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29集)
2024-10-15 09:58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29集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二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

【光明遍照第十二】

这一品经文,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也就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人事环境的美好,介绍佛的威神光明普遍照摄十方一切诸佛世界。

这一品经文重点是讲佛的光明,是一品很重要的经文。

我们看下面一段经文: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遍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用白话文解释一下,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佛对阿难说,阿弥陀佛的威神和光明是最尊第一殊胜,十方一切诸佛所不能相比的。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东方无量无数佛刹,其余南、西、北方,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也都是如此。

这就是这一段经文的白话意思。

看看这个词语:

〔四维〕:这个四维是指什么?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是指这四个,叫四维。

咱们先看前几句经文: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这几句话,我们要做以简单的解释。这几句话绝不是说修净土的人偏赞净土。为什么呢?因为这几句话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

佛的言语,《金刚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所讲的话,不会加一点,也不会减一点,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不增不减,这是如语。所以我们要相信释迦牟尼佛说的这几句话。

弥陀的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这四个字非常重要,一个是最尊,一个是第一,那就是没有任何能超过的,是这个意思。

真是十方诸佛。所不能及。不能及就是比不上的意思,不能比。

这个在哪可以得到证明呢?我们大家在学第六品的时候,在第十三愿里是这样说的: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这是阿弥陀佛的第十三大愿的愿文。

我再读一遍: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现在我们看这个本愿是圆满地兑现了,过去所发的愿,现在都成了现实。

看下面一句经文:

〖遍照东方恒沙佛刹〗

这一句话,为什么单单把东方提出来说?

因为这里的东方就指我们娑婆世界所在的这一方。那我们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按照经上说的,有十万亿佛国土这么远。那你想,它绝对不是单单照一个娑婆世界,这十万亿佛国土都是在佛光的普照之下。

恒沙佛刹,这是比喻不止十万亿。

大家想,恒河有多少沙?是数不过来的,无量无边的。所以在这里用恒河沙这个无量无边,也是比喻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看下三句经文: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这三句经文是说,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无量无边的恒沙世界,是诸佛所不能及的。

这一段经文主要就是说,佛的光明无量无边,遍照十方一切佛刹。

看下面一段经文:

【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

用白话把这一段经文解释一下:若论诸佛顶上化现的圆光,有的是一二三四由旬,有的是百千万亿由旬。至于诸佛的光明,有的照一二个佛刹,有的照百千个佛刹。唯独阿弥陀佛,光明普照到无量无边的无数佛刹。

这就是这一段经文的白话解释。

我们看下面这三句经文:

〖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

先说说佛顶上的这个圆光。

我们看佛像都知道,这个有圆光。这个佛光啊,它是分作两种:一种叫常光,一种是放光,是两种光。像佛顶上的这个圆光,它是属于常光,是平时就有的,永远存在的。放光是在一定的时候,一定的场合。比如说在《无量寿经》这个法会上,佛放光、现瑞,那是阿难尊者从来没看到过的。

一个常光,一个放光,这是对佛来说的。那对我们凡夫来说,我们凡夫有没有光?有。我们凡夫有的是常光,我们不会放光。这就是凡夫与佛的区别。

但是诸佛的常光大小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用一句话来说,也是不可思议神力所致。咱们把这一句话先放着,然后再往下说的时候,你就理解了,这个不可思议神力是什么。

看下面三句:

〖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

这三句经文是,诸佛如来分布在法界中是无量无边的,每一尊佛有他自己的教区。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娑婆世界示现,那娑婆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是他的佛刹。这是告诉我们什么呢?所有的这些诸佛,他的分布无量无边,他的光明能照到什么程度是有区别的。有的佛,光明只能照一个佛刹,就是照他自己所管辖的那个教区;有的呢,是能照到另外的佛刹上;有的能照到诸佛刹土。这就很了不起了,不但能照自己的佛刹,而且能照诸佛的佛刹。但是数量都是有限的。少的呢,能照一二个佛刹。多的呢,能照百千佛刹。

然后往下看这两句:

〖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

我们立刻就明了了,阿弥陀佛的光明是任何诸佛的光明所不能比拟的。阿弥陀佛的光明,他所照的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尊佛刹照不到。

那大家要问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光明,所有的佛刹他完完全全地都能照得到呢?因为他在因地修学的时候,曾经对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有一个要求。他要求什么呢?要求他的老师为他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就是让老师把二百一十亿个诸佛刹土都示现在他的面前,一个也没有漏,因此才能称为大圆满。这个数字不是一个具体数,它是表示大圆满,就是这个二百一十亿。

因地修学,他发的愿不一样,心量不一样。这就是因不一样,所以他成佛以后,他的果也不一样。阿弥陀佛,他的光明能遍照一切诸佛刹土。论其光明,没有任何一尊佛能够比得上阿弥陀佛。所以这里说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这是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和肯定。

这回我们知道了,什么原因使阿弥陀佛的光明能遍照虚空法界?是因为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心量大,他的愿力大,所以他的果报就和其他的诸佛不一样,就这么大。

