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林崇安:西藏大手印的思想
2025-02-23 06:52

一、前言

大手印在西藏佛学中占有显著的地位。西藏佛教有四大宗派: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及格鲁派。这四派都有有关大手印的教导,其见解并不完全相同。对大手印的字面意义,阿逸多法自在所着的《俱生契合深导了义海心要》有下列的看法:

大,指1了证法性即自解脱、2彼上更无可觅善可为法身、3界智双融之无上智、4余诸手印悉为权宜,有可逾越,此为究竟,孰莫违逾,故为最胜之义。

手,指1空智、2空乐无分、3界智双融、4畏敬义,为诸佛等尊手。

印,则谓1脱轮回法、2显有一切不逾本元义、3轮回即于自处解脱、4双融而从彼无违越之义。(陈济博译,密乘出版社,1981)

依此看来,大手印是一种脱离轮回的甚深法门。以下依据经典,进一步探讨西藏各派对大手印的看法。

二、宁玛派对大手印的看法

宁玛派的祖师莲华生大士在其著作《密咒道次第宝鬘释》说:

教导能修之手印者有四:1瓶灌之誓句手印。2密灌之法手印。3 般若智慧灌之事业手印。4大乐灌之大手印等以教导也。(刘锐之译,密乘出版社,1985)

此处指出大手印是密宗四种灌顶(瓶灌顶、密灌顶、般若智慧灌顶及大乐名词灌顶)中,第四级大乐灌顶所修的法门。西藏佛教后弘期的龙青巴尊者(无垢光,1308)在其著作《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中说:

上师加持自然智,离文言思时可见。

如是之时所见者,无三时别与非别,

及前后名波罗蜜,亦是中观能息苦,

离戏论及大手印,真实法性大圆满,

本尽本住之实性,光明心性自然智,

安立多名义一体,法尔离思菩提心,

是为染净不二空。(刘立千译,自由出版社,1974)

此处是说:心性的本来面目或称作「般若波罗密」,或称作「大手印」,或称作「大圆满」,也是「光明心性自然智」的别名。蒋拱恭楚?罗卓泰耶(1813)在其著作《仰兑》中说:

随诸六识显现,勿须造作于作意之取拾、整治,于一剎那了知自解脱,故名为大手印。于自心,虽随所显,轮回涅槃种种不同之相不混杂,即于显时于剎那明觉之体性上悉皆圆满,故名为大圆满。能知、能受、能见、能修、能行、能识,于一剎那,自能认识,无有自境,故名为智慧到彼岸(般若波罗蜜)。(密乘出版社,1985)

由上述可以看出大手印、大圆满与般若波罗蜜有相同的内含,同样以「明觉」的光明心性做主角,但不可将心体的乐、明、无念(或作无择),当作心的本来面目;若贪着于乐、明、无念,仍会轮回于三有(三界)之内,《密咒道次第宝鬘释》说:

贪染于乐者:为欲界之歧途。贪染于明者:为色界之歧途。贪染于无择者:为无色界之歧途。

三、萨迦派的看法

由萨迦派的八思巴国师所集的《大乘要道密集》(密乘出版社,1983)中,有关大手印的教法有:〈新译大手印不共义配教要门〉、〈新译大手印顿入要门〉、〈大手印赤引定要门 〉、〈大手印伽陀支要门〉、〈大手印纂集心之义类要门〉、〈金璎珞要门〉、〈大手印顿入真智要门〉、〈大手印顿入要门〉及〈心印要门〉等等,由此可知此派对大手印这一法门非常重视。

在〈大手印喻十三种法〉及〈大手印九喻九法要门〉中,指出大手印的核心是修炼「本心」。前者说:

一本心大手印,如虚空高显,二如虚空宽博,三如日月光明,四如风不可属当,五如尘极细,六如虹霓之众色,七如大海底深,八如须弥山坚固,九如莲花尘不染,十如金无迁变,十一如利剑能断,十二如玉清净,十三如如意珠能遂所求。

后者将大手印分成「因(根)」、「道」及「果」三种大手印,并以九喻九法来说明:

一、因大手印有三:

1本心大手印,自虽本有而不了知,如贫女伏藏。2本心大手印,与自相随而不能识,如身与面。3本心大手印,果虽自具,须藉外缘,犹如稻苗。

二、道大手印有四:

1本心大手印,既发生已,焚烧烦恼,犹如劫火。2本心大手印,渐次增盛,犹如初月。3本心大手印,显然未见,威力鲜少,如日有亏。4本心大手印,然虽显焕,须避外难,使得坚固,犹如灯明。

