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一年农历十月初六日,余因送宝生老和尚灵龛入塔,特由耒阳金钱山到南岳上封寺,恰巧我们久仰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也因中央请往重庆,顺便道来岳。当时祝圣寺大众曾请他老人家讲开示,我也随众参叩听讲,特提笔录之,以饷读者。
是当天的晚上,在南岳祝圣寺的大讲堂中,坐着六七十位热心向学的僧青年,情绪紧张而严肃,静静的没有一点声音,使偌大一个讲堂,全部陷于沉寂的气氛里。
不久,灵涛法师手提一盏玻璃灯笼,引着云公来到讲堂。起立!一个突然的声音,自灵根同学口里发出,于是,全体同学都站立起来。先由灵涛法师略略介绍了几句之后,云公从容走上讲台,在预置的马凳上结跏趺坐,慢慢说道:
各位同学!虚云业障深重,知识浅薄,承灵涛法师要我来说几句话,真惭愧苦恼极了!你们都是夙植慧根的人,能在这混乱的世界,安居此地读书,真是最胜因缘。你们既得此最胜因缘,就要保持下去,不要空过光阴,应勇猛精进修学!哎,我年纪老了,病又才好些,说话提不起气来,要我说些甚么呢?
他这样谦虚地说了几句,沉默一会,便继续开示法要,大概可分为三点:
解要圆,行要方。
他说:我们修学佛法的人,解要圆,行要方。何谓圆呢?就是圆融无碍。因为佛法竖穷三界,横遍十方,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退藏于密。搬水运柴,无非学道;松风水月,俱可参禅。所以宗门下人,不可谤学教为说食数宝、学教无益;也不可谤参禅为空心忌坐。要知宗即无言之教,教乃有言之宗,宗教本无二致,无非体用而已。况佛祖方便,说种种法门,悉为对症药方,如是观者,即为圆解。何谓方呢?就是中正不倚,当作则作,当止则止,当任即任,当灭则灭,规规矩矩,恭恭敬敬,一毫不苟,一丝不乱。所以修行的人,要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古来许多大德,功成德立,皆缘志行坚决,始终不渝。如是修者,斯为方行。
戒、定、慧之要义。
停了一会,又说道:本师释迦牟尼佛,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秋,无非悲悯众生,应病与药。众生有甚么病呢?如贪嗔痴是。佛陀有甚么药呢?如戒定慧是。我们修戒,要修比丘菩萨之净戒,不要奉那些外道邪戒,有损无益。我们修定,要修如来祖师之真定,不要学那些凡小外道定,因为那是不究竟禅,仍须堕落的。我们修慧,要修如来金刚妙慧,不要学那些星相阴阳、世智聪辩、凡外邪说,自取流转,反而为祸。更要知道戒定慧贯通之要义。戒是止恶防非之义,恶非既止,定慧自生;定是制心一处之义,内心不乱,戒慧全彰;慧是随缘觉照之义,觉照一切,戒定双融。举三即一,举一即三,只在修学的人,善加体会与力行罢了。
放下着。
哎,他又叹口气说道:我们罪障深重,都是吃了放不下的亏!放不下,就是耐不得烦,吃不得苦,好面子,想出风头。我们无始以来,所有我慢、贡高、贪嗔、嫉妒等种种习气毛病,总是放不下来,以致流转六道,无有出期。记得有一次,佛在说法时,有一仙人,两手执花献佛。佛说:仙人,放下着。仙人乃将左手拿的花放下。佛又说:放下着。仙人又把右手拿的花放下。佛又说:放下着。仙人惊问道:世尊!您先教我放下,我已放下左手的花;后教放下,我又放下右手的花;现在两手皆空,又教放下,我不知道放下个甚么呢?佛说道:我要你放下的,并不是手内的花,而是要你放下外六尘,放下中六根,放下内六识呀!仙人当下大悟,就证阿罗汉果。诸位同学,也要学仙人一样,放下六尘,放下六根,放下六识才对!
