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李利安:中国化观音信仰的两重文化结构
2025-03-25 11:47

中国化观音信仰的两重文化结构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李利安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古代印度的观音信仰终于演变成中国化的观音信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种来自印度但却实现了中国化的观音信仰,我们可以称之为汉传佛教的观音文化。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汉传佛教的观音文化可以划分为观音宗教文化与观音世俗文化两部分[1],其中观音宗教文化就是观音信仰的基本义理和修持仪轨,它又可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观音所具神力的崇信;二是为获得观音神力加被而进行的修持。前者又分为因地观音和果地观音的信仰;后者则是信众所修的观世音菩萨法门的主要内容。因地观音信仰的主要内容是观音的身世和观音初发心以及修道的历程与方法等;果地观音信仰的主要内容是观音的品格和能力,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智慧如海,这是观音救世度生一系列神力的基本前提;其二是慈悲无边;其三是神通广大,尤其是显化之力和感应之力。显化之力指观音为救度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众生而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随时变化其身,从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身相来。感应之力指观音对任何时期、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下的任何众生,在按照观世音菩萨法门进行一定修持的前提下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乞求,均能以种种灵活的方式予以满足。为获得观音神力加被而进行的修持可分为义理的观悟、功夫的修炼和福德的积累三个方面,这是观音宗教文化中的内在形态,而观音宗教文化的外在形态则表现为六种信仰形态并立与相互融合。对此,我们下面还要作详细论述。

观音世俗文化就是观音信仰的世俗化或以世俗文化方式表现出来的观音信仰,主要表现在哲学、伦理、文学、艺术、民俗、养生等方面。观音世俗文化中的哲学内容是观世音菩萨法门中的般若思想普及化、世俗化的结果,对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禅宗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观音世俗文化中的伦理思想主要来自观世音菩萨法门中的福德积累说教。福德的积累在观世音菩萨法门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解决当世之苦和当下之困(也有解决转生善道的问题),二是为了种下善根从而为证得般若圣智,实现最高解脱打下基础。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福德积累的过程却是一样的。在福德的积累中,除了大量宗教的内容外,利益众生、服务社会、慈悲仁善、无私奉献、见义勇为等也属于福德积累的重要内容。观音世俗文化中的文学内容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其一是具有文学色彩的各类观音经典;其二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类观音应化显灵故事;其三是各类观音赞、观音偈、观音颂以及观音像题记、观音寺游记、观音殿堂厅阁楹联以及丰富多采的观音变文、俗讲等;其四是各类文学作品中对观音及其有关角色、有关场景的描写;其五是比较成熟的观音文学,主要指宋元以后形成的各类观音传记以及专门表现观音菩萨显化济世事迹的中短篇小说、戏剧、说唱作品。观音世俗文化中的艺术内容体现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几个方面[2]。观音世俗文化中民俗方面的内容大致有四类:一是由观音节日产生的庙会;二是由观音显化故事而形成的民间节日或其他形式的风俗习惯,如云南大理的三月街;三是由观世音菩萨法门中的某些义理或仪轨产生的风俗习惯,如观音忏、大悲水法、观音七、观音素等;四是受观音神通信仰产生的风俗习惯,如观音签、观音阄、观音课等。

观音宗教文化是观音文化的主体,是中国佛教的有机组成部分。观音世俗文化是观音宗教文化的副产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观音宗教文化就没有观音世俗文化,而观音世俗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观音宗教文化的传播。

在观音宗教文化和观音世俗文化的相互关系中,观音宗教文化涵涉着中国观音文化的基本理论,是比观音世俗文化更深一层的文化结构。所以,要准确把握中国化的观音信仰基本特征,还应该对观音宗教文化再作进一步的解析。

如上所述,观音宗教文化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观音神力的崇信;二是为获得观音神力加被而进行的论证以及根据这种论证而提出的修道体系。前者的主要表现,在义理上就是赋予观音救世主的品格;在实践上就是对观音的顶礼膜拜;在文化的意义上则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以及表现这些形象的艺术作品。由此形成的文化是一种以外在物态化为主的文化。后者的主要表现,在义理上提出一整套完善的说教以及由此说教而来的修持体系;在实践上形成各种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法门;在文化上的主要表现则是与观音品格一致的佛教伦理道德向世俗伦理道德的渗透。由此形成的文化是一种以内在精神性为主的文化。

