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李炳南:佛诞节宣言 旭日始旦
2024-10-17 11:38

风雨凄凄,长夜漫漫!宇宙间,不辨十方,一团黑漆。在一个崎岖不平的荒野里,峻岭绝堑,林木纵横;瀑流碛砂,棘榛交错;毒蛇猛虎,左右盘旋;罗刹夜叉,前后跳跃。这是什么地方?这就是娑婆世界了!

这个世界,本来就坏,况且到了灭劫的时候,那就更是一塌糊涂了。一般众生,迷惑颠倒,如醉如狂;举心动念,无不是贪嗔痴慢;抬手动身,离不开杀盗淫妄。造作罪恶的,大家都恭维他是英雄豪杰;规步矩行的,大家反耻笑他是废物蠢才。强暴的压软弱的,狡猾的欺老实的。你处了逆境,他还下井投石;你处了顺境,他又嫉妒怨恨。国与国之间,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是断不了磨擦的,断不了相害的。因果谁能明白?谁肯相信?结果当时,没有一个角落不流泪,没有一个角落不流血!殊不知人事无常,一转眼披毛戴角、铜床铁柱,再去酬他的业因。真是阴阴惨惨,一团黑雾,人间地狱,地狱人间!这样说来,阴雨黑夜、崎岖荒涂、堑林棘沙、蛇虎鬼怪,简直还是从轻处譬喻。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今天,忽然晓钟琅琅,敲出了一轮红日,升到空中;三千大千世界,顿时放了光明!这种光明,无有障碍,照破了世界假相,照醒了众生痴梦,照散了心中迷云,照见了万法真谛!从此,世界的黑暗灭去,狂潮也稳下了。有了是非,信了因果,暗路得了明灯,疾病得了医药,迷途得了指示,贫穷得了藏窖。一批一批的出了不少的善士,一辈一辈的出了无量的声缘菩萨;世界放了异彩,众生得了慈航!这是谁的功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或有人说:佛学固是很高深的学问,是有益社会的宗教,不过照你们上段这样说法,也未免是佛教徒张大其辞。说来,安定社会,自有政治;化导人群,世间也有几辈圣贤,讲仁说义;精神寻个归宿,也有其他宗教,何至单把佛教抬得这样高不可攀?实在说,佛教确确凿凿,就是高超,但是记者这枝秃笔太拙,也只能写几句皮毛话,他的精微处,实在还写不出来。

就先以政治来说,他是只能控制外形;有时失了控制力量,社会立刻就现出不安的状态来。若再配合上佛教,一方用政治力制裁有形的外表,一方用理智力化导无形的内心,自然政治减少障碍,易上轨道。亚洲各国,差不多就是这样方式,可以证明单调的政治,是偏颇的、是不健全的。

其次再说世道,讲道德说仁义,这不过只能使一般秉气优良的分子,畏惧清议,顾念舆论,不肯同流合污、浑水摸鱼。但是那些秉气不正的分子,冥顽不灵,惟利是图,那能肯听这些空调?畏顾什么清议舆论?若用佛教来一配合,上根的闻到这等希有大道,由君子善人再向上进,可得超凡入圣;下根的也能知因畏果,有欣有厌,化为君子善人,甚或证个人天小果。中国远古,世道化人,全是儒家讲仁说义的办法;气质不良的,他就不大顾忌。在汉以前,杀父弑君、上蒸下淫,这类的事,不知发现了多少。还有什么国君死了,用成百成千的活人去殉葬;什么坑杀降卒,一次就是几十万;什么活埋书生,杀人祭神;这些惨无人道的野蛮事,继续不断的表演。自从佛入中国,风气大变;儒家得了佛的帮助,五伦八德,才格外有力量。一直到近代,中国的民族,差不多都是外儒内佛;这是中国的实况,可以证明只讲道德仁义,还是缺乏健全元素。

宗教这个问题,可就太微妙了,这须加以追求,不似政治世道那样的显而易见。大概是在太古时代,人智简单,对于宇宙万象、人类穷通生死,都感觉的神秘,不能了解。受到环境的支配,又不能摆脱;理想中,必是有神掌权。这样愈演愈深,一唱百和,渐渐就产生了宗教。凡是不能了解、不能解决的事理,就都归到神权上去;自己最后归宿,亦依赖于神。但是到了近代,哲学科学,都在那里突飞猛进,宗教家的学说,已有许多事实理论,发生影响;所谓一动百摇,最后归宿这一件事,可就大成问题了。若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世道及政治,一定皆会受亏,社会怕是不会安定的;因为人类若没有一个最后希望,你教他甘守范围,本来是件难事。既不能阻止哲学科学的进攻,又不好强调,说白是黑;假若以后哲科二学再进步到百千万倍,宗教会不会倒下来?真的演到那种情形,自是众生的不幸!仔细研究起来,政治、世道、宗教这三事,在社会上好似鼎有三足,如缺一足,同时都难安立。到了那时,人类若皆奔竞于享受现实一途,社会的惨剧,岂不是更加严重?不妨,不妨!所幸尚有一个佛教存在,因为它一方能与哲科两学携手为友,一方能去辅助政治与世道,安稳社会。