最后,他又道:末了,我有两句家常话,贡献各位: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三岁小孩虽能说出,而八十老翁行不得。希望各位终身行之不懈,就好了。
他说话的语气,一句一停,余音常带了啊,因为他老人家带着病,仍不惮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实在令人感动。
次晨饭后,陪云公往各地参观,并于祝圣寺门前,集合全体僧众,摄影留念。午后,由南岳到衡阳,又陪赴大罗莲寺参观。略坐片刻,送往赈济会休息,以便今晚搭车赴桂转渝。临别时,云公对我道一句有缘再会。我真想再会,只希望他日有缘哩!
End
◎ 黄 檗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摘自《禅诗三百首》
◎ 果 祈出生名门 天赋异禀农历十月初八是一行禅师圆寂纪念日。释一行(公元683-727年),俗姓张,巨鹿人氏。本名张遂,唐初将军张公谨的曾孙,郯国公张公瑾曾在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立下战功,位列凌烟阁二
明 尧汾州(今山西汾阳)无业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商州(陕西商洛)上洛人,欲姓杜。其母李氏怀他之前,有一次做梦,听到空中有个声音问她:寄居得否?她答应了,醒来后不久就怀孕了。无业禅师诞生的那天晚上
◎普 济【原文】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渚宫人也。其家卖饼。师少而英异,初悟和尚为灵鉴,潜请居天皇寺,人莫之测。师家于寺巷,常日以十饼馈之。天皇受之,每食毕,常留一饼曰:吾惠汝以荫子孙。师一日自念曰:饼是
◎ 普 济潮州灵山大颠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头问:那个是汝心?师曰:见言语者是。头便喝出。经旬日,师却问:前者既不是,除此外何者是心?头曰:除却扬眉瞬目,将心来。师曰:无心可将来。头曰:元来有心,何言无
◎ 普 济本郡富阳人也。姓潘氏。母朱氏。梦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禅那。师问曰。初云何观
慧远大师云:念佛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悟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乃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
◎ 瞿汝稷姓李氏。顶有肉髻。牛行象视。少以慈恕闻于闾里。常梦梵僧劝出俗。乃辞亲入道。及禀具。常习坐。日唯一食。诵法华等经。满千遍。又阅妙胜定经。叹禅那功德。遂发心寻友。时慧闻法师。有徒数百。(闻阅中观
◎ 肖 来2023年农历三月十一至三月十七,黄龙宗祖庭江西九江修水黄龙禅寺举行黄龙宗初祖慧南禅师圆寂954周年纪念活动,并于5月6日晚在黄龙祖师舍利塔院,供七天七夜不灭常明灯954盏以示纪念,惟愿正法
星 星 之 火◎永 寿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年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着力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岁时,他感到浩瀚的经文难以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解脱,不由感叹说:诸佛至论,虽则妙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要安养老、病比丘的文章,流传千古,为世所叹。【原文】如下:《劝安老病僧文》曰:贫道尝阅藏教,谛审佛意,不许比丘坐受无功之食,生懒惰心,起吾我见。每至晨
桥夹水松行百步,竹床莞席到僧家。暂拳一手支头卧,还把渔竿下钓沙。 摘自《全唐诗》卷344
◎ 王 维 禅师讳道光,本姓李,绵州巴西人。其先有特有流,若实有蜀,盖子孙为民。大父怀节,隐峨嵋山,行无辙迹。其季父荣,为道士,有文知名。禅师幼孤,在诸儿,其神独不偶。家颇苦乏绝,去诣乡校,见周孔书,
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
稽首师尊,问归何处?几许疏竹,一轮明月。有时读弘一大师李叔同传《悲欣交集》,读到多处拭泪感怀。直到读到结尾,看到弘一大师圆寂前留下的最后四字--悲欣交集。泣而后合起书来,走在阳光下,心如沉到海底的平静
