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林克智:祥和洒脱之路 序
2024-12-23 11:41

祥和洒脱之路

作者: 林克智

序一

云居一诚

在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到来的今天,教内外众多有识之士,无不对中国佛教在新世纪中的发展加以认真思考。特别是看到今日有人心躁动,物欲横流之势,而佛教的清心明目,安躁导稳作用更显,进而对于社会安定,利乐有情,庄严国土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乃哲学之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佛教的引人向善,导世安稳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祖国的两个文明建设中产生应有的作用。因而,爱国爱教,深入经藏,认真探索,增强正知正见,广弘佛法,当是佛门四众弟子义不容辞之职责。

台州林克智居士,幼秉庭训,饱受佛法熏陶。稍长立大志,发弘愿,精进修持,出广长舌,演微妙音。中年之际,为弘佛法辞去公职,全力创办《台州佛教》月刊,发起成立台州佛教文化馆。后又应聘主持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的佛学研究工作。集有志同人,奋力广施文字般若,普洒清心法雨。林居士更是精进勇猛,在《法音》、《佛教文化》、《广东佛教》、《浙江佛教》等刊物上,常有鸿文面世警人。今日,林居士的文集《香光居文选祥和洒脱之路》出版。此书集佳作数十篇,汇珍论20余万字,内容广泛,见地正深。其中有深入经藏认真探究的硕果,有刻苦修持心得之正见,有历代祖师高贤行状功德的载记。因而既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又能发挥劝引正信,启迪智慧之良效,很值得推广。

老衲与林克智居士80年代初邂逅于国清寺,1992年东林寺净土宗学会成立之时又重叙庐山,此后更时时读及林居士的弘法佳作多篇,对他虔诚向佛、慈悲济众、广施法乳之功德,由衷赞叹。今于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林居士文选之际,写上数言,聊以为序。

1999年11月25日

序二

释惟贤

林克智居士受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邀请,担任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专心致力于佛教文化的研究和弘传,不断写作读书,最近又有《祥和洒脱之路》一书出版,我深表祝贺。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海天佛国,环境优美,处处有绿林泉水,濒临大海,海阔天空,在这样的环境中,林居士潜居静思,得菩萨加持,引发真知灼见,得到祥和洒脱,并以此用文字般若,启发世人。全书共43篇,有读书心得,有佛教地方、人物记述,有佛学基础知识,内容丰富,足见林居士对佛学修养的深刻功夫。

茫茫尘海中,人们迷恋于物质生活,耽着五欲之乐,精神上戴起了枷锁,充满无明烦恼,为六尘境界所迷。人与人相处,缺乏真实,互敬互爱的精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充满凶戾斗争之气,社会必然不会祥和,人心也不会洒脱自在,处于烦恼邪见稠林之中。佛陀悲悯世间,因机施教,应病予药,遂有五乘教的建立,成为精深博大的三藏系统,故佛称为大医王。佛法为阿伽陀药(无上妙药)。

以戒律约束身心,清净三业;以禅定消除烦恼;以般若破除无明,证悟缘起性空之理,获得轻安,自然趋向祥和洒脱之路。在世界战争阴云密布,人心混乱不安的今天,希望人人都能够受此阿伽陀药,得到安乐吉祥。林克智居士本书的出版,恰为应世之作,满足了佛教信众的愿望。

1999年11月9日

序三

释净旻

释迦教法的东流华夏,深入民心,得力于历朝历代僧俗精英的言传身教、着书立说。一部《印光法师文钞》,风行天下,使多少人发起正信,实践净行,从而了却生死,导入莲邦。这就是道德学问的无穷魅力和至上功德。佛法的弘传,固然需要深邃的论证,但更加需要明畅的叙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的作用往往更直接,需求往往更广泛。

