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苦瓜·酸菜·石头
2024-10-14 12:53

◎ 来 圣

残阳如血。

山谷里,松涛阵阵。有鸟从远处飞来,在风中画出几道弧线,又倏地一下飞走了。雾气从谷底涌起,又弥漫开去,迅速地笼罩了整个山谷。

夜色越来越浓。

一块凸出的山石上,雕塑一般,我寂然而坐。风,掠过左脸,又越过鼻梁,向右脸掠去,凉凉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到什么时候结束,就这样,我静静地坐着,无思无想,一动不动。阿--弥--陀--佛--

一声佛号从背后传来。扭过头,一位出家人正往森林深处走去,灰色的长衫高高飘起,仿佛古树扶疏的枝条。我站起来,跟在出家人的背后,双腿麻木,一个趔趄,险些跌倒。出家人背后长了眼睛似的,放慢了脚步。

七弯八拐,一所古色古香的寺院出现在眼前。

一位年轻的出家人带我去住宿。屋里陈设很少、一床,一桌,一椅,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外面,风声很大,虫声很多,而屋里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寂静,静得让人能听见血管里血液流动的声音。

寂静里,我睡着了。

醒过来时,桌上已摆放着早餐。一碗稀饭,两个馒头,正冒着热气。还有一小碟苦瓜。苦瓜未经煎炒,只是用开水氽了一下,稍微放了点盐,清绿鲜亮,虽不涩,却生生的,苦苦的。

几天来,饭菜时有更换,而苦瓜却一直不变,都是那样生生的,苦苦的。本来,我平素不太喜欢吃苦瓜,偶尔吃一次,也是切得薄薄的,炒得熟熟的。可现在,饭菜每天都送到房间来,而且,那年轻的小师父每次都把苦瓜放在离我最近的地方,似乎是无意,又似乎是有意的。

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小师父,你们每餐都吃苦瓜吗?

没有。但师父特别交代,要每餐给您送一小碟苦瓜。说完,小师父轻手轻脚退出了房间。

夹一片苦瓜放进嘴里,既不咀嚼,也不吞咽,苦味一点一点地沁入我的心肺。说我运乖命苦?说我孤苦无依?抑或说人生百相,无非是苦?

冥然不悟。

第二天,桌上没有了苦瓜,却多了一小碗酸菜汤,跟苦瓜一样,摆在离我最近的地方。莫非要我餐餐喝酸菜汤?

果然是如此。

那酸菜汤有些微黄,却透亮见底,尝一口,酸味冲天,深入骨髓,让人难以忘记。

苦瓜,酸菜。酸菜,苦瓜。

猛然有悟。

这些天来,每一个傍晚,我都去与老师父相遇的地方,想在那石头上坐一坐,再次体会山风掠过鼻梁的感觉。

可每次,那位老师父都盘腿坐在石头上,面对落日,一动不动。石头上是长衫,长衫下是石头。灰色的长衫,灰色的石头,就这样互相融合,是二而一。

一天,我赶了个早,老师父还没去。端详着那块石头,平整、光洁。中间,老师父每天打坐的地方,尤其光亮、滑溜。

恍然大悟。

原本是来看落日的,可现在,我不看落日,只看石头。那石头,光洁、平整。趁老师父还没来,我赶紧往回走。

我决定要回家了。

天色尚早。山中的小路,湿润润的,躺着一路的树叶,犹如禅者睿智的思想,总是送你一程,又送你一程。

摘自《觉群》总第11期

End

苦瓜·酸菜·石头

◎ 来 圣残阳如血。山谷里,松涛阵阵。有鸟从远处飞来,在风中画出几道弧线,又倏地一下飞走了。雾气从谷底涌起,又弥漫开去,迅速地笼罩了整个山谷。夜色越来越浓。一块凸出的山石上,雕塑一般,我寂然而坐。风,

石头和树

石 头 和 树◎ 山 奇 一块山上的石头和一棵山上的树,是山上的一道风景。山下的人总觉得石头是多么高大,树是多么伟岸,都说石是奇石,树是奇树。于是,石头开始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天生就是高大的,是天生丽

苦瓜片泡水有奇效!99%的人不知道!

