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22集)
2024-10-15 09:25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22集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请大家看下面两句经文:

〖诸佛世界。众生睹者。〗

这两句经文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里的众生,只要见到佛光,就生希有心。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起向往之心、羡慕之心,启发他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佛用光来接引众生。

西方世界的光明不可思议。经上讲的是光中化佛无数亿。佛又说法。那么这些说法者,是不是极乐世界的光中化佛呢?当然是的。这是显示,依报中显示正报,正报中显示依报,是事事无碍的境界。

缘深的人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的确是光中化佛。佛光的确彻照,照你、照我、也照他,是一个不漏的。

为什么有的人见不到呢?是我们的心不清净,把光障碍住了。清净的就见到了,就感应道交了。

那么见到了又怎么样呢?有这样两句话是正确的态度,就是见如不见,若无其事。就是你见到佛了,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了,你也要像没看见一样,什么事都没有。知道这是事实,增长信心,好好念佛就对了,不必到处宣扬。如果你到处宣扬,说明你已经着魔了。

这是一类,是光中化佛。

第二类,佛的形相就是光明。

我们供的阿弥陀佛,供的观世音菩萨,无论是铸造的像,雕刻的像,彩画的像,也都是光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净土五经一论等佛的经典,乃至于古德对于佛的经典阐扬的文字,也是佛光。现在流通的录音带、录影带,也不例外。这些都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光明,彻照十方。现在很多地方,包括道场、家庭,乃至于世界各地的高等学府,都供养《大藏经》,你说这是不是佛光彻照?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三愿宝香普熏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从极乐世界的地层到虚空,其中所有的宫殿、楼观、池流、华树以及所有的一切万物,都是由无量的宝香和合而成。宝香气味能普遍熏及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只要闻到极乐世界的妙香,自然身心清净,修学佛所教导的种种殊胜的清净之行。如果此愿不能实现,我不成佛。

什么叫修佛行?就是修习圆满觉悟的行为,叫修佛行。

我们把这一愿和上一愿合起来,就是香光普摄十方众生,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讲的完全相同。所以念佛人居住的精舍,常常用香光庄严。你看到香光庄严,你就知道这一定是念佛修净土的。香光是从这一愿说,也是从《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来的。前面一愿说光摄十方众生,这一愿是说香摄十方众生。

念佛法门确实像古德讲的那样,无量法门殊途同归,最后都归净土。因为香光天天在摄受一切众生。

光代表心地光明正大,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能牺牲自己,令别人得到帮助。学佛人要能牺牲自己,照耀别人,众生安乐我安乐。光代表慧。

香代表信,代表戒,所以是戒定真香。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讲修五分法身香,香代表戒、代表定、代表慧、代表解脱、代表解脱知见。香表这么多法。

我们燃香或者是闻到香,就要想到我们修行人修什么?时时提醒自己,我们修的是五分法身,就是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你一定要清楚地知道,我们在佛堂里供水,不是给佛菩萨喝的;供灯不是给佛菩萨照亮的;供香不是给佛菩萨闻香味的。时时刻刻用种种方法提醒自己,不断提升我们的修学功夫,提升我们的灵性。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

这一句经文总括所有依报的物相。

〖皆以无量宝香合成〗

这是指性德宝香。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

如同前面所说的光明一样,光明彻照。宝香也一样,宝香普熏,这是弥陀本愿所现的。

〖众生闻者。皆修佛行。〗

宝香普熏十方世界,香光庄严极显事事无碍的法界。

这是帮助我们增长信心。当然,这是弥陀的本愿。除弥陀本愿外,还有十方诸佛的愿力,诸佛冥冥中的加持为你做助缘。再有就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如果你自己的善根福德不现前,弥陀的愿力、诸佛的加持也达不到,所以本身的善根、福德非常重要。

十方众生见到佛光,闻到宝香,修什么?修佛行。佛行就是依照《无量寿经》,发愿求生净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修佛行。成佛之行就是这一部经,这一部经就是教我们成佛之行。这部经、这句佛号重要啊!