林克智先生就是一位致力于推动佛化的居士精英。《香光居文选祥和洒脱之路》就是一本文富义丰、明了畅达的好书。数十年来,林先生栖心内典,遍涉八宗,汇于台净,长于文史,以纯正的知见和平实的语言,锲而不舍地从事着汉传佛教的普及化工作。他的弘法作品,散见于海内外佛教期刊,倍受读者珍爱,但难窥全貌,终为一憾!我因工作的胜缘,与先生共事于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朝夕相处,宜为其淳厚的品德、笃实的修为和精博的学问所感染,也宜发希望促成其《香光居文选》的早日问世。

值此善愿成就之际,略呈数语,以资庆赞,并愿广大读者细读长伴,法乐无穷!

2000年元月

序四

郑颂英

国外评论者提出:佛教是科学的,又是超科学的!宇宙广博无垠的时空,远非人们的器官加现代科学仪表所能穷尽的!佛以无分别心的大圆镜智现证而彻知。又有认为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佛教是至善圆满的佛陀教育,所以欧阳竟无大师着《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论》。按宗教的定义是:崇拜一个创造世界、主宰万物的主或上帝。而佛教就否定有这样的主或上帝的存在!世界是众生业力所形成,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规律!佛只是以先觉者觉后觉,要由众生自己从信、解、行、证,从迷至觉、转识成智而得到了生死成佛的,决不是什么万能者拉您一把就能解脱的!所以佛教是理智与现实的教育。这至善圆满的教育如能普及于寰宇,净化人心,则可促进与带来世界的祥和与人类的进步和幸福!

林克智居士是一位佛教徒,又是佛学研究者与写作者。他的等身着述,阐扬了佛教精义,而契理契机,导归极乐,以净土法门了生死,确是具菩提心与正知见者!他的著作《一生解脱之路》已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今应师友之请,又增选数十篇编成《香光居文选祥和洒脱之路》,仍由该社出版,笔者不胜随喜,愿佛化光明为世界人类带来祥和与美满!

己卯年小春

序五

徐恒志

佛教是伟大的真理,它阐明了宇宙人生的缘起性空现象,引导人们奋发向上,勤修戒定慧,息灭含嗔痴,转迷为觉,息妄显真,以实证人人本具的真如理体,使一切众生究竟解决迷妄颠倒和生死轮回问题,开示悟入佛知佛见,成就无上菩提。这是我们生命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缘!

林克智居士幼承庭训,发菩提心,爱国爱教,积极献身佛教事业,弘法利生,精心写作,教研天台,行在净土。前曾创办和主编《台州佛教》,以佛法真理,正本清源,净化人心,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后又协助妙善大和尚筹办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着书立说,弘传正法,功德不可思议!

1999年3月林克智居士,积50年的学修经验和体会,将所着有关净土法门修学的文章交由北京国家宗教局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名为《一生解脱之路》,内容有事有理,契理契机。现在,他又精选了刊载于各种佛教杂志等的论文、序言43篇,再交原出版社出版、流通,以利广大修学同仁的参考。林居士行菩萨道,广利有情,使如来家业,传灯无尽!谨序数言,籍表赞叹和随喜!

1999年10月23日

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
End

刘素云:看破、放下,是成佛必由之路

一、听经明理是看破放下的基础1.会听经、读经。不执著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不要拿凡夫之意解如来真实义。2.听有所悟。悟是我的心,要用心听,要用诚敬心去听,才有所悟。3.悟有所行。悟到的要落实生活中,

海上丝绸之路与佛教

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议是我们初次召开的专题会议,可以说现有的研究做的初步工作,今后将会越来越丰富。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基本上还是处在介绍阶段,谈不上深入的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与佛教,其实放

幸福之路

幸 福 之 路◎ 钟 丹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这句话或许想要告诉我们: 如果不注重内在修养,只关心外在的东西,想要获得幸福是不可能成功的。现下社会过于浮躁,人们极易陷入利益至上、

和谐与平静才是生活之路

和谐与平静才是生活之路◎ 宋天天从前,有一位很爱思考问题的王子。有一天,他问他的老师: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

修行之路

◎ 大 愿用占察轮能够改变现实的困顿,不要夸夸其谈,这是一个根本的窍诀。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不要到外面去找原因,而要向内去照亮自己的习气。习气是什么?习气是过去恶业的等流。我宿世有十恶业,有哪一些恶业?

