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看人的十种标准!
2024-11-08 07:07

大彻大悟的人什么样子?他表演那个模型给我们看,里面没有贪、嗔、痴、慢、疑,表现在外面的必然是跟孔老夫子一样,温、良、恭、俭、让,表现在外面,你跟他接触,温和,好!谦虚、客气;温和,善良、恭敬,有礼貌,赞叹人;不毁谤人,欢喜人,不讨厌人;生活节俭、快乐,于一切法当中他让步,礼让、忍让,与人无争、与世无求,必定是这样的。这个就是我们看人的标准。

无论学佛、学道、学儒,你要去找老师,什么是好老师?具足这十个字的就是好老师,里面没有贪、嗔、痴、慢、疑,外面表现的温、良、恭、俭、让,这十个字他都做到了,这是善知识,这是个好老师。

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那个时候跟黄念祖老居士第一次见面,我接受他老人家的建议,建立净宗学会。净宗学会在过去叫莲社,莲社,人不太容易明了什么意思,把它改成现代的名词叫净宗学会。教学的场所叫净宗学院;修行的场所叫净宗学会。我听了很欢喜,我就接受了。

在那个时候我提出一个修行要求,我也提出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清净、平等是菩提心的用,后面慈悲是他受用,对待别人一片慈悲,对待自己要正觉。

清净、平等、觉,这就是我们本经的经题。日常生活当中心要清净,不能被外面染污,要平等,没有高下,不要分别,样样都好,没有一样不好。怎么落实?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又写了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好!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你的日子多好过,快乐无比。最后念佛,念佛成佛,行归净土。

我就用这二十个字在美国各地方勉励同学们,我这一生生活非常简单,没有欲望,被大乘佛法融化了,每天真的法喜充满。

所以我感谢方东美先生,佛法是他介绍给我的,要不是他,我不可能走进佛门。我跟他学哲学,他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大乘经典是哲学里面,就是全世界哲学里头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不是假的。

释迦牟尼佛讲经最后一句做总结,皆大欢喜;孔老夫子最重要的把它摆在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跟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一个意思。

圣贤教我们,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这一生享受到真正的真实(不是假的),幸福快乐的一生。人生幸福快乐,自己一生幸福快乐,你的家庭一定美满和谐,社会一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这就都做到了,这多圆满、多美好!为什么要学佛?就是为这个。佛要怎么学法?用真诚心学,真诚、清净、平等就成佛了,后头那个觉。

清净心是阿罗汉,平等心是菩萨。诸位要记住,他还有染污,什么?还有七情五欲,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七情五欲断掉,放下了,他清净心现前,他是阿罗汉。

再提升,平等心现前,你看看这个经文上这一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这是大平等。一切法都是佛法,这是谁?菩萨,法身菩萨。他得到平等,觉,就是圆满的大觉,成佛了。

所以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是佛,你看都在经题上。你学这部经为的是什么?就是为的清净、平等、觉,不为别的,就为这个。所以能得到一生个人快乐无比、人生最高的享受,家庭圆满、事业成功、社会安定、国家富强、天下太平。

你要相信一切法统统是佛法,不能有怀疑,如果要有怀疑,把怀疑放下,读经,古人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念上一千遍你就开悟了。一千遍不能开悟,两千遍;两千遍不能开悟,三千遍;三千遍不能开悟,四千遍、五千遍一定开悟。

End

贪淫之人有十种过患

【佛经原文】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二者贪淫之人,虽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爱奴被人所使,多得财宝如火受薪不知厌足,亡身丧国死堕

刘素云:检验你修行的标准

修行的标准是什么?怎么检验?就是看你的身心气质,是不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咱们有时候不爱说么,这个人气质挺好,气质!挺好!那个气是什么?气是外面外在的,大家能看出,那个质呢是内在的东西,但是人可以感觉出

做人的六条标准

◎ 净 慧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在什么地方?我想,落脚点就在实际的做人做事当中。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

一句“阿弥陀佛”十种妙处

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佛无妄语一、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

李炳南:判断善恶的简单标准

念佛是正因,作善是助缘,这好比鸟有两翅,才能高飞。但是善恶的界线,普通人还弄不清楚,往往善事不知是善,分明恶事不知是恶。现在根据十善业道经,举出一个标准来。能戒住不犯就是善,若是犯了就是恶。请看下表:

李炳南: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

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答:佛陀十号,并非姓氏之称,乃就其德能之大而显者,定有十种称颂耳。如今称赞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三号焉。曰某公某长是良吏是正人是国家之柱石,是五称焉。中国以前之封号

富足和贫乏的判断标准

西汉时,在四川成都,有一个隐士严遵,他每天挣到一百钱就关上店铺,开始读书。当地有一个富人罗冲,见严遵生活清贫,就要接济他,给严遵送来钱粮。严遵谢绝了,他对罗冲说:我富足,而你贫乏,怎么可以让贫乏的你来

