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看童话书,有许多是关于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这种故事都是千篇一律,公主受到某种妖魔或巫婆的咒术所魅惑,变成植物、动物,或长睡、或禁制而失去了自由。王子,英俊、潇洒白马、手拿宝剑,经过重重磨难,终于把公主救了出来,故事的终结总是: 王子与公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虽然在小时候,我们就知道那个从此是不太可能的,但一读到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心里就充满一种特殊的感动,深知那不一定是个结局,却一定是个期望。
为什么说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不是结局,却是期望呢?因为除了童话,许多卡通影片也是千篇一律的,一只弱小的动物或一个弱小的人,一开始总被强大的动物、人或者压力,整得一塌糊涂。在故事的后半段。他们总是奋力一击,获得了最后的胜利,结局也可以说是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不幸的是,卡通影片与单产故事不同,它有续集。主角的幸福仿佛没有过多久,就要面临新的考验与压力,在挫败的角落中抗争,最后又得到一次幸福,然后,故事就周而复始地重复不已,卡通人物是不死的,所以他们的失败与压力不死,他们的幸福也总是在失落沉沦中重升。
不只童话或卡通是这样,在电视上演给大人们看的警匪。侦探、情爱的单元剧,都是。我们知道,只要这个世界不停止转动,人的挫折就不会终止,活在这世界一天, 就不可能有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的一天。即使贵为王子与公主也不能逃出这个铁律,这是为什么我们读古代王室的历史,发现争端、纠缠、丑闻的时代总比太平的时代多得多的原因。
是的,我们骑白马拿宝剑去砍杀妖魔、破除巫术,并不能使我们进入平安的境地。
我对于王子与公主的故事于是有了新的体会,如果我们把除妖魔的行动当成是一种象征,象征了王子去砍除了心中的妖魔与纠葛,到达一个宽广、博大、慈悲、无所动摇的心境,那么他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并不是不可能。
不要说走在荆棘遍地、丑怪狰狞的地方了,就是走在地狱的炼火中,也能有清凉的甘露。佛教里有一尊地藏王菩萨,由于心地无限光明与无量慈悲,经常在地狱中救护众生,当他走过地狱燃烧的烈火,每一朵火焰都化成一朵最美丽的红莲花,来承接他的双足,这是一则多么动人的启示呀!
不记得是哪一个诗人说过:人们常为了追求幸福而倒在尘沙之中,而伊甸园就在附近。莎士比亚也说过:快乐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方向。
幸福快乐不是一个结局,只是一个方向罢了,我们只能说一直在往那个方向走,而不能说是在朝那个结局前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从来都只是方向,所以没有人可以看到结局。
End
从前看童话书,有许多是关于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这种故事都是千篇一律,公主受到某种妖魔或巫婆的咒术所魅惑,变成植物、动物,或长睡、或禁制而失去了自由。王子,英俊、潇洒白马、手拿宝剑,经过重重磨难,终于把公
◎ 明 一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佛陀也在各种经典里面一再强调要我们精进,比如在《大方广宝箧经》中说:菩萨所有善方便业,皆由精进而得成办。等等。而在《离睡经》中更是教导我们要
来果老和尚初发心的人,用功怕妄想;久坐的人怕昏沉。我说你们这一种人,不能用功,了生死没有你的份。何以呢?因为,你们不知道妄想的范围,亦不知道昏沉的出身处。要晓得:无量劫来,上天堂也是它,下地狱也是它,
德山禅师有一次到崇信禅师那里悟道。崇信禅师住在龙潭,德山禅师初到龙潭的时候,因为心情不好,似乎牢骚满腹,于是在山门外大声叫道:说什么圣地龙潭,既不见龙,又不见潭!崇信禅师在山门内应道:你已到了龙潭!德
◎ 钱钟书 在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Vigny)的《诗人日记》(Journal d'un pote), 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喜乐(bonheur)一个名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
◎ 渡边和子在《小王子》一书中,有一段写到小王子在沙漠中寻找水源,他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发现月光下的沙漠非常美丽。小王子说:沙漠美丽是因为在某个地方隐藏着一口水井。人类也是一样,表面上看不到的水井隐藏
◎ 证 严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人生什么都是幻化无常,假使存着计较的心,只会造成身心的苦难。所以《八大人觉经》的第二个警觉,就是让我们知道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 莲花生 有着低劣业力的众生,将目标投注在世间的显赫与虚荣上,行一切事时,完全不会想到业力会成熟。未来的苦难会比现在的苦难持续的更久,因此要对三界有情众生心怀慈母般的爱与悲悯。要与菩提正觉心稳定地长
导语:拥有没有错,重要的是如何拥有。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生存,苦中作乐的虚荣心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从个人的贪欲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拥有的分享出去,打开心量,才能让生命拥有真正永恒的快乐。生命中的苦是多于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 一 行你快乐的程度,往往取决于你的心自由到什么程度。这里所谓的自由,并不是政治上的自由,而是指从懊悔、恐惧、焦虑和哀伤之中解脱出来。我已经抵达终点,回到家了。家就在此时此地。我圆满了,我自由了。一