玄奘之路,此生只为一事,此事只为今生

如果有什么事想要去做,那就去做,因为你永远准备不好。生命极其短暂,短到,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都不够。更不要说用来犹豫,以及妥协。无魂兮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你要相信:信深则愿真,愿真则行切,行

林语堂的信仰之路

林语堂(1895.10.10-1976.3.26),福建省平和县(今属漳州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被称为文学大师、幽默大师。对中国儒、释、道皆有研究的大师林语堂在文中讲道:三

一日禅:内心平和 才能洒脱

内心平和,才能在心里装下满满的幸福。平和的人,看得开,放得下,想得明白,过得洒脱。能容,能忍,能让,能原谅,平心静气。一个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会通达,内心就会通泰,有欲而不执著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

觉醒之路!学佛必然的学习之道 万法不离于心

编者按: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信什么呢?信如来妙法,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言语,千真万确,不能改易。修行人但从心上用功,不向心外驰求,信自心是佛,信圣教语言,不妄改变。

林克智:寺院游览趣话

寺院游览趣话林克智初次来到寺院旅游观光,人们往往会对所看到的东西产生好奇,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弄清楚其来龙去脉。这样的问题不少,但为篇幅所限,我们择其要简介如下:1.僧人见人为什么要合掌我们在寺院游览

林克智:道济师与其独特的语录

道济师与其独特的语录林克智南宋时佛教中出了一位不同寻常,形迹癫狂又神异、嗜酒食肉的和尚道济禅师,在《 续藏》第121卷(P0001-0046)中收有《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一卷,系宋人沈孟袢所述,此书

林克智:“十大碍行”是真精进的动力

十大碍行是真精进的动力林克智1.对于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总希望永无病苦。身体无病,就容易产生贪欲的念头。贪欲念起,就一定会破戒而退失无上道心。如果能知道病痛本来是空的、是由因缘业力牵引而来的,那么病魔

林克智: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 林克智内容提要 本文旨在弘扬永明大师的禅净双修思想,提倡大师的万善同归。并以此说明万善同归,念佛求生净土,是学佛者适时的、自利利人的、直捷快

林克智: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

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林克智智旭(1599-1655)大师,字蕅益,是明末清初高僧,后人尊为净土宗九祖。大师一生淹贯内外典籍,着作等身,严净毗尼,极阐净土。大师与九华山,尤与地藏大士有深因缘,故乐于述之

林克智: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

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林克智六度是菩萨必修之行,是度过生死苦海,到达快乐的彼岸之六种方法。它能普度众生、培养高尚人格,也能成就菩提,现分述如下:一、布施梵语檀那,汉译布施,就是布己所有,施与众生

林克智:莲池大师与云栖寺

莲池大师与云栖寺林克智提要 莲池大师为净土宗八祖,本文先叙大师之生平,以明师之行状;继述师之净土思想特色,以志大师对净土宗之特殊贡献;续写大师初住云栖之因缘,文中揭示了大师为民除害、祷雨、禳疫、造桥等

林克智:南宗禅之形成与禅净合修之盛行

南宗禅之形成与禅净合修之盛行林克智??内容提要:本文先简略地说明禅、特别是最具我国特色之南宗祖师禅之形成,及其五家七宗的传统关系;然后列出自永明延寿后,对禅净双修有理论创新或有重大影响的禅宗大德48位

林克智:人间佛教与净宗修持

净土宗义理已略明,但对净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足欣、厌二心,要认识娑婆之苦方能精进念佛,方可报终得生净土这个问题,有人认为不合社会潮流,甚至与人间佛教思想违背,其实这是片面理解净宗修持的结果。净土教