这话就离奇了,佛教难道不是宗教?为什么不怕哲学科学进攻?既提出这一质问,请先想这一个佛学,顾名思义,就可解答。按这一字的意义,就是至高无上的真正平等,与真正了觉。佛是把宇宙万象,观察得清清楚楚,说的明明白白,一切现相,皆由众缘和合,不是神权,不是天权;众生的环境,皆由自造。最后的归宿,名叫涅槃,也是自我(此我是指真如,并非犊子实我,凡夫假我。)去证,什么神与天等,皆不能从旁为力。独有真我,万德万能。具足万德,所以广大慈悲,六道四生,一律平等拔苦与乐;具足万能,所以万有真相,照察清楚,不为万境所转,而能转变万境。用智光照澈一切,反对迷信;用智力转变一切,毫无依赖。佛圆四智,才能与哲科携手,而且与以启发。佛足十力,才能安稳世界;不但安稳,而且与以庄严。佛教虽在顺于世名上,强称宗教,实在他有特质;不同其他崇拜神天,任运流转。在二千五百余年前的今天,佛一降生就先有二句话特别声明: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有的宗教,感觉到哲科两学今日的威胁, 却暗暗的削足适履,去迎合潮流,以图挣扎,变一次质,再变一次质。将来合人身的细胞相似,生生灭灭,改改变变,经过一个时期,改变的全非本来算完事。他以为是见机而作,我看他等于未判死刑,先去自杀。但是今日佛教徒,也有一般沉不住气的人,同样的有这种情形;这是求学不深、信教不真之过。佛的教义,绝对的没有时间性,只有知见正邪的界线。正法轮是向前常转,要压挫一切,万不可教一切来摧折法轮。法轮常转,是崇正灭邪;摧折法轮,是崇邪灭正。必要明白:佛教是有特质的,是与哲科搀手而能助他启发的;社会众生,还正赖著佛教的特质来救度。

有人说:现在是末法时期,好比太阳过了中午,有些不景象,也是自然的趋势,不足为怪。但是这话我不承认。要知圣贤说话,有实有权;不问是权是实,皆是策砺后学;就是时当末法,也不是不能再使正法住世。古人有训,人能弘道,又说道不远人,这事就全在我们对于上求下化的心,发的大小,来定佛法的盛衰。佛法昌盛,世界才被光明,社会才得安乐,象生才得超拔;佛法衰败,世界就入了黑暗,社会就失了稳定,众生就失了皈依。从知佛法与世界众生,是有很密切关系的。释迦牟尼佛的降世,因缘是何等的重大?我们今日学佛,不是开法会、凑凑热闹,就算了事。这样岂能算报佛恩?必要效法世尊的大慈、大悲、大无畏的精神,来推动正法轮,让他不住的向前迈进, 使恶魔降伏、世界光明、社会安乐、众生得度,才能得本师欢喜,并且更能得到诸佛欢喜!

End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人格事业

俗话说:「在家为民百年,不如作官一日。」作了官,名留青史,子孙与有荣焉。但是,孔子告诫弟子,一个人是否作官,有无地位,不值得忧愁,应该忧愁的是人格事业有否建树了?若真能著书立说,也是不错。如果一味钻营

李炳南:契道之法

深信因果,多修阴德时下之人,最大毛病在于“不信因果报应”,然而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皆不离因果,今先以此开启话题。因果之事,错综复杂;因果之理,深奥难懂;类归之,有善、恶、无记、有漏、无漏等等差别;造

李炳南:报恩要及时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能出仕时,父母已是五、六十岁了,还有几年可以让你奉养?以前的人,每年一进腊月,不许说衰丧话,怕残冬年景引起老人家的感伤。子路是血性中人,父母健在时,家

李炳南:恶缘不生取净果报

万法因缘生,没因固然不能结果,有因可能也不结果,这当中必得有缘,缘方四种: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凡是发生的因缘于众生有害的,都堵住它,没缘就不会结果。比如有一位祖师在荒野遇著强盗,强盗用草

李炳南:学佛重在力行

大乘佛法以圆成佛果为其目的,以法性空慧为方便,摄导万行趣证无上菩提。要达到成佛的果位,必须发大誓愿,行菩萨道,广行六度万行,证悟甚深不二法门,中道实相义,诸法尽证无余,始成佛道。修行要亲自实践,亲自与

