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觉悟的层次
2024-10-23 11:49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有没有觉悟的可能性?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建立起根本的信念,追求觉悟、修行用功才不至于漫无目标。佛经讲觉有各种层次,如说小乘、大乘、佛乘,就是以觉悟来判断位次的。小乘自觉,大乘自觉、觉他,佛乘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还有其他界定觉悟的方法。《大乘起信论》也把觉分为三个层次,即本觉、始觉、究竟觉。这三个层次,从凡到圣,从一切众生到菩萨、佛,都概括在内。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皆有本觉,一切贤圣都是始觉,唯佛一人称究竟觉。这种界定的方法非常重要。它把众生、贤圣和诸佛都包括在内,都是围绕一个觉字来判断迷悟、圣凡的差别。

正因为一切众生本具觉性,修学佛法、勘破无明、断除烦恼、求得觉悟才有可能性。这种思想,与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之后发现大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一脉相承。这种思想,鼓励我们每一个众生不要看轻自己。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所谓彼既丈夫,就是说从始觉到究竟觉的诸佛菩萨都是出世大丈夫,我们众生与出世的大丈夫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都具有灵明觉性,只因妄想执着盖覆了本有的觉性,盖覆了奉有的光明,所以流浪生死,不得出离,只要一念觉悟,就是出世大丈夫。

明确了我们每个人自身的价值、自身潜在的能力,就有信心勇往直前地体现自身的价值,挖掘自身的价值。明确了自己本有的潜能同样如此,只要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生佛同体,无二无别。这就像穷子识得衣珠,转眼之间就成为富翁。这种富翁,不是财富上的富翁,而是智慧与觉悟的究竟圆满。智慧与觉悟的究竟圆满比世间任何财富更加重要,世间的任何财富都无法和出世的无漏智慧觉悟相比拟。

我们明确了自己本有的觉性,挖掘本有的觉性,就能逐渐开始觉悟,这就是始觉。

菩萨、声闻、缘觉,都正住于始觉,开始觉悟了,而且不会再迷失。觉悟与不觉悟,迷失与不迷失,就是在断障破执上来显示。小乘圣人破了我执,大乘菩萨我法二执都破了,所以始觉稳定了,不会再退失。始觉稳定了还要努力。要向究竟圆满的觉悟迈进,那就是要成佛,成佛才能究竟觉悟。究竟觉悟意味着什么呢?二障永除、二执永破、二死永断;觉悟圆满,智慧圆满,功德圆满,那就是究竟觉,究竟就是圆满而彻底。把觉悟分为这三个层次,以本觉为根本,以始觉作为修行觉悟的过程,通过漫长的修行过程达到究竟圆满的觉悟。我们能够明确觉悟的含义,能够从内心深处确信自己本自具有觉悟、具有觉性这一根本信念,对于鼓舞我们修行进步,精进莫放逸,树立必胜的信心,十分重要。

摘自《法喜》文摘2007年4月

End

南怀瑾:情欲越淡层次越高

佛经告诉你,有时候不一定看到男女性-爱才入胎。他说我们这一生作人,悭吝,整人,但是其它方面人品还好,来生还作人,不过变一个穷人。当你中阴的时候,像做梦一样,忽然感觉到刮台风,又打雷,下大雨,淋湿了,又

觉悟的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有没有觉悟的可能性?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建立起根本的信念,追求觉悟、修行用功才不至于漫无目标。佛经讲觉有各种层次,如说小乘、大乘、佛乘,

忍辱六个层次

忍辱六个层次黄念祖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观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萨成佛必经之道,也是我们凡夫在当世生活是否得到安乐的重要修行手段。我们凡夫要修

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善良

1一个人层次的高低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自身的一种修养,换句话说层次高的人不一定有钱,有钱的人不一定层次高。当一个人能足以包容所有生活的不愉快,能专注于自身的责任而不是利益时,那么他就站在了精神的

一日禅|高层次的人,不开低层次的玩笑

别看不少人想圆个场,不尴尬、接得住话、不冷场的技巧都信手拈来,毕竟人来人往,唇枪舌剑都是需要长时间练习的。不要为了图些痛快嘴瘾,漏嘴伤人,这怎么看来,都不显范。若无十分把握,闭嘴,其实就是最好的手段和

菩萨道层次的五十二位次具体是什么

大乘菩萨之五十二种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此等菩萨之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如华严经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佛地等四十一位;仁王经卷上菩萨教化品说十善、三贤三十心、十地、

菩萨道分四个层次,修行时要定位清楚

如是之人乃能见,此诸菩萨所行道。始求佛道一念的人所行的菩萨行菩萨道。分四个层次:一、出离道,了生死,出三界。二、菩提道,觉悟的人性当中觉醒过来的这条路,自己一个人走的。三、菩萨道,不是自己觉醒在人生的

持名念佛的五种层次

唱佛号:嘴巴跟着念,心里在打妄想,这不是在念佛,而是叫「唱佛」,但唱佛也比说闲话好多了,因为口中唱佛,还是有功德的。散心念佛:知道自己在念佛,一边念佛,心里还是有一些妄想和杂念,杂念还满多的,但心里知

禅定分几个层次

禅定的层次恰好与三界层次一样,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中的定有欲界定,未到地定两种但不能算是真正的入定,只是初步的轻安而已。色界的禅定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种。无色界禅定有空无边处定、识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