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刘先和:生命的规律
2024-12-23 08:56

生命的规律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及现象,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生物或细菌都有其内在规律,生命也如此。 认识一切自然规律,有利于我们顺应其规律创造物质世界,从而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环境。认识生命的规律,有利于我们把握生命的轨迹,创造生命,从而成为生命的真正主人,具有生命的主动力。

本文就立足于佛学对于生命的理义,就如何认识生命的规律谈点认知,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此的思考,以提高生命的质量,改造生命,改造生活。

生命的规律是什么呢?佛学告诉我们,一切生命均是由业力而形成,有什么样的业力就有什么样的生命,因为一切生命的现象不过是业力的显现。因此,生命的规律实质上就是业力的规律。这也可以说是佛学对于生命最为基本的观点。

那么什么是业力呢?佛学认为业力是业所形成的一种力量,而业则是生命体的身、口、意所为,也即是我们常说的生命体的一切行为和思想所致。业依其性质划分为善业、恶业、 无记业(非善非恶)。一切导致苦恼与束缚的业称之为恶业,这是由贪、嗔、痴所致;一切导致幸福与解脱的业称之为善业,是由无贪、无嗔、无痴所致;一切没有意识和思想行为导致的业称之为无记业。需要强调地是,佛学中所说的善与恶和我们世间所认定的善与恶 有很大的一致性,但也不能完全划一等同,因为世间所认定的善与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是一个带有浓郁主观性的概念,而佛学中所说的善与恶,用我们世间语言来说,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正是因为佛学的创立者释迦牟尼揭示了生命由业形成的这个奥秘,从而告知了人们生命运作的规律,那就是佛学所说的因果律。因果律不仅是生命运作的规律,也是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运作的规律。

佛学所讲的因果律是什么呢?简而言之那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道理我们很容易理解,因为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到什么样的成果。然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要复杂得多,而且有不少人认为,现实生活中好像并未完全体现这一规律,因此有些人便不相信这一规律。认为这不过是社会的一种教育方法而已。甚至有人还发问: “ 为什么善一定是有善报不会有恶报呢?而为什么恶一定是会有恶报不会有善报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规律吗?这有根据吗?可靠吗? ” 不少人这么一认真琢磨,深究下去,还真有许多地方弄不明白,说不清楚,真不知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还是一种教育方法?

为什么佛学会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作为是生命的规律,并将它视为一种因果律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业的构成来作分析。凡有点佛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生命的本体自性是清净的,故而释迦牟尼在悟道时就感言: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只因为被种种妄念所遮盖,才迷失了智慧的光明。因为众生有妄见,故而生命的本体受污染,又因妄见的积集而有分别心,有分别就会生贪、嗔、痴,受物欲所牵。佛学将人的分别心分为内分和外分。什么是内分呢?内分是内部分别心,是分内的事,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分泌,是因情感所致,这是无始以来因爱欲熏染发生的妄情。比如人因恨就容易产生眼泪,因男女情爱就容易产生爱水,因想吃就生出口水,如此等等。尽管情有不同,但都会因情而产生一些湿润的东西,凡是湿润的东西便不能上升,只会往下坠。因而内分所形成的业多是往下坠的业。而外分就不一样,什么是外分呢?外分就是分外之事,即是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影响的作用,是追求一切外物和外务所致,因外物而产生想念。比如严于戒律的人就有一股正气,崇尚一种向上信仰的人,就有一种向往之气,喜爱清净无为的人就有一种安然之气,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就对自身看得轻,就容易胸怀宽敞,而一旦帮助了别人就会有一种轻快安宁之气,一心求善知识的人,就会怀有一种轻安崇敬之气,这些想念尽管有所不同,但气是向上长升的,故而这些想念所产生的业自然也是向上升的。这就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生命造什么性质的业就会受什么性质的果,这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运转的法则,任何力量也不可改变。佛学中所说的轮回,就是依这种业的性质的比例而决定生命的去向。佛学中不是有六道轮回的说法嘛,即依上升的业多,还是下坠的业多,决定生命轮回的去向。升去人道之上自然是个好去处,降往人道之下,自然是个不好去处。业的运转就是这种规律,用我们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业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到命终时,业的性质决定下期生命的去向,这是主观意志也无法左右的。如此来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业的运转规律所决定的,而不是人们自己能选择的。这就是业的规律,也即是生命的规律。