李炳南:知果畏因宜谨慎 逢缘遇境好修行

知果畏因宜谨慎 逢缘遇境好修行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为中慧班开示弟子吴碧霞敬记序诸位谛听!善讲者不如善听者,‘诸法于恭敬中求\’,纵我今日所讲,不如从前,然以谛听恭敬,必得法益;况诸位借公余念佛

李炳南:未证真如应慎因缘

学重行解相应。解而不行,说食数宝;行而不解,多入歧途;两俱有过。今修净者;但曰念佛,求生西方,只知向果上攀缘,至于所念,如法与否,慢不加察。是于因力缘力,反而忽之,宁非不知务本耶?经曰:因地不真,果招

李炳南:富贵贫贱

雪公云:作善降之百祥,作善是富贵之因,未作善而来了吉祥事,这种好事我不要。作恶降之百殃,作恶是贫苦之因,若没有作过恶事,却得贫贱,君子看作是天命使然,不会摆脱除去,反而是安心接受。以佛家的道理来说,这

李炳南:万念纷飞之际,正是用功时节

时间地点:民国六十八年元旦慎斋堂开示主讲人:李炳南明伦月刊社整理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但说的都是经文,且讲经已讲三十年,道理渐渐的就愈讲愈深了。经本来都是平等的,但脉络各

李炳南:雪公生活点滴──盐就是宝

作者:志行凡是雪庐老人的学生或好友,都知道老人的视力,并没有老化,甚至于许多年青人都不如。若在往生前,老人有作视力检查的话,很可能还是一.二呢!这虽然是老人的正报不凡,而平时的保养得宜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李炳南:糖果纸的启示

作者:戒光雪公老师平素居家非常珍惜字纸,看过老人讲演稿及诗稿的同修都知道,老人诗文的初稿全是写在日历纸或作废考卷纸的背面。而家中的纸篓,亦分装垃圾及装字纸二桶。因为字纸篓中的纸,是要用烧的。某日,一弟

李炳南:净宗简介

李炳南居士讲述民国五十四年秋大专讲座弟子周家麟敬记(一)经典净土宗所根据经典,说到专门上,十方佛都有,在这里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何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呢?因为阿弥陀佛愿力最大,专为人了生死故。有三

李炳南:人究竟为什么活著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问:我们一天忙到晚,一生忙到老,究竟忙些什么?答:一般

李炳南:心安住在道

雪公云:怎知‘志\’有没有立住?心若志在道上,外物就动摇不了,富贵、威武、贫贱都动摇不了。但是最难的还在于平常的事,像三餐吃粗食、穿粗布衣,自以为可耻,这就是虚荣之心,就是好名好利。名利和道恰好是相反

李炳南:念佛当下即佛

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佛的化身,佛有法、报、化三身,法身佛尽虚空遍法界,充满整个法界。报身咱不讲,化身\有千千万万,化身佛不限于是人形,用在什么地方就变什么,应以何身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门余大道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五十八年于善果林弟子徐醒民敬记解脱六道轮回之苦,人天皆不究竟。证罗汉果,断一百六十余品见思惑,本性已放光明,不再迷入轮回之路,若依大乘法修成佛果,则万德万能,最为究竟。解脱之法虽经

李炳南:雪公师训数则

众生啊文:庄贵四十年左右, 雪公初来台湾,老人家一面施医一面弘法。当时本人因膝下无儿无女,听经闻法十分自由方便。后因舍妹产下一女婴,拟送人领养,正好送给本人,当时曾抱此女婴请雪公看病,并禀告老人家想收

李炳南:念佛 - 十善业道

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佛的化身,佛有法、报、化三身,法身佛尽虚空遍法界,充满整个法界。报身咱不讲,化身有千千万万,化身佛不限于是人形,用在什么地方就变什么,应以何身得度者,即

李炳南:化他何以不成

化他何以不成因轻忽「戒、定、慧」,以致:不契机理 (少慧)身不作则 (少戒)不耐烦苦 (少定)不平等观 (少慧)不能慈摄 (均少)见三无漏学重要性讲表節錄自 明倫月刊

李炳南:小宣传集锦

小宣传集锦李炳南老居士著述国父 孙中山先生批评佛教中国民族神圣的性格对国尽忠居家尽孝孝是中国人的根性解释不明佛理的几种误会正信因果不迷信鬼神究竟安乐只有这一条路珍重诸位的人身,赶快学佛群盲摸象的故事弃

李炳南:孝是中国人的根性

中国的古训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先这一类的话很多,不能枚举,只就这两句上看,便知做人的根本是个孝字。父母活著的奉养,死了的丧葬,都要尽上十二分力量去办,这也不算完事,还得永远的祭祀,才觉孝道无亏。佛教讲