三、果大手印有二:

1本心大手印,若得了解,无所妨碍,如海与星。2本心大手印既亲证已,而无妄念,生诸功德,如如意珠。

由此可看出,大手印核心所修的「本心」就是佛性、如来藏,此须经修行才能显露(渐次增盛,犹如初月;须避外难,使得坚固;须藉外缘,犹如稻苗),成熟后就生诸功德,如如意珠,焚烧烦恼,犹如劫火。在〈大手印三种法喻〉中也标出:

1因大手印,如至金洲(于金洲中一切草木及玉石等无非金色,一切诸法无不容入法界之中,是以大手印中能容诸法)。

2道大手印,如芥出油(依师要门了无生已,切须勤修,如矿中金若不销练终不得金。众生虽有佛种性,若不勤修,终不成佛。如芥具油不压不出;如乳中酥不枰不得。修行人亦复如是,若不修习,不证佛果也。)」

3果大手印,如如意珠(珠虽无心而具功用,非如草木无功用也。若人伸供而祷祝则所求皆得,果大手印亦复如是,既证法身虽尔无念,自然出生报化二身,利诸有情也。

此处强调着众生虽有佛性(如芥具油),必须修行才能成佛(不压不出)。〈大手印顿入要门〉说:

欲了自性之理者(虽说八万四千法门,一切诸法摄在一心):

上不忻求于正觉,下不疑怖于轮回(俱是一心无忻厌故)。

于一切法平等理,二执之勤应纵放。

不思议者说名智,即是真实之具寂。

若思其有则非实,若思其无则非灭,

若思俱是则非二,一切是妄当了知。

此处指出,顿入的要门在于直接了悟一切法皆自性空而如幻(一切是妄当了知)。但在修习大手印时,还要从基础下手,因此〈大手印四种收心〉说:

念死无常,则于世事而收其心。

由观苦海轮回过失,则于轮回而收其心。

观大慈悲二菩提心,则于小乘而收其心。

念诸法空,则一切有体执着而收其心。

灯微须避外难风,光盛焚烧山泽时,风不能碍返资助。

后一句话是说:修习大手印者,心未坚固时,须避外面种种障碍;得到坚稳后,则所有的障碍,反而有助于修行,此时才可以说「烦恼即菩提」。在修习静虑时,〈大手印静虑八法〉中说:

一如猪怀胎要门之中,修习行人应作集室(安居)。

二如积柳絮要门之中,纵放身心。

三如燕归巢要门之中,应入禅定。

四如秤金衡要门之中,辨验觉受。

五如凤凰飞空要门之中,应遣昏沉。

六如船放鸟要门之中,应遣掉举。

七如无云空要门之中,决断觉受。

八宽博如海要门之中,应了多法即是一味。

此处指出,在修习大手印时心态上一方面要谨慎(如猪怀胎),一方面要保持松弛(如积柳絮),去除昏沉、掉举,直入禅定,保持坦然而开放、清明的心态,〈心印要门〉说:

当此之时,心无所缘,亦无所思,善恶邪正都莫思量。又不思有亦不思空,过去不追,未来不引,现在不思。妄念起灭,一切皆无,亦无能缘,能所清净,如鸟飞空而无踪迹,如海雪消泯绝诸想,如无云空寂然显现,纵荡身心,坦然而住,如初生婴孩饮乳充足,安然而住,无诸思念。不思空有,不思好恶,不思有情,不思正觉,不思父母兄弟姐妹,不思彼此,不思忻厌。

同样〈大手印顿入真智一决要门〉也说:

意不思念诸法者,即是法身之禅定。

若了明空不二理,即是法身之禅定。

若了诸法之理趣,即是法身之禅定。

若能了达自本心,即是法身之禅定。

若不随于幻化境,是大手印之禅定。

若不缘于体性者,即是大智之禅定。

于自本心不修整,即是俱生真智定。

真如之理无修治,自心不整应纵放,

离此别无有禅定,此外更无超腾者。

此处指出,真正的禅定是对本心不要修整,不要起造作的分别心,经由「不思空、有」,而呈现出「光明的心性」。此与禅宗所说「不思善、不思恶」而展现出「本来面目」是同一理趣。此处是透过「不分别」的技巧,一方面将我执减弱,一方面将内心的了明提升,最后没有希冀,没有疑惧下,亲见无我的本来面目。

