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林崇安:《瑜伽师地论》内的异义及其编成
2025-02-26 12:06

《瑜伽师地论》内的异义及其编成

林崇安(2002)

一、汉藏所传的《瑜伽师地论》

汉地所传的《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说」,共100卷,分成五分:〈本地分〉、〈摄决择分〉、〈摄释分〉、〈摄异门分〉、〈摄事分〉。藏地所传的《瑜伽师地论》是「无著菩萨造」,也分成五分。

二、瑜伽五分之间的异义

为了澄清《瑜伽师地论》是由弥勒菩萨或无著菩萨所著作,或由无著菩萨所着编集,一个方法是先分析瑜伽五分之间义理是否一贯。今选出一些实例来说明:

(一)〈本地分〉与〈摄异门分〉的异义

〈本地分〉中的「菩萨地」,对善逝及无上丈夫调御士的解说是:

上升最极,永不退还,故名善逝。

一切世间唯一丈夫,善知最胜调心方便,是故说名无上丈夫调御士。

而在〈摄异门分〉的解说是:

言善逝者,谓于长夜具一切种自利利他二种功德故。

无上丈夫调御士者,智无等故,无过上故。

此二分对如来十号的功德、智慧描述,显然略有出入;但这出入,并不是哲理上的义理出入。

(二)〈本地分〉与〈摄事分〉的异义

〈本地分〉中的「声闻地」说:

若于青瘀、或于脓烂、或于变坏、或于膨胀、或于食啖作意思惟,于显色贪令心清净。

若于变赤作意思惟,于形色贪令心清净。

若于其骨、若于其锁、若于骨锁作意思惟,于妙触贪令心清净。

若于散乱作意思惟,于承事贪令心清净。

而在〈摄事分〉中,对于贪的对治则是:

又于此中,青瘀想为初,膨胀想为后,对治美色贪。

食啖想、分赤想、分散想,对治形貌贪。

骸骨想、骨锁想,对治细触贪。

观无心识,空有尸想,对治承事贪。

此二分中,以何种「想」来对治何种「贪」,在配对上就有所出入,这表示二者的资料来源有所不同。

(三)〈摄决择分〉与〈摄事分〉的异义

〈摄决择分〉中的「声闻地」说:

云何于身观集法住?谓观此身从过去世及诸饮食现在而生。

云何于身观灭法住?谓观此身于当来世是死灭法。

云何于身观集灭法住?谓观此身于现在世由饮食缘,增长久住,必当破坏。

而在〈摄事分〉中,则说:

又于未来,当知安住集法随观。

于过去世,当知安住灭法随观。

于现在世,生已无间,尽灭法故,当知安住集灭法随观。

在这二分,对于集、灭、集灭三法的配对,并不相同。

(四)〈摄决择分〉与〈摄异门分〉的异义

〈摄决择分〉中的「声闻地」说:

由二因缘,有窣堵波:一证坚住故,二有可依故。

由二因缘,名有可依:一依智不依识故,二大师是如来应等正觉故。

由二因缘,大师是如来、应、等正觉:一断一切疑故,二邪行不可得故。

而在〈摄异门分〉的说法是:

由有窣堵波者,一切外道天魔及余世间不能倾动故。

言有依者,具足四依无失坏故。

大师是如来、应、等正觉者,谓所说教善清净故。

此二分的解说,虽似有关联,但仍可看出来自不同的资料。

(五)〈本地分〉中「声闻地」内部的异义

除了不同分的异义外,在同一分内,如「声闻地」中的「第一瑜伽处」和「第三瑜伽处」,有关内、外、内外三组的四念住修法,有多种说法,但这三组能有相同解说的,并未出现,这也表示即使在同一分内,仍有不同的资料来源。

以上这些例子,在于说明《瑜伽师地论》是由许多不同的资料所编集而成,而其间的异义,并不是「宗义」上的不同哲学主张,而只是解说上的出入。掌握这个义理上的小歧异,我们可以试着「推测」《瑜伽师地论》以及相关的《显扬圣教论》的编着过程。