以上四十三愿到这里就讲完了,后面的五愿是对十方菩萨说的。十方菩萨在各处度化众生,他们应该怎么样修这个法门,帮助他们顺利度化众生。

可见,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实在是圆满周到。前四十三愿完全是度六道众生,是以度我们凡夫为主。末后五愿,才是度十方菩萨的。所以,度六道众生讲了四十三愿,度菩萨只讲了五愿。

你就知道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以什么为主了,是以度六道众生为主。我们六道凡夫不能辜负阿弥陀佛的大恩大德!用什么来报佛恩?唯有成佛。不成佛无以报佛恩。

请看下面的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

这是第四十四愿普等三昧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十方一切佛刹中的所有菩萨,只要闻到我的名号之后,就能随即证得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也自然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能安住在念佛三昧中,一直圆满成佛。

解释下面几个名词:

逮得是随即得到。

清净是指清净三昧,离开一切染污执著的正常享受。

解脱:解脱三昧,是离开一切烦恼的束缚,自由自在的正常享受。

普等三昧:普遍、平等,九法界一切众生都能依这个法门平等成就。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

前面四十三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普度十方六道众生而发的。从四十四愿到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为普度十方菩萨而发的。往昔历代祖师有说,这一法门摄化的范围,上自等觉菩萨,下至恶道众生。末后五愿就是上自等觉菩萨。

看下面三句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

这几句经文是把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刹土的菩萨,无论是权教、实教,初信位到等觉位的菩萨,全部都包括在内了。我们才能体会到,佛的愿力广大不可思议。弥陀摄化众生,是用平等的法门平等摄受。这个平等是非常重要的。

六道众生能听到这个法门,是稀有的因缘;十方菩萨听到这个法门,也是稀有的因缘。世尊在经上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菩萨想听这个法门,没有缘分听到。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法门?是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

你什么时候听到,你就什么时候成佛。我们今天凡夫位听到,我们凡夫身就成佛;初住菩萨听到,初住位就成佛;十地菩萨听到,十地位就成佛;等觉菩萨听到,等觉位就成佛。换句话说,听不到这个法门,等觉菩萨也成不了佛道。如果等觉菩萨不听到这个法门就成佛,文殊、普贤何必求生净土?

〖皆悉逮得清净〗

这是讲殊胜的果报。就是从初发心的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六道从非想非非想天,下到阿鼻地狱。一个法门就度尽了,都得到了清净。

一般世间人迷惑颠倒,把生命看得很重,法身慧命看得轻。实际上,生命不重要,慧命重要。这里得清净一句,就是阿弥陀佛恢复我们的身心清净。

你的生活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所谓法喜充满,这是刚刚得事一心不乱,并不是很深的功夫。这样的程度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世间一切法你已经不动心,不被它迷惑,不被它所动,一切放下了,二六时中,就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这就是功夫成就。

〖普等三昧〗

菩萨发大弘誓愿度化众生。佛以神力加持他,使他得到普等三昧。

普等三昧是什么?什么三昧能普遍平等?

普遍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有情众生都能修。平等就是等觉菩萨、我们、地狱众生也能同样修这个法门,能得同样的成就。这个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就是阿弥陀佛。

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普等三昧。除了这个法门之外,还有哪个法门能平等成佛?禅,你去看看《六祖坛经》,六祖大师只接引上上根人,中下根人无分,不平等,不能普遍。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就是净宗。十方菩萨听到阿弥陀佛名号,接触到净宗的经典,才知道有普等三昧。以这个方法来普遍度化一切众生,就跟如来度众生一样无二无别,决定没有过失。虽然自己的境界还没有成佛,还没有成大菩萨,你开的药方、用的药,是与如来开的完全一致,不会错的。

〖诸深总持〗

总持是指法门,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普等三昧是指执持名号。执持名号就是诸深总持,就是这一部经,一句佛号。

〖住三摩地。至于成佛。〗

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安住定中,得成正觉。

看下面经文: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五愿定中供佛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十方世界一切菩萨,只要闻到我的名号,就能住于正定,常在定中供养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诸佛,而且不失定意。以上两愿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这两愿是指普等三昧愿定中供佛愿。

什么叫〖不失定意〗?