四、噶举派的看法

噶举派以「大手印」为其主要的修行法门,冈波巴大师(1079)将大手印分为显密二种。土观?罗桑却集尼玛着的《土观宗派源流》中指出:

显教的大手印是就心体之上,专一而住,修无分别,令成住分。如是修习安住所缘之心,明明了了,既应寻觅此心为在身内,或在身外,或在中间,遍处寻觅,心之体性了不可得;尔时决定此心无实,在此无实已成特殊的心体之上,专一而住,如是在『非遮之理』中修习空性。

关于密教的大手印,是指风息入、住、融于中之后所生的大乐光明,这是最有名的《七部修法》、《三种心要》中所诠解的中心意义,是一切无上瑜伽续部中的精要之法。修大印法时最初应现见此本元心,在此上应引风息入、住、融于中。再依仗此力,脐秘密轮处拙火炽燃,由此引起溶乐,生起四喜,将本元心转成大乐之体性。此大乐性缘空性境,成无分别,即此乐空无别妙智上,专一而住。依此经历四种瑜伽次第,则成最胜悉地。如是修习乐空双运,即方便、胜慧双运的大手印,此则名为『唯一白法』阿伽陀药。(刘立千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

故知显教的大手印是直接观修心性,经由「非遮之理」──否定心的真实存在,由此而了悟心的自性空。密教的大手印则利用「拙火定」使大乐光明心呈现,经由四种瑜伽(1专一瑜伽、2离戏瑜伽、3一味瑜伽、4无修瑜伽),达成乐空双运的大手印,以证佛果。《土观宗派源流》又指出修习大手印有顿渐之别:

若不能修风息摄入中之道的钝根,则当暂令其修显教规的大手印。利根又有二种:

1若于前生或上半世,已净治前前诸道,风息入中已得熟练,在开始时,便可在心的体性上,专注而修,因之引风息入、住、融于中,现前体验到本元之心,此则名为顿悟之人。

2若前生或上半世未善净治前前诸道,得到熟练,则应先修共道,受灌顶,修生起和圆满二次第。这样的人,则名为渐悟之士。

此中「顿悟」之人近于汉地禅宗说的「上上根器」,这一类人自然会风息进入中脉,直接就可以观察心的体性,可以很快证悟本来面目。《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中,冈波巴大师在《教言广集零选》中说:

一个人如果想『即身成佛』,修习『大手印』法是最重要的!所谓大手印者,就是三世一切诸佛的心,那无二的智慧!这要到那里去寻找呢?要到自己的心中去寻找。

第一步要了达心之体性,然后要于此心体得熟练,最后要于心体得自在。(张澄基译,法尔出版社,1985)

以上是说修行者应从自己的心中去寻找明朗空寂的「俱生智慧」,并能于入定、出定时同样熟练,最后得到心的自在,这样的心又称作明体、俱生智、平常心、本元、离戏等,《教言广集零选》中说:

平常心者,就是这个不为任何法相所掺杂,不被世间意识所搅乱,不为沉掉和妄念所鼓动,当下安置于本来之处(的自心)。

此处明显地指出,大手印的最终标的是达成「平常心」,这与汉地禅宗的赵州法师与南泉下列问答完全一致:

(赵州法师)一日问泉曰:「云何是道?」

泉曰:「平常心是道。」

师(赵州)曰:「还可趣向也无?」

泉曰:「拟向即乖。」

师曰:「不拟争知是道?」

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耶?」

师于言下悟理。(T49,p844c)

五、格鲁派的看法

格鲁派的格桑嘉措在其著作《大乐光明》中指出:

1大手印分成显教的大手印以及密宗大手印。密宗的大手印又分成「因大手印」及「果大手印」。「因大手印」又分成「空乐双运大手印」及「二谛双运大手印」。

2在显教的大手印中,大手印指空性。由于证悟空性可以脱离轮回的痛苦,因此称之为「大」:由于空性是万有的究竟性质,万有也不脱离空性而存在,因此称之为「手印」。三大法印中的「诸法无我」就是显教的大手印。

3在密宗的大手印中,「大」,指俱生大乐心;「手印」,指空性。因此密宗的大手印指「空乐双运」。

4空乐双运大手印是以「能观的俱生大乐心」,去体悟「所观的空性」。俱生大乐心是非常微细的心,当修行者将气入、住、融于中脉后,才能产生。

5二谛双运大手印是指修行者具足「清净幻身」及「胜义光明心」。清净幻身是世俗谛,胜义光明心被称作胜义谛,此二者同时在一人身心上具足,因此称作「二谛双运大手印」,又称作「有学双运」。