三、《瑜伽师地论》和《显扬圣教论》的编成

从佛灭(约西元前486年)到无著菩萨出世(西元310-390年)的漫长时期内,佛陀的教法在印度仍然代代相传着,除了原始的阿含经论外,也流传着大乘的经论。西元四世纪时,无著菩萨是这一时代教法的集大成者,其一重要贡献是将《瑜伽师地论》流通于印度,使当时的佛教徒在义理和实践上有所依据,促成佛教的复兴。今由前述瑜伽五分的不同义理,推测《瑜伽师地论》的编成如下:

1.佛法在历代下传中,有注重实践的瑜伽师们将实践的要领编集起来,由于各有所重,因而有多种不同的重要资料,无著菩萨将这些编集、补充而成〈本地分〉(五十卷),共分成十七地。《瑜伽师地论》(卷1)一开始就说:

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寻有伺地。四者、无寻唯伺地。五者、无寻无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无心地。十者、闻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声闻地。十四者、独觉地。十五者、菩萨地。十六者、有余依地。十七者、无余依地。如是略说十七,名为瑜伽师地。(T30,p279a)

此处表明:《瑜伽师地论》最早的内容就是十七地,无著菩萨将这些编集、补充而成《瑜伽师地论》的〈本地分〉,由其内部义理的小出入,可以看出其编辑的痕迹;由于不同的资料各有足取之处,故将之全部或大部份保留下来。此中,最核心的编集部分有二,一为编集与阿含义理相涉的「声闻地」,一为补充与大乘义理相涉的「菩萨地」。

在编集「声闻地」时,无著菩萨将资料分成四个瑜伽处,每一瑜伽处内有多项论题,由于材料多,难免前后有所出入,但也保存了许多早期瑜伽师有关修行的教授、教诫。至于「菩萨地」的编成,则同样分成四瑜伽处,摄集大乘经典的要义,特别是菩萨戒的阐述。

「菩萨地」之后是「有余依地」「无余依地」,只略述阿罗汉苾刍的果事,这是上接「声闻地」而来的果证,因此,可以看「菩萨地」是后来扩充编成的。至于在「声闻地」之前的「五识身相应地」、「意地」这二地是有关内六处的基本论题,自成一单元,是瑜伽师们对「境」的理解。「有寻有伺等三地」广述杂染等义理,也自成一单元,此中详述十六种异论,这一部分,无着也编入《显扬圣教论》(卷9、10)中。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无心二地,讨论与禅定相关的论题,也自成一单元。

而后,「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另成一单元,此中,将五明编入闻所成地中,其中的因明,广谈论体性、论处所、论所依、论庄严、论堕负、论出离,这一论题,无著菩萨也将之编在自着的《显扬圣教论》(卷11)中。在闻所成地中的内明,略释佛教的一法至十法;在思所成地中,举出「偈颂」,并解释其意趣所在;在修所成地中,探讨修习对治、世间一切种清净、出世间一切种清净等,都是瑜伽师所应有的闻、思、修慧,有其价值,因而无着将之编集成一单元。以上〈本地分〉中的十七地,除「菩萨地」,及一部分的阿赖耶识的观点外,其义理大都依据《阿含经》。〈本地分〉中十七地内的许多资料是由无著菩萨编辑而成,有些论题则是他所著作,但要如何严格区分二者,自属不易。

2.无著菩萨又针对〈本地分〉中的十七地,一一给予决择、补充,而编着出三十卷的〈摄决择分〉,此中,有许多他的主张,例如,在「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中,以八相来成立有阿赖耶识的存在;这一论题也被纳入他的《显扬圣教论》内。在决择「菩萨地」时,无着则广引《解深密经》来补足菩萨道的内容,也解释了《宝积经》的十六法门。

3.如何解释《阿含经》呢?释经的规矩是如何呢?无著菩萨依据印度佛教的传统,编着出〈摄释分〉(二卷),以五相随顺解释一切佛经,并举《住学胜利经》来做例子。这一论典,无著菩萨也将它编入自着的《显扬圣教论》卷12、13中。

4.另一方面,从佛陀入灭后,弟子们为了解释《阿含经》中成串的术语,便有「异门」将之归类并解释,这种简要的论典由师徒相传,最后到了无著菩萨的手上,纳入《瑜伽师地论》中的一分,成为〈摄异门分〉(二卷)。

