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 赖永海明清工艺造像主要是继承宋代城市工艺的传统。明代的工艺造像包括玉石雕刻、牙雕、木雕、竹雕、雕漆等工艺。明清民国工艺造像有一定的延续性,故本小节内容叙述上顾及时代。自明代中期起,江南嘉定、金陵成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俗话说:「在家为民百年,不如作官一日。」作了官,名留青史,子孙与有荣焉。但是,孔子告诫弟子,一个人是否作官,有无地位,不值得忧愁,应该忧愁的是人格事业有否建树了?若真能著书立说,也是不错。如果一味钻营
深信因果,多修阴德时下之人,最大毛病在于“不信因果报应”,然而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皆不离因果,今先以此开启话题。因果之事,错综复杂;因果之理,深奥难懂;类归之,有善、恶、无记、有漏、无漏等等差别;造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能出仕时,父母已是五、六十岁了,还有几年可以让你奉养?以前的人,每年一进腊月,不许说衰丧话,怕残冬年景引起老人家的感伤。子路是血性中人,父母健在时,家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却可以一生横超三界!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
万法因缘生,没因固然不能结果,有因可能也不结果,这当中必得有缘,缘方四种: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凡是发生的因缘于众生有害的,都堵住它,没缘就不会结果。比如有一位祖师在荒野遇著强盗,强盗用草
大乘佛法以圆成佛果为其目的,以法性空慧为方便,摄导万行趣证无上菩提。要达到成佛的果位,必须发大誓愿,行菩萨道,广行六度万行,证悟甚深不二法门,中道实相义,诸法尽证无余,始成佛道。修行要亲自实践,亲自与
知果畏因宜谨慎 逢缘遇境好修行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为中慧班开示弟子吴碧霞敬记序诸位谛听!善讲者不如善听者,‘诸法于恭敬中求\’,纵我今日所讲,不如从前,然以谛听恭敬,必得法益;况诸位借公余念佛
学重行解相应。解而不行,说食数宝;行而不解,多入歧途;两俱有过。今修净者;但曰念佛,求生西方,只知向果上攀缘,至于所念,如法与否,慢不加察。是于因力缘力,反而忽之,宁非不知务本耶?经曰:因地不真,果招
雪公云:作善降之百祥,作善是富贵之因,未作善而来了吉祥事,这种好事我不要。作恶降之百殃,作恶是贫苦之因,若没有作过恶事,却得贫贱,君子看作是天命使然,不会摆脱除去,反而是安心接受。以佛家的道理来说,这
时间地点:民国六十八年元旦慎斋堂开示主讲人:李炳南明伦月刊社整理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但说的都是经文,且讲经已讲三十年,道理渐渐的就愈讲愈深了。经本来都是平等的,但脉络各
作者:志行凡是雪庐老人的学生或好友,都知道老人的视力,并没有老化,甚至于许多年青人都不如。若在往生前,老人有作视力检查的话,很可能还是一.二呢!这虽然是老人的正报不凡,而平时的保养得宜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作者:戒光雪公老师平素居家非常珍惜字纸,看过老人讲演稿及诗稿的同修都知道,老人诗文的初稿全是写在日历纸或作废考卷纸的背面。而家中的纸篓,亦分装垃圾及装字纸二桶。因为字纸篓中的纸,是要用烧的。某日,一弟
李炳南居士讲述民国五十四年秋大专讲座弟子周家麟敬记(一)经典净土宗所根据经典,说到专门上,十方佛都有,在这里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何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呢?因为阿弥陀佛愿力最大,专为人了生死故。有三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问:我们一天忙到晚,一生忙到老,究竟忙些什么?答:一般
雪公云:怎知‘志\’有没有立住?心若志在道上,外物就动摇不了,富贵、威武、贫贱都动摇不了。但是最难的还在于平常的事,像三餐吃粗食、穿粗布衣,自以为可耻,这就是虚荣之心,就是好名好利。名利和道恰好是相反
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佛的化身,佛有法、报、化三身,法身佛尽虚空遍法界,充满整个法界。报身咱不讲,化身\有千千万万,化身佛不限于是人形,用在什么地方就变什么,应以何身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五十八年于善果林弟子徐醒民敬记解脱六道轮回之苦,人天皆不究竟。证罗汉果,断一百六十余品见思惑,本性已放光明,不再迷入轮回之路,若依大乘法修成佛果,则万德万能,最为究竟。解脱之法虽经