忠是基本道德标准

忠是基本道德标准◎ 印 光 文钞原文: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尽分则属己分中事,自必务乎实行

念佛修因十种利益

信愿法师续法大师《阿弥陀经略注》云:详明法利,因果各十。因十益者,谓:一名万德,六时易修,七日得成,一生了办,众罪销灭,诸魔远离,增长善根,横截生死,佛性开显,愿光摄受也。果十益者,谓:三圣来迎,九品

别说没时间,这十种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

《华严经疏》中的十种回向

在《华严经疏》这部书里,把回向分为十种。哪十种呢?一、自他回向把自己的功德、福报、智慧回向给他人,就是回自向他。我做的功德,回向给你;你做的功德,回向给第三者,这都是回自向他。回自向他可以利益、安稳自

观自在菩萨的十种“自在”

◎ 明 华 《心经》开篇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俗称观音菩萨顾名思义,无论观世音菩萨还是观自在菩萨,都有其特殊之蕴意。那么,观自在菩萨究竟有哪些自在?观自在菩

念大悲咒应具有这十种心

心道法师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大悲咒是观音菩萨与过去无量无数诸佛所护持,是诸佛共通的愿力所成就的咒。我们现在能因持诵咒语的功德力,分享观音菩萨的智慧与福祉,增长善法、满

学佛之简明标准

◎ 太 虚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疑而自度度他。修学佛法有二:一、理解,二、行为。以理解贯入行为之中,则能行解一致;以行为履践理解之实,则能行解相应。先言理解,即是无我缘成

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佛 言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得妙色好声。 二者有所发吐言辞人皆信服。 三者堂堂处众无畏。 四者天人世间爱护。 五者具足威

看人的十种标准!

大彻大悟的人什么样子?他表演那个模型给我们看,里面没有贪、嗔、痴、慢、疑,表现在外面的必然是跟孔老夫子一样,温、良、恭、俭、让,表现在外面,你跟他接触,温和,好!谦虚、客气;温和,善良、恭敬,有礼貌,

佛陀有十种不可思议的自在法

《八十华严》中,列出了诸佛世尊的十种自在法,大家可以一起了解一下:第一自在法:一切诸佛世尊对于一切法都得自在,而且明了通达种种言辞解说,演说各种法都辩才无碍。也就是说,佛不但通达所有的语言,而且对所有

念佛十种功德

◎ 永 明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菩萨的十种自在

广超法师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贫苦及多病的十种原因

贫苦及多病的十种原因贫苦的十种原因1、亲自窃盗他人财物。2、教别人偷盗。3、看见别人偷盗,加以称赞。4、看见别人偷盗,心生欢喜。5、侵犯或剥夺圣贤维生的物品。6、减少或撤走父母的维生物品。7、看见别人

元音老人:验证你修行功夫的三个标准是什么?

第一步:念起不随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

母亲具有十种高尚的品德

母亲具有十种高尚的品德◎ 佛 说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

陈柏达:善的标准和种类

要改造命运就必须决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造恶业,就不会有苦果或凶事。善要积得广,才能产生受用。否则一边行善,一边造恶,那岂不像愚笨的人一手拿扫把,一手在洒土,地永远也扫不干净。然而,诸恶莫作,众善奉

庄子:看人不顺是境界太小,痛苦太多是智慧不够

看不惯是境界太小人生在世,难免有看不惯的人和事。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存在根据,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没有什么没有价值。所以世间善恶美丑,从道的观点来看

你做对了吗?拜佛有标准动作

编者按:现在很多人游玩的时候都喜欢上古寺,一是欣赏美景散散心,二是上香拜拜佛表达对佛陀的尊敬,那么上香可不是简单的点上香插在香炉上就可以的,还有就是在拜佛时也不是简单的一跪一拜就好了的,今天小编就为大

怎样做个好人?高僧:至少达到六条标准

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

陈兵: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

问: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答:《发菩提心经论》里面讲,有五种观察发起菩提心。但是发起以后是不是非常真实呢?也未必。有一个大乘经里讲,发菩提心有七种,只有前面三种发了以后不退转,后面四

练习太极会出现的十种正常现象

异常反应也称不良反应,在练功中由于对练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未能正确掌握,所以在练功中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头昏脑胀、胸腹胀满、气不归原等各种反应。这些异常反应的出现,影响练功的进展和健康,故称不良反应。遇

方广锠:佛教古籍定级标准

佛教古籍定级标准佛教传入我国后,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以儒学为主干,以佛教和道教为羽翼的局面。与此相适应,古代儒、释、道3家的图书也分别庋藏、独立编目、各有特点、自成体系。佛教古籍是中国古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觉的标准是什么