5.同样,佛弟子们为了掌控《杂阿含经》的义理,依照〈蕴品〉、〈处品〉、〈缘品〉、〈道品〉的内容,依次决择其要义,而有「契经摩怛理迦」(契经之本母)。这一论典最后到了无着手上,编入《瑜伽师地论》中〈摄事分〉的契经事。另外,还有决择《别解脱戒经》的「毗奈耶事摩怛理迦」(律之本母),编入〈摄事分〉中调伏事,最后,无著菩萨补上「分别法相摩怛理迦」一短文,略摄流转、还灭、杂染、清净法;如此,便编成了《瑜伽师地论》中的〈摄事分〉(共十六卷)。至于最初是由谁来决择这些经、律的要义呢?依《说有律》的一个传说,是由大迦叶尊者所决择而有「摩怛理迦」(本母)的传出。

6.《瑜伽师地论》的汉、藏译本,五分中的〈摄释分〉、〈摄事分〉二者的次第互换,不外表示早期在印度这二分是分别流传着。

总之,无著菩萨先编集以瑜伽师修行为主的〈本地分〉,再一一给予决择而有〈摄决择分〉,最后编入〈摄释分〉、〈摄异门分〉、〈摄事分〉而成庞大的《瑜伽师地论》,使其内容显示出声闻道与菩萨道之并重。

至于《显扬圣教论》的编着则以菩萨道为主,从《瑜伽师地论》中的〈本地分〉抽取要义,编成「摄事品」卷1至卷4和「摄净义品」卷5至卷8,例如,将声闻地初瑜伽处的「戒律仪」编入卷7的「增上戒学差别分别」;将声闻地第四瑜伽处的「世间道」也编入卷7中;将菩萨地菩萨功德品编入卷8中。无著菩萨又将〈本地分〉中的十六种异论,编入《显扬圣教论》的「摄净义品」卷9、10中。将〈本地分〉中的因明,编入《显扬圣教论》的「摄净义品」卷11中。将〈摄释分〉编入《显扬圣教论》的「摄净义品」卷12、13中。无著菩萨接着编写短文:「成善巧品、成无常品、成苦品、成空品、成无性品、成现观品、成瑜伽品、成不思议品」,依次编属卷14至卷17前段。最后将〈摄决择分〉的要义编写成「摄胜决择品」卷17后段至卷20。如此终于达成「显扬圣教」的目的。

四、结语

由以上的初步探讨,可以看出无著菩萨在《瑜伽师地论》的编着过程中,一方面将旧有以阿含义理与实践为主的重要资料给予编辑、保存,一方面给予决择、补充,特别是「菩萨地」的长篇论述;使得原先以声闻道为主轴的〈本地分〉,变成与菩萨道并重。到了无著菩萨编着《显扬圣教论》时,则完全以菩萨道为主轴。至于无着的资料来自何处?最可能是来自一位当时名为弥勒菩萨的大瑜伽师,因此,汉译本说:《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说」。弥勒菩萨并使无着走向菩萨道,而有大量大乘论典流传后世。《瑜伽师地论》的编着时期,是无著菩萨正处在转向之时。就资料的内容而言,《瑜伽师地论》中保留了许多传承下宝贵的阿含义理与实践要领。《显扬圣教论》则展现出菩萨行者对圣教所应修习的义理与实践的核心内容。这二本论着,不愧为印度当年划时代的要典。

(原刊于《法光杂志》158,2002今略加补充)

End

南怀瑾:《瑜伽师地论》讲座_南怀瑾讲瑜伽师地论

南师《瑜伽师地论》第一讲云何世间一切种清净。当知略有三种。一得三摩地。二三摩地圆满。三三摩地自在。此中最初有二十种得三摩地所对治法。能令不得胜三摩地。何等二十。(二十卷)今天,我们转个方向,是讲教理的

关于行瑜伽菩萨戒本

关于行瑜伽菩萨戒本◎ 楼宇烈 这里所谓的瑜伽菩萨戒本,是指从玄奘译百卷本《瑜伽师地论》中录出的《菩萨戒本》。关于行瑜伽菩萨戒本,太虚大师有一个详细的说明。他认为,佛法统摄于教、理、行、果,而其要唯在于