李炳南:吃糖的蚂蚁

蚂蚁喜欢吃糖,乃是人尽皆知的事,可是,您知道终日以糖为食的蚂蚁,会吃出怎样的形貌吗?日前,开饼店的莲友某,就其长期观察所得下一结论:终日吃糖的蚂蚁,会吃得形貌一代比一代小,乃至萎缩而绝种。在酸、甜、苦

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正是用功时节》

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但说的都是经文,且讲经已讲三十年,道理渐渐的就愈讲愈深了。经本来都是平等的,但脉络各有不同,无论讲什么经,一次二次是讲不完的,所以要讲个概要很难。元

李炳南:学佛求成佛,成佛仗弥陀

时间地点:乙丑年在鹿港布教所主讲人:李炳南弟子吴碧霞敬记本人年已九十八,做事总是有心无力,今日难得见面,谈话就只拣重要的来谈,谈过之后,最要紧的,还是在于大家的实行。我们为什么学佛呢?学佛,就是大家都

李炳南:当生成就之佛法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一、人生逆境多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的事,

李炳南:永远不识泰山

永远不识泰山作者:芹生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切莫无知妄作,有眼不识泰山。老人家并以泰山为喻,说了一则故事,十分耐人寻味。雪公老师说:从前有位外地的读书人,走到泰山山脚下,

李炳南:李炳南居士《随师闻法记》

道场是求道的地处,大家来道场,若不求道,只图热闹一场,这样什么好处也得不到。道是什么?道人人皆有,而人人皆不晓得,所以必须求道。现在有现在之道,将来有将来之道,这么说,是二个道吗?不是,道只有一个没有

李炳南:择邻、择戏、择友、择偶

择邻处【宅第不可随意住,必须选择,如孟母三迁就是择宅而居。住在水肥公司、瓦斯公司旁边,就妨害身体健康;住在风化街旁就妨害心理。所以「宅」这个字本来就有「选择」的意思。自古即有「千金置宅,万金买邻」的观

李炳南:苦口婆心话放下

苦口婆心话放下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七十三年在鹿港布教所弟子黄洁怡敬记大家要明白,学佛是为了什么?小乘佛法只是为个人了生死。大乘佛法,光自己了生死还不行,必得叫大家一同了生死,这叫自利利他。鹿港这个道场

李炳南:报恩及时

报恩及时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是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能出仕时,父母已是五、六十岁了,还有几年可以让你奉养?以前的人,每年一进腊月,不许说衰丧话,怕残冬年景引起老人家的感伤。子路是血性中人,父母

李炳南:极乐真诠

极乐真诠李炳南居士讲述民国七十五年元旦在慎斋堂讲弟子吴碧霞敬记┌二种生死┐(甲)无众苦┼六道轮回┼三僧劫─┐└求法困难┘│┌深信├┼切愿┌一生解脱┐│└力行(乙)受诸乐┼一生安养┼七日成功┘└诸佛护念

李炳南:宗派

佛教分为各种宗派,这是我国学者见到佛法如海,为着便利修习,各择一条路,去求专精,并非树立门户,是此非彼。各宗命名,有取地、取人、取法的不同。现下虽尚有十宗的名目,实际上已经有数宗很少有人研究了。(一)

李炳南:观过知仁

亲友有过错,人多袒护,这是人之常情,若就公家而论,这是私情,亲友有错就是错,不能结党营私。但是,说别人家的坏话固然不对,说自己亲友的坏话,也不能算对,所以有人偷羊,其子出来检举,有违父子天性,圣人不许

李炳南:断惑之难

经上有一譬喻,要断一品惑,就如同截四十里瀑流,那么困难!由此可知,断惑是很难办到的。若问本人活了九十六岁,学了七十多年佛,断了多少惑呢?很诸位讲实话,我一品惑也没断。但是,我有了特别法门,什么特别法门

李炳南:被围困发心吃素,蒙介绍皈依印公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为期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舍,勒索民饷,粮

李炳南:做菩萨要接受众生的考验

文:苏爱雪公在台中慈光图书馆,讲了将近二十年的华严经,华严经上讲到菩萨的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二阶位,当时便去问 雪公老师:‘老师啊!为什么做菩萨,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和阶位,才

李炳南:念佛一心必知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往往无法解脱。比如今日世界战事纷迭,洋人都有毁灭力甚强的原子弹,只要一被引爆,后果不堪设想。此种苦难,世人皆束手无策,只有佛有办法。什么办法呢?佛家讲

李炳南:做对社会有益之事

文:慧安雪公老师说:‘那一件事情对社会有利益的,我就干。那一件事情对社会有害的,我就不干。我不管它,这件事情是流行不流行。现在是流行杀警察、抢银行、要红包,这个我绝对不干。那么,见洋人叫洋爸爸,我怎么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