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楞伽经》简介
2024-11-12 11:30

《楞伽经》简介

◎成观

《楞伽经》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禅宗初祖印度人达摩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因此是历来禅者修习如来禅、明心见性最主要的依据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经中详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而这些法门也都是法相宗、唯识学主要研习的对象,尤其是三自性(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以及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的体、相、用,更是唯识学的本色当行;甚至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以及二种无我(人无我及法无我)亦是相宗参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历来习相宗者也都把它列为与《解深密经》一样是必读的根本经典之一(本经亦为唯识宗所依据之六部根本经之一)。由于《楞伽经》既是一部性相圆融、各宗共尊的圣典,不论在性宗或相宗的根本经典中,都列于首要之位。故知本经对修学大乘佛法来讲,不论性宗或相宗都极其重要。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佛教,至今已经走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岁月。楞伽经佛教在纪元前后开始传入我国,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交汇、融合后,逐渐发展和演变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形成了众多的宗派,表现出百态纷呈的局面。仅以中国佛教的三大系统(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中的汉语系的主要学派就包括天台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等众多宗派。在这些众多的宗派中,又由于所倡导的修行证悟的方法各有特色,从而又各立门庭,各有传承,至今绵延不绝。如以《六祖坛经》为代表经典,首尊《楞伽经》,后以《金刚经》为主要的禅宗,在发展和演变中又形成五派,即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其中的临济宗自宋以后又形成了黄龙派、杨岐派。习惯上,人们将禅宗衍化的各派合称为五家七宗。其宗风在海内外之影响至今而未衰。佛教在思想上与魏晋风行的玄学义趣相投,迎合了文人学士的口味,在隋唐时大盛并与儒、道两家学说互为补充,形成了三家合流的局面,又经宋、元、明、清历代,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学问,代有大德高僧、学界巨擘。佛学成为博大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我们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应当具有冷静而客观的态度,既反对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的做法,也力戒从信仰或一宗一派的角度去解释佛教义理。注重于从印度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整体背景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注释佛教经典,使之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光大,这也是笔者的意愿所在。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

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针对佛僧对话,散文与诗句相互交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注释部分采用以句为主,兼顾数句一旨的方法,依次进行,有些佛教词语出现时前后在义理上各有侧重,则采用删繁就简的原则,予以复注;白话译文部分以直译为主,在有的术语已有注释的前提下,兼采意译,以便于阅读,这也是根据《楞伽经》具有突出的理论探究和人生哲学论辩的特征而采用的方式。应当说明的是在注释部分,作者并不恪守于旧注,而是突破一教或某宗的信仰与偏执,力图在印度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上进行冷静客观地工作,且根据需要采用了一些前期的研究成果,尚祈读者谅解。由于必须兼顾本书与丛书的衔接,时间紧迫,因此在工作中谬误、疏漏以至于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指正,由衷地期望本书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和帮助。

摘自《楞伽经义贯》

End

李炳南:净宗简介

李炳南居士讲述民国五十四年秋大专讲座弟子周家麟敬记(一)经典净土宗所根据经典,说到专门上,十方佛都有,在这里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何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呢?因为阿弥陀佛愿力最大,专为人了生死故。有三

《楞伽经》与禅宗之关系

◎ 印 海四卷本《楞伽经》是达摩传授给二祖慧可,并对他说仁者依行,自得度也,这是《景德传灯录》及《续高僧传》中所记载。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继承者是慧可二祖,二人之间,如此亲手授受,可见本经在禅宗中是

《楞伽经》简介

《楞伽经》简介◎成观《楞伽经》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禅宗初祖印度人达摩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因此是历来禅者修习如来禅、明心见性最主要的依据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经中详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而这

徐恒志:涵芬集 本书内容提要 徐恒志居士简介 目录 序

本书内容提要《徐恒志居士佛学文萃涵芬集》是徐老示寂后,由门人许洪亮等编录遗稿而成,内容包括: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书信集续编、记徐老与吕香光老居士的一段因缘、徐老谈心中心与祖师之采访录、关于参禅的几个问