云何瑜伽师地

云何瑜伽师地◎ 弥勒菩萨云何瑜伽师地?谓十七地。何等十七?嗢柁南曰:五识相应、意,有寻伺等三,三摩地俱、非,有心、无心地,闻、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有依、及无依,是名十七地。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

瑜伽焰口召请文

瑜伽焰口召请文◎ 苏 轼《焰口召请文》是佛门法会《瑜伽焰口》中施食饿鬼时念诵的。召请文中召请的对象有前王后伯、英雄将帅、文臣宰辅、文人举子、缁衣释子、玄门道士、他乡客旅、阵亡兵卒、血湖产难、冥顽悖逆、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三部分 瑜伽菩萨戒开遮持犯表

一、犯众多犯、犯染污起、犯非染污起:1、所谓犯众多犯,即犯众多恶作(身业)或恶说(口业)(即又名突吉罗),因有四十多条,故云众多。2、此四十多条中,有的叫犯染污起(也叫染违犯,翻重垢,应向人忏。)3、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二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三玄二、别辨七戒7 黄一、难行戒3 宇一、征云何菩萨难行戒?宇二、标当知此戒略有三种。宇三、释3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三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静虑品第十三酉五、定度(即静虑品)4 戌一、征云何菩萨静虑波罗蜜多?戌二、列2 亥一、嗢柁南嗢柁南曰:自性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五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巳六、修正四依2 午一、征云何菩萨修正四依?午二、释2 未一、辨四相2 申一、辨4 酉一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六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巳十五、四种法嗢柁南4 午一、标复有四种法嗢柁南,诸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故说。午二、征何等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七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二持随法瑜伽处菩萨相品第一辛二、次相等摄8 壬一、真实诸菩萨相(即相品)4 癸一、征起云何真实诸菩萨相?癸二、标列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八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二持随法瑜伽处住品第四之二辰三、增上戒住2 巳一、问问:增上戒住菩萨转时,当知何行、何状、何相?巳二、答2 午一、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五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五子二、四无色蕴2丑一、结前生后如是已思择色蕴。我次当说名所摄四无色蕴随所应建立相。丑二、正广显示10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九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地品第三壬七、地品3 癸一、总名建立4 子一、标如前所说十三住中,应知随彼建立七地。前之六种,唯菩萨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菩萨地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建立品第五之二寅二、总辨2 卯一、标列2 辰一、嗢柁南如是别释佛十力已,今当总辩。嗢柁南曰:自性与分别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三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三辛二、表无表业2 壬一、表业2 癸一、辨差别2 子一、征复次,云何表业?子二、释2 丑一、标列谓略有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四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四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四丑五、识蕴2 寅一、征复次,云何识蕴差别?寅二、释2 卯一、标列此亦五种应知。一、由安住故;二、由杂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一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一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甲二、摄决择分4 乙一、结前显后如是已说本地,次说诸地决择善巧。由此决择善巧为依,于一切地善能问答。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二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二癸二、等无间缘2 子一、征复次,云何等无间缘?子二、释2 丑一、标说义谓此诸心心所无间,彼诸心心所生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六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六癸二、诸蕴分位2 子一、略标列问:诸蕴分位有几种?答:有多种。谓得、无想定等心不相应行,广说如前。广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八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丙二、有寻有伺等三地3 丁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有寻有伺等三地决择,我今当说。丁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七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七辛五、处非处善巧3 壬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我今当说。壬二、决择一切3 癸一、举颂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九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壬三、广分别2 癸一、长行释2 子一、释差别7 丑一、烦恼发业2 寅一、问问:贪等十烦恼几能发业?几不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四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四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闻所成慧地丙七、闻所成慧地3 丁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无心地决择。闻所成慧地决择,我今当说。丁二、随应决择2 戊一、闻依止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子三、轻重2 丑一、举杀生4 寅一、标复次,由五因缘,杀生成重。寅二、征何等为五?寅三、列一、由意乐,二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七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修所成慧地丙九、修所成慧地3 丁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思所成慧地决择。修所成慧地决择,我今当说。丁二、标释一切2 戊一、总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二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一丙三、三摩呬多地3 丁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有寻有伺等三地决择。