对于获取观音神力加被的论证及以此为基础的修道体系,亦即上述观音宗教文化中的后一个部分,通常也被称为观世音菩萨法门。它不但是观音宗教文化的主体,而且是整个观音信仰的中心,无论在内容的丰富性方面,还是在形式的多样性方面,都超过了观音文化中任何一个分支。对此,我们可以从内外两重结构进行解析。

从内部结构来看,观世音菩萨法门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构成的,这就是:义理的观悟、功夫的修炼、福德的积累。义理的观悟主要包括般若空观和耳根圆通两大类,它是观世音菩萨法门中思辩性最强的部分,是观世音菩萨法门的理论基础。主要理论是依据般若认识方法观察宇宙万象和人生,体悟性空假有的理趣,达到实相涅槃的境界。功夫的修炼分诵念圣号和受持神咒两种,它是观世音菩萨法门中缺乏理论思辩但强调绝对虔诚、持之以恒、如法修炼的部分。如果说义理的观悟是难行道,那么,功夫的修炼则是观世音菩萨法门中的易行道,前者旨在证悟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后者则侧重于现世中或者轮回过程中的消灾免难、离苦得乐。福德的积累几乎包括一切持戒修福活动,其中尤以效法观音慈悲、礼拜供养观音、观想观音圣相、弘通观音类经典、造观音像立观音寺、朝拜观音圣地等为主。总的来说,义理的观悟属于修慧,福德的积累属于修福。修慧离不开修福,修福离不开修慧,二者是互动的关系。功夫的修炼则是介于二者之间,或超脱于二者之上的一种特殊的修持活动,因为它可同时作用于修慧或修福,而修福和修慧又可以保证功夫修炼正常而稳健地进行,所以观世音菩萨法门中的三方是互动的关系[3]。

从外部结构来看,我们可以从观音信仰的基本义理以及与之相关的修持方式、修持目标等方面入手,把中国化的观音信仰分成六种形态:

其一是称名救难型。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根据是《普门品》,基本特征是相信观音具有观其音声的方便之力和随缘显相的威神之力、无作妙力 [4];相信观音具足大慈与众生乐和大悲拔众生苦的品格。前者是说观音在救度众生方面的能力;后者是说观音在救度众生方面的意愿。有能力没有意愿不行,有意愿没有能力也不行。观音二者同时具备,所以,佛教认为,众生在现实生活中若遇到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灾难时,只要一心称念观音名号,就可以获得神奇的感应,从而解决现实的一切问题。这种形态的观音信仰一直是中国佛教观音信仰在修持体系中的主要表现,也是中国流传最广的一种观音信仰形态,以致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误解,似乎称名救难就是观音信仰体系的全部内容。

其二是智慧解脱型,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依据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楞严经》。与前一种信仰形态相比,智慧解脱型信仰形态是为了使众生证悟至高无上的佛智慧,从而获得最终的解脱,而称名救难型信仰形态则只是暂时解除众生的当下之苦,包括自然的、社会的和人自身的。佛教认为,摆脱现实的各种苦难并不等于完成了最终的解脱,何况人生在世,苦难是绝对的,要永远实现绝对的解脱,就必须掌握般若智慧,证得实相涅槃。即使已从当下的现实苦难中摆脱出来,也要再进一步。而对于菩萨来说,若只局限于寻声救苦,就失去了觉他这一基本标志。所以,观音救度众生,既像《普门品》所说的,寻声解救众生的当下之苦,又像《心经》所说的,最终还是通过般若智慧教化众生,使众生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5],获得最终的解脱。

其三是密仪持咒型。这种形态的观音信仰内容十分丰富,体系也非常庞大,在密教典籍中俯拾即是。完整的密教观音信仰在中国西藏流传下来,在中国汉地曾有流传,但很快又归于沉寂。不过保留明显密教特色的观音信仰却始终流传于整个东亚地区,形成了显教大体系下的这种密仪持咒型的观音信仰形态。其主要特点是专心念诵各种观音神咒(也叫真言),亦有伴以身结印契、心作观想的。在中国汉族地区,最流行的观音咒是《六字真言》和《大悲咒》[6]。最流行的密教观音形象是六观音。这种形态的观音信仰同完整的密教观音信仰形态已有许多区别。这种修持之法被视为一种总持法门,因为它既可达到称名救难的目的,又能达到智慧解脱的目的。