拥有一颗快乐的心◎ 镜 空快乐是一种心态,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因为缺少一种快乐的心态,缺少发现快乐的眼光。其实,人生处处有快乐,只要我们有一种快乐的心态,只要善于发现,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能得到快乐。别
大家进到寺院里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要检视实践的成效,这与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没有冲突的。也就是我们不是去检讨有没有收获,而是检查我们的耕耘有没有出毛病?我们的重心还是放在耕耘
眼前贪图一时快乐 死后要受万劫苦报编者按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 --印光大师算尽则死。(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 程恭让为什么要提佛教的转型发展呢?我知道有些人看到这个题目,见到转型发展的字眼,就要摇头,乃至反对,这种情结说到底就是我提过的当代中国佛教或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第四大危机原教旨
布施可以得到财富 守戒可以得到快乐海涛法师1.闻法时,如果心念不集中,就好比把水倒入密闭的容器,一滴水也无法注入的。2.如果不反覆思维它的要点,同时深植于心,就好比把水注入裂壶中。3.或者以烦恼心来
◎ 蕅 益五蕴身心幻化物宇宙无非旅泊,而泊宇内者,毕竟是甚么人?五蕴身心,邸中幻物,唤作自己不得;然离身心,又唤何物作己。谓无岂不断灭,别有与神我何异?经云: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
恒传法师今天法会已经到第三天了,这三天我们一直在共修《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法会当中,在佛菩萨的摄受下,学到一些佛法的知识及生活的智慧。什么是智慧?智与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
◎ 容 通在佛的眼中世间的快乐都是痛苦,而我们众生因为太苦,所以世间的苦稍微轻一点,就觉得快乐,是一种傻傻的痛并快乐着。佛教说苦有三种,苦苦,行苦,坏苦。世间所谓的快乐,充其量也就是坏苦,乐极生悲,快
◎达 照人生所有的境遇,都可以是快乐的,也都可以是痛苦的。古时候,皇宫里面的生活很多人会向往,但是在皇宫里面侯门深似海,伴君如伴虎,如果没有什么智慧和能力,在那里也是很受苦的。也有很多人向往出家人的生
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的,生命趋于圆满而快乐明海法师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发生,让我们遭受不愉快、不欢喜,甚至痛苦的经验。每当回忆起这些不开心的事,就感慨自己的命不好。经常会羡慕别人,认
自在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以做好自己的本分事为自在这样你会永远快乐而得自在佛教讲身心自在并不是放荡不羁、无拘无束而是内心清净无染不随境转的自由自在真正的自在是内心造就的而不是外在环境给予的
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
问:一个朋友认识了一个上师,道理讲得非常令人尊重,后来又发现这个上师还有神通,她就皈依这个上师。但后来发现这个上师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并要求她做她不愿意的事情,她应该怎么办?答:选择上师这件事情,在密
越来越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已经忘记生命的根来源于自然。旅行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用快速的交通工具将自己移动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来短暂逃离现实而已。何不偶尔像古人一样,以脚步来丈量旅程,以日升日落来计数生命。今
网友:请教师父,有些人生活安逸却心灵脆弱,是因为要求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诚法师:缺少信念,在苦难甚至困难面前便很容易倒下。网友:法师,最近总是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里痛苦不堪,我才20岁,似乎陷入人生
快乐的人生,不在山珍海味上,在清和澹雅;快乐的人生,不在盲目追求中,在真诚相待;快乐的人生,不在别人的施舍,在自己争取;快乐的人生,不在遥远的未来,在当下获得。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下来,可想而知水是多么的重要。其实水有很多神奇的功效,可以美白肌肤,促进新陈代谢,瘦身减肥,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喝水。日本的肥胖率在全球是
不是因为多付出才会受伤,而是期待回报的心让自己受伤。所谓的感情,只是一场交换,一场我执与我执的较量,所以总是在伤害别人或被人伤害。痛苦的根源不是感情,而是我执,只有逐步放下我执,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左右逢源的人和谁看起来都很好,但是谁也不跟他真正好。低调的人,跟谁也疏疏落落的,但每个人心底里都盛着他。左右逢源的人,需要周旋于各种复杂,于是自己变得很复杂,人一复杂就疲惫。低调的人,只需静对自我的世
