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老子论养生经
2024-12-12 13:46

话说老聃隐居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岂知其名,无足自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问修道之方,学术之旨,处世之要,于是其弟子遍天下。

有个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垒山上。住三年,畏垒之地民风大变: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众人欲推庚桑楚为君主。庚桑楚闻之,心中不悦,意欲迁居。弟子不解,庚桑楚道:巨兽张口可以吞车,其势可谓强矣,然独步山林之外,则难免网罗之祸;巨鱼,张口可以吞舟,其力可谓大矣,然跃于海滩之上,则众蚁可以食之。故鸟不厌天高,兽不厌林密,鱼不厌海深,兔不厌洞多。天高,鸟可以飞矣;林密,兽可以隐矣;海深,鱼可以藏矣;洞多,兔可以逃矣。皆为保其身而全其生也。保身全生之人,宜敛形而藏影也,故不厌卑贱平庸、

庚桑楚弟子中有一人,名南荣,年过三十,今日闻庚桑楚养生高论,欲求养生之道。庚桑楚道:古人曰:土蜂不能孵青虫,越鸡不能孵鸿鹄,各有所能,各有所不能也。桑楚之才有限,不足以化汝,汝何不南去宋国沛地求教老聃先生?南荣闻言,辞别庚桑楚,顶风冒雪,行七日七夜而至老聃居舍。

南荣 拜见老聃,道:弟子南荣,资质愚钝难化,特行七日七夜,来此求教圣人。老聃道:汝求何道?养生之道。老聃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蹦先?闻言,苦心求道之意顿消。如释重负,身心已变得清凉爽快、舒展旷达、平静淡泊。于是拜谢老聃道:先生一席话,胜我十年修。如今荣不请教大道,但愿受养生之经。

老聃道: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阴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南荣问道。此乃完美之境界乎?老聃道:非也。此乃清融己心,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南荣问道:如此即至境乎?老聃道。未也。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本平台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End

《老子》:十大天规,不可打破,君子知命不算命!

一、流水不争先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为而不争,方达所愿。可以削平山川却堵不住流水。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均衡,不因小失大、迷失自我。做事不能靠一

读《道德经》,感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像宝塔之巅的明珠,璀璨夺目。照耀着我国的古老文明。《道德经》这部不朽著作,即是道教的思想源泉也是道教的代表之作。老子在短短五千言中,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智慧,探究

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流传百世的千古智慧!

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圣人--老子和孔子,曾有过一次相会,他们的畅言,留下了千古美谈。让我们细细聆听,在研读和品味中,感知古圣先贤的胸襟和智慧!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扬行仁爱、复周礼、施仁政,但诸侯国群起纷争

这部经书仅五千余字,却是老子得道的秘密!

这部经书仅五千余字,却是老子得道的秘密!《道德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指引我们人生的大智慧。一、做人要懂

老子一句话,12个字,千百年来被奉为真理

一、大气做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1、立身淳厚,抛弃虚华老子首先提出了要大气做人。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三十八章》)可以概括为:处厚不薄,处实不华,意为抱朴守拙。抱朴

老子说: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人生是一条长河,得高人指明方向则幸也;人生如一本大书,深度阅读可乐在其中也!中华传统中,道家哲学,儒家智慧,可取之不竭!识不足则多虑见识不足、难以决断就会思虑过度、担忧狐疑、没有安全感。所以有时候,多

最高的帝王学,便是老子的《道德经》

道家学说的学脉传承、学派关系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我们公认的,那就是,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和首席代表,《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核心经典和巅峰之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

老子之道,启迪人类智慧的第一缕曙光!

老子之道,启迪人类智慧的第一缕曙光!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祖师、享誉全球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激励下,近几年纪念老子的活动尤为丰富多彩。推崇老子、喜欢老子的思

太极中蕴含的老子智慧

《老子》又称《道德经》,包含着道学深刻的理论,太极拳作为道学的一项武学艺术,也体现了道家的精神内涵。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

老子论养生经

话说老聃隐居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岂知其名,无足自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问修道之方,学术之旨,处世之要,于是其弟子遍天下。有个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垒山上。住三年,畏垒之地民

老子智慧:向天地学习低调,做人不刻意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第七章》  世上最久远的,最广大的,当然是天地,是宇宙,寿命动辄以几百亿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