生命的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命的一切由自己作主,因为业由自己造,果就由自己受,这是真实不虚的。至于有的人说现实生活中,好像并没有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是因为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好比看一部数十集的电视剧,若是我们只从某一集去审视一个人物,就很难判断其是如何之人,也无法确定发生什么事和不会发生什么事。仅从世间的某一个断面来论证某一种理义,这是不公正的,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有不少人因不了解佛学,常爱将佛学视为迷信。从佛学对生命规律的原理来看,这也是站不住脚的。佛学从不认为在生命之外,还有一个主宰之物在主宰着生命,这个观点佛在多部佛经中曾作过论述。比如,佛在《楞伽经》中就说到: “ 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 此经还说: “ 一切法,离所作因缘不生。无作者故。一切法不生。 ” 据《楞严经》记载,当阿难就外道说有一个大梵天为万有的主宰,或者说有一个真我遍满一切处时而问佛,佛答:“ 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 ” 这就很明显地告诉我们:世界上并没有一个万物之主在主宰着人的命运,也没有一个真我的存在而左右着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

(文)刘先和

End

生命的品格

一个人能否远离损友、交到益友,关键在于自己。倘若别人指出你的过失,你非但不生气,还愿意认真改正,就能交到益友。反之,假如你冥顽不灵、顽固不化,不肯虚心接受,甚至还暴跳如雷,益友就会慢慢疏远你,终有一天

生命的缘起

佛教徒不仅把生死轮回看成是一种理论,而且视其为可以被证明的真实。虽然无上佛果可以在今生即可获证,轮回仍是构成佛教的中心主题。在此轮回学说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菩萨思想,以及有关自由获证无上圆满佛果的理论。

生命操之在我,心境决定处境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当我们今天去着这个水大性相,向外攀缘,缺乏回光返照的圆顿止观的时候,那我们就会认为说是因缘而生,是自然而有。其实这都是一种向外攀缘的分

生命的重建

◎ 路易斯海人们常常讲以下的两句话,你不妨想想,哪一句话是你自己也常说的?这两句话是:所有人都对我别有用心,不怀好意。所有人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别轻视这两个不同句子的力量,它们往往会创造出截然不同的经

生命的奥妙

◎ 耀 泽 佛经曾记载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旅行的人,出外旅行,途中错过了旅店,忽见一土地庙,就想在此暂住一宿。此旅行人住在土地庙里,睡的很不安稳,因为半夜来了一个小鬼,扛了一具尸体进来,这个人心想:糟

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不要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与其在你不喜欢或不喜欢你的人那里苦苦挣扎,不如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大团圆的开始;是把一个最悲的悲剧变为一个最殊胜的喜剧。无量色树愿,欲见诸佛净国庄严都在宝树中看见,犹如明镜睹其面相。在极乐世界想看释迦摩尼佛的世界

生命是一件艺术品

◎ 一 行在南加州一次静修结束后,一位艺术家这样问我:为了在我的艺术作品中更好地表现一朵花,我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欣赏它?我告诉他:如果你用那种方式观察一朵花,你将无法与之同在,无法真正感受它。放下你所

生命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脆弱

死亡随时都会出现,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死亡不会马上降临到我们头上,因为人的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了。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描述死亡无常时说:呼出一口气,能有机会再吸气是很难得的事;吸入一口气,能有机会呼出去

“最初的目标”,生命存在的意义和根据

明伟法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公案:讲某日寺庙要扩建殿堂,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别的地方。方丈命他的两个弟子去做这件事,办好后回来复命。两人来到树前开始挖土移树,但刚挖了几下,一位小和尚就对另一位说