常常能够保持清净的心,不被外境所转。这是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

阿弥陀佛加持这些菩萨,令他们在定中,在三昧之中,能供养十方无量无边诸佛。

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这一种殊胜的利益,只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才有。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怎么也有?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

所以菩萨虽然没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念《无量寿经》,他执持名号,以这个方法教化众生,他在任何地方入定,定中都能像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样,可以遍供十方诸佛,不失定意。这的确是普贤菩萨的境界。

这就是,不往生也得到与往生相同的利益。这是对十方菩萨说的,不是对普通人说的。

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这是第四十六愿获陀罗尼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他方世界的菩萨们,听到我的名号,就可证得永离生死之法,脱离十法界,证入一真法界。同时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对一切众生契机契理宣说妙法。

看下面的几个词汇:

〖证离生法〗

离生法是远离六道生死之法。证离生法就是脱离十法界的生死之法。离生就是永远离开三界的生死,也就是永脱轮回。

菩萨在六道里度众生,即世间,离世间。并不是真的不到这个世间来,他跟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怎么是离世间?我们有业力,有生死轮回;菩萨没有,他是愿力来的。他喜欢来就来,喜欢去就去,自己完全做得了自己的主,所以他是乘愿再来。我们是业力再来,无可奈何,不来也不行,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菩萨是大自在,这是证离生法。

为什么老法师告诉我们要把业力转变成愿力?如果你的愿力大于业力,你就可以做得了自己的主了。否则的话,你就任人摆布,你做不了自己的主。

〖获陀罗尼〗

陀罗尼就是总持法门。获陀罗尼,心就安了,真正得到了安身立命之处,就是心得安住义。

我们的心安住在哪里?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安住在阿弥陀佛的名号之中。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处,这是获陀罗尼的意义。

陀罗尼也译作总持。总持有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咒陀罗尼、忍陀罗尼,在此地就不一一详细说了。诸位可以看《佛学辞典》《教乘法数》,都有比较详细的注解。

看下一段经文: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这是第四十七愿闻名得忍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他方世界的菩萨们,闻到我的名号,身心自然清净欢喜,得如佛一样的平等住,以菩萨的心行利益众生,自然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立刻获得音响忍、柔顺忍和无生法忍。

这三种忍在第十五品里,能够详细地给大家解说,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得平等住〗

平等就是佛法界。得平等住就是与佛一样安住在平等三昧中。

〖具足德本〗

是指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就是清净、平等、觉。

〖一二三忍〗

忍是认可的意思,就是能深信难信之理而不疑惑。一二三忍就是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

〖清净欢喜〗

身心清净,法喜充满。

〖得平等住〗

菩萨修六度,佛修平等觉。

得平等住就是菩萨与佛平等,跟佛没有两样。十方众生如果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个法门,真正明了欢喜,发愿修学,都可以说是入如来家,得毕竟平等三昧。如果这一点我们得不到,这一种殊胜的机缘就当面错过了。现在我们是遇到了,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缘,那就看你的缘分如何了。

因此,我们用功夫,要用平等心念平等觉。平等觉就是《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这样念就是得平等住,跟十方菩萨无二无别。这样的心行就是菩萨行。

行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凡夫跟菩萨不一样。从形相上看,没什么不一样,穿衣吃饭,做工作,待人接物,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是心不一样。菩萨的心清净平等、觉而不迷,所以称他佛,称他菩萨。凡夫的心不清净、不平等,迷惑颠倒,所以是凡夫。所以平等这一句是非常重要的,平等两个字几乎是贯穿整部佛经。

清净跟平等是相辅相成的。怎样才能得到平等心?先要修清净心。《无量寿经》的经题上,不是清净平等觉吗?要先修清净心,然后再向平等心进展。如何令自己的心清净呢?一定先令心平等。所以这两者你说谁前、谁后?它是相辅相成的。

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清净;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平等。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

这两句话很重要,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清净;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平等。

你用这个标准衡量一下自己,你是属于清净还是属于平等;还是两者都不具备;还是两者都已经具足。不但现前的事情明了,过去的事,未来的事也都明了,因为他的心平等,过去、现在、未来都照见。我们凡夫的心不平等,有分别、有执著,所以过去未来一无所知。我们这才知道,什么是得平等住,什么是修菩萨行。