其四是净土往生型。这种信仰形态应该归属于阿弥陀佛信仰体系之列,因为它不是观音修持法门的主体形态。但是,由于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信仰在中国流传极广,观音在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方面的能力和意愿也就为所有信徒所熟知,从而使净土往生型的观音信仰形态广泛流行,并构成观世音菩萨法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这种信仰形态在理论前提、终极目标、修持方式等方面同观音修持法门中的其他形态也完全不同,所以,可以并列为一种观音信仰形态。这种观音信仰形态的主要特征在于,相信观音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两大弟子之一(另一弟子是大势至菩萨),其法相极其庄严,法身清净微妙,法力无边无际,心念大慈大悲,其职责就是协助阿弥陀佛接引虔诚念佛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这里,净土往生的关键是念佛(阿弥陀佛),观音只是一个配角。但是,这种信仰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异,在部分信徒中又出现了念观音名号亦可往生西方的思想,这应该算是净土往生型观音信仰形态的另一种表现。

其五是行善福报型。很明显,这种信仰形态是由观音宗教文化内部结构中的福德积累这一层面而来的。由于修慧不但可以得到终极的解脱,而且可以促进求助观音救难之感应的发生,所以,修慧便成为最核心的法门,而修慧的成功绝对离不开修福,所以,福德的积累便成为观世音菩萨法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点,我们在上面的论述中已经提到过。这里所说的行善福报型观音信仰形态,并不是一种依附于其他信仰形态的非独立的法门,而是指有一部分信徒就是以行善积福为其信仰的核心的。这种观音信仰形态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主要目标是求得今生或来世的福报,所以,行善是手段,积福是目标,主要修行方式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广行一切善事。

其六是解疑释惑型,这是一种流传于广大民间的观音信仰形态,其主要特点是把观音当成世俗社会中指点迷津的神仙,求其预测吉凶,解除疑难,具体方法则是五花八门,在中国最著名的是观音签[7] 、观音课[8]和观音阄[9]。特别是观音签,据说向来以灵验著称,只要诚心祈求,自有应验[10],在民间流传极广。

这六种信仰形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体系完整的观音信仰形态。《法华经》在这几种信仰形态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1]。各信仰形态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在称名救难型与智慧解脱型的相互结合上,如《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说: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12]可见,从缓急角度来讲,称名救难在先,智慧解脱在后,前者重在当下,可获暂时之益,后者重在永久,可获最终解脱之效。而观音只所以能寻声救苦,也是因为他具有般若智慧。密仪持咒型观音信仰形态同其他几种观音信仰形态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即从理论上讲,咒语为总持法门,自然可以包纳其他两种信仰形态。但从实践上来看,一般都会再辅之以其他几种法门。行善福报型同称名救难型的区别在于后者以解除眼下痛苦为目标,而前者主要以获得来日善报为目标。行善福报型同智慧解脱型的关系主要在于前者为后者的基础,后者为前者的指导。即行善有助于智慧的修证,智慧有助于行善获得更高的福德。解疑释惑型则是从称名救难型发展出来的一种信仰形态,它和其他几种信仰形态无论在目标上还是方法上均有不同之处,但又相互联系。观音的救难品格、智慧境界、神通之力等都构成解疑释惑型信仰形态的基本前提。总之,上述六种信仰形态却并行不悖。

--------------------------------------------------------------------------------

[1] 参见拙作:《观音文化简论》,《人文杂志》1997年第1期。

[2] 参见拙作:《观音信仰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华夏文化》1996年第4期。

[3] 参见拙作:《观世音菩萨法门略释》,载《五台山研究》1997年第3期。

[4]《妙法莲华经》第二十五品,《大正藏》第9册,第57页上。

[5] 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正藏》第8册,第848页下。

[6] 此外还有《白衣大士神咒》,《消伏毒害陀罗尼》、《十一面观音神咒》等。《大正藏》第20册中收有大量观音咒语,并介绍了各种咒语的功能和受持方法以及印契等。台湾林光明先生近有《大藏全咒新编》共18卷出版,其中大量为观音咒。