看下面一段经文:

【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诸佛光明所照的远近,是根据他在因地求道时所发的愿、所修的功德大小不同而决定的。到成佛的时候,个个自然得到不同的果报。这些都是自然所成就,不是预先安排造作的。

这是这一段经文的白话意思。

我们将来成佛是希望光明照一二个佛刹,还是像阿弥陀佛遍照尽虚空法界?这要随每个人的发愿,随每个人的心量大小。你现在的愿小、心量小,将来你成佛以后,你的佛国土就小,光明也小。如果你的心量大,你的国土、光明也大。这是因地修行愿力大小所决定的。

如果这一段我们听明白了,我们现在学佛应该发什么样的愿?应该发大愿,应该扩大自己的心量。因为佛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是在因地修行,我们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如果你发的愿小,你的心量小,将来就是你成佛了,你的佛国土就小,你的光明就小。听明白了以后,我们该怎么样发心我们就明确了。

下面两句经文:

〖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前世。不要误解,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这个前生前世不完全一样。

这里的前世是指什么呢?是指在没有成佛之前,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都叫前世。这个范围很广范。

我再说一遍,在没有成佛之前,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都是前世。前世修什么因,后世就得什么果。

我们现在应该说是在因地修因。那想想,我们在修什么因?想想我们自己,你的心量够大吗?你的心够慈悲吗?你的心在念念想着众生吗?你真的愿意帮助别人吗?

比如说,有的地方遭了灾难。你身上有一万块钱,你狠狠心、咬咬牙,使了好大的劲儿,我捐它一百块钱。大家想想,你捐了一百块钱,你还觉得你很了不起,你就这么大点儿心量。然后你还念念不忘:某某地方受灾,我曾经捐过一百块钱。这一百块钱就永远挂在你的心上。你就不想想,你当初有一万块钱,你能不能把这一万块钱都捐出去?可能有人想,谁干那傻事儿啊,钱还留着自己花呢。这就是对比。是不是?

为什么我们是凡夫,为什么人佛菩萨,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心量大呀!是不是?我在这里这么说,不是说你把你的家底都得兜出去,你有两万你得捐两万,有三万你就得捐三万,不是。我在这里说,我们的心量要扩大,不要那么点儿小心量。

我记着以前有的地方受灾,那时候我没有退休,在机关。机关呢,他捐钱是随意,没有固定的数。一开始呢有固定的数,比如说处长捐多少科长捐多少,党员捐多少,非党员捐多少,它有个大框。我估计后来可能是有人对这个有意见吧,所以后来就把这个框框取消了。那就是你随意,你想捐多少你就捐多少。那个时候吧,确实也看到一些现象。有的人不是很困难,但是真是抠抠搜搜的,就舍不得捐那点儿钱。有的人呢,可能也不太那么富有,但是倒很大方。这不是说你非逞干巴强,你没有那么大能力你非得要捐那么多,不是。我当时看到大家也是量力而行的。

所以现在因为学佛呢,我就觉得,不同人的境界不同,可能他的心量大小也不同。如果我们真能有大心量,能够做大心量的人,你修的福报是大福报,你修的道是大道。什么道?是成佛的大道。如果你修小福,你得的是小福报,得的是小光明,得的是小世界。那你翻过来,你修大福,你得的是大福报,得的是大光明,得的是大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有多大?大得不可思议!因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大心量。他们有清净心,有平等心。所以往生到那里,我们要知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是真的不同。是真的不同。到作佛的时候果报就现前了,因与果一定是相应的。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立下大愿,我们要修大因,然后成佛的时候我们得的是大果。

下面两句经文:

〖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没有人设计,是自自然然的感应。没有哪一个人主宰,是因果的力量在主宰。

这个理念我们要清楚。这是谁主宰的呢?是因果的力量在主宰,不是哪个人设计的,他是自自然然的感应。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决定有因有果。为什么在前两次交流的时候,我说过什么样的人能够护持道场?要懂因果的人。在这里我们又一次体会到因果的重要性。你种好因,一定有好的果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们要听佛的教诲,积功累德,要真正去做,心口相应。

看下一段经文: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这一段经文是说:阿弥陀佛的光明妙善美好,他是用这个词来形容的,阿弥陀佛的光明妙善美好,超过世间日月光明千亿万倍。我们看看这个数量,超过世间日月光明千亿万倍。所以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的光明,在一切诸佛的光明中极为尊贵,是佛中之王。

就那两句话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释迦牟尼佛的赞叹,就是代表十方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这一句话很重要。不只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赞叹,他是代表十方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

可以说,这几句经文,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到了极处。

弥陀的〖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

这两句是比喻。

我们这个世间,光明最大的莫过于日月。日月的光明谈不上好与不好、善与不善。是不是这样?因为什么呢?比如说,太阳好。那太阳照的时候太热,那太热,人就感到不舒服,那这就是不善。说月光,月光是反射光。它反射的光是凉的,又太凉。太凉,人也感到不舒服,这也是不善。

但是阿弥陀佛的光明触照,身体舒服至极。你看这个用至极,刚才赞叹是到了极处,这是阿弥陀佛光明照触到你的身上,你会感到舒服至极。

所以〖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这两句是世尊对阿弥陀佛的极赞。

这个词,大家不要忘了极赞。那世尊的极赞,又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的极赞,真实不可思议。这正是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这两句话怎么由来的?就是因为释迦牟尼佛的极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极赞,得来了这个结论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我们知道这个,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之心会油然而生的。

看下面一段经文:

【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

这一段经文比较好理解,很通俗。它是什么意思呢?