6果大手印就是佛果,具有「七支和合」:a受用圆满,b和合,c大乐,d无自性,e大悲周遍,f利生无间,g无灭。果大手印又称作「无学双运」。

7空乐双运就是智慧、方便双运:智慧指对空性的正确了悟,是佛法身之因;方便指俱生大乐心。伴随俱生大乐心的最细气是佛色身之因。(英国智慧出版社,1982年)

所以,在格鲁派的密宗大手印的修法中,所观的空性,与显教并没有有任何不同。在修行中所要体悟的是「自性空」,而不是「乐」或者「明」。心的「乐」或者「明」的觉受,只是心的世俗的性质而已,同样,「无念」也是心的世俗性质。只有心的自性空,才是心的胜义性质。将乐、明、无念,当作心的胜义性质,会走入歧途。因此,格鲁派特别强调必须掌握心的胜义性质──自性空。所以密宗的大手印修法是:一方面透过脉气的训练,使「能观的大乐心」呈现,一方面用此心去现观「所观的空性」。「所观」必须正确,「能观」才有其价值,才能获得所要的果。

六、结语

由前述各派的论典可以看出:除了显教的大手印是指「心的空性」以外,各派都以空乐双运的密宗大手印为重点。将空乐双运的光明心如何呈现出来,各派的看法略有不同:宁玛派、萨迦派及噶举派,倾向于保持心的无分别,在松坦中揭露出光明的心性,其用功方式与汉地禅宗的「默照禅」有相通之处。而格鲁派则认为必须先对「空性」作详细的抉择。将空性作所观的对象,并以俱生大乐心作能观者,如此才能达成「空乐双运大手印」,而后进入「二谛双运大手印」,最后达成佛果──「无学双运大手印」。

(政大民族学报第21期,1994,页53-60)

End

《心经》的般若思想

《心经》的般若思想◎ 明 空《心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经典之一,流通也较为广泛,现在很多小孩都能背诵它。《心经》之所以能够普及,和它精简的文字、深邃的义理不无关系。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版本仅有二百多字

南怀瑾:浅谈佛教《盂兰盆经》中的孝道思想

当今孝的观念和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生了显著的交化,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孝道思想在应对这种社会变化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佛教中孝道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影响和价值。《盂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注意你的思想

注意你的思想◎ 侯 松(编译) 注意你的思想,它们将变成你的言语; 注意你的言语,它们会变成你的行动; 注意你的行动,它们会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它们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决定你的

十玄无碍思想

◎ 大 德十玄无碍是华严宗非常重要的思想,是智俨承杜顺而说。在《华严一乘十玄门》中,智俨对十玄思想做了非常详尽的论述,但对十玄的次第并没有多加注重,其注重的乃是通过十玄,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法界无碍之境。

观音思想特点

观 音 思 想 特 点◎ 李利安 关于观音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从三个大的系统来看。 一是来自因地观音信仰,即佛教在解释、论证观音于因地的修行历程时所呈现出来的思想,主要有:愿行并举、福慧双修、戒定兼

太虚大师的“新”思想

太虚大师的新思想◎ 太 虚 新的意义平常说新乃对旧的反面而言,而佛法真胜义中无新无旧,缘生义中则没有一定的分划,小至一事一物,大至一世界乃至无量世界,都刹那刹那生灭相续的迁流着而新陈代谢。然依佛法

佛教生态思想略述

佛教生态思想略述◎ 无 性 自十八世纪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19世纪7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克尔提出了生态学这一名词,促使人们思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问题。人

佛教思想史的思想性

◎ 天 河 古人云,欲为良史,须具才、学、识,号为三长,是史家运用文字对史料进行组织和叙述的能力,学为所习得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非才无以成学,非学无以骋才。而识在三者之中最为重要,可以说是统帅才学二

度化思想与心理调适

◎ 清 木禅宗不仅追求个人的自在解脱,而且强调广结善缘、帮助他人达到开悟的境界,在烦恼中得到解脱。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矛盾,一直激发着人们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了脱生死大事是佛教也是禅宗的最基本目的之一。

中国佛教思想选编本说明

楼宇烈无论从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现状的需要来说,还是从世界文化与学术交流的需要来说,了解和研究佛教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编选一部实用的又能系统地反映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反映中国佛教各宗派的主要理论,