〖具足德本〗

德本就是以这一部经,这一句佛号自行化他。

〖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果报。这三种忍就是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这三种忍在哪?都在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之中。这三种忍不是一般菩萨所能得到的。三忍在一句佛号之中,确实是不可思议!我们在第十五品要细说这三种忍。

看下面几句经文:

【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八愿:现证不退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他方世界的菩萨们,听到我的名号,就能圆满证得三不退的果位。以上三愿,若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这里所说的以上三愿是指获陀罗尼愿闻名得忍愿现证不退愿。

下面看:

证不退转:指圆证三不退转。

位不退:是指修行的位次不退。即小乘初果须陀洹不会再退到凡夫位。

行不退:行指菩萨行。行不退是指菩萨度生的行持,不会再退到小乘位。

念不退:是念念要圆成佛道,再不会退到十法界。

上面说的是最后一愿现证不退愿。如《楞严经》上所说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证得圆满的心性。

到这里,这四十八愿就讲圆满了。

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想把这一品经文的重点,给大家说一说,供同修们参考。

这一品经文的要点,我一共整理了七条,现在就逐条跟同修们说:

第一个要点:我们要生起对阿弥陀佛的无限感恩之心。

感恩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四十八大愿,为我们建立了无比殊胜、庄严、美好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救度苦难众生出离苦海的无与伦比的亲人,我们要知恩。阿弥陀佛对于我们众生的大恩大德无量无边,我们要报恩,要知恩。阿弥陀佛的大恩大德,怎么说都说不尽。我们要报恩,用什么方法报恩?唯有一生成佛,才是真正的报恩。

这就是我所总结的这一品经文的第一个要点,要感恩阿弥陀佛。

第二个要点:我们要生起对释迦牟尼佛和十方世界无量诸佛的感恩之心。

这是第二个感恩。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和十方无量世界的诸佛,对西方极乐世界、对《无量寿经》的赞叹,我们怎么能够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怎么知道有《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和十方世界无量诸佛,把西方极乐世界和《无量寿经》介绍、推荐给我们的,我们才认识了西方极乐世界和《无量寿经》。

对于这个我们要知恩报恩,要依教奉行,一生圆成佛道,报答释迦牟尼佛和十方世界无量诸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介绍《无量寿经》的大恩大德。这是第二个感恩。

第一个感恩,阿弥陀佛为我们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第二个感恩,感恩释迦牟尼佛和十方一切诸佛,为我们介绍和推荐了西方极乐世界和《无量寿经》,否则,我们不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寿经》。这是第二个感恩。

第三个要点:我们学佛就要学阿弥陀佛,作佛就要作阿弥陀佛。

我们要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变成我们自己的大愿,让我们的心、愿、行和阿弥陀佛的心、愿、行相应。让阿弥陀佛和我们融为一体,我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这是第三个要点。把四十八愿变成我们自己的愿。

第四个要点:定成正觉愿光明无量愿寿命无量愿诸佛称叹愿十念必生愿,这五愿是真实慧,是四十八愿的精华,是四十八愿的精要。其中十念必生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精华中的精华,精要中的精要。

这一个重点就是说这一部经重点在哪里,四十八愿哪几愿是四十八愿中的重点。

第五个要点: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建造的一所一流的重点佛教大学。这所一流的佛教大学,能让众生平等成佛。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阿弥陀佛度众生的法是平等法。阿弥陀佛用平等法,来度一切不平等的众生,让一切众生,以平等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成佛。

大家注意这几个平等,还有一个不平等,仔细琢磨,才能把这个意思领会得深、领会得透。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它第一在哪里?第一在平等。这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所没有的。这是第五个重点。

第六个要点: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尊佛不赞叹《无量寿经》;没有一尊佛不弘扬《无量寿经》;没有一尊佛不劝导众生念佛求生净土。

注意了,我前面没有一尊佛、没有一尊佛我为什么连续地用没有一尊佛?就是告诉大家,十方一切诸佛干的是同一件事情。他们这是在干什么?他们是在为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这所一流的重点佛教大学招生。希望无量无边的众生,能到这所殊胜无比的一流佛教大学里去修学、去深造,一生圆证菩提。