众生啊文:庄贵四十年左右, 雪公初来台湾,老人家一面施医一面弘法。当时本人因膝下无儿无女,听经闻法十分自由方便。后因舍妹产下一女婴,拟送人领养,正好送给本人,当时曾抱此女婴请雪公看病,并禀告老人家想收
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佛的化身,佛有法、报、化三身,法身佛尽虚空遍法界,充满整个法界。报身咱不讲,化身有千千万万,化身佛不限于是人形,用在什么地方就变什么,应以何身得度者,即
化他何以不成因轻忽「戒、定、慧」,以致:不契机理 (少慧)身不作则 (少戒)不耐烦苦 (少定)不平等观 (少慧)不能慈摄 (均少)见三无漏学重要性讲表節錄自 明倫月刊
小宣传集锦李炳南老居士著述国父 孙中山先生批评佛教中国民族神圣的性格对国尽忠居家尽孝孝是中国人的根性解释不明佛理的几种误会正信因果不迷信鬼神究竟安乐只有这一条路珍重诸位的人身,赶快学佛群盲摸象的故事弃
中国的古训夫孝德之本也百行孝为先这一类的话很多,不能枚举,只就这两句上看,便知做人的根本是个孝字。父母活著的奉养,死了的丧葬,都要尽上十二分力量去办,这也不算完事,还得永远的祭祀,才觉孝道无亏。佛教讲
蚂蚁喜欢吃糖,乃是人尽皆知的事,可是,您知道终日以糖为食的蚂蚁,会吃出怎样的形貌吗?日前,开饼店的莲友某,就其长期观察所得下一结论:终日吃糖的蚂蚁,会吃得形貌一代比一代小,乃至萎缩而绝种。在酸、甜、苦
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但说的都是经文,且讲经已讲三十年,道理渐渐的就愈讲愈深了。经本来都是平等的,但脉络各有不同,无论讲什么经,一次二次是讲不完的,所以要讲个概要很难。元
时间地点:乙丑年在鹿港布教所主讲人:李炳南弟子吴碧霞敬记本人年已九十八,做事总是有心无力,今日难得见面,谈话就只拣重要的来谈,谈过之后,最要紧的,还是在于大家的实行。我们为什么学佛呢?学佛,就是大家都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一、人生逆境多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的事,
永远不识泰山作者:芹生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切莫无知妄作,有眼不识泰山。老人家并以泰山为喻,说了一则故事,十分耐人寻味。雪公老师说:从前有位外地的读书人,走到泰山山脚下,
道场是求道的地处,大家来道场,若不求道,只图热闹一场,这样什么好处也得不到。道是什么?道人人皆有,而人人皆不晓得,所以必须求道。现在有现在之道,将来有将来之道,这么说,是二个道吗?不是,道只有一个没有
择邻处【宅第不可随意住,必须选择,如孟母三迁就是择宅而居。住在水肥公司、瓦斯公司旁边,就妨害身体健康;住在风化街旁就妨害心理。所以「宅」这个字本来就有「选择」的意思。自古即有「千金置宅,万金买邻」的观
苦口婆心话放下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七十三年在鹿港布教所弟子黄洁怡敬记大家要明白,学佛是为了什么?小乘佛法只是为个人了生死。大乘佛法,光自己了生死还不行,必得叫大家一同了生死,这叫自利利他。鹿港这个道场
报恩及时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是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能出仕时,父母已是五、六十岁了,还有几年可以让你奉养?以前的人,每年一进腊月,不许说衰丧话,怕残冬年景引起老人家的感伤。子路是血性中人,父母
极乐真诠李炳南居士讲述民国七十五年元旦在慎斋堂讲弟子吴碧霞敬记┌二种生死┐(甲)无众苦┼六道轮回┼三僧劫─┐└求法困难┘│┌深信├┼切愿┌一生解脱┐│└力行(乙)受诸乐┼一生安养┼七日成功┘└诸佛护念
佛教分为各种宗派,这是我国学者见到佛法如海,为着便利修习,各择一条路,去求专精,并非树立门户,是此非彼。各宗命名,有取地、取人、取法的不同。现下虽尚有十宗的名目,实际上已经有数宗很少有人研究了。(一)
亲友有过错,人多袒护,这是人之常情,若就公家而论,这是私情,亲友有错就是错,不能结党营私。但是,说别人家的坏话固然不对,说自己亲友的坏话,也不能算对,所以有人偷羊,其子出来检举,有违父子天性,圣人不许
经上有一譬喻,要断一品惑,就如同截四十里瀑流,那么困难!由此可知,断惑是很难办到的。若问本人活了九十六岁,学了七十多年佛,断了多少惑呢?很诸位讲实话,我一品惑也没断。但是,我有了特别法门,什么特别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