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林克智:《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六疑 生彼不退疑
2024-12-20 11:42

第六疑 生彼不退疑

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

答: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神鬼魔邪,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也。

在此恶世,日月短促。经阿僧祇劫,复不起烦恼,长时修道,云何不得无生忍也?此理显然,不须疑也。

【译】

第六疑 生彼不退疑

问:假设被烦恼所困的凡夫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邪见及贪、嗔、痴三毒经常会浮现,怎么会往生之后就超出三界,得不退转呢?

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有五种因缘得不退转。是哪五种呢?一,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摄持,所以不退。二,佛光明常照,所以菩提心会常精进而不退转。三,水鸟、树林、风声、音乐等都在说法,听闻到这些的修行者能常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所以不退。四,在极乐世界与诸菩萨为友,没有恶缘,只有善缘。外无神鬼魔邪,内无三毒等,不会起烦恼,所以不退转。五,生极乐世界即与佛菩萨一样具无量寿命,所以得不退转。

而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里,寿命短得很。在那儿经过阿僧祇劫那么长的时间不起烦恼的修行,怎么会不证无生忍呢?道理十分明白,因此无须怀疑。

【讲】

第六个疑问:生彼不退疑

前面讲的都是偏重在因地的修学,我们在因地的时候,应该一门深入,应该专心念阿弥陀佛,这些都是在因地建立的信心。以下讲到果地的功德,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以后的相状,它的特色是不退转。极乐净土为什么有不退转的力量呢?我们看问题:

征问

【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

往生西方的人,当然有很多原来就是圣人,但我们是一个凡夫,心中有很多的烦恼和罪业,我们只是在临终的时候,让烦恼罪业暂时不生起时,蒙阿弥陀佛现前、感应道交到了净土。但是到了净土之后,我们心中的烦恼和罪业,还在那个地方睡眠。比如说邪见,邪见最重要的就是我见,我们经常认为有一个自我,我们认为别人跟我是不一样的,经常跟对方产生对立。有了对立以后,就经常产生碰撞,就产生贪嗔痴的烦恼,因为有自我,我们就习惯性要保护自我,保护自我的结果,就产生了贪嗔痴,这样子往生彼国以后,怎么能不退呢?因为我到极乐世界去,跟六尘接触、碰撞的时候,也会生起我见、生起烦恼,那怎么会不退转呢?怎么能够超出三界呢?这个功德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是智者大师为我们设的疑问。

释疑

【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

生到西方之后,有五个不退的因缘,我们先把这五种因缘先念一遍:

【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神鬼魔邪,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也。】

这里讲出我们心中虽然有烦恼罪业,但是因为有五种的因缘,所以不退。这五种因缘,第一个是一个总相,最重要是第一个,二三四五是一个别相。我们先看总相:

第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一个生命体的产生,有二种因缘。如果是在秽土,这个生命的引导者就是业力,造了善业,就出现安乐的果报。造了罪业,就出现痛苦的果报。所以在这个秽土,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但是我们到诸佛的净土去,那业力就不是重要因素,而是诸佛愿力的问题,只要到净土去,我们在净土的整个相状,就完全跟佛的愿力有关,再不是你个人的业力,这个业力会完全被愿力所取代。

古德认为极乐世界愿力摄持的功德相,可从二方面来说:第一是安乐的功德,第二是解脱的功德。

为什么不退呢?从安乐的角度来说:

第一是远离三途之苦,这是根据阿弥陀佛本愿的第一国中无三恶道愿和第二不复更生恶道愿,我们到极乐世界,虽然在阿赖耶识里还有杀盗淫妄的罪业,但是在生命当中不会再到三恶道去了。每一个凡位的菩萨,都把三恶道当做一个非常可怕的恶梦,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愿意到三恶道去,那里不但让人受到极大的痛苦,还因为三恶道会对你的善根产生太大的遮障。你到三恶道去一次,你这个人就会变得非常的迟钝。到净土去,弥陀本愿的第一愿、第二愿,保证你阿赖耶识的罪业,绝对不会再起现行,不会引导你到三恶道去了,这是远离三途之苦。

第二色身庄严美妙,这个是第三真金色身愿跟第四形色无有好丑愿,你有美好的色身,有美好的色身,你要摄受众生就容易。

第三成就金刚那罗延身,这个是第二十六具得金刚那罗延身愿,你在未来的生命当中,决定不再有病痛,这个病痛对我们修行也容易退转,你看一个人要是病得太厉害,他的戒定慧就会退转。我们虽然还有很多的杀业,但是这个杀业不能起现行,不可以起现行。为什么?因为弥陀本愿把它压住,所以在生命当中,只能够健康,不能有病痛,因金刚那罗延身是不会、也不可以有病痛的。