道医有一个简单的养生秘诀,这个养生方法,非常简单但特别实用,小编把这个养生方法分享给各位,让大家一起受益。这个养生方法怎么做?其实特别简单,就是用手掌去搓脚心,为什么搓脚心呢?因为脚心有一个穴位叫涌泉
我们常说比天空和大地更远的距离是人与人的距离因为人心里都会藏匿太多的猜忌和戒备很多时候我们背负着责任、情义疲惫的走着总希望走啊走啊能够看到艳阳可常常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我们始终摆脱不了阴霾其实想要快乐不难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家庭就是道场这个佛在经典上都有很好的教导,好好去学。佛没有教人不结婚,所以在家有优婆塞、优婆夷。这些学佛的弟子在佛门里占的人数是决定大多数,真正出家人是非常非常少数,出家人所做的工
真正的快乐秘诀空而有明分,明不灭而生。虽然我不断强调许多词汇的含义,但实际上,我并不希望大家纠结在字面的含义之上,我希望你们能够借由对词义的揣摩、反思,来触摸自己的心灵、认知自己的真心。词汇,仅仅是路
在比较、攀缘中,我们迷失了自家宝藏,追逐名利、财富、权势、色欲,形成了极不和谐的现象:物质在进步,素质在下滑;欲望在膨胀,精神在萎缩。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这就是痛苦的根源。所以,认识自
快乐的人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即希望生活快乐。快乐是人人一致的希望,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人人都能享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我们如何才会快乐?我提供以下四点意见:一、以舍为有:有的人整天妄想、贪求,这样的人生
学佛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也是一件艰难的事。当我们从佛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佛是由人和弗组成的。所谓人,是指所有人类的每一分子。学佛之所以容易。是因为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做的事情;所谓
高僧大德有「夺胎」现象,其本具福报,可免受胎狱之苦。在孕母怀胎八、九个月时,神识进入胎内,赶走原先之神识。例如:皇后怀孕,无福报者之神识虽投胎为太子,然此色身系暂时借用,若遇一有福报者,此人即会夺走前
助印经书,在佛弟子来讲是一件无上功德,其实印经是佛教广大佛法的一种方式,参与助印经书的佛弟子能够代表佛菩萨、高僧大德和古来先贤弘扬善道。把他们的般若智慧传播和流通,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如海法藏,行善积德,
韦陀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手持金
随着社会城市化发展,都市佛教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其作用和影响也将越来越大。都市佛教能否健康地发展,关系着佛教的整体发展。那么,都市佛教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或者说,目前佛教界应该关注什么样的现实问题
我们都知道修行是能够为我们带来很多的功德利益,而且作为修行人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我们也能够得到作为修行的快乐,那么修行能够享受的快乐是什么呢?第一种快乐修行人能够离苦得乐,快乐在那里呢?身体的苦无人能够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快乐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时,别人对我们的称赞;或是当生活安定,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人时,也会觉得很满足、很幸福。无论在家庭、事业或社会环境上,我们都会有许多快乐的想法或感受。
快乐真好陈士东快乐真好,但是有的人并不快乐。为什么他们不快乐呢?有的人生病了,他不快乐;有的人官场失意,便不快乐;有的人没有钱,所以不快乐。但是我看到某病人虽患有不治之症,他仍然整日笑容满面,即便是在
1、人多流动的地方不能施食。施食需要安静,需要地面空旷,人多流量大不合适。2、脏乱差的地方不能施食。诸葛长青曾经说过“施食就是请客”,就是“受佛菩萨委托,超度救助饿鬼道众生”。施食,真正起到作用的是佛
这一阵子致力于几件事,就无形中就把永忏楼随笔搁下来没写了。这几件工作,头一件就是校对拙作空虚的云稿样。全文一百二十万字左右,逐字修改,很费时间。校对是很不容易的工作,难怪很多作家不愿亲校,也怪不得日本
问:释尊弃王太子之荣贵。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在毗舍离附近地方。身已患病。便于娑罗双树间入灭。此说不审是否。范古农答:此为吾佛应化娑婆成佛之迹。若论其本。成佛久矣。
佛教寺院供奉护法神的地方是在寺院建筑中的伽蓝殿。“伽蓝”有两种含义,一指寺院的通称,二指佛教的护法神。伽蓝殿是供奉伽蓝守护神的堂宇。在宋代寺院中,伽蓝堂与祖师堂分建于法堂左右两侧,伽蓝堂内供奉伽蓝守护
快乐的不得了张慈田舍弃王位出家修行的跋提梨迦比丘,无论在森林,或在树下、空屋,常常自言自语地说:「快乐的不得了!快乐的不得了!」多位比丘担心跋提梨迦比丘还沈溺在过去王位的快乐记忆中,于是将这件事情向佛
何谓诵读经藏的地方,就是我们诵读经藏需要选择的处所,其分别包含“诵读佛教的处所和共修的处所。”诵读佛经的处所,也就是诵读佛经的地方。若在寺院挂单,诵读经藏之处可选择大殿或是厢房。若在家,一般选择书房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