林克智:菩提达摩禅学及其现实意义

少林名刹远承祖灯。卓立道风,龙象辈出,已历1500个春秋。随着国家昌盛繁荣,法运回升,少林文化也由衰而兴。为更好地体现寺院特色与弘扬禅宗祖庭及其禅法,特撰此文。一、菩提达摩行略菩提达摩(?-536,一

林克智:逆抚念诵助生西妙法

逆抚念诵助生西妙法林克智对于临终时不能自主生西,经助念亦未见佛来迎者,可用逆抚念诵法,助其往生。其法为:以两手掌向其温处逆抚而上,至于顶门,掌离体约2公分,行者全神贯注于全掌,口中作如是言:南无阿弥陀

林克智: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佛教教育

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佛教教育林克智摘自《生活中的佛教》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大家都十分熟识,但对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思想,则研究者不多。在佛典中常提到释迦牟尼佛是人天导师,笔者在学佛并对佛学的研究中,觉得

林克智: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

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普陀山隐秀讲院 林克智据经载大迦叶活到一百多岁时,就把法传给阿难,随之即到王舍城西南方的鸡足山席地而坐,并发誓说:我今以神通力使身体永不败坏,用粪扫衣盖着,等六十七亿七千万年之后,弥

林克智:《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五疑 具缚得生疑

第五疑 具缚得生疑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

林克智:居士生活准则

我们信佛的居士首在皈依三宝,严守五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严格地要求自己呢?有的人说出家人有律仪可依,我们怎样做才算一个合格的在家弟子呢?下面参照《沙弥律仪要略》等辑成在家居士生活准则,供在家同修

林克智:祥和洒脱之路 碑记篇

碑记篇天宁古刹迁址修复碑记巾子山位居临城东南,后枕北固,前濒灵江。双峰屹立,两塔差肩。寺观罗列,林幽木美。前人誉为一郡游观之胜,良有以也。斯山之胜,莫过于天宁景区。古天宁禅寺址在西麓,初创于唐开元间。

林克智:《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三疑 偏念一佛疑

第三疑 偏念一佛疑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经籍大观 净土五经一论介绍

通向极乐之路经籍大观净土五经一论介绍《无量寿经》及其注疏《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凡2卷。全称《佛说无量寿佛经》,又称《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大无量寿经》、《大阿弥陀经》、《大经》,为净土宗

林克智:祥和洒脱之路 基础篇

基础篇学佛基础教程第一讲 释迦牟尼佛略史一、世尊成道以前的状况释迦牟尼的意义创立佛教的大教主叫做释迦牟尼,我们佛教徒称他为世尊,因为他是世上最尊贵的人。释迦是种族的名称,意译是能仁,牟尼的意思是寂默贤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佛教与净化人心

生活中的佛教佛教与净化人心前 言谈到佛教,人们就有这样的概念:佛教是释迦牟尼开创的、是由印度传入的外来宗教。笔者认为这样讲也可以,但当你全面认真地将佛教研究一番之后,就会觉得中、印佛教有不同之处。原来

林克智:《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六疑 生彼不退疑

第六疑 生彼不退疑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答: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

林克智:祥和洒脱之路 序跋篇

序跋篇临海龙山精舍序莲之为物,虽出于泥,体常清净。城南村居有出类拔萃者,金家汇朱青莲居士也。居士年卅四忽病脑疾,顿觉病苦乃娑婆之大患,即发舍俗修行之心。遂以其夫为伊疗疾之资,独创精舍。矢志礼诵观音菩萨

林克智:临终关怀手册

一、 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净宗之理

通向极乐之路净宗之理修行中的难行道与易行道佛教有许多法门,但都必须经过修行,才能证到道果。据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所说:此世界修行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在于五浊恶世,于无量

