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李利安:当代亚太地区宗教的全面展示——评黄心川《当代亚太地区宗教》
2025-03-25 12:10

西方有许多学者认为,当代世界的基本格局正在从以政治经济为主体的时代转向以文明体系为主体的时代,而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体系基本上都是以宗教为其内在的灵魂和外在的标识,所以,他们认为,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已不再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立,而是各种宗教文明体系之间的对立,并认为在目前和未来一个很长时间内,世界文明体系的对立将主要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以及儒教文明的对立。这种观点尽管也有许多偏颇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其他各种热点问题,的确都有很深刻很复杂的宗教问题纠缠在其中。

当今世界,无论是文明的矛盾与冲突,还是文明的融合与互补,一般来说都首先表现为各种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所以,宗教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舞台上的地位实在是不可低估。而在世界整个宗教文化的舞台上,亚太地区从古到今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尤其是在今天,亚太地区宗教不仅对亚太地区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在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认识当代亚太地区的宗教,不但是理解当代亚太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的关键,也是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脉络的一个基本前提。

由我国著名宗教学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黄心川教授主编的《当代亚太地区宗教》,正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经过诸位学者精心地研究撰写,现已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我国目前第一本系统研究和介绍当代亚太地区宗教的专著,这无论在中国的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在社会的实践应用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阅读本书后,认为本书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体系严整,资料翔实,信息量大,直面现实,是对当代亚太地区宗教的全新展现。综合起来看,本书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书系统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几种关于亚太地区的概念,并对本书所采用的亚太地区概念做了说明,从而给了一般读者一个清晰明了的交代。书中认为,亚太地区就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略称,从广义来讲,涵盖了亚洲所有国家和地区以及大洋洲和太平洋上的岛国还有北美、中美和南美的太平洋沿岸国家,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狭义来看,它通常指环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太平洋西岸的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和北美的太平洋沿岸等共20多个国家,也就是今天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所包纳的地区。还有另外一种划分,即根据联合国章程,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所属的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所属的49个国家,其中亚洲部分除了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外,还有南亚六国、中亚六国和西亚东部的个别国家。本书就是采用的最后这种划分方法,这不但符合联合国的章程,更重要的是这种地区划分在世界宗教发展史和目前的世界宗教发展特征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形成一个特色分明的宗教文化发展区,从而也就具有了内在的科学性和外在的明确性。

第二,本书对亚太地区宗教发展的历史做了非常清晰、准确的梳理,并对各个不同时期这一地区宗教发展的特征做纵向的追溯,尤其是亚太地区宗教发展史上比较发达的公元前10世纪末到公元10世纪中叶这段时期的宗教发展状况与基本特征作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出六个特征,即:1.宗教的教规、礼仪和组织都较前一时期更加完备;2.大量的宗教经典涌现出来;3.思想繁杂,宗派林立;4.宗教文化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宗教占据了统治思想的地位,起着统治思想体系的作用;6.宗教的传播、交流及其影响迅速扩大。这种简洁明快的总结,对于人们理解亚太地区宗教的历史源流与今天依然存在的个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

第三,本书在宏观把握亚太地区宗教历史发展与当今特征的基础上,将亚太宗教划分为5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宗教文化区,即:1.东北亚宗教文化区,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等;2.南亚宗教文化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马尔代夫、尼泊尔、斯里兰卡;3.东南亚宗教文化区,包括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4.中亚宗教文化区,包括伊朗、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5.大洋洲宗教文化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大洋洲其他岛国。在5大区域之内,本书基本采用了按照国别进行阐述的原则,而对东南亚地区的宗教则采用按照宗教类型进行介绍的方法,这种原则和灵活的方法相结合,基本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一个地区的宗教,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更清晰明了地展现一个地区宗教的特征。例如,在东南亚地区,按照教别就明显比按照国别更加科学,而在其他地区,则按照国别明显优于按照教别。亚太五区的划分既凸显了各不同区域宗教文化的特征,也有利于认识各区域之间的文化联系,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亚太地区宗教的历史和现实。