这么好的一流重点佛教大学,你要不要去?后面这个问号,你自己来回答。就是这么好的一流重点的佛教大学,你要不要去?由你自己来选择。这是第六个要点。

第七个要点: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赞叹极乐世界,赞叹《无量寿经》,赞叹净土念佛法门,并积极地为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招生。现在问问我们,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们要效法释迦牟尼佛,效法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也做他们正在做的同样的事情,要尽我们所能,为极乐世界招收新生。

比如,我觉得我现在试讲《无量寿经》,也就是在为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招生。老法师说过这样的话,会讲的不如会听的。讲经的没有开悟、没有证果,会听的人可以开悟、可以证果。

我真诚地希望,在我试讲这部经的过程中,有无量无边的众生能够开悟、证果,去西方极乐世界作佛。

这就是我为这一品经文总结的七个要点,供同修们参考。

说到这里,我还想多啰嗦几句。

这个机缘我们遇到了,前面六品经文讲完了,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往下讲。这六品经文,你听完了以后,你听进去了多少?你听明白了多少?你又能落实多少?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光听理论,我们不把它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我们听了,不说等于白听也差不多。

我们听完整地讲一部《无量寿经》,机会也不是太多的。我想这么多年,老法师老人家讲了十几遍《无量寿经》,现在还在讲,为什么?就是他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去西方极乐世界作佛。

我这一次试讲《无量寿经》,确实是有点力所不及,但是我相信佛力的加持,我一定尽心尽力去做。

这几品经文讲完了,我要好好休整休整。总结总结经验也好、教训也好,琢磨琢磨,怎么讲才能让更多的同修们听懂、听得明白,才能帮助到他们,这就是我目前所想的、想做的。

如果同修们有些什么看法、建议,可以在网上提出来,然后我会根据同修们的意见,多加改进,让这部经讲得更圆满。

今天的时间到了,就讲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End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8(概要)菩提心是这样的大,菩提心量就是这样大,他要度尽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在一切空间,包括广大无边。这些众生过去的我要度,现在的我要度,未来的我也要度。包括时间,广大长远,都没有边际。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5(概要)《华严经》经末,华严最后一卷,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把普贤行愿品列入净土五经之一,这就是证明。《华严》讲了这么多,那么多玄妙,讲到八十篇,最后还是要用,尽除一切诸障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6(概要)你念佛名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正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就这一句佛号的时候,并且就一句的时候,别的妄想就没有了吧,就换掉了百千万亿的妄想杂念。如果念佛啊,我怎么还是妄想纷飞。你不知道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2)(《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2(概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都开辟,都开开好了。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7(概要)再引证一下《弥陀要解》,澫益大师说吾人现前,一念清净心性。我们每个人当前一念的心,一念的性,不在内不在外,在哪?在里头,在外头,在中间,都不是。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过去心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9)(《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9(概要)有余涅槃,这才能够从同居土升到方便有余土。四土,同居土的之上是方便有余土,是小果的圣人,阿罗汉所居的土,这种叫做竖出三界。按通常的向上升,升天,出欲界到色界,出色界到无色界,出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5(第1品)阿弥陀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本觉。从本觉起,我们念佛庄严自心、清净自心,开始觉悟,最后达到究竟觉,就是清净平等觉了,这是配三觉。那要是倒过来,把这平等觉作为我的本觉,我们起心念佛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4)(《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4(总释题名)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底故,这个乘能够穷尽到一切法的源底、根源,所以乘为大,这是大乘的含义。十二类因缘又说了,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是无量无边,这个法是无量无边呀。以是因缘也叫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3)(《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3(概要)自主的本心啊自心啊。自心就是自然中自然相,自然有根本。自心他就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郁单成七宝,就是无意的话。郁单是本单四大部洲中郁单,是本单洲。郁单之自然,自然成七宝。自然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0)(《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0(第二品)就有了数量,无量的智,能够照见种种不同之相。刚才说众生有种种根,所以我们给种种药。如你不通达众生,那你怎么给药呀。众生种种差别呀!种种病呀!这差别相,这叫什么智慧呀,这叫无量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6(第一品)这《净影疏》,慧远大师是隋朝的。他说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谓很神异。神异称为神。他神异,凡情所不能达的。什么叫通?没有壅碍叫做通,壅,堵塞了,堵住了,就不通了。通有身通,天眼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8(第二品)究竟彼岸,彼岸就是波罗蜜。证到如来到达彼岸。《净影》就是慧远大师他解释究竟涅槃,涅槃正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这都是《智度论》的话。《净影疏》解释究竟涅槃就是解释究竟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7(第二品)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 、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9)(《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9(第二品)还有另外一件事,爱欲同等的难办,那一切众生都不能承当。幸亏只有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最难办,爱欲。一切众生都因为爱欲而证性命,性命就是这么来的,生死之本啊。再有一件事情这么严重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3)(《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3(大教缘起第三)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护者是护持、维护。佛种性者可以解释六度。我们引征《会疏》的话,他举佛种性四个解释,我们今日举其三个:(一)众生所具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众生心中具如来性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后汉支娄迦谶译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编辑说明前 言经 题法会圣众第一德遵普贤第二大教缘起第三法藏因地第四至心精进第五发大誓愿第六必成正觉第七积功累德第八圆满成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二)