龙树菩萨和他的“中观”思想

龙树菩萨和他的中观思想关于龙树菩萨的生平,历史记载不多,主要来自藏经中《龙树菩萨传》、玄奘《大唐西域记》与藏传《布顿佛教史》。其中,《大藏经》第五十卷《龙树菩萨传》,这部传记是由出生在龙树菩萨后一百多

弥勒的佛教思想

弥勒的佛教思想◎ 胡春业(1) 实践人间佛教的典范从佛陀本人的亲身师范看,大乘菩萨道无疑是究竟道,引导众生由此大道悟入佛的知见,乃佛陀出生说法的一大事因缘。菩萨道的修持离不开世间,离不开众生。弥勒比

曹溪不断思想

曹溪不断思想◎ 莲 池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扬扬自谓得旨,便拟纵心任身,一切无碍。坐中一居士斥之曰:大师此偈,药卧轮①能断思想之病也。尔未有是病,妄服是药,是

楼宇烈:圆瑛大师的佛学思想

圆瑛大师(1878-1953)与太虚大师(1889-1947)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为振兴佛教事业奉献出全部身心,而在佛学理论上又各有千秋的佛门双譬。1989年太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时,我写了一篇题为《太

徐文明: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

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徐文明一、生命伦理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众生之福祉、生命之和谐为目标。生态问题的提出,是由于现在生态恶化,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命系统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不正视这一现

元音老人:能治一切眼病的咒语_治疗眼疾的咒语和手印

治疗近视眼的咒和印。弟子:师父啊,再要请您介绍那个治疗近视眼的咒和印。师:哦,这个不光是治疗近视眼喽,它是治疗眼病的。就是青光眼啊,白内障啊,等等的毛病啊,眼病都能治。这个是释迦佛的慈悲,释迦牟尼佛的

元音老人:何谓大手印_什么叫做大手印_什么是大手印

恒河大手印和禅宗一模一样,它也不讲用什么法修,而是讲无修无得无证,直指人心成佛。但无修无得无证这是真如本性的自然智,我们要证到这种境地,才谈得上无修无得无证,而不是空口说白话的。如果仅懂得一些义理,而

《道德经》的“大医”思想

精气之说老子在《道德经》第六章中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要理解这章经文,关键是搞通玄牝两字的含义。这里所说的玄是指天,指阳,所说的牝是指地,指阴,与万物负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二讲 百家争鸣 - 思想混乱的时代

第二讲 百家争鸣思想混乱的时代一、 婆罗门的堕落印度古代的婆罗门四吠陀时代的司祭者, 对于印度文化有值得肯定的贡献。他们是人民的导师, 在日常生活上予人民以呵护及指导。在佛教原始经典杂阿含的婆罗门经、

于凌波:如来藏思想的研究

如来藏思想的研究于凌波一九九九年三月净觉佛教研究所主办第九届中国佛教学术会议论文一、如来藏与佛性如来藏,又称如来胎,通常把它看作是佛性的异名。如来藏梵语tathagatagarbha,指隐藏于一切枣生

《道德经》道教思想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关于老子和《老子》这部书的时代问题,学术界争论较大,尚无一致的结论,一般认

西藏扎叶巴寺:隐秘山洞里的修行灵地

藏族民谣中唱到:西藏的灵地在拉萨,拉萨的灵地在叶巴;到拉萨不到叶巴,等于做件新衣忘做领。民谣中说的叶巴就是扎叶巴寺,西藏四大隐修地之一。扎叶巴寺,位于拉萨东北方向达孜县境内纳金电站以北的拉日宁布山间,

人类养生核心思想—“十养”论述

二、自身养生1人生的态度古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人师是宽人律己做楷模。所以学问好教,人师难做。人生的态度主要来源长者谆谆教诲的传播。人才是打造出来的。造是生,打是克。生是必需的

一场修行,在西藏

不为朝圣,不为觐见,只为一场放下的修行 去西藏,在路上,本身就是一场旅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我想说西藏,趁着年轻去吧,没有年轻的洗礼何来老去之后的净化。才离开拉萨的时候,并没有像文字里描述的那

中医养生思想是什么?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所 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

雪漠:大手印、大圆满、禅宗

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之后的境界。◎问:请您谈谈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区别?●雪漠:究竟

雪漠:如何契入大手印?契入大手印有什么窍诀吗?