雪窦禅学思想的形成有其广学经论、积淀深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云游参拜,求师证道的践行。宋代僧俗交往广泛,雪窦禅师交游禅门内外,以下就师承方面加以论述。雪窦禅师嗣法于云门宗智门光祚,而其思想可远溯于青原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俗姓蹇。相貌英俊,读书过目成诵。居讷禅师十一岁出家,十七岁时因背诵《法华经》得度出家,受戒后开始登坛讲经,因辩才无碍,深得信徒的欢迎,连当时的耆
苏东坡(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诗词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于夸张比喻,风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夹山善会禅师,船子德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廖,广州人。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广泛听习经论,对戒定慧三学颇能通达。后住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讲经示众,因听道吾禅师之劝告,前往秀州(
行者五台山叩问百岁高僧梦参老和尚:究竟应该怎么修行最近有修道者的修行人问我问题。从山西来了几位和尚,他们住在山里头,从西安拜,一直拜到五台山,拜完了之后到这儿,问我:老法师,怎么修行?我想找一个修行法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
日里与友闲谈自在,想到普化禅师的自在无着,心生欢喜。普化禅师是盘山宝积的法嗣,马祖道一的法孙。被日本普化禅宗奉为鼻祖。他是一个居无定所的人,没有自己的寺庙。有时候会到临济寺去,等大家都吃完了饭,他才去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 袁 源大错禅师,俗姓钱,名邦芑(qǐ),字开少,丹徒(江苏镇江)人,生于明末清初,为江东大儒,南明隆武年间,官任监察御史。南明桂王永历六年(1652),钱邦芑被授以贵州巡抚,他知难而进,企图挽狂
◎ 明 尧宁波天童密云圆悟禅师,龙池幻有正传禅师之法嗣,字觉初,宜兴(今江苏境内)人,大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出生。圆悟禅师幼时喜好跏趺坐,俨然若有所思。八岁时,不由师教,即能念佛。从十五岁开
◎ 佚 名无准师范禅师(1177-1249),四川剑州梓潼县人,俗姓雍。九岁时投同乡阴平山昭庆院道钦法师出家,聪颖好学,博闻强记。绍熙五年(1194)冬受具足戒。翌年往成都正法寺圆悟克勤禅师法孙先首座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
荷 泽 神 会 禅 师◎ 明 尧西京荷泽神会禅师,六祖惠能大师之法嗣,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俗姓高。自幼学习五经,后读老庄,深受启发。自从读《后汉书》得知有佛教一事,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仕
师讳通理,字达天,家直隶新河。族赵氏,父名士公,尝阅大藏;母白氏,敬事三宝。师生相契之年,投本邑妙音铎师薙染。从祖显如珍公受学。年十一,侍显至檀越家,值众僧诵《法华经》,师随诵之,若宿习然,举众称异,
在金兵入侵、国之将倾的北宋末、南宋初年,处于世局动乱的绍隆禅师,有着坚定的意志,默守初心,追随着圆悟克勤禅师。二十年间,尽得法要,开演出临济宗虎丘派。 访师悟道绍隆禅师生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
早出余杭感怀 佛祖宏规有准绳,侯门无事愧频登。苍茫五髻三更月,迢递千岩万壑冰。心迹任教同槁木,姓名何必上传灯。觉天不夜空无际,寂寂行看慧日升。答东皋伯远法师二首东皋尊者隐郊墟,小小屠苏睹史居。切柏代香
◎ 大 德洪州云居山第十一世住持道齐禅师,洪州人也,姓金氏,礼百丈山明照禅师得度遍历禅会,学心未息。,后遇法灯禅师,机缘顿契, 暨法灯住上蓝院,师乃主经藏。 一日,侍立次,法灯谓师曰:藏主! 我有一转