大教缘起第三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三)

必成正觉第七【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誓

黄念祖:无量寿经白话解 前言

无量寿经白话解 前言作者撰写《大乘无量寿经解》后,又著此本《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何以故?作者于本书前言中说: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据

刘素云:戒定慧究竟是怎么来的?

老法师还有这么一句话,说我们要学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慈悲就是什么?就是原谅人、爱护人、不责备人。原谅他、爱护他,不责备他、不批评他的意思,这些做到了,你才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我就想姐姐是观世音菩萨大

刘素云: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为佛做一个证明

所以有同修说,读不读经?什么时候可以把经教放下?师父在讲经过程当中,给我们立了一个标准。有的人也问,说刘老师,你现在读《无量寿经》吗?我告诉你们,我将近三年多没有读《无量寿经》,而是天天听《无量寿经》

刘素云:大道至简,原来如此

一 梦的启示 发人深省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海贤老和尚从虚空中向我飘来,愈飘愈近。老和尚满面笑容,手里拿著一个条幅,上面写著八个大字:「大道至简原来如此」。我想问问老和尚,这八个大字是什麽意思?可是还没等

刘素云:怎么样才能保平安呢?

现在的社会很不好,妖魔鬼怪非常多,常常有奇奇怪怪的事情发生。大家都希望保平安。怎么样才能保平安呢?老法师这样告诉我们,家里有这一部经典,就是指《无量寿经》,家里供养阿弥陀佛的圣像,或者是供养西方三圣,

刘素云: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顺父母的理由。例如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贫穷,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

刘素云:一切万法都是假的,何必那么认真、计较呢?

为什么我这么坚定地劝说同修们一定要求生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们在这个世间,就是逢场作戏,都是假的,没有真的。你干嘛对这个世界还要贪恋呢? 这个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假的,没有真的。你何必那么认真呢

刘素云:要在人事物中磨炼,你都要经受住

你刚闻佛法你就想引导家人学佛,太快了吧,因为你还没学出个模样。你先学出个模样,一个好样子,给家人做好样子,家人自然就跟上了,身教胜于言教。你叨叨、叨叨去说,可能时间长了,人家会烦的,会反感的,会逆反的

刘素云:成佛的秘诀是什么?专修

真正求往生的人,身心世界一定要放下,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念,万缘都放下。不但世间法不想、不念了,所有的一切佛法也不想、不念了,这样的人一定

刘素云:讲讲十恶业中的杀业

十恶业大家都知道,就是杀、盗、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瞋、痴,这叫十恶。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今天,我想重点讲讲这个杀,十恶里的杀。现在,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咱们人很残忍。现在这个时

刘素云: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我们进寺庙进行祭拜的时候,会发现佛和菩萨的眼睛都是半睁半闭着的,这是为什么呢?著名的学者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我母亲信佛,但并不大懂得什么佛理。我在童年的时代,有次问她:妈妈,菩萨的眼睛为什

刘素云:法雨惠群生—传递正能量,和合护道场

一、两封来信引人深思二O一四年底,护法居士给我转来两封信,一封信是某道场负责人写的,另一封信是在这个道场挂贴的同修写的。前者诉说管理道场的种种苦衷,后者是状告这个道场对他的种种不公。前者满腹委屈,后者

刘素云:什么是真谛和俗谛?