第四,本书特别注重对当代亚太宗教现实状况的介绍和宗教现实问题的分析,特别是对新兴宗教的介绍用力颇多,形成本书的又一大特色。本书对亚太五区宗教的阐述,虽然也涉及基本的历史线索,但这也只是为了更容易理解当代宗教现实问题,而每个部分的主体部分都是对现实宗教状况的介绍和现实宗教问题的分析。在对现实宗教问题的分析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大量可靠翔实的资料,特别是广泛运用各种统计数字来进行说明,不但论证有力,而且简洁明了。书中对新兴宗教的分析则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新兴宗教最突出的几个地区。例如,对日本在二战之后出现的、至今依然广泛流行的各种新兴宗教的分析就非常到位,它把二战以后日本主要新兴宗教划分为四个系统,即:佛教系统、神道系统、基督教系统、融合诸教系统,再对各系统中最重要的新兴宗教进行分别的介绍,还列表对各主要新兴宗教进行了展现,涉及各个新兴宗教的教团名称、所属系统、教主以及信徒人数等,最后,还从总体上分析了当代日本新兴宗教的特征,即:1.神秘主义、巫术、咒语的流行;2.以青年为信徒的主体和主要的社会力量;3.多种教义的融合;4.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调和等。再如,对韩国当代宗教的介绍也是将大量篇幅放在对新兴宗教的介绍方面,涉及到圆佛教、统一教、天道教、大棕教、天教、圣德教、太极教等。另外,本书对东南亚地区流行的德教也作了简明清晰的介绍,对目前依然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大洋洲其他岛国流行的土著宗教、混合宗教、毛利人宗教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也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这也是关注宗教现实问题的一种体现。

第五,本书对亚太地区佛教的阐述独具特色,既翔实系统,又清晰明了,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佛教在亚太地区共有三个大的体系,一是属于大乘显教系列的,均由汉传佛教发展而来;二是大乘密教,也即俗称喇嘛教的藏传佛教;三是俗称为小乘佛教的南传上座部佛教。 .

本书对当代亚太地区大乘显教的介绍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关于日本佛教,书中对二战以来日本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做了梳理,对主要问题做了简明的阐述,对目前的状况作了宏观的描述。对属于佛教系统的日本新兴宗教,本书做了更为翔实的介绍,涉及到的主要派别有创价学会、立正佼成会、灵友会、佛所护念会教团、阿含宗本厅等5大教派。对这几个教派的介绍涉及到各教派的创立、发展、教义、主要特征、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可谓包罗齐全,其中对立正佼成会特征的分析,可视为日本当代佛教系统新兴宗教总体特征的一个代表。作者认为,这些特征是:1.纯粹在家者的教团;2.开放性,即不排他性;3.强调个人信仰与世界和平;4.城市型宗教,即传播和存在于城市之中;5.学林制,即注重干部的培养和出国留学。关于韩国佛教,本书既涉及其传统的佛教,也包纳了属于佛教系统的新兴的圆佛教。对于传统佛教的介绍,除了宏观描述之外,主要涉及战后韩国佛教的发展变化、当代韩国佛教的主要教理、现存主要宗团情况、目前韩国佛教所开展的主要活动,如布教、社会福利、改革等,对韩国目前佛教的发展变化情况也做了介绍。对于属于佛教系统的新兴的圆佛教的阐述,也涉及到最基本的一些方面,如圆佛教的基本历史、圆佛教的基本教义、圆佛教的教团组织、圆佛教目前所开展的主要活动等。