所以阿弥陀佛也称为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也称为智慧光佛,常照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解脱光佛,安隐光佛,超日月光佛,不思议光佛。

数一数,一共是十二种光。这十二种光是表大圆满光。

一个光怎么会有十二个名字?

这是解释前面的光明善好。怎么个善好啊?那说一个光明就完了呗。不是的。这里给我们解释,光明善好的善在哪里?那个好又在哪里?他的光明是无量的,不会衰退的,这是它的善好之一。同时,这个无量光里含有真实的智慧,这个是我们特别要重视的,就是佛的光是代表智慧。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叫香光世界?

极乐世界最殊胜的两个地方就是:一个光,一个香,所以称为香光世界。尤其是这个光,是最最殊胜的。日月的光明只有光亮,没有智慧。佛放出来的光中充满了智慧。佛把他自己所修的称性的般若智慧用光明播散到十方。所以刚才我说,佛的光明是智慧的光明。凡是接触到佛光的,就接触到了佛的般若智慧,就得到佛本愿智慧的加持。

大家想一想,佛光每天每时每刻都注照着我们,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般若智慧的加持。你说多么殊胜,多么美好!

下面,我们具体说说这十二个光,简要地解释一下。

先说这个〔无量光〕。

这无量光的这个光代表智慧。

佛的智慧光明不可限量,所以称为无量光。没法计算,这个光不可限量,所以称为无量光。这是第一个无量光,代表智慧。

第二个〔无边光〕。

佛光普照广大无边,所以它叫无边光。没有边界,普照嘛。这个表法表什么?表解脱平等,万法一如。一般的光明没有这个好处。它这个表法表解脱平等,万法一如。这是第二个光。

第三个光〔无碍光〕。

这是佛的光明自在,无所不照,没有障碍。无碍光的意思,光明自在,无所不照,没有障碍。这表法表什么?表体寂(身体的体,寂静的寂),体是清净寂灭,妙用自在,无有障碍。所以佛光注照,身心自在,入解脱之门,得大自在。大家想,日月光怎么照也照不出自在来,这就是佛光善好之处。佛光一照,就把自在照出来了。

下一个〔无等光〕。

佛的清净光明,没有任何光明能与他相等。这个等是相等的意思,就是殊胜到了极处,没有跟他能平等的,没有跟他能相比对的,显示出他确实是光中极尊。这是无等光,没有等同的意思吧。

下一个光〔智慧光〕。

佛光能破一切众生的无明烦恼,能将我们心地、精神、思想、见解,种种的污染都洗得干干净净。后面的经文讲到了洒心易行。照,即是加持,把众生的妄想、执着都照尽。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生个个圆满成佛,自有它的道理。时时刻刻沐浴在弥陀的光中,怎么会退转呢?所以必定是一生成佛,而且成圆满佛。这就是智慧光的作用。

下一个〔常照光〕。

常照光是寂而常照。佛的光明在一切时、一切处没有间断地普照一切众生。

常就是不间断。

下一个〔清净光〕。

佛光能令众生断除贪瞋痴三毒烦恼,得到身心清净。

下一个〔欢喜光〕。

佛的慈光普施一切众生,能使众生得到欢喜,令一切众生得到大安乐。

下一个〔解脱光〕。

解脱光是离相的意思。平等普遍利益一切众生,佛光能令众生消业灭罪,解脱生死,得大自在,所以叫做解脱光。

下一个〔安隐光〕。

佛光能令众生在三界里得到安乐,是离生灭相。生灭心如果不离,你离不开生灭相。所以离生灭相,实际上就是离了生灭心,让众生得到安稳。

下一个是〔超日月光〕。

佛光超过世间的一切光明,无比的殊胜。日月的光明没有上面这些功德,佛光才具足圆满的功德。

下一个〔不思议光〕。

佛的光明善好是不可思、不可议的,这里包括圆满的因果,不思议功德。那就是说,你的因是圆满的,你的果也是圆满的,这个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这个十二光,我就简要地给大家介绍完了。

这十二是表示什么意思?表圆满。我们佛门这个数字,这个十二是表圆满的,而且是表大圆满。

综合佛光的大意,显示阿弥陀佛成佛的果德。由此可见,此经经文的名号,声声字字无不具足大圆满光明。大圆满光明就是大圆满智慧。因为前面我说了,佛的光明就是佛的智慧。所以,在这里强调,大圆满光明就是大圆满智慧。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者,即沐浴光中得大圆满利益。

最后这句话同修们是否听明白了?就是我们现在受持《无量寿经》,读诵《无量寿经》,为人演说《无量寿经》,我们全都沐浴在佛光当中。你的结论是什么呢?你得大圆满利益!

