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赖永海:心香一瓣忆恩师
2025-03-04 09:07

心香一瓣忆恩师

1978年,国家实行新的学位制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我有幸成为任继愈先生的众多弟子之一。在读三年,先生为我们开设了佛教概论、佛经选读、史料学等多门课程。我后来走上佛教研究之路,完全得益于先生的启蒙、点化。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师父是如何领进门的,事实上却千差万别。毛主席曾称赞任先生是凤毛麟角、人才难得,应该说主要是称赞其具有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先生之指导研究生,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路的训练。他经常对我们说:要进行中国哲学和佛学的研究,有两个方面的准备是不可或缺的,一是理论的训练,二是资料的准备。理论是工具,没有好的工具,出不了高品位的产品;而资料有如原材料,没有充足的原材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不管是理论的训练还是资料的准备,都得下苦工夫,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

如果说硕士生阶段我对先生的传道授业还停留在一般性的感受,那么,到了博士生阶段,特别是博士论文的写作,我的感受真的从一般上升到了具体。我是先生的第一个博士生,毕业论文的题目是《中国佛性论》,全文近三十万字。当时还没用电脑写作,我的论文是用每页300字的稿纸写的,全篇近一千页。先生的眼睛本来就不太好,当我把文稿交给先生时,内心真有点忐忑不安,担心这太折磨先生了。可是,当先生把审读后的论文还给我时,我被震撼了!近一千页的稿纸上,几乎每页都留下了先生的笔迹,大至文句的修润,小至标点符号的改正他对学生的极端负责任的精神,确是我们今天指导学生的楷模。论文付梓时,先生又亲自为论文赐序,说了许多褒奖和鼓励后学的话,一个学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夫复何求!!

任先生的学生很多,当今国内从事宗教学和中国哲学研究的中年学者,相当一部分人出自任门。学生一多,通常很容易出现放羊现象,但先生指导学生之认真负责和无微不至,如果不是当事人,有些事是难以置信的。这几天我把先生生前给我的信件做了一番整理,发现仅手头留存下来的,就有62封之多。信中所谈,大至做人、研究方法,小至饮食起居、身体调养,乃至标点符号的应用,几乎涉及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我粗粗地浏览了一遍,无须隐讳,眼泪掉下来了。现谨引两件,以资佐证:

得来信,知道您的病情,这是长期营养跟不上,工作累,入不敷出,营运不良引起的。希望加强营养;饮用药酒(辅助营运)。同仁堂出产的国公酒为明代秘方,清代宫廷采用,加以完善,可以试服一瓶(我的孩子任重服用有效)。如南京买不到,我可以在北京买了给您带去。 任继愈 1991.12.18

江苏古籍出版社寄来《禅学研究》第一期。您的文章我首先看了,第17页有两处标点符号不大准确,一处印错了字,均在该刊第17页上最末一行,洞山良价,是排字工人认为价是简体字,改为繁体,改错了。价(读ji)不是价的简体,校对没有校出来。 任继愈 1993.1.30

任先生把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真真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一气尚存,奋斗不息。直到他临终前,还惦记着《中华大藏经》和《中华大典》的编撰工作。我们这些当学生的,确实应该继承先生的遗志,把先生的未竟事业继续推向前去,以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认识季羡林先生,缘于我的一本小书《佛道诗禅》。书是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1990年底我到北京开会,正好该书刚印出来,就和编辑一起去北大看季老。当我们轻轻敲开先生的门后,季老热情地接待了两个不速之客。我们向先生自报家门并说明来意:主要是来看看他,并送他一本最近刚出版的小书,请他指教。先生听后,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惊讶的话,他说:正在读你写的《中国佛性论》,并指着放在桌上的一本已经看了大半且书中夹着许多纸条的书。季老说:你的书写的很不错,我正在拜读,是刚从街上买来的。听了季老这一番话,我一时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季老何许人也?!他正在读我的书,书中还夹了那么多纸条,而且书是街上买的,不难想象,我当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同季老了聊了一会儿,老人家又带我俩去参观他的书房,从书房出来后,他又要陪我们在校园里走走,而且走得很远很远。

第二次去见季老,是想向老人家要一篇文章,为我主编的《禅学研究》撑门面当时我这么想,季老人这么好,说不定他老人家慈悲为怀,真的能遂了我们的心愿。结果怎么样呢?下面是季老特地为《禅学研究》撰写的《所谓中天音旨》一文的开头语:

月前,南京大学哲学系的赖永海教授来舍下,看到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兴趣,撺掇我把文章交给他,在他们新创办的《禅学研究》杂志上发表。我动了心,觉得应该对他们这一桩在荒漠上开辟绿洲的盛举呐喊两声,尽上绵薄,聊示随喜之微意。但是继而一想,又觉不妥,此文版权已交台湾,一女两嫁,似有违碍。我之进退,实为狼狈。经我再三考虑,忽然灵机一动,豁然开朗,似有天助,此文虽已长达两万余言,实为一未完成之杰作。原来的写作计划中尚有关于中天音旨一章现在永海兄索稿,使我身处夹道之内,何不补成此章,了此宿愿,又不辜负《禅学研究》之期望。

看了这一段话,对于季先生淳厚慈悲的为人和乐于奖掖提携后学的长者风范,大概无须我再说什么了。

也许先生自己不知道,他对晚辈后学的这种慈父般的关爱和呵护,给了年轻学人多大的精神力量!