林克智:《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七疑 易生兜率疑

第七疑 易生兜率疑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答:求生兜率,亦曰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校大有优劣,且论二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附录

附录莲池大师的西方愿文明莲池大师所着的愿文,是净土宗同修最适用的愿文,全文为: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前言

生活中的佛教前 言因为我学佛有年,故常有朋友和我谈起佛教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他们大都认为佛教创立在2500多年前,当今社会进步一日千里,现在还信这古老的宗教,好像太落后于社会,有的甚至还把信佛与迷信、落

林克智:《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一疑 舍离众生疑

第一疑 舍离众生疑问: 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答: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行持方法

通向极乐之路行持方法漫谈念佛念佛是净土宗的主要修持方法。《观无量寿佛经》有: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楞严经》卷5载:我本因地,以念佛心,人无生忍。《起信论》说: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

林克智:祥和洒脱之路 居士篇

祥和洒脱之路居士篇金陵刻经处与近代居士佛教着名的社会活动家、近代佛教复兴的先驱杨仁山居士创办的金陵刻经处,已历130个春秋。回顾刻经处130年来对佛教乃至我国文化界发生的重大影响与贡献,对促进今后的弘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净土宗概述——代自序

通向极乐之路净土宗概述代自序净土宗又名莲宗,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是以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为方便的修持法门。净土启教,首推《华严》。释迦世尊宣扬大法,文殊、普贤、善财、华藏海众共同发愿往生极乐,此

林克智:《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八疑 十念得生疑

第八疑 十念得生疑问: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答: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

林克智:《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二疑 舍此求彼疑

第二疑 舍此求彼疑问: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弥陀净土,岂不乖[4]理哉?又经云:若求净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佛土净。此云何通?答:释有二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总答者,汝若

林克智:《净土十疑论》浅讲 杨杰 净土十疑论序

杨杰 净土十疑论序宋 无为子杨杰 述【译】这篇《净土十疑论》的序,是宋朝杨杰所作的。【讲】杨杰,是北宋的一位居士。字次公,号无为子,安徽无为人。他雄才俊迈,年少登科。十分爱好参禅,多次叩拜许多名山的长

林克智:通向极乐之路 后记

后记早几年,我一直忙于《净土宗词典》的资料整理与编撰工作。其间,也写成部分工作手记式的资料性文字,发表于佛学论文集或佛教杂志中。师友与净宗同修们看到以后就说,这些文章对他们来说太有用了,希望我能多写一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序

生活中的佛教序与时俱进是佛教缘起论的应有之义。佛法是不变的,又是随缘的。正信正行的佛教内在地具有能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属性,故佛教必然是与时俱进的。由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由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由诸

林克智:佛教旅游项目的开拓(下)

佛教旅游项目的开拓(下)6、佛教金石碑刻鉴赏游众多的寺院,素有深山藏珍宝,古刹有名碑的美誉。我们去寺院游览观瞻,也可将此列为一个项目,相信会很有收获的。自古以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一些重大事

林克智:祥和洒脱之路 后记

后记拙作《香光居寄语一生解脱之路)出版后,笔者又收到一些师友的来信,希望我能将其他著作选辑出版,以作修学的参考。于是再选数十篇,名为《香光居文选祥和洒脱之路》。是编选有多种文体,选文既盛赞释迦世尊及其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筹建“极乐世界苑”的设想

生活中的佛教筹建极乐世界苑的设想总则本苑是一座园林式的建筑。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房舍古朴玲珑,四围花木成荫,并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错落其间。不仅是老人休养终老的好地方,也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一、宗旨:

林克智:《净土十疑论》浅讲 陈瓘 后序

陈瓘 后序人心无常,法亦无定。心法万差,其本在此。信此则遍信,《华严》所以说十信。疑此则遍疑,智者所以说十疑。出疑入信,一入永入。不离于此,得究竟处。净土者,究竟处也。此处有说法之主,名无量寿。此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