[7]《释门正统》卷三:又有菩萨一百签,及越之圆通一百三十签,以决群迷吉凶祸福。祷之诚者,纤毫不差。叙其事者,谓是菩萨化身所撰,理或然也。依此说则有一百签与一百三十签之两种:一百签者从天竺寺之观音院起,一百三十签者从越之圆通寺起。

[8] 参见〈观世菩萨感应灵课〉,高雄市净宗学会印3行本,2001年月。

[9] 参见《佛祖统记》卷二十六(永明智觉法师传):夜半绕像,见普贤前莲花在手,遂上智者岩,作二阄:一曰一生禅定。二曰诵经万善庄严佛土。乃冥心清祷,得诵经万善阄,乃至七度。于是一意专修净业。

[10]《观世音100零签精解》前言,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1991年1月版。

[11] 参见拙作:《法华经与古代南亚和东亚的观音信仰》,载《东南文化》1998年第3期。

[12]《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八《入法界品》,《大正藏》第10册,第367页上中。

End

佛教名胜与文化传播

◎湖 江 中国与东盟国家拥有许多佛教名胜,它们与一般自然和人文景观不同之处在于,被赋予了神圣性。所以佛教旅游除了观光、娱乐之外,往往都带有朝圣的性质。段玉明指出,自然环境由于佛教元素的介入被纳入了佛教

寺院的文化建设

当代寺院的定位,经济条件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经济活动决定着寺院的生存与发展,任何寺院都面临着这个基本现实。学术研究传统是一种文化行为。古代寺院办文化主要以讲经说法,翻译佛典,撰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不肯去观音院

◎ 丰子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岛上寺院甚多,自古以来是佛教胜地,香火不绝。浙江人有一句老话:行一善事,比南海普陀去烧香更好。可知南海普陀去烧香是一大功德。因为古代没有汽船,只有帆船;而渡海到普

观音山

观音山◎ 余光中观音仰卧成观音山,在对岸云里看过,百里看过隔一湾浅浅的淡水,看过今夏我看的次数更加多因你在山脚,你在对岸风景为你而美,云为你舒展曾立在江边幻想,幻想在风中你凌波而来,踏苇而来幻想我涉江

那烂陀的佛教文化

◎ 行 义那烂陀(梵语:Nālamdā),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是公元5世纪笈多王朝时期创建的。兴盛于戒日王朝和波罗王朝早期,衰落于波罗王朝晚期,七百余年来已成为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当时研究印度文化的

观音思想特点

观 音 思 想 特 点◎ 李利安 关于观音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从三个大的系统来看。 一是来自因地观音信仰,即佛教在解释、论证观音于因地的修行历程时所呈现出来的思想,主要有:愿行并举、福慧双修、戒定兼

《中国观音文化史》前言

◎ 吴 燕白马驮经入华以来,苍狗白云,时移世易,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尤其是观音文化, 仅仅是佛教文献典籍中的经典、法门、仪轨、经咒、图谱等,便已品种繁多,汗牛充栋;至于不同身相和材质的

观音菩萨用功的方法

虚 云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的日益增多,可见上海地方的人善心纯厚,福德深重。更可见人人都有厌烦思静、去苦趋乐的要求。本来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且光阴迅速,数十年眨眼就过去了。

送子观音的审美意义

送子观音的审美意义◎ 孙绪会《法华玄义序》说:妙者,褒美不可思议之 法也。妙是佛家对一切至美之物的命名。可见在佛教里,不可恩议是与美的观念相联系的。佛教审美有几个特点:第一,超越性,世俗眼光看来不可

观音名遍十方界

◎ 佛 山那时,观世音菩萨从座上起身,向佛深行大礼后对佛说:世尊,回想起从前我经历的那些不可胜数的劫时,当时,有一位名叫观世音的佛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向他发露要修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愿,这佛教导我从听闻思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佛教哲学本身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

禅与一般文化

禅与一般文化◎ 铃木大拙除了佛教对于中国思想的一般影响之外,禅宗的教育似乎特别为东方人所接受。由于禅宗,我们可以说印度佛教彻底在中国与日本本土化。禅宗并不像佛教的其他支派如天台宗、华严宗、中观宗、或瑜