关于亚太地区大乘佛教密教一系,本书在涉及有关佛教流行地区的章节都有不同程度的交代,尤其是在对当代蒙古宗教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宗教的介绍中,重点介绍了这些地区流行的大乘密教,也即藏传佛教。关于蒙古的藏传佛教,本书的介绍系统而详细,既追溯了它的历史,更关注了它的现实,特别是针对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发展特征,对佛教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国家关于佛教的政策做了纵向和横向的说明,对目前蒙古地区兴起的宗教性政党组织也做了介绍,显示了明显的藏传佛教在特殊地区的个性特征。书中还涉及当代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另外几个重大问题,如蒙古藏传佛教的宗教教育问题以及当代蒙古藏传佛教的主要寺院和主要活动。关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藏传佛教在当代的情况,本书则通过另外一种系列来进行介绍,即先按照地区,后再总括,在总括中则是按照当代本地区藏传佛教的特征来进行分类。这种方法有利于读者清晰地把握和准确地理解当代俄罗斯西估利亚地区的藏传佛教。

关于亚太地区的南传佛教,本书主要在南亚区的斯里兰卡部分和东南亚地区来分别介绍。斯里兰卡是南传佛教的策源地,在整个南传佛教体系中拥有特别的地位。本书对这一地区佛教的介绍主要限定在二战以后,除了系统清理二战后佛教在本地的复兴与发展变化外,书中还对目前斯里兰卡佛教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说明,使人对当代斯里兰卡佛教有一个全面而全新的把握。当代亚太地区佛教最流行、最有影响的地区还是东南亚地区。本书对这一地区佛教的阐述也是全书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它不但信息含量高,而且把握准确到位,同时还显示了很强的现实性。目前东南亚地区的佛教主要可以划分为大乘显教和南传佛教两个系统。对南传佛教的阐述主要集中在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四节。这四个国家都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比较统一的文化传播区,目前这里流行的南传佛教也具有很多一致的特征,不但在整个世界佛教体系中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在整个世界宗教舞台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书对这一地区佛教的介绍也把关注点放在了当代,主要涉及二战以来的南传佛教情况,既有这半个世纪的演变进程,也有目前佛教各主要方面的基本状况与基本特征,触及到佛教教义、教派、组织、佛教的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佛教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与政治的联系、佛教在这一地区的最新发展变化等许多重要的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副全面的当代东南亚南传佛教的图景。

第六,本书还有一个值得推崇的优势,就是它在最后部分对当代亚太地区宗教的现状和发展从总体上进行了高度的把握,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书中从六个方面分析了这些特征,即:1.传统宗教的全面复兴;2.前苏联解体后宗教的全面复归;3.新兴宗教或教团的不断涌现;4.宗教日趋向世俗化发展;5.教派冲突此起彼伏;6.国际化与民族化并存。这些特点非常准确地把握了当代亚太地区宗教的发展特征,成为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不但使全书更显完整严密,而且也是对全书的升华,显示了主编者的高超智慧。

当然,笔者也认为,本书如果能对每个不同的宗教文化区进行全面的综述和总体的把握,将会更有利于读者理解当代本地区宗教发展的基本特征;另外,本书尚未涉及亚太地区宗教与当代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地区宗教的相互关系以及本地区内各不同宗教文化区之间和各宗教之间的关系,而这些不同角度的对比和相关的各类关系的介绍和分析,对全面理解当代亚太地区宗教的发展特征与发展动向以及亚太宗教在全球的地位与影响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本书也很少涉及当代亚太地区宗教与民族关系、经济发展、文化交往、政治冲突,乃至恐怖主义等社会其他领域的联系,而这些方面的联系正是当代亚太地区一些非常重大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集中表现,从而也能更加明显地体现当代亚太宗教的特征、地位和未来走向,缺少了这些方面的分析与介绍,就很难深刻理解当代亚太宗教中许多重大问题的本质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

(《当代亚太地区宗教》,47万字,黄心川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End

从艺术到宗教

◎ 蒋 勳在中国历史上,晚唐和南朝的文学,其实都属于感伤美学。从李叔同早期的诗句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灿烂华丽后的幻灭,隐隐含着一股忧伤。这也许跟他父亲早逝,母亲坎坷的偏房命运戚戚相关。他虽然出生

李炳南:佛教和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特色?