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有这样一段经文,说得非常好,是这样说的,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什么意思?

这个同伦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志同道合,在佛经里称为同伦。什么叫志同道合?就是真正修六和敬,见同解、戒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做到了这六和敬,这叫志同道合。就是他们是专门依照《无量寿经》,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修这个法门,专修专弘。

五十二这个数字是指什么?是指菩萨的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五十,然后后面再加等觉、妙觉。到最后这个妙觉,就是成佛了。这是表菩萨的阶位。这个人数是无量无边的。尽虚空遍法界,专依这部《无量寿经》,专依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修行的人,人数不可计量。

大势至菩萨是我们净宗法界的初祖,他是在十法界里提倡专依《无量寿经》,专依阿弥陀佛名号,念佛求生净土,不退成佛的第一人。

我们有时候听到还有净宗初祖,可能有些同修就有点儿疑惑,有几个初祖啊?在这里我告诉大家,这么看,你就明白了:

法界初祖是大势至菩萨,法界初祖是大势至菩萨,这指我们净宗来说的;

娑婆世界的初祖,净宗初祖是普贤菩萨;

中国的净宗初祖是慧远大师。

所以这三个都是初祖。这回你就听明白了,就不会混淆了,说怎么出这么多初祖,初不就是一个吗?法界初祖大势至菩萨,娑婆初祖普贤菩萨,中国初祖慧远大师。

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代表所有专修专弘的这些菩萨们,回答佛提出的问题。大势至菩萨是这样说的,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这是大势至菩萨说的一段话。

在这里,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十二如来是谁呢?就是阿弥陀佛。不要误解,十二如来就是阿弥陀佛,不是有十二位如来。

阿弥陀佛教大势至菩萨念佛三昧,大势至菩萨是因为得了念佛三昧,念佛成佛的。大家说是不是不可思议?原来阿弥陀佛是大势至菩萨的老师,他的念佛三昧是他的老师教他的。菩萨说得好,说这个法门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回我们就明白,这个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是什么意思了。

有人说,佛教这么多经典,我们从哪里下手啊?

在这里,我郑重其事地告诉大家,从《无量寿经》下手。整个佛法都在这部经里。

你说,这回你能有抓挠了吧。从哪下手?从《无量寿经》下手。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经典都在这部经典里。

现在说说净念相继和老实念佛。

我记得昨天我说了这个,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四个字,就是净念相继。这个方法很好。

净,就是心清净。

如果你有怀疑,你的心就不清净;如果你有夹杂,你的心也不清净;如果你有妄想,你的心也不清净;有执着,心还是不清净。要把这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不怀疑,不夹杂。

你这个相继呢,是不间断。

这个做到了,就是老实念佛。

从这么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觉得还是净念相继比老实念佛更严谨一些。

我用的这个词是严谨,更严谨一些。为什么呢?如果我们用老实念佛,有很多人误会。因为什么呢?人人都觉得自己很老实。自己认为很老实了,其实并没有老实。

一定要做到净念相继,才是真正的老实念佛。所以我说,净念相继比老实念佛严谨。

下面,再说一说净土念佛法门有五个不思议。

这是古大德概括总结的,净土念佛法门的五种不可思议。

第一,净土法门横超三界,不需要断惑,这是不可思议。

这是第一个不可思议。我再说一遍,净土法门横超三界,不需要断惑,这是不可思议。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需要断烦恼才能出离三界,没有不断烦恼而能证果的,查遍《大藏经》都没有这个说法。唯有念佛法门可以不断烦恼,带业往生。

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什么呢?要有能力伏住烦恼,不让烦恼起现行,意思就是不要让烦恼起作用。你别误解,既然可以带业往生了,烦恼那就任凭它泛滥吧。那泛滥就成灾。是不是?所以后面强调,要有能力把烦恼伏住。

这是第一个不可思议。

第二个,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一切生,这是不可思议。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一切生,这是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是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

一切诸佛都有四土,但是四土不能同时都得到,这是其他诸佛的四土的特点。就是其他诸佛的四土你不能同时都得到。我们现在住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我们现在不住在这儿吗,我们住的这个土叫什么呀?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那方便有余土在哪里?我们现在说,说不出来,我们不知道啊。不知道方便有余土在哪儿啊。方便有余土是谁住的?是阿罗汉、辟支佛住的,不是我们凡夫住的。所以我们不知道方便有余土什么样。六道再往上呢,是声闻、缘觉、菩萨、佛,那我们就更没份儿了,我们更看不着。

但是只要我们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四土我们就都得到了。就前面我说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只要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四土我们都会得到。这个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四土都得到了,一生一切生。这是不可思议!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是住实报庄严土的。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和他们就见面了,我们和他们是平起平坐的同学关系。这四位大菩萨是我们的学长,我们是四位菩萨的学弟。你说多么殊胜!是不是不可思议?