宗教文化存在盲区

近日,学者楼宇烈在家中接受《新京报》记者的访问。楼宇烈研究佛学多年,访问即从佛教切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谈到人们如何认识自我安放身心,最后又回到宗教教育问题。    新京报:你提到以佛治心,佛

雨花台·法显与南京佛教文化

◎ 李春林雨花台位于南京长干里之内的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最高处约百米,顶呈平台状,为城南制高点,周边长约 3.5 公里,总面积153公顷。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

紧急关头一心念观音菩萨可化险为夷

紧急关头一心念观音菩萨可化险为夷宣化上人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什么要诀呢?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保持镇静,不要紧张。将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在最危险的时候,心中这样

楼宇烈: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佛教与中国和文化传承千年东方智慧,践行佛陀经世教诲,和谐世界众缘和合。和文化如何理解?他体现的是怎样的佛家道义?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畅谈《佛教与中国和文化》。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冯友兰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绍云老和尚:奶奶虔诚祈求观音菩萨找回被拐孙子

《观音菩萨普门品》大家都看过了,普门品里称观音菩萨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是有来由的。他在我们娑婆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例子,不可胜数。下面我就讲一个我亲身见闻的例子。1997年

传统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做人的文化。要做事先做人,学会了做人,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而做人,就是要做到这十要十不要。一、做一个孝顺的人孝悌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一个人如果都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经投票表决,决定雒树刚为文化和旅游部部长。根据3月17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

中国古老文字的预言与神传文化

前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前二千多年现代人用神话传说来理解,从黄帝到夏、商是我们现代人是不清楚的,所谓的不清楚同时意味着我们知道,却不相信。在现代,科学改善物质生活,也把人的认知局限在有形的空间,道德渐沦

观音菩萨是男是女重要吗?只要信就对了!

浙江普陀山大乘禅院内供奉水月观音像日本泉涌寺唐代木雕观音菩萨像观音菩萨是佛教诸神中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信众最广的一尊神。传说古代印度有两个兄弟,均发誓要修行成佛,普渡众生。两人同侍阿弥陀佛,兄即为观世

陈兵:中国佛教传统文化之反省

佛教在输入中土的漫长历程中,以其智慧甘泉源源不绝地滋润中华大地,逐渐渗透中国文化的深层,在化中国的同时将自身中国化,形成了中国佛教独具的传统。传统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具有不易随时代变迁而改换丧失的惰性

太极初学者必读,为什么要首先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深刻影响着今日中国以及全球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中国的日益强盛,快速学习以及通读掌握中国文化已成为今日社会的必需!但是,瀚如天宇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想如何学习

南海观音迎客来

据海南三亚南山景区工作人员介绍,12月以来,每天前来南山景区瞻仰观音像的游客约有1.5万。坐落于海南三亚市西南的南山海上观音圣像高108米,于2005年建成。这座观音圣像一体三面,构思精妙,庄严精美。

和县香泉观音寺

观音寺,亦称金峰寺,位于和县香泉镇,距城关逾三十里。观音寺据地之胜,前临千顷香泉湖,后倚秀丽观音峰,群山环抱,秀水萦回,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实乃人间仙境。据《和县志》载:观音洞

雪漠:文化要保持一种多样性,对吗?

◎陈亦新: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听鸡蛋实现开悟是一种法门,扫地僧达到成就也是一种法门所有的法门都是为了达到那个目的的途径而已。佛教应该去适应更多的人群。比如说你喜欢跳舞,那么我就要告诉你,如何要在跳舞的

准胝观音是谁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准胝观音圣诞日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准胝观音的法相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准胝观音简介

在《准提陀罗尼经》中记载,佛陀为了愍念未来的薄福恶业众生,所以入于准提三摩地,宣说过去七俱胝佛所说的准提咒。称为神咒之王的准提神咒,其加持威力不可思议,他的感应甚为疾速与强大,持诵者可祈求聪明智慧,辩

准胝观音:佛母法相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赵州禅师对禅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在禅宗发展史中,佛性论有数种表现形态,如佛性内在论、佛性修现论、佛性显现论等。道元对先尼外道计佛性为内在之“我”、以及将佛性比喻为草木之种子等说法皆予以批判,反对将佛性视为内在于众生的一种实体。同时,

准提观音

准提观音也是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菩萨,这个菩萨也是非常的厉害的,我们学习它的法门是可以有功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去学习。但是在学习的时候还是要多去了解关于准提观音的知识。准提观音又称:准提菩萨、尊那

准提佛母和准提观音有什么区别?