问:佛教和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特色?(胡美月)答:在因地讲,他教重信受服从,佛教则重信解觉悟。在果地讲,他教不断生死轮回,佛教独能得到不生不灭。在崇拜讲,他教推重天帝最尊,尝罚由之,佛教则视天帝为凡夫,

疫情下物我关系的宗教学反思

◎ 温金玉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袭击了我们,让传统喜庆的春节笼罩在恐慌与焦虑的气氛之中。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

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 程恭让为什么要提佛教的转型发展呢?我知道有些人看到这个题目,见到转型发展的字眼,就要摇头,乃至反对,这种情结说到底就是我提过的当代中国佛教或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第四大危机原教旨

果子的宗教想象

◎ 孙英刚水果是中古时期佛教寺院的重要食物来源,不但可以作为时药,还可以在过中之后榨汁饮用,补充能量,也就是作为非时药。水果对于佛教的重要性,可以从佛经屡屡出现的佛祖关于水果的谈话、佛教文献中数量众多

宗教与迷信之区别

宗教与迷信之区别◎ 惟 贤 宗教与封建迷信是有很大的区别。一、产生的来源不同封建迷信来自民间,涉及民间的习惯、民间的传说、民间的理想、民间的愿望。而宗教的产生有其历史、教主及教义,既有产生的历史根源

当代的正念

当代的正念◎ 徐 钧 1980年前后,生物学家和禅修者卡巴金等人,在美国通过对韩国禅宗和南传佛教内观禅修的学习,根据西方文化进行整合,并广泛传播,发展出著名的正念减压课程(MBSR)。之后,一些心理学

我的宗教经验

我的宗教经验太虚大师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

佛教精神对当代人的滋养

◎ 王雷泉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物质层面或许到了赵本山小品中所说的不差钱,但在精神领域却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范现象。在中国走向强盛的现代化道路中,佛教的作用日益凸现,已经成为朝野有识之士的共识。佛法不是坐而

元宪宗举行宗教辩论

元代的大臣郝经给元世祖忽必烈的上书《立政议》中对元宪宗蒙哥的评价:先皇帝初践宝位,皆以为致治之主,不世出也。既而下令鸠括符玺,督察邮传,遣使四出,究核徭赋,以来民瘼,污吏滥官,黜责殆遍,其愿治之心亦切

评《真宗教旨》

◎ 杨仁山 十余年前,获《真宗教旨》一卷,悉心研究,觉与经意不合处颇多,遂参注行间,以备刍荛之采。真心论道,不避忌讳,所谓个中人方谈个中事也。近时泰西各国办理庶务,日求进益,总不以成法为足。贵宗广布佛

宗教文化存在盲区

近日,学者楼宇烈在家中接受《新京报》记者的访问。楼宇烈研究佛学多年,访问即从佛教切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谈到人们如何认识自我安放身心,最后又回到宗教教育问题。    新京报:你提到以佛治心,佛

古丝路之宗教音乐交流融合

古丝路之宗教音乐交流融合--以唐代法曲为例◎ 陈 然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桥梁。音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超越语言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始,音乐文化交流就日益频繁起

徐文明: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压抑已久的种种欲求,而民主时代的到来,自由程度的提高,多元价值观的涌现,使得传统的道德体系趋于解体,整个社会仿佛进入了一个

佛教祖庭及其在当代的使命

佛教祖庭及其在当代的使命◎ 杨曾文隋唐以后各地著名的祖庭在我国古代佛教八大宗派中,智顗创立的天台宗最早。智顗逝世后,弟子得到隋朝晋王杨广(后即位为炀帝)的大力支持,在天台山建成国清寺。国清寺是中国佛教

佛学与宗教及科学

◎ 太 虚佛学的本质固为美满,而流行在世界上,必须适应于社会文化,方算真俗不二、圆融无碍的大教。现在世界文化,大致不出宗教与科学二种:宗教为富于情意的,其力量在团结人心;科学为富于理智的,其功用在能分