三摩呬多地决择,我今当说。丁二、随应决择3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一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一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戊二、引经说3己一、决择诸王德失差别2庚一、出爱王白佛2辛一、述因缘3壬一、由观察2癸一、于过失复次,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三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二庚二、相违2 辛一、能障趣入2 壬一、正出障法复有五种定相违法。一、毁犯禁戒,二、无无间加行,三、无殷重加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三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戊二、总显相摄2 己一、长行3 庚一、三处所摄2 辛一、别辨相2 壬一、略摄3 癸一、标复次,即前所说自性乃至业等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丙三、有寻有伺等三地2 丁一、结前生后已说意地。云何有寻有伺地?云何无寻唯伺地?云何无寻无伺地?丁二、总别标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一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本地分者:略说此论总有五分。瑜伽师地论释云:一、本地分,略广分别十七地义。二、摄决择分,略摄决择十七地中深隐要义。三、摄释分,略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午二、色界复次,于色界中初静虑地受生诸天,即受彼地离生喜乐。于色界中初静虑地至离生喜乐者:谓从欲界最初上进,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七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癸六、宿作因论4 子一、标计2 丑一、所计2 寅一、指广说宿作因论者,谓[1]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酉二、一切种子识3 戌一、种类分别5 亥一、明具阙2 天一、具一切种复次,此一切种子识,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七戌八、爱差别3 亥一、欲爱欲爱云何?谓欲界诸行为缘所生,于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欲界苦果。亥二、色爱色爱云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己四、不如理作意施设建立2 庚一、征复次,云何不如理作意施设建立?庚二、释2 辛一、嗢柁南嗢柁南曰:执因中有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三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壬二、傍辨彼义2 癸一、引释诸经11 子一、乐空闲等3 丑一、牒经言复次,如世尊言:汝等苾刍,当乐空闲,勤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八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五己五、杂染施设建立2 庚一、征复次,云何杂染施设建立?庚二、释2 辛一、显杂染4 壬一、标谓由三种杂染应知。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五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三子八、八种2 丑一、结前正显已说七种佛教所应知处。次说八种。丑二、别广宣说9 寅一、三种修摄圣道差别2 卯一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九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六寅五、业门2 卯一、征复次,业门云何?卯二、释2 辰一、标列二种此略有二种。一、与果门,二、损益门。辰二、随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一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一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丙四、三摩呬多地2 丁一、结前生后已说有寻有伺等三。云何三摩呬多地?丁二、标列随释2 戊一、标列2 己一、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二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辛三、修习所缘诸相作意2 壬一、征复次,云何修习所缘诸相作意?壬二、释2 癸一、能作四事3 子一、标谓即于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六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一丙八、思所成地2 丁一、结前生后已说闻所成地。云何思所成地?丁二、略标广辨2 戊一、标列当知略说由三种相。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四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四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二子三、三种2 丑一、结前正显已说二种佛教所应知处。次说三种。丑二、别广宣说40 寅一、发起邪行令堕恶趣2 卯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修所成地第十二丙九、修所成地2 丁一、结前生后已说思所成地。云何修所成地?丁二、标释一切3 戊一、标列2 己一、四处摄3 庚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八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卯六、胜类2 辰一、举颂言2 巳一、问谁奖胜类生 及开出离道 于何住何学 不惧后世死巳二、答戒慧自熏修 具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七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七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二未三、远离懈怠放逸2 申一、总显义应发勤精进,常坚固勇猛,恒修不放逸,五支善安住者:此颂显示由被甲、方便、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一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一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种性地品第一丙十、声闻地3 丁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修所成地。云何声闻地?丁二、正广分别2 戊一、总标一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十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十九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四卯六、善语2辰一、举颂言贤圣尝[1]说最善语爱非不爱语第二谛非不谛语第三法非非法语第四辰二、长行释2巳一、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二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声闻地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之一己三、出离地2 庚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趣[1]入地。云何出离地?庚二、略广宣说4 辛一、离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