准提观音在我们生活中很是熟悉了,这个菩萨主要是以救助众人为主的,这个菩萨的感应是非常的灵验的,有着很大智慧,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去学习它们。那你知道准提佛母和准提观音有什么区别?吉祥金刚阿阇梨:从

准提观音法门修持

准提法门修持准提观音以救度人间众生为主,以此尊为本尊的修法,称为准提法、准提独部法。他的根本咒“准提陀罗尼”灵验无比,被称为神咒之王,其加持威力不可思议,显宗密宗都把他当做感应极大的菩萨礼拜修持。据《

准提佛母与观音菩萨的关系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三个最重要节日,分别是二月十九观音圣诞,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请大家恭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我就拾点前人的

准提菩萨与千手观音

史书上描写的准提菩萨以十八臂三目者为多,另有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等八种。准提菩萨手持:左第二手施无畏、第三手把剑、第四手把数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罗迦果、第六手把钺斧、第七手把钩、第八手把跋折罗、第九

准提观音功德

准提观音功德准提观音是一位感应甚强、对众生极为关怀的大菩萨,福德智慧无量、功德无边。他的根本咒“准提陀罗尼”灵验无比,持诵者能去除灾障,福德智慧增长、延长寿命、财宝充盈,并得诸菩萨的疗护,所有世间种种

众宝观音是什么意思

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膝上,袈裟上挂了很多珍宝。表三十三身中之长者身。普门品说:“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於大海,为其黑风吹其船舫,飘至罗刹鬼国,其

众宝观音之民间传说故事

传说观音菩萨化现一位外地来的长者,来到江北地区只身于这些众生当中,长者全身穿金戴银,手中又捧着一个装满财宝的聚宝盆,说是从外地来到本地寻亲访友的。这位长者全身戴满金银珠宝,捧着一个聚宝盆,就这样大剌剌

众宝观音有哪些含义

众宝一词:表示众多宝物。〝宝〞除了世间金银、珠宝等身外物。宝─在佛教中用以形容「佛、菩萨」及「法」之崇高尊贵,如「佛宝、法宝、僧宝、宝相、宝地」等。众宝观音的〝化身相〞是〝优婆塞身〞亦有说是〝长者身〞

众宝观音简介

〝众宝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十七尊。〝应身相〞为众宝观音的〝化身相〞是〝优婆塞身〞亦有说是〝长者身〞的示现。「优婆塞」是印度对于受过菩萨戒的在家修行者之称呼。「长者」,就是年高德重的人。例如,年纪

众宝观音的故事

古时江北地区民风刁悍,不知礼义,只贪财物,只要有利可图,为盗为娼都心甘意愿。观音决定点化他们,于是化作一胖和尚,带着无数金珠宝物,入了这班贪得无厌之徒的眼。歪徒一哄而上,将众宝物抢个净光。这帮人拿宝物

众宝观音的传说

相传明朝年间,江北一带的百姓勤劳本分,复可惜不懂营生,所以大多生活贫寒。有一个姓万的老汉,信奉佛法,家里供奉一尊观音菩萨像,此观制音菩萨的身上挂满了很多宝贝,尊为众宝观音,以期菩萨保佑家道兴隆,一方昌

众宝观音的法相

众宝观音法相还有一造型为密教大乘宝相:四面十八臂,每手各持一宝,这尊法相较为罕见,常被误以为是准提观音像。众宝观音所持宝盆内有七宝,这七宝又称「七法财」,是信、进、戒、闻、舍、慧、惭等的譬喻。七法财是

众宝观音的由来

众宝观音之故事由来非自佛教经典,而是来自于民间故事传说。众宝观音又称之为多宝观音。《观音菩萨传》中载有「多宝观音」的故事,传说观音菩萨显化于江北的事迹:古代江北地区民风刁悍,不知礼义廉耻,只贪财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