顺境、逆境,都是生命中的礼物

明海法师生命中总有顺境和逆境,顺境是福报,那逆境是什么?逆境就是创造新的福报之前,你必须面对的功课,完成功课,顺境会跟着来。所以我们要看到功课,当功课出现的时候,有的人会害怕,但此时,也正是你在开创新

生命的意义

◎ 林清玄坐计程车,司机正好是我的读者。在疾驶的车上,他问我:林先生,请问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第一位问我关于生命意义的计程车司机,一时之间使我怔住了。我的脑海浮现出我读中学时,学校大礼堂门口的对

关于生命的实质

要突破生命的轮回圈,我们先要了解生命的实质,掌握了生命的实质,我们才能把握好这一期的生命。在这一期的生命里勤修苦行,断掉促成轮回的生命圈,才能真正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体。那么生命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命

生命因厚重而美丽

人的生命是短暂易逝的,又是极其短促的。无论你是家财万贯,还是权势显赫,都无法改变生命的旅程。可能有人会想着把生命的长度拉长,但任谁也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任何人也不能推迟死亡的时刻。所以,人们不能拉长生命

珍惜生命中每一场约会

星云大师现代生活忙碌紧凑,和朋友约会、和事业相关的人商谈,约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见面,都会发生不守时的情况。有时一等再等,对方仍然没来;有时相约同乘一班车,同搭一班飞机,对方也没有赶到。奇怪的是,迟到

生命的成长靠逆境磨炼

生命的成长靠逆境磨炼◎ 佛 光 吾人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炼;当逆境来的时候,正是我们愈挫愈勇的时刻。植物的生机,是靠着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搏斗,透过超越风霜雨雪的侵袭,植物才能成长。虫鱼鸟雀,

花的生命

花 的 生 命◎ 林清玄在一次演讲之后,一个听众问我:林先生在演讲里一直叫我们爱护生命,可是演讲台上摆满了鲜花,难道花不是生命吗?为什么我们爱护动物的生命,不能爱一朵花的生命呢?确实,花也是一种生命,

开悟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

净慧长老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后,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烦恼解决不了问题,欢喜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去面对、去处理。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幸福呢

生命中的三尊化佛六尊菩萨

生命中的三尊化佛六尊菩萨常福法师阿弥陀佛今现在就在我的生命中安排了三尊化佛,六尊菩萨,率领无量清净大海众菩萨一路时刻无微不至的善护念我,帮助我,加持我,指导我,一直到我究竟圆满成佛。第一尊就是父母佛,

宇宙和生命从哪里来

◎圣 严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佛教相信:构成宇宙的元素其自性是空的,构成生命的元素其自性也是空的,唯有空性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所谓

禅与我们的生命

禅 与 我 们 的 生 命◎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

生命可贵,作业必慎

人类对一切事物尽管好恶不同,但对生命总是最爱好的。生命虽然有生灭的,但却有三世相续性:向前看,它承受着无限复杂的业因影响;往后看,它开展出无限复杂的果报事实;从现在看,它正从无限复杂的意志中创造一切。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

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为凡夫有妄想,诸位!妄想就是量,为什么叫无量无边呢?因为佛没有妄想,佛没有妄想,就无量无边,用哲学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放下有量,你才能拥有无量,从另

修行:就是建构和谐的生命能量场

整个生命的过程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生命中能量的得与失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

顺应天道规律

◎ 地 藏人本来没有大病,有病,缘起都是家庭不和睦,没有处理好祖先、家庭的关系而导致的。一个人只要没有证得圣果,就会被世间的规律所转。所以,古人讲的,你要修行,就要天人合一,就要顺应天道的运行规律。比

三宝是生命的归宿

济群法师皈依,是我们人生的重大事情。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们之所以流转生死,我们之所以沉沦,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生命的方向,我们找不到解脱痛苦和解脱轮回的究竟的方法。我们看不到生命的方向,一直在