这是第二个不可思议。

第三,但持名号,不需要任何法门来帮助,这是不可思议。

但持名号,不需要任何法门来帮助,这是不可思议。比如,具体地说,不必修禅定,不必修止观,也不必持咒,什么都不用,就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保证你成就,这是不可思议。这是第三个。

第四,是修行的时间短。

《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都告诉我们是以一七为期。一七就是一个七,一七为期。不是这样说的吗?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七天就成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其他的法门要修很多年,甚至修很多劫,太难太难了。那这个法门七天就成功。

听到这里,有的同修又生疑惑了,说我参加了不少佛七,有的还是精进佛七,说我念佛都不止七年了,怎么到现在连点消息都没有呢?怎么能说七天就成功了?这不就是有好多同修心中都疑惑吗?

老法师告诉我们是这样说的,你念了那么多年的佛,参加了那么多的佛七,没有一次是如法的。不如法,不如理,所以不能成功。果然如理如法,一个佛七就成功。

不过,话说过来,如果真有如理如法的佛七,你敢参加吗?我记得老法师讲经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说如果我打一个如理如法的佛七,七天就往生了,你敢来吗?你能不能来参加?我记着老法师当时说了以后,笑了,说你不敢来参加。因为什么?你的心里想,七天我就死了,那我干嘛要来啊。

老法师在这里,把这个事儿给我们解释得多么清楚!你参加那么多佛七,甚至是精进佛七,没有一次是如理如法的。如果你参加的佛七有一次是如理如法的,你一次就成功了。这是真话。

所以,七天能不能得一心不乱?能得一心不乱。你得一心不乱,你就成就了。得到一心,你就往生自在,随时可以去。记住这句话:你得到一心,你往生就自在了,随时可以去,你自己有主动权了。喜欢在这个世界上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你说这个自在,是不是太大的自在了。但是我们真正的学佛人还是愿意早一天去。是不是这样?谁愿意在这个世界里遭这么多罪啊!但是身负使命,身不由己。在这儿住,还得好好为众生们服务。

这是第四个,修行时间短,就是你对这个短怎么个理解。

第五,念一尊佛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尊也没有漏掉,这是不可思议。

这是第五个不可思议嘛。你念一尊佛,你就能够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护念,等于念一切诸佛,一尊佛也没有漏掉,这确实是不可思议!

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诸佛都念阿弥陀佛。这是多么不可思议!

我记着我身边的同修,有的跟我说,他们现在正在怎么修。我就记着有同修告诉我说,每天拜八十八佛。因为这个八十八佛我没拜过,所以我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那看了这一段呢,我就想,你念一尊佛就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那和你拜八十八佛比,哪个更全一些?你念八十八佛,那还有八十九,还有九十呢?是不是?你总有漏掉的。你念阿弥陀佛,一尊佛都不漏掉,这个方法不是太妙太妙了吗?

我们看下一段经文:

【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

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阿弥陀佛十二种殊胜妙好的光明,普遍照耀十方一切世界。有缘见到佛光的众生皆得烦恼消灭、善根增长、身意柔软。后面这句话特别重要,即使在三恶道里受最极苦的众生,见到佛光都能停止,不再受苦,在命终之后都能得到解脱。

这个〔解脱〕就指脱离苦道。

你说这个光多么殊胜!佛光起的作用是太大太大!真的让我们不可思不可议。尤其我特别赞叹的,就是在地狱,在阿鼻地狱、无间地狱受最极重苦刑的那些众生,当他见到佛光的时候,他那个罪立刻就停止了。这一招是真太殊胜了。否则的话,谁能救度这些苦难众生?

我们看这几个词:

〔垢灭善生〕是指贪、瞋、痴等烦恼消失,善根增长。

〔身意柔软〕指身、口、意三业柔和,随顺于佛的教导,这叫身意柔软。

重点说说这个〔休息〕:我们平时休息就是歇着。这里的休息是指停止受苦,指恶道里的众生,特别是地狱道的众生,让他们休息,就是他的苦停止了,这叫休息。

〖如是光明〗

这四个字是总结前面的十二光。十二光显示弥陀光明的善好殊胜。这个如是把这个十二光都包括在内了。

下面看这句经文:

〖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阿弥陀佛的教区不止限于一个大千世界,它涵盖了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说,阿弥陀佛的佛光普照十方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不知道阿弥陀佛的,没有不受到阿弥陀佛佛光普照的。比如说,我们是佛教,就连基督教、天主教,他们都知道阿弥陀佛。从这儿可以显出普照的真实意义。

下两句:

〖其有众生。遇斯光者。〗

这两句的意思是,凡是听到佛的名号、见到佛的形相,都有缘遇到阿弥陀佛的光明,他所得到的利益就是垢灭善生。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程度是因人而异。假如他在三途极苦之处,那极苦就是指阿鼻地狱、无间地狱。如果他在极苦之处,见到了佛的光明,听到了阿弥陀佛的佛号,见到了阿弥陀佛的光明,就立刻得到休息,他的苦刑立刻就停止了。如果他一念回心,皈依了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能得生。

地狱里众生的一念、十念都可以往生,这就应了哪句经文呢?