菩萨心正行正,「能令无量众生,亦称法界」,也能跟法界相应,法界是自性,真如法界。纵然不能直接的相应,间接的相应,很不­可思议。所以他也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心即是真如本心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观辉居士: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色阴区宇十种幻相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色阴区宇十种幻相内容提要:色阴区宇十种幻相:一、眼前精明流溢,二、体内精明流溢,三、精魄递相离合,四、心魂灵悟心光发明,五、过度刻意用心过分,六、细心密澄洞察幽微,

观辉居士: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想阴区宇十种天魔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想阴区宇十种天魔内容提要:想阴区宇十种天魔:一、怪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二、魃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三、魅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四、蛊毒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五、疬鬼年老成

观辉居士: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受阴区宇十种魔心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受阴区宇十种魔心内容提要:受阴区宇十种魔心:一、引悲魔入心,二、引狂魔入心,三、引忆魔入心,四、引下劣易知足魔入心,五、引常忧愁魔入心,六、引好喜乐魔入心,七、引一

观辉居士: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十种恶习 业障可畏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十种恶习 业障可畏内容提要:十种恶习:淫、贪、慢、嗔、诈、诳、冤、恶见、枉、覆。菩萨避淫,如避火坑。菩萨避贪,如避瘴海。菩萨避慢,如避巨溺。菩萨避嗔,如避诛戮。菩萨

心中心法的十种行愿

善男子等。有十种行愿。今当宣说。如说而行。必证觉地。何等为十。一、佛佛俱信。法法无碍。清净僧众。尊视如师。二、持戒不缺。摄心常定。诸法空相。平等无著。三、慈心众生。励行戒杀。视众生如己。不忍食其肉。

快速修福报的十种方法

一、孝亲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劝孝文》称孝为人间第一事,舍此一事,并无功业。佛教很多法师多次提到孝亲尊师的重要性,并称为根基。可见孝亲的重要性。孝亲有三

善知识十个标准是什么

一、凡是不遵守国家法令,破坏佛门戒律者,不是善知识。这一条很好理解。二、凡是自称,或通过他人透露,自己是佛菩萨再来者,不是善知识。这一条就很严重了,这一条规矩实际上是佛陀制订的,这是佛陀在《楞严经》里

善知识的十种德相是什么

在我们修行善知识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知识,并且还能够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在修行善知识之前,一定先去了解下善知识的十种德相,这样有助于我们的修行。一、善知法义:菩萨以无碍智,善知一切诸法

十种佛是什么意思

分别为: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涅盘佛)、心佛、三昧佛、性佛(本性佛)、如意佛。我们经常说‘佛陀耶’,我们翻华言是‘觉’。觉有三种,有自觉,自己成就了,觉他,让他让一切众生都觉悟,

十种佛是什么

正觉佛:宣讲小乘无余涅盘正觉的佛。包括正知见,正精进,正念,正定,四谛。这个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此处的释迦牟尼佛不取本师义,而是化佛。每一化佛的名字代表此佛的法门。释迦牟尼意为觉、正、净。觉就是正知见,

十种佛前供养有哪些功德

一、供香功德:1、罪障消除;2、福报优厚;3、来世富贵;4、所求如愿;5、远离恶趣。二、供油的功德:1、相貌庄严;2、资财充足;3、有大善报;4、有大智能;5、眼睛明亮美好。三、供灯功德:奉施灯明,得

十种佛前供养是什么

第一是香。我们供佛的那个香,要用最好的那个香,在佛教里讲这个牛头栴檀。这个牛头栴檀香,烧上可以香四十里。讲《楞严经》我讲过,那个四十里。一点着,就四十里地以内都香。那种的香,那一铢——一铢就是很少的分

拜十种佛有什么讲究

一、提前沐浴净身有准备的烧香拜佛,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庙。二、礼佛之前,勿吃荤食肉食、荤腥,以及蒜、葱、烟、酒等都会污口,对佛不敬,所以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三、衣冠整洁,举止有礼进入

烧香供十种佛需注意什么

1.供香之时最好要先洗手。烧香最好是左手拿香,不过这个看个人习惯,烧香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香要一次性点燃,要越旺越好。烧香的时候双手捏举香高过头顶。作完揖后就可把手中香置于香炉中。有求的事,心中所想,

佛教的十种佛分别是什么

第一正觉佛。成正觉的佛,在印度伽耶菩提树下降伏众魔,成了道业,朗然大悟,证得了无上的果位,这叫成等正觉的正觉佛。正觉佛就是‘菩提’,华言叫‘道’,菩提华言叫‘道’。在菩提树下,就是佛在这个树下成道了,

如何礼拜十种佛

礼拜或者拜佛,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的法门,在禅堂里面动态用功,除了我们经行、跑香以外,还可以用礼拜的方式来作为我们用功的一个方法。每个人自己站一个空间,如果你觉得这个地面很冷,冷到你受不了的话没有关系

拜十种佛有什么意义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藉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身心安定。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祥,生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