藕益大师开示: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黄念祖大德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黄念祖居士大德开示(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何止在座的百位左
◎ 法 藏元叟行端禅师在藏叟善珍禅师门下顿悟,他顿悟的具体因缘是什么呢? 行端禅师(1254~1341),俗姓何,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人,元代临济宗大慧派僧人,径山藏叟善珍禅师法嗣,是大慧宗杲
◎ 吴礼鑫一个医师信奉佛道,崇拜佛祖。有一天,医师决定到一座名寺去寻访真佛大道。当医师走到一座山的山角,他碰到一个中年男子被蛇咬伤,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马上想方设法抢救了那个男子,又继续赶路而行。当医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心轻安,工夫是清清爽爽的。自己心里以为:好了!我的工夫把得住。在我来说,太苦恼了!梦还没有梦到!对于有功用的人,还可以说是得少为足;但,你要行到得少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黄念祖居士一九三一年福建功德林居士念佛七,中国近代三大高僧(谛老印老虚老)中的虚老(虚老是接我入佛门的第一位恩师),正好有事在当地,听说有念佛七,他就去了。功德林居士们正在念佛,听
我最后还想说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我在其他任何道场都没有说过。我想说什么呢?就是我们在座的肯定有共产党员。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我可以堂堂正正的,我毫不隐瞒,是这样的。我觉得当你入党那一天,你肯定在党旗下宣誓
博主:以下是黄念祖大德精彩开示选录,可谓字字珠玑,画龙点睛,振聋发聩,是学佛修行不可多得一篇法宝,希望大家都能深刻学习领悟,南无阿弥陀佛。黄念祖大德开示(一)《般若境缘集》校对修订版◎色界有四禅,无色
黄念祖大德开示(二) 《般若境缘集》校对修订版◎乃至十念,你多念当然更好,到临终有十念相继就可以往生。《宝王论》里说:临终有一念都能往生。 所以持名往生称为易行之法,其余的修行都是难行之法。唯有净土法
黄念祖大德开示(三)《般若境缘集》校对修订版◎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心要中的心要,捷径中的捷径。《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小本《阿弥陀经》以“信愿持名”为宗,这就是净土宗的宗要,也就是净
虽然在走路,还是像打坐一样,轻轻松松,严严谨谨。不管前面有人,不管后面有人,心中无事,不要放逸,就照这样经行就对了,就是一动一静之间,走不是动吗?香板一敲,停下来不是静吗?这一动一静之间的这个,要看清
唐代高僧道钦禅师◎宗 智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苏州昆山内,俗姓朱。道钦是禅宗四祖旁出法嗣法融门下七世传人。禅师自幼推崇儒家学说,二十八岁时遇到玄素禅师。玄素禅师对他说:我观你的神气温和清纯,
道信付法牛头山法融禅师◎ 普 济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
宝峰禅师的境界◎黄夏年 《宗鉴法林》是一本介绍禅宗公案境界的书,作者集云堂以某一具体公案为例,然后再对此公案进行解说,之后再附上历代禅师的悟境,以此说明公案的作用。《宗鉴法林》卷三十六曾举金陵高峰寺
盘山宝积禅师◎ 禅 悦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同 ,他悟道的因缘很奇特:一次他行走在集市上,见到一个客官买猪肉。他听客人对屠夫说:精底割一斤来!屠夫放下刀,叉手说:长史!
◎ 普 济 蒲州麻谷山宝彻禅师,侍马祖行次,问:如何是大涅槃祖曰:急。师曰:急个甚么?祖曰:看水。师使扇次,僧问:风性常住,无处不周。和尚为甚么却摇扇?师曰:你只知风性常住,且不知无处不周。曰:作
坊间流传的定光禅师与闽西地区的定光佛文化混淆,乃至被上升到定光佛或燃灯佛的地位。但天台山的定光禅师却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修行成就者。在浙江天台山有不少关于佛教菩萨、罗汉的传说,但将智者大师以梦境招引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