当代高僧:父母这样教育 孩子便堪称大才

作父母的,对子女负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必须认真履行,要为子女提供必要的衣食住等生活资料,令其能正常健康地成长。但要提倡节俭,不要奢华浪费,知一菜一米,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爱护。同时要教以孝顺父母,尊老爱

当代高道李果真:所谓修行,踏实就好

自古神仙由人做,道法流传不停歇。从黄帝到老子再到老祖天师,道法自古以来一脉相传,开支散叶,蔓延不绝。如果追述到黄帝之前的过去,道家、道教的踪迹怕是会更加悠久。虽然过往已经遥不可考,但是仙凡一体这种道家

陈兵: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陈兵〔摘要〕圆融是中国化佛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中国佛教理论家所创造。圆融思想虽是中国佛教大德禅观中的智能并主要运用于禅观,然其理、境无不本于印度大乘经教。在中国佛教中,圆

当代中国佛教应该如何继承社会教化

在新世纪,虽然仍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然而从总体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虽然也对人类社会带来若干负面的影响,然而毕竟为人类文明进

科学vs宗教?不,科学与宗教携手并行

2007年新加坡高校入学考试出了一道作文题: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宗教信仰镇压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科学与宗教(资料图)基于某些历史原因,宗教曾经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尤其是在近代自然学科崛起后,宗

雪漠:人为什么在走投无路时,才和宗教搭上关系?

◎问:有一种现象,很多人都是在人生不得意时跟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说:信仰宗教是弱者的表现。人为什么在走投无路时,才和宗教搭上关系?●雪漠:许多人只有在走投无路时才去关照精神。平时,他的心灵被外部的

方广锠:中国宗教文献研究的新动向

2004年11月18日至21日,中国宗教文献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京都召开。来自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奥地利、德国等国的学者26 人在会上发表论文,并就中国宗教文献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李向平: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

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李向平一、佛教经济之问题缘起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佛教大受其益。中国当代的佛教经济[①]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之下得以逐步兴盛起来,建构为一种具有合法性的宗教经济

李向平:社会缺席,宗教安在?

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宗教的社会存在及其表达形式,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据统计,目前中国有佛、道、伊、天、基等五大主要宗教,信教群众大约上亿,宗教教职人员30多万,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1

李向平:精英“老板宗教徒”:真信仰还是假信仰?

精英“老板宗教徒”:真信仰还是假信仰?李向平信仰危机与信仰问题,多少年来一直纠缠着中国人,也纠缠着中国社会精英——企业家阶层。(图片来源:资料图)编者按:面向企业家开办的各种国学班、佛学班已成为潮流。

刘元春:佛教当代社会价值论

前提:从文化全球化视野中看佛教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政治现象。全球化不是某一时段上的状态,而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进程,它没有最终的状态和归宿。因此,全球化就是人类不断地跨越时空障碍

麻天祥:宗教哲学方法的理论探索

哲学是爱智之学,宗教哲学是以智慧思虑、认识无限或本体之学。智慧是如何认识无限的进路,或者说怎样实现终极关怀的合理性过程。就学术研究而言,宗教哲学显然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哲学的研究方法及领域可以概

魏德东:宗教的当代功能

自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来,国际社会科学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宗教将会逐渐衰弱直至灭亡。早在1710年,英国的托马斯沃尔斯顿就为宗教的灭亡预定了日期。他认为宗教不过是原始时

魏德东:从经济学角度看宗教

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宗教社会学家在历经30多年的艰苦探索之后,终于赢得了突破,提出了新的理论范式,这就是宗教市场堆。创立宗教市场论的核心人物是美国的罗德尼斯达克(Rodney Stark),他曾长期