End

赖永海:楞伽经译文【赖永海译】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我亲自听到佛是这样说的。在某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住在大海边的摩罗耶山顶的楞伽城中,同众多大比丘、大菩萨在一起,这些大菩萨都已通达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的一切诸法,明了诸识亦无常一之

赖永海:佛教与中国文化

一、缘起论是佛法的理论基石要懂佛教,首先得懂得缘起法。只有懂得缘起理论,才能真正把握佛法的基本精神。从历史的角度看,佛教的发展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等几个阶段。如果把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归于

赖永海:净慈道济与后期禅宗

净慈道济与后期禅宗南京大学 赖永海一. 道济其人道济和尚,俗称济公,志书中多称之为济颠,南宋时人,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神僧。关于道济其人,正史、僧传不见记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是以小说

赖永海:心灵净化与佛教的社会责任

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财富急剧增长,本来应如管子所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未使大多数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同步的提升,有时甚至恰好相反,物质欲望膨胀了,而精神

赖永海:顿悟渐修与鱼兔筌蹄

提要:本文著重分析了顿悟的修行观在中土佛教中的特殊地位。作者考察了顿悟成佛说发展的历史,分析了这种修行方法的基本特徵为:不容阶级、直观会意。其理论基础为本体、本性之学,即认为[理不可分,心性为一]。渐

赖永海:人间佛教与佛教的现代发展

人间佛教与佛教的现代发展赖永海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向现代化社会迈进了一大步。与之相应,各种社会文化都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传统?二是如何适应现实的社会?如果说

赖永海:禅净异同论

禅净异同论赖永海/南京大学隋唐以降,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当推禅净二宗。禅宗与净土宗有一个共同点,都崇尚简便易行。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号召,主张直探心海,寻找众生的本来面目;净土宗则以信、愿

赖永海:太虚大师与人生佛教

人生佛教在当今国际佛教界已是一股颇具影响之思潮和引人瞩目的力量。此股思潮之启始开端者,乃近代高僧太虚大师。大师一生为振兴佛教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其目的则在建立以人生为本位、以利益众生为旨趣的人生佛教。

赖永海:柳宗元与佛教

柳宗元与佛教赖永海柳宗元好佛,见诸典籍史乘,向来无大歧义。但是,柳宗元是不是唯物主义者,时人在讨论其世界观归属时,似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此中之关键,是如何看待柳宗元好佛问题。柳宗元是唯物主义者吗?如果

赖永海:论六祖革命

论六祖革命赖永海[内容提要) 有文章认为,真正的中国佛教始于六祖革命,而六祖慧能对传统佛教的革命性变革主要表现在:一是把传统佛教的真如佛变为心性佛;二是把传统佛教的强调佛度师度变为注重自性自度;三是把

赖永海:宋代看话禅及其思想特质

宋代看话禅及其思想特质普照思想研究员 第4回 国际学术大会(2005年) 发表 论文赖永海 南京大学 教授中国佛教自会昌毁佛之后,由于经典、文物多遭破坏,各宗均呈颓势,唯无须多少经典、仪轨之禅宗一枝独

赖永海: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赖永海昔日释氏振法鼓于天竺,夫子扬德音于华夏,两个思想巨匠,在东方两个文明古国的宗教、文化史上,都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两汉之际,佛法东渐,东方两大文化系统之间开始了一场

赖永海:传统文化——佛教现代化略论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向现代化社会迈进了一大步。与之相应,各种意识形态也正在逐步地现代化。意识形态的现代化,通常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传统?二是如何适应现实的社

赖永海:宗教与文化——兼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宗教与文化兼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赖永海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千百年来几乎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宗教一直高高在上,雄琚于上层建筑的顶端。宗教,既虚无缥缈,又触处皆

赖永海:心香一瓣忆恩师

心香一瓣忆恩师1978年,国家实行新的学位制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我有幸成为任继愈先生的众多弟子之一。在读三年,先生为我们开设了佛教概论、佛经选读、史料学等多门课程。我后来走上佛教研究之路,完全得益

赖永海: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佛教在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其后,受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步走上中国化的道路。隋唐之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进一步演化成中国化佛教。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当时的中国人用传统的宗教观念

赖永海:僧团如何办好佛学研讨会?

僧团如何办好佛学研讨会?赖永海-南京大学惠空法师要我就僧团如何办好佛学会议等问题谈点看法,这对我可是个难题,因平时很少往这方面去想,故提起笔后颇觉费劲。不过,既已冒然应允,只好硬著头皮往下写,写成什么

赖永海:《中国佛教文化论》绪论

《中国佛教文化论》绪论赖永海文化,作为一种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人类离开动物界的一把标尺。如果说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脱离动物界,那么,文化的现代化则意味着人类进入了现代化社会。宗教按费尔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