下面我想再说说悟真谛的问题,昨天那个大题目不有悟真谛吗?大家都知道,佛法有两谛,一是真谛,二是俗谛。什么是真谛?真谛就是佛亲证的境界,佛亲证的境界就叫做真谛,它是一佛乘。什么叫一佛乘?一佛乘就是叫人一

刘素云:谤佛谤法谤僧,这个过坚决不能犯

第二个就是掩饰,总是好面子,不希望把自己这个过,公诸于世。反正我这个人的特点,在我这里没有隐私,是对的也好,错的也好,我都如实地往外说。错了,我就吸取教训,以后我不犯这个错;对了,就是经验,以后我继续

刘素云:人生的命运可以转变

「听经十几载,改变我人生」。我就是衷心的要告诉大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的命运可以转变。谁来转变?你自己来转变。怎么转变?听经闻法。因为我这个路是这么走过来的,成功了,所以我把我这个成功的经验告诉

刘素云:人要没做好,说修行要成就,全是零

我想说说植众德本,不是亲近诸佛,植众德本吗?这个德本怎么种?这个植就是种植的意思,培养、种植。那个植还是种植,那就是说这个德本你得去种,你得去培养,日积月累。是不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培福德,积福报。

刘素云:我一定要成佛,工作照样做,日子照常过。

可能我的条件和你们比起来比较好,因为我有我的护法,给我创造这个宽松的环境。你说谁不是有一个家庭,我也有丈夫,也有儿女,也有亲朋好友,你说这些我统统放下,你们谁都不要来,我都不理你们了,你们给我让出时间

刘素云:什么善最大最真实?敬佛

世间的善、出世间的善,什么善最大、最真实? 佛告诉我们两个字敬佛。敬佛是最大的善,是最真实的善。我们敬不敬佛? 从表面上看,我们敬佛,那是形式上的敬佛。实际上,我们真的没有把佛真正地放在心上。假如我们

刘素云:怎么样出凡尘?

下面想跟大家说,「若要了生死,弥陀是知音」。大家想,咱们平时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就是知音的意思,好朋友。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要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的同修们,谁是我们的知音?阿弥陀佛。如果我们要了生

刘素云:海贤老和尚他究竟表了哪五个法?

下面我想跟大家重点说一说,海贤老和尚他究竟表了什么法?大家想一想,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圆寂,给我们表了什么法?我概括的总结了一下,因为老和尚的光盘我才看了两遍,看得不深不透,所以理解的也不深不透,就我目

刘素云:修佛修佛,你修的是什么?

你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了四十九年,老法师现在已经给我们讲了五十五、六年了,那到底是讲啥?我记得我上次来总结了几个字,我说佛法三藏十二部,六百卷《大般若》,我说就这么浩瀚无穷的佛法,概括点说,用一个字就

刘素云:怎样才能够做到往生心切

有人说,我想往生。往生,你心切不切?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说我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挺好的,但是还是有犹豫。就我所接触到的同修,现在能够响当当地说,我生死心也是切的,我求往生的心也是切的,真真实实是这样

刘素云:我的姐姐预知时至、上品上生!

我姐姐的名字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分析完我自己的名字,我给我姐也分析分析,那个素我俩是一样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么说,那我就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姐今生一定成佛。我姐这一

刘素云:怎么样才能得到解脱,才能得到自在?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万境归心一真道,如悟一心破尘劳」,上下二句话都没离开这个心,所以今天这堂课中心的就讲这个心,依题解义不难看出,是不是?这个心就是我们这节课讲的重点。关于这个心,咱们先从浅的地方说,这

刘素云:刘素云居士对共产党员的开示

我最后还想说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我在其他任何道场都没有说过。我想说什么呢?就是我们在座的肯定有共产党员。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我可以堂堂正正的,我毫不隐瞒,是这样的。我觉得当你入党那一天,你肯定在党旗下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