苦瓜一般是用于做菜的,其实苦瓜泡水喝的药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苦瓜具有很好的排毒美容的效果,性平,能够很好的消除身体的邪热以及疲乏情况,对于一些烦躁情况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下面就和大家说说苦瓜片泡水喝的

祥寿五佛母--佛与石头的一段对话

石头问:“为什么以前我爱着一个女孩时,她在我眼中是最美丽的,可现在我爱着这个女孩时,却常常觉得其她女孩更加漂亮呢?”佛问:“你敢肯定你是真的爱她,在这世界上你是爱她最深的人吗?”石头毫不犹豫地说:“当

石头希迁禅师的简介

旋赴曹溪,投禅家南宗惠能门下,受度为沙弥。惠能逝世时,他还没有受具足戒。不久,前往吉州青原山静居寺,依止先得曹溪心法的行思禅师,因机辩敏捷,受到行思的器重,有“众角虽多,一麟已足”的称誉。不久,行思又

石头希迁禅师的著录内容

希迁〈参同契〉(摘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三十)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色本殊质象,

石头希迁禅师的详细解释

旋赴曹溪,投禅家南bai宗惠能du门下,受度为沙弥。惠能逝世时,他还zhi没有受具足戒。dao不 久,前往吉州青原山静居寺,依止先得曹溪心法的行思禅师,因机辩敏捷,受到行思的器重,有“众角虽多,一麟已

石头希迁禅师的参禅经过

希迁先在曹溪门下受了熏陶,已有所证悟。当他初到青原山和行思见面时,行思问他为了求得什么而来,他说,未到曹溪以前,原未曾失落过什么。行思再问,那么为什么要到曹溪去,他就说,若不到曹溪,怎知不失。在这番简

石头希迁禅师的佛学贡献

六祖将示灭,有沙弥希迁(即南岳石头和尚也)问曰:和尚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祖曰:寻思去。及祖顺世,迁每于静处端坐寂若忘生。第一坐问曰:汝师已逝,空坐奚为?迁曰:我禀遗诫故寻思尔。第一坐曰:汝有师

石头希迁禅师悟道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青原行思禅师之法嗣,端州高要(今广东省肇庆市)人,俗姓陈。大概是宿世修行的缘故,母亲自怀上他以后,即不喜欢荤腥;降生后,不哭不闹,从不给保母添麻烦。希迁自幼聪慧,七八岁时就萌发了出家

石头希迁禅师的文化传承

希迁的门人颇多,著名的法嗣有药山惟俨、天皇道悟、丹霞天然、招提慧朗、兴国振朗、潭州大川、潮州大颠等。惟俨在同门中最受希迁器重,他传法于云岩昙晟,昙晟传洞山良价,良价传曹山本寂和云居道膺。后曹山一脉中断

石头希迁禅师的禅风

希迁的禅风,显然带有哲学思索的倾向,和同时的马祖道一之盛倡大机大用相比较,它是近于静态的。因而他所创倡的禅法,也可以说就是一种禅思。这种思想,以后还结合了坐禅而续有发展。承受希迁付法的药山惟俨即常事闲

石头希迁禅师的开悟

一天,他对马祖道一大师说:“像这样呆下去,不如请师父给弟子另指示一位大师,也许还有希望。”马祖道一大师听完后,说:“离此地七百里,有一位称为南岳石头的禅师,如果你到他那里,一定能有一个好的结果。”灵默

石头希迁禅师是怎样参禅的

希迁先在曹溪门下受了熏陶,已有所证悟。当他初到青原山和行思见面时,行思问他从曹溪那里带来了什么,他说,未到曹溪以前,原未曾失落过什么。行思再问,那么为什么要到曹溪去,他就说,若不到曹溪,怎知不失。在这

吴立民:第四章 南宗分灯 三、石头希迁

三、石头希迁(一)石头生平石头希迁(700-709),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其生平,可从以下几个时期申述之:1、少年时代。这位后来惯于静坐沉思的一代哲人,当其年少之时却是性格刚强好动,

洪修平:石头希迁与曹洞宗的禅法思想特点略论

内容提要:从禅学思想上看,石头希迁进一步发展了六祖惠能直指人心、当下解脱的顿教禅法,更注意从心与物、理与事的关系中去强调人的地位和人的当下解脱,其重要的特点之一是直面现实的人生而又超然世表。曹洞宗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