寺设立行宫,可见栖霞寺地位不同凡响。小和尚石谿对痴迷书法,每日用树枝、扫帚坚持临摹练习,最终成为清初四大画僧之一,他的这种
居士们来到禅堂,一定会感到禅堂的气氛很紧张、很严肃。禅堂的气氛,在当今的时代,只有在禅堂里才能感受得到。在社会其他生活领域中,不会有禅堂这种严肃的气氛。实际上,禅,它并不是在严肃中能够获得的一种感觉。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这个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行道的人。定,就是静虑、寂静。在修因的时候,就是修寂静、修静虑、修观,而后成就的时候,达到三摩地。三摩地
我在虚云老和尚身边朝夕不离有近三年时间净慧长老有些真正的修行人,走路脚步很轻,说话声音很柔软、很低,与人交谈满脸笑容、满脸慈祥,和蔼可亲,一切言行举动都有禅者的风度,给人一种飘然若仙的感觉,那就是轻安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之精要开示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
悼念净慧老和尚楼宇烈赞曰:行弘誓愿续佛慧命主笔《法音》传播法音唱生活禅除氓迷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我与净慧老和尚相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那时,党和政府拨乱反正,重新落实信仰自由的政策
明因识果,自能放下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是也。三藏所诠,不外戒定慧三学。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再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
贵是由尊敬别人而来,一个人不要什么人都看不起,你能处处尊敬人,就感高贵之报;你高傲,什么人都瞧不起,自觉比人家高一等,这种憍慢的心,就得下贱报。虔诚供养三宝,就得出世富贵报;如果不知以此供养的功德回向
让人醍醐灌顶的30句法语!梦参长老梦参老和尚毕生讲筵不绝,精通显密,高树法幢,德被四方,以百岁高龄复兴道场,日常接见信众,谆谆教诲,被誉为深山中的一盏明灯。他的法语你知道多少?哪句让你触动最大?一起来
打七到今天为止,已经是第九天了。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这些天来,十方护法的护持,常住的操办,在这里,各位可以说是百事不关心,十指不沾水,菜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现成,般般如意。看得出来,大
文:明向大和尚病了,感受不到天地的恩德?病了也是在使用恩德,因为一切都是天地、父母他们的恩德。为什么会病?是我们自己的业障、阻碍。病就是阻碍。谁障碍我们了?没有。是天地、父母给我们一切的恩德,怎么会障
◎想占尽天下最便宜的事吗?只要你发心到灵岩山寺来,就能时时眼见庄严佛像、耳听万德圣号,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天底下竟有如此好的最便宜事都让你占尽了,这是你的福报!◎得了中西医都医
《观音菩萨普门品》大家都看过了,普门品里称观音菩萨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是有来由的。他在我们娑婆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例子,不可胜数。下面我就讲一个我亲身见闻的例子。1997年
有网友问延参法师:得了不治之症怎么办呢?为什么要忍辱?拍照这个事情在佛教上有什么讲究吗?极乐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缘分也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拜菩萨可以发财吗?为什么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很孤独?延参
文:虚云老和尚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蜜。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皆因时而化,对机而教,亦不离六种波罗蜜门。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忍辱;见懈怠众生,教之精
我们坚持初发心特别是坚持发菩提心是非常不容易的。佛法里有许多故事讲到坚持菩提心不退的不容易,其中一个故事讲释迦牟尼佛座下的比丘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很久以前就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要修菩萨行就要修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 2015年质量竞争力大会14日在北京开幕。大会特邀嘉宾、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在大会主旨演讲中建言年轻创业者:向着心灵的深处去觉醒,消弭物质与精神的隔膜,找回人本身的价值和
别解脱戒,命终以后就没有了。所以说比丘命终不能穿着袈裟火化,只能穿缦衣,因为命终之后不是比丘了。世间上有些人着相,本来是居士,他命终了,还要求给他现个出家相,头一剃,甚至于穿袈裟,这个是不行的。戒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