〖命终皆得解脱〗

皆就是全部的意思。

那你想,地狱里的众生,他十念、一念都能够得到解脱,都能够得到往生。那我们每天都在念阿弥陀佛,每天都在接受佛光的注照,我们为什么不能往生?自己查找查找原因。

下面一段经文:

【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这几句经文是告诉我们:与佛有缘的众生,闻知无量寿佛的光明、威神、功德,能以至诚心不间断日夜称扬赞叹,就能得到弥陀威神的加持,随自己的心意所愿,往生极乐世界。

这几句经文很重要。在这里呢,是说的六道,泛说六道。人天善道的众生,听到弥陀本愿功德,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就包括这一句闻其光明。威神。功德。

如果我们再具体地说一说,是听到名号。

再殊胜一点儿,如果你的缘再殊胜一点儿,是什么呢?你能听到《阿弥陀经》,听到《无量寿经》,你能持诵,依教奉行,日夜称说。

〔称说〕是什么意思?称说就是念佛。

弘经不间断,念佛不间断。

〔至心〕是一心,不夹杂、不怀疑。

这样的人,果报不可思议。

就是这几个层次,你究竟是哪个层次的缘?如果你遇到这个缘,你对这个是依教奉行的,最后,你的果报不可思议。这不可思议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能成佛。

特别是后面两句:

〖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我们要特别注重随意所愿这四个字。这是告诉我们什么?

在时间上讲,你想什么时候往生,你就什么时候往生,这才是随意所愿。如果达不到这一点,你不能叫随意所愿。

比如说,像刘素青老居士,可以说做到这四个字了随意所愿。人家定的2012年11月21日中午12点往生,一分一秒都不差,就在那个时间,往生了,非常潇洒,非常自在!所以,一看啊,这四个字,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人家都给我们做出样子来了,那就看我们能不能做到了。这是一个什么时候想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这是随意所愿。

第二个意思呢?想什么方式往生,就什么方式往生。你是想站着往生?还是坐着往生?还是吉祥卧往生?

当然我们不起这些妄念,一切由佛菩萨来安排。

你说我们也看到一些不修行的人、不念佛的人,他们走的时候多么痛苦。我们想想我们周围,我们去世的亲人,他们走的时候是什么样?

所以有人说编瞎话骗人。我就拿这一条来说:你编一个谁谁谁,什么时候,哪年哪月哪日几点钟走,如果到那时候兑现了,那我服你。真的,这个东西可不是谁都能编出来的啊!这叫人家修到那个份儿上了,达到了随意所愿。你说这个意,随意所愿,多自在!大自在!

怎么样能得到这样的果报?

记住前面两句话,日夜称说。至心不断。

这八个字重要啊!收口在这八个字。大家想,如果你也想随意所愿,一定要牢牢记住这八个字日夜称说,至心不断,你就一定能达到这个目标。

今天这一品经文就讲完了。

下面,再说一说几个重点吧。

第一个重点,这一品经文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

正报庄严。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这是在给我们做出佛赞佛的好榜样,值得我们效法和学习。我们要把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真正落实到实处,这是第一个要点。

第二个要点,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

阿弥陀佛的光明所照,是尽虚空遍法界,这在十方一切诸佛中,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因为法藏比丘在因地修学,所发的愿力大,超胜一切诸佛。他的愿文是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愿力殊胜,果报自然殊胜。释迦牟尼佛称赞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要明了十二光表法的真正含义。这是第二个要点。

第三个要点,认真学习古大德概括总结的净土念佛法门的五种不可思议,并进一步理解净土念佛法门的无比殊胜,坚定我们求生净土的信心和愿心。

五种不可思议是:

第一,净土法门横超三界,不需要断惑,这是不可思议。

第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一切生,这是不可思议。

第三,但持名号,不需要任何法门来帮助,这是不可思议。

第四,修行的时间短,七天就成功,这是不可思议。

第五,念一尊佛等于念十方一切诸佛,一尊也没有漏掉,这是不可思议。

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End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8(概要)菩提心是这样的大,菩提心量就是这样大,他要度尽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在一切空间,包括广大无边。这些众生过去的我要度,现在的我要度,未来的我也要度。包括时间,广大长远,都没有边际。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5(概要)《华严经》经末,华严最后一卷,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把普贤行愿品列入净土五经之一,这就是证明。《华严》讲了这么多,那么多玄妙,讲到八十篇,最后还是要用,尽除一切诸障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6(概要)你念佛名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正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就这一句佛号的时候,并且就一句的时候,别的妄想就没有了吧,就换掉了百千万亿的妄想杂念。如果念佛啊,我怎么还是妄想纷飞。你不知道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2)(《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2(概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都开辟,都开开好了。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7(概要)再引证一下《弥陀要解》,澫益大师说吾人现前,一念清净心性。我们每个人当前一念的心,一念的性,不在内不在外,在哪?在里头,在外头,在中间,都不是。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过去心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9)(《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09(概要)有余涅槃,这才能够从同居土升到方便有余土。四土,同居土的之上是方便有余土,是小果的圣人,阿罗汉所居的土,这种叫做竖出三界。按通常的向上升,升天,出欲界到色界,出色界到无色界,出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5)(《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5(第1品)阿弥陀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本觉。从本觉起,我们念佛庄严自心、清净自心,开始觉悟,最后达到究竟觉,就是清净平等觉了,这是配三觉。那要是倒过来,把这平等觉作为我的本觉,我们起心念佛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4)(《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4(总释题名)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底故,这个乘能够穷尽到一切法的源底、根源,所以乘为大,这是大乘的含义。十二类因缘又说了,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是无量无边,这个法是无量无边呀。以是因缘也叫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3)(《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3(概要)自主的本心啊自心啊。自心就是自然中自然相,自然有根本。自心他就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郁单成七宝,就是无意的话。郁单是本单四大部洲中郁单,是本单洲。郁单之自然,自然成七宝。自然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0)(《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0(第二品)就有了数量,无量的智,能够照见种种不同之相。刚才说众生有种种根,所以我们给种种药。如你不通达众生,那你怎么给药呀。众生种种差别呀!种种病呀!这差别相,这叫什么智慧呀,这叫无量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6)(《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6(第一品)这《净影疏》,慧远大师是隋朝的。他说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谓很神异。神异称为神。他神异,凡情所不能达的。什么叫通?没有壅碍叫做通,壅,堵塞了,堵住了,就不通了。通有身通,天眼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8)(《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8(第二品)究竟彼岸,彼岸就是波罗蜜。证到如来到达彼岸。《净影》就是慧远大师他解释究竟涅槃,涅槃正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这都是《智度论》的话。《净影疏》解释究竟涅槃就是解释究竟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7)(《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7(第二品)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 、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19)(《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19(第二品)还有另外一件事,爱欲同等的难办,那一切众生都不能承当。幸亏只有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最难办,爱欲。一切众生都因为爱欲而证性命,性命就是这么来的,生死之本啊。再有一件事情这么严重不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3)(《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3(大教缘起第三)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护者是护持、维护。佛种性者可以解释六度。我们引征《会疏》的话,他举佛种性四个解释,我们今日举其三个:(一)众生所具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众生心中具如来性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后汉支娄迦谶译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编辑说明前 言经 题法会圣众第一德遵普贤第二大教缘起第三法藏因地第四至心精进第五发大誓愿第六必成正觉第七积功累德第八圆满成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二)

大教缘起第三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

黄念祖: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三)

必成正觉第七【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本品是必成正觉。上一品发大誓

黄念祖:无量寿经白话解 前言

无量寿经白话解 前言作者撰写《大乘无量寿经解》后,又著此本《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何以故?作者于本书前言中说: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据

刘素云:戒定慧究竟是怎么来的?

老法师还有这么一句话,说我们要学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慈悲就是什么?就是原谅人、爱护人、不责备人。原谅他、爱护他,不责备他、不批评他的意思,这些做到了,你才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我就想姐姐是观世音菩萨大

刘素云: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为佛做一个证明

所以有同修说,读不读经?什么时候可以把经教放下?师父在讲经过程当中,给我们立了一个标准。有的人也问,说刘老师,你现在读《无量寿经》吗?我告诉你们,我将近三年多没有读《无量寿经》,而是天天听《无量寿经》

刘素云:大道至简,原来如此

一 梦的启示 发人深省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海贤老和尚从虚空中向我飘来,愈飘愈近。老和尚满面笑容,手里拿著一个条幅,上面写著八个大字:「大道至简原来如此」。我想问问老和尚,这八个大字是什麽意思?可是还没等

刘素云:怎么样才能保平安呢?

现在的社会很不好,妖魔鬼怪非常多,常常有奇奇怪怪的事情发生。大家都希望保平安。怎么样才能保平安呢?老法师这样告诉我们,家里有这一部经典,就是指《无量寿经》,家里供养阿弥陀佛的圣像,或者是供养西方三圣,

刘素云: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顺父母的理由。例如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贫穷,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

刘素云:一切万法都是假的,何必那么认真、计较呢?

