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常净:百论释义 二 释论名题2024-12-15 11:22
二 释论名题
提婆菩萨所造《百论》不止一部,今所知者有三:一是《经百论》、二是《四百论》、三是《字百论》。又有《法百论》、《辨百论》、《广百百论》的名称,此三皆是《四百论》的部分别名,详在后说。今此《百论》名《经百论》。因为此论称“修妒路”故。本传云:提婆“造《百论经》二十品,又造《四百论》以破邪见。”《付法因缘传》也说提婆造《经百论》,就是罗什所译的《百论》。唐代玄奘、文轨等称此论为《经百论》。十卷《慈恩传》中也有《经百论》的名称。《百论》的立名,因有一百偈颂故名,全论二十品,每品皆有五偈,共一百偈,故名《百论》。罗什翻译时,以为后十品无益此土,只翻前十品,仍用原名,称为《百论》。所以称为《百论经》或《经百论》者,“经”字梵名“修妒路”,一作“修多罗”。修妒路者,就是直说散文长行,例如十二部经中的第一,就是修多罗,就是指的散文长行。《百论》虽说有一百个偈颂,但并不是四言、五言、七言等为一句的四句偈,而是直说散文的长行,就名“修妒路”,就是经。所以这部论名《经百论》或《百论经》。原来偈颂有两种:一是通颂,二是别颂。别颂有四言、五言、七言等成为一句,以四句而成一偈者,名为别颂。另一种:莫问偈颂和长行,满三十二字即为一颂,这是古代印度人的数经法,名为通颂。《百论》的偈颂即属于通颂。例如《般若经》,有十万颂《般若》、二万五千颂《般若》和八千颂《般若》。这三部《般若经》,实际都是散文,并无一个四句偈颂,而通常却称之为十万颂、八千颂等《般若》,就是约通偈而言。
又“修妒路”者,译为“契经”。契经的意思,是上契诸佛的正理,下契众生的根机。提婆的《百论》就是这样,上契佛理,下合机缘,故名为经。《百论》的制作,不同于《中论》和《四百论》,《中论》、《四百论》是论主为匡正佛法,发扬正理,潜居静室,探取外情,破病申经,是有构思有预计而造的论,此则不然。《百论》是提婆面对异学,运用善巧智慧,临时随机应变,折破邪计。正如《三论玄义》所说:“提婆菩萨震论鼓于王庭,九十六师一时云集,各建名理,立无方论。提婆面折邪师,后还闲林,撰集当时之言,以为《百论》。”可见提婆的《百论》并不是先有预计撰写的著作,而是临时机智,对缘斥病而成的论著。犹如佛陀说法,有问必答,随机设教;提婆《百论》有类似之处,所以后人有所仿效,称提婆论为《百论经》。
提婆另一名著,《四百论》,其得名也是因有四百个偈颂名《四百论》。全论有十六品,每品二十五颂,共计四百颂。玄奘所译的《广百论》八品,二百颂,就是《四百论》的后半部。玄奘所以只译后半部,因为在印度《四百论》就被分成两部在流行,前八品二百颂,名《法百论》是讲布施持戒,苦空无常无我等一般修行次第法门的;后八品二百颂名《辨百论》,是辨析诸法皆空胜义谛甚深理论的。这是护法论师注释时分的。藏文中有完整的《四百论》,并有月称的注释。月称论师在注释中批评了护法,批评他不应当把一部论分为两半,所以月称自己注释了全论。玄奘所译的《广百论释论》十卷,是护法所释,可见护法为了只解《四百论》的后一半,所以才把一论分成两部,并另立名题。玄奘译时,见《辨百论》之名,与罗什译的《经百论》内容意义大同,《经百论》是同外道辩论的结果,尚未以“辩”字命名,护法所立的《辩百论》之名,相比之下,“辩”字的意义,并不比《经百论》突出,可是它的偈颂却比《经百论》多一半,所以玄奘便改名为《广百论》。玄奘及其门下并未言及《广百论》的来历,似乎玄奘的弟子们,不知它是《四百论》的后半部,所以对《广百论》名题有不同的解释。唐代文轨法师,是玄奘门下,亲承奘师音旨,著《广百论疏》,《大正藏》中仅残存初卷,其疏云:
“提婆造论,凡有百部,皆名‘百论\’,并以百圣依随而行,无越此路。此言‘百论\’,为欲显多,非谓数唯有百,其犹百王不易,百味食等。然此‘百论\’之上,并置别名,如旧《百论》(按即罗什所译),名《经百论》,以长行直说名修妒路故,故彼论云修妒路,修妒路者即是经也。旧云:‘论有百偈,故以‘百\’为名。’此论有二十品,品各五偈,后十品无益此土,故不翻者,此谬也。检寻梵本,但有十品。又此论(按即《广百论》)有八品,品各二十五颂,合二百颂,何得云:‘论有百偈,故以百为名’耶?又如旧《百字论》,应名《字百论》,是提婆临终血书名字。此论字唯一百,复是百圣之所随行,故名《字百论》也。”
文轨此文,应注意者有两点:一是说明罗什翻译的《百论》应名《经百论》。旧《百字论》应名《字百论》。这样译名,既承玄奘所传,可以信赖。另一点是释论题“百”字,谓《经百论》和《广百论》。“此言百论,为欲显多,非谓数唯有百”,此则不然。文轨不信僧肇所言:“论有百偈,故以百为名。”这样,解释论题,就可以不用实“数词”解释“百”字,为解《广百论》题创造理论根据。查僧肇《百论序》和《提婆传》,皆言《百论》有二十品,品各五偈,计一百颂,又是亲承罗什,岂有差错!文轨释《广百论》时,只说论有八品,品各二十五颂,合二百颂。二百颂,既不只是一百颂,为何也称“百论”?故不能以实“数词”解释“百”字,这是文轨不知有《四百论》的明证。若知《广百论》是《四百论》的一半,岂得不叙述来历?岂能不以实数释“百”字!文轨不信不见《百论》有百偈二十品,也不知不见《四百论》有四百颂十六品,不知不见,也难可责怪。考《经百论》,因有百偈,故名《百论》;《四百论》因有四百偈,故名《四百论》;《百字论》因有一百个字,故名《字百论》。此三论名“百”,皆以实数为名,岂是“为欲显多”不以实数而名为百!龙树世亲造论,也多以实数为名。如龙树有《大乘二十颂论》、《六十如理论》、《七十空性论》等。世亲有《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等,皆以实数为名。《百论》也是这样,因有百偈,故名《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