于凌波:方伦居士简介

方伦居士简介于凌波现在执笔来写方伦居士的传记,不仅一般社会人士感到陌生,即使是佛教人士,知道方伦居士的人也不多了。然而,在一九六、七十年代,方伦居士是佛门中的弘法健将。他的著作风行台湾,特别是一套高、

日光菩萨简介

日光,梵名Su^rya-prabha。又作日曜菩萨、日光遍照菩萨。药师如来二胁侍之一。身呈赤红色,左掌安日轮,右手执蔓朱赤花。〔药师如来本愿经、灌顶经卷十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日光,梵名Su^

燃灯佛的简介

一、名号之由来燃灯佛,梵文Dipamkar,意为「锭光」,德文Dipamkara,英文Dipankara,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如来佛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 后记

后记小乘与大乘的分界线是什么?小乘只懂人无我,不懂法无我。大乘确立人无我、法无我观,但又不着二种无我相。小乘得人无我观后,以无所有处为涅槃,独善其身。大乘自度度他,以大悲本愿度济群生。不入涅槃。体现了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内容简介

生活中的佛教内容简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一日千里地发展,社会在全速前进。为回答佛教是否能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本集辑录作者最新研究成果,说明佛教是能与时俱时的宗教,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它都可为社会的不

南方增长天王简介

南方增长天王叫毗琉璃,“毗琉璃”就是增长的意思。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南方增长天王教化众生要不断地追求进步,不管是智慧、技能和品德,都应该时时“增长”,如果人们供奉他的话,无疑会收到这种效果。既然这

增长天王简介

增长天王的读音是「zēng zhǎng tiān wáng」。增长天王,梵文“Virūdhaka”,音译为“毗流驮迦”,佛教四大护法神之一,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守护南瞻部洲国土,因能增长他人的善根

准胝观音简介

在《准提陀罗尼经》中记载,佛陀为了愍念未来的薄福恶业众生,所以入于准提三摩地,宣说过去七俱胝佛所说的准提咒。称为神咒之王的准提神咒,其加持威力不可思议,他的感应甚为疾速与强大,持诵者可祈求聪明智慧,辩

赵州禅师的简介

赵州禅师(778年~897年),法号从谂,祖籍山东临淄,出生地曹州(今山东菏泽),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

真言宗的简介

真言宗,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密宗的一种,空海法师在唐求法,回国后以东寺为道场弘法,故称东密。其后逐渐分为小野、广泽二流,从此二流又分化出大量分派,大致可分为新义、古义二派。狭义之真言宗,特指流传于日

诸行无常的简介

《涅盘经》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佛说,所有事物的运行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有了生与死的概念,才会感到所有事物的无常生灭;如果没有生与死的分别,就不

旃檀功德佛的简介

旃檀功德佛,旃: zhān【名】(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檀: tán 。旃檀功德佛,是佛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以及《决定毗尼经》所载的三十五佛之一。为《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八十八佛大忏

斋僧的简介

设斋食供养僧众。初设斋僧的原意在于表明信心、皈依,后渐融入祝贺、报恩、追善的目的。我国唐代斋僧法会极为盛行,曾举行万僧斋。今之佛教徒亦盛行于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以斋僧供佛表达对三宝的恭敬供养。斋

作明佛母的简介

作明佛母,四手三眼,身红色,金发怒冲,手持莲花钩斧,搭箭拉弓,作射箭姿,腰系虎皮裙,颈 挂人头,头戴骷髅冠,身佩珠宝璎珞。足下踩一魔,若身居火中,具大权威势。佛母一面表法性一味,三目象征通达三世,四臂

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 前言

楞伽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学子观辉白话解前言序在灵山法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的波罗花献给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拈着这金色的波罗花向到会的大众展示却没有说什么,众弟子都不明白释迦牟尼佛的心意。大迦叶也没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