◎陈亦新:契入大手印有什么窍诀吗?●雪漠:大手印有三个要诀:保任空性就是止,警觉之心就是观,用止观之心去应对世界上的万物,就是妙用。单纯的止或是观生不起妙用,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单纯的妙用而没有止和观就

雪漠:开悟之后有没有烦恼?契入大手印后如何进修?

◎陈亦新:开悟之后有没有烦恼?要是有,如何对治?●雪漠:开悟的方式有多种:一种是缘悟,上根之人,遇到具德上师,机缘成熟,就能一悟到底,按禅宗的说法,能一箭透三关。透三关之后,就能悟得究竟,如香巴噶举的

雪漠:如何看待佛教流派?契入大手印是不是很难?

◎陈亦新:您如何看待佛教流派?●雪漠:佛教各派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因为见地的不同,才形成了流派。而不同的流派,又促成了佛教的繁荣。许多流派争来争去的,其实是一个东西。比如面对一个挂毯,有人看到了正面,有

雪漠:大手印法喻和恒河大手印

大手印法喻和恒河大手印内容提要: 时下有许多关于大手印的文章,其内容多为显教大手印。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显教大手印只是“大手印”之前行。真正的“大手印”是密教大手印。它更接近于禅宗之顿悟。它即是证量

雪漠:大手印——绝对真理的胜义观

大手印——绝对真理的胜义观内容提要: 一本叫《大成就者的故事》的书中如是说:“一位拥有大手印证悟的人就是一座壮丽的大山,不会因任何风吹而动摇,就像永远不变的蓝天,所有迷惑早已消失殆尽。”有诸多藏地大德

雪漠:究竟解脱的大手印

究竟解脱的大手印内容提要:那么,什么是大手印?大手印之梵文音为“嘛哈母渣”,故也可译为“大印”、“大象征”。有如是解者:“大”者,至高无上,无所不包;“手”者,如佛之手也,喻佛之所有,我亦尽有;“印”

金易明: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

【内容提要】太虚大师对唯识学倾注了很大精力。但他与南欧北韩诸学派在学术关注点上明显不同。唯识学不仅是太虚大师一生关注和研学的重点教理,为此,他阐述了颇具特色的新唯识学,力主唯识学应成为真实应化的佛学,

真言宗的修法手印

十八道契印是指东密修持四加行的基本手印,同时它也是通用于各种修法的十八种印。由于这是修东密四加行中的十八道法时所用的手印,因此又称为十八道契印,或单称十八道、十八契印。据说其中进行的方式,是依据印度人

游戏观音的手印有什么

也称“印相”或“印契”,是表示佛像的各种手势。佛的面相相似度极高,而不同的佛持不同的手印,因此了解手印的类别含义对辨别佛像的种类和名称有重要意义。释迦牟尼常用的手印有:禅定印、说法印、触地印、施无畏印

一切法的思想重心

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於一切相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动

一髻佛母--一位西藏僧人和一只小老鼠的故事

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位西藏僧人和一个小老鼠的故事,梗概如下:很久以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西藏僧人在那里过着平静地修行生活。有一天,当这位僧人出门的时候,忽然发现门口躺着一只冻僵的小老鼠,于是就

心中心法去手印

心中心法,唐密、藏密红教、东密各有传承。心中心法在西藏和日本都是不轻传之密法,不经过一番艰苦的修习,不具备相当的密法基础,是很难得到的。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重新崛起的无相密乘心中心法,既不是来自东密,

杨维中:从南宗与北宗心性思想的差别看禅宗的正式形成

在目前的禅宗研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喜欢将禅宗的创立时代朝前推移。有主张弘忍为禅宗的实际创立者的,也有主张道信为禅宗的创立者的。与这一潮流相顺应,有一股抬高北宗禅而相应地降低南宗

杨维中:华严宗佛性 思想初探——五教佛性与心性本体

华严宗之成为独立的佛教宗派,时值天台、唯识诸宗思想成熟之时,故尔其佛学思想既具有鲜明的自宗特色,又有融合、吸收其它诸宗思想的倾向。从心性论角度看,天台宗于性具立场上言众生之心性与佛性关系,虽有合一之意

什么是虚空库菩萨咒手印

依《虚空藏菩萨神咒经》所载,世尊对此菩萨甚为赞叹,说其禅定如海,净戒如山,智如虚空,精进如风,忍如金刚,慧如恒沙。是诸佛法器,诸天眼目,人之正导,畜生所依、饿鬼所归,在地狱救护众生的法器,应受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