第四具足五种神通,我们在娑婆世界也没有修神通的业,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就有神足通,去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呢?这是阿弥陀佛的第五生者皆得宿命通愿、第六皆得天眼彻视愿、第七皆得天耳彻听愿、第八皆得知他心念愿、第九皆得神足飞行愿本愿的成就。所以安乐有远离三途之苦、色身庄严美妙、成就金刚那罗延身、具足五种神通四种的相状,这些都是弥陀本愿摄持所成。

从解脱的功德,有二个:

第一是随意见诸佛,这是第四十随意见诸佛国愿所成。我们想要成就菩提心,见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当中,我们到了极乐世界,就随时可以在宝树的树叶当中,或去他方世界见想要见的佛。我现在想要看看药师佛、我现在想要看看阿閦毗佛,只要心念一动,这个树叶就现出佛的身像出来;也可以去他方净土直接见佛,并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能够随意见诸佛,这是第一个。

第二自然闻妙法,我们很自然的生起一种念头,就能够听到与此相应的佛法,这个是第四十六自然得闻妙法愿。

所以说,我们在极乐世界的身心世界,因为有弥陀本愿的摄受,就能够成就安乐的功德、解脱的功德,所以不退。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会产生障碍的烦恼跟罪业,通通不能活动,这是弥陀本愿的摄受,这是总相。再看:

第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这是佛力的摄受,我们到了极乐世界,经常跟阿弥陀佛在一起,阿弥陀佛有第三十三蒙光触身获益愿,他的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照摄以后,我们身心调柔、业障消除,有佛力的加被当然不退。

第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第二个是法力的加被,到了极乐世界,它的依报、正报,经常的演说妙法,使得我们生起归依三宝之心,这个法力会产生我们心中的正念力,所以不退。

第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神鬼魔邪,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

我们这里,虽也可遇到良师益友、碰到佛法,但环境恶劣。不要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许多地方还要发生战争。

生极乐世界的话,虽然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还有无量无边的怨家,但是到了净土,这种业力的种子都不能活动,因为不能遇到恶因缘,也没有神鬼、魔王来干扰,我们所接触到的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在极乐世界非但没有各种恶因缘,而且随时都不会离开三宝,有三宝的摄受力,所以不退。

第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也。这是寿命的长久故不退,这个因素也很重要。在娑婆世界的退转,寿命太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极乐世界提供我们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的寿命,当然和娑婆世界不一样了。一言以蔽之,极乐世界的不退,就是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的摄受。如果开展开来,就是三宝的加持力跟寿命的长远,所以永不会退转。

【在此恶世,日月短促。经阿僧祇劫,复不起烦恼,长时修道,云何不得无生忍也?此理显然,不须疑也。】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大家都会懂:就是说在此五浊恶世之中,时间寿命极为短促,修行时短,来世又有隔阴之迷,忘掉修行。而极乐世界的寿命有无量阿僧祇劫,而且又不会生起种种烦恼,如此长时间修行,怎么会不证得无生法忍呢?这个道理非常明显而真实,不须怀疑也!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专修净土肉身不腐

◎ 念 佛昙鸾大师(476~542),俗名不详,自号玄简大士。南北朝梁时山西雁门人(北魏境内),家居五台山附近。他从小就听人谈起山上佛教各种神奇灵异之事,听过以后亲自前往寻觅参礼,后来终于出家为僧。昙

李炳南: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

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是三字,他的善意或者恶意姑且不管,只看

李炳南: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问: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答: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李炳南:如何修净土法门_修净土法门必须了解的十件事

什么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指修持往生佛国净土的法门,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每天念 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如何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属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

李炳南:末法时期如何修净土法门?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

李炳南: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祖父经商致富,父亲是善乘法师,母亲是善果比丘尼,在他们出家前均笃信佛教,供奉观音大士更是虔诚。生下二男二女,了相大师是长子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一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上悟下行法师,尊敬的开林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行师父慈悲,吩咐定弘给大家在佛七当中,今天在圆满之前给大家讲个半小时的话,鼓励大家念佛。佛七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按照经典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二集)

尊敬的主法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上午好!定弘昨天跟大家谈到闻名的功德,这是弥陀本愿的核心,第十八愿所说到,若有众生,闻佛的名号功德,必定能产生至心信愿,而能至心信愿就决定得生净土。所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十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接到念佛同修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对于念佛怎么念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境界,有疑惑,那么想抽一点时间谈一下这个问题。念佛要是会念,就很容易得到三昧;如果不会念

钟茂森:往生净土之正因(第四集)

尊敬的主七和尚,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今天是佛七的第三天,大家的状态是渐入佳境,刚才大家念佛声音非常整齐,听起来很安定,证明大家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了。通常佛七到中间第四天这是状态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