魏德东:青藏铁路的宗教意义

公元641年,在著名的唐蕃古道上,文成公主开始了她的西藏之行,历时3年,终抵拉萨。公元2006年,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再一次为古道欢呼庆祝青藏铁路通车。不知还有多少类似的执著,能够流过1365个春秋。说到

魏德东:中国的宗教与法治研究

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一直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对象,但将其与中国现状联系起来研究,则是新世纪的新特色。政教关系正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题。法学界评论宗教问题,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是关于南海观音像的塑立与政教关系问

魏德东:宗教对死刑的看法

岁末年初,一股血腥的味道笼罩全球。伊拉克赶在新年前处死了萨达姆,新年后又绞死其弟。中国传来的本是好消息:元旦开始,下放给地方法院23年的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未想到在新政前的3天,陕西省高法匆匆

魏德东:感受宗教政策的开放

从大众的视角看,近年来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宗教活动场所,反映出中国宗教的进步,也体现了宗教政策的日益开放。依据《宗教事务条例》,筹备宗教活动场所必须由宗教团体向县级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同意后报请市级宗教

魏德东:环保:宗教事业拓展的一个重要空间

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巴黎发表了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18至59厘米,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很可能是

魏德东:大学生如何看宗教

自到大学教书以后,每年秋冬季节,笔者都会带学生到北京的各个宗教场所走走,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听听大学生对宗教的看法。在过去的一个月,和学生们利用3个周日,先后拜访了道教的白云观、伊斯兰

魏德东:为什么女性更信仰宗教

在宗教社会学中,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信奉宗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就目前中国的宗教集会来说,大多数场所的男女性别比例不会超过3:7,也就是说有7成以上参加宗教集会的人是女性。而且这一现象具有全球性。这

魏德东:灾难危机与宗教慈善事业

11月20至21日,在美丽如画的厦门南普陀寺,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厦门南普陀

魏德东:大众需求宗教文化

近年来,有关宗教文化的话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上个世纪90年代,学术界努力论证宗教是文化的命题,希望依此稀释乃至替代宗教是鸦片的先见,为宗教在当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开辟空间。然而,进入新世纪,学术界的这一

魏德东:当代社会需要纯正的宗教

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六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的意见》,并在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等10个宗教旅游场所开展文明燃香试点工作。宗教场所如何烧香的问题,竟

魏德东:谷歌地球时代的宗教

谷歌地球时代的宗教魏德东2010年4月13日蔚蓝色的地球在屏幕上自由转动,点住任何一点,上下千万年、关系全宇宙的信息就会以声、色、图、字的方式全面呈现,这就是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带给我

韩焕忠:佛教教育当代开展刍议

佛教教育当代开展刍议韩焕忠传统的佛教教育,是以寺院为据点,以大师为核心,以师徒授受为主要方式,以居士群体为群众基础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重大

司马道信对宗教的贡献

他提倡“择地开居,营宇立象”,建立固定的传授禅法的道场,结束了自达摩以来居无定所、行无定处的游化局面,并在禅法思想上,形成了戒行与禅修结合、楞伽与般若诸经相融、知解与践行相扶、渐修与顿悟相连、坐禅与作

冯培德:从神话与宗教看人类的源起

希腊神话话说太古时代只有神,并无人类,后来神创造了人类和其他的动物。不过,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独一无二的神,与耶稣教的创世纪说法不同。希腊神教是多神宗教,认为是由诸神分工合力分别从地心内取出泥土与烈火

冯培德:从神话与宗教

希腊神话话说太古时代只有神,并无人类,后来神创造了人类和其他的动物。?不过,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独一无二的神,与耶稣教的创世纪说法不同。?希腊神教是多神宗教,认为是由诸神分工合力分别从地心内取出泥土与

菩提树的宗教色彩

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传说在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当初还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的年青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他为了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

普陀观音的宗教礼仪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由河南洛阳铜加工厂承建·顶现弥陀,基本采用飘海观音形像,端庄慈祥。大佛材料采用仿金铜精密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