为什么我这么坚定地劝说同修们一定要求生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们在这个世间,就是逢场作戏,都是假的,没有真的。你干嘛对这个世界还要贪恋呢? 这个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假的,没有真的。你何必那么认真呢

刘素云:要在人事物中磨炼,你都要经受住

你刚闻佛法你就想引导家人学佛,太快了吧,因为你还没学出个模样。你先学出个模样,一个好样子,给家人做好样子,家人自然就跟上了,身教胜于言教。你叨叨、叨叨去说,可能时间长了,人家会烦的,会反感的,会逆反的

刘素云:成佛的秘诀是什么?专修

真正求往生的人,身心世界一定要放下,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念,万缘都放下。不但世间法不想、不念了,所有的一切佛法也不想、不念了,这样的人一定

刘素云:讲讲十恶业中的杀业

十恶业大家都知道,就是杀、盗、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瞋、痴,这叫十恶。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今天,我想重点讲讲这个杀,十恶里的杀。现在,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咱们人很残忍。现在这个时

刘素云: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我们进寺庙进行祭拜的时候,会发现佛和菩萨的眼睛都是半睁半闭着的,这是为什么呢?著名的学者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我母亲信佛,但并不大懂得什么佛理。我在童年的时代,有次问她:妈妈,菩萨的眼睛为什

刘素云:法雨惠群生—传递正能量,和合护道场

一、两封来信引人深思二O一四年底,护法居士给我转来两封信,一封信是某道场负责人写的,另一封信是在这个道场挂贴的同修写的。前者诉说管理道场的种种苦衷,后者是状告这个道场对他的种种不公。前者满腹委屈,后者

刘素云:什么是真谛和俗谛?

下面我想再说说悟真谛的问题,昨天那个大题目不有悟真谛吗?大家都知道,佛法有两谛,一是真谛,二是俗谛。什么是真谛?真谛就是佛亲证的境界,佛亲证的境界就叫做真谛,它是一佛乘。什么叫一佛乘?一佛乘就是叫人一

刘素云:谤佛谤法谤僧,这个过坚决不能犯

第二个就是掩饰,总是好面子,不希望把自己这个过,公诸于世。反正我这个人的特点,在我这里没有隐私,是对的也好,错的也好,我都如实地往外说。错了,我就吸取教训,以后我不犯这个错;对了,就是经验,以后我继续

刘素云:人生的命运可以转变

「听经十几载,改变我人生」。我就是衷心的要告诉大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的命运可以转变。谁来转变?你自己来转变。怎么转变?听经闻法。因为我这个路是这么走过来的,成功了,所以我把我这个成功的经验告诉

刘素云:人要没做好,说修行要成就,全是零

我想说说植众德本,不是亲近诸佛,植众德本吗?这个德本怎么种?这个植就是种植的意思,培养、种植。那个植还是种植,那就是说这个德本你得去种,你得去培养,日积月累。是不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培福德,积福报。

刘素云:我一定要成佛,工作照样做,日子照常过。

可能我的条件和你们比起来比较好,因为我有我的护法,给我创造这个宽松的环境。你说谁不是有一个家庭,我也有丈夫,也有儿女,也有亲朋好友,你说这些我统统放下,你们谁都不要来,我都不理你们了,你们给我让出时间

刘素云:什么善最大最真实?敬佛

世间的善、出世间的善,什么善最大、最真实? 佛告诉我们两个字敬佛。敬佛是最大的善,是最真实的善。我们敬不敬佛? 从表面上看,我们敬佛,那是形式上的敬佛。实际上,我们真的没有把佛真正地放在心上。假如我们

刘素云:怎么样出凡尘?

下面想跟大家说,「若要了生死,弥陀是知音」。大家想,咱们平时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就是知音的意思,好朋友。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要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的同修们,谁是我们的知音?阿弥陀佛。如果我们要了生

刘素云:海贤老和尚他究竟表了哪五个法?

下面我想跟大家重点说一说,海贤老和尚他究竟表了什么法?大家想一想,老和尚一百一十二岁圆寂,给我们表了什么法?我概括的总结了一下,因为老和尚的光盘我才看了两遍,看得不深不透,所以理解的也不深不透,就我目

刘素云:修佛修佛,你修的是什么?

你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了四十九年,老法师现在已经给我们讲了五十五、六年了,那到底是讲啥?我记得我上次来总结了几个字,我说佛法三藏十二部,六百卷《大般若》,我说就这么浩瀚无穷的佛法,概括点说,用一个字就

刘素云:怎样才能够做到往生心切

有人说,我想往生。往生,你心切不切?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说我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挺好的,但是还是有犹豫。就我所接触到的同修,现在能够响当当地说,我生死心也是切的,我求往生的心也是切的,真真实实是这样

刘素云:我的姐姐预知时至、上品上生!

我姐姐的名字叫刘素青,那个青没有三点水的那个青。后来我分析完我自己的名字,我给我姐也分析分析,那个素我俩是一样的,没说的,那我想我姐这个青怎么说,那我就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姐今生一定成佛。我姐这一

刘素云:怎么样才能得到解脱,才能得到自在?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万境归心一真道,如悟一心破尘劳」,上下二句话都没离开这个心,所以今天这堂课中心的就讲这个心,依题解义不难看出,是不是?这个心就是我们这节课讲的重点。关于这个心,咱们先从浅的地方说,这

刘素云:刘素云居士对共产党员的开示

我最后还想说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我在其他任何道场都没有说过。我想说什么呢?就是我们在座的肯定有共产党员。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我可以堂堂正正的,我毫不隐瞒,是这样的。我觉得当你入党那一天,你肯定在党旗下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