生命无常,珍惜当下

如觉法师世间生命皆难以避免会遭受生、老、病、死等无常之苦,一旦遇到有些人便会非常痛苦,抑郁烦恼,甚至想舍命赴死,倍增苦痛。究其原因,则皆因不识生命无常苦空之理,所以遇到家人生病或其它意外事件时,就会陷

生命的安顿与归宿

◎ 弘 恩有人问:生死是人生的大事,人生皆有死,不知佛法对生死、对生命最终的归宿有什么看法?这的确是学佛的关键问题,此处正好可以说禅。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于拘尸那罗双树之间取于涅槃。禅宗六祖惠

关爱每一个生命

◎ 沈海然 众生平等,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用心关爱。做到对每一个生命和每一种生灵的关爱和尊重,自然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仰。众生平等,不要将生命分贵贱,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关爱,每一种生灵的生

静养生命是为了更好绽放

静养生命是为了更好绽放◎ 寂 相一个有智慧的人,只要他能坦然地安住当下,就能掌握自己未来的生命导向。很多时候.使人疲惫的,不是因为路途的遥远,也不是因为忙碌而迷茫,是因为心灵的颓废,和对自己丧失了希

一个生命结束,另一个生命开始

--怀念昌臻法师又是几天过去了,我开始想起师父的那番话。于是短讯一条去询问:你说元旦那天我梦里见到的天地纸花是哪位高僧圆寂了?很快,师父回得一条:蜀中净土网站,昌臻法师。百度输入,我见到众多关于昌臻法

佛 法——构建和谐世界的生命向导

佛 法--构建和谐世界的生命向导释国亮众缘聚合,人类面临巨大的变革与挑战。心灵缺乏佛法引导,人们认知混乱,焦虑、迷失、妄执、内而自心,外而世界,失去和谐。家和血缘的执著,积淀了汉文化,面对变革,撼动根

徐文明: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

以生命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徐文明一、生命伦理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众生之福祉、生命之和谐为目标。生态问题的提出,是由于现在生态恶化,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命系统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不正视这一现

解读生命

◎ 妙 皇人生大事,莫如生死。而人生最难解决者,亦莫如生死。几乎任何一位哲学家在面对生死之时,皆曾问过生命从何而来。也许只有解答了生命从何而来,才能继续探索生命向何而去。儒家圣人孔子就曾有过未知生,焉

禅对生命有多重要

禅对生命有多重要◎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

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的,生命趋于圆满而快乐

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的,生命趋于圆满而快乐明海法师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发生,让我们遭受不愉快、不欢喜,甚至痛苦的经验。每当回忆起这些不开心的事,就感慨自己的命不好。经常会羡慕别人,认

楼宇烈: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

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楼宇烈耕云先生所揭示的安祥禅,乃是当今社会环境下顺世适时、契理契机,适应相当部分在家居士根机的禅。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究竟方便,而化导无量众生者一也。唯其法门之施而

生命共同体,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如孝法师从生命的角度来讲,历史与文明,其实是无数先辈生命与境界的传递。小到每个家庭,家人之间也是心灵相连、荣辱与共的关系,再大到全社会甚至扩展至所有的生命形式,我们都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共同依存

生活和生命需要厚道

和谐源于厚道!伤害源于计较!做事做人,于社会于家庭,厚道总能使一切美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感到世态炎凉;经常被人利用又被践踏。易涨易落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因此我们常常容易受伤;这都是缺少厚道的缘

生命的最高境界,就一个字!

生命的最高境界,就一个字:给!高尔基说:如果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美好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有多么愉快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一日禅|对生命中出现的一切心存感激

生命中出现的一切其实都有原因的。开了又败的花,来来往往的人,过期的凤梨罐头。不管他们留下了多久,发生了什么,至少他们和我们有过交集。我们应该心存感激,然后期待下一次到来。

好的生命状态比选择更重要

那天被友人拉进了一个微信群,旁听了一节微课堂。主讲人是一位曾在巴西圣保罗大学留学的女子,尔后归国在一家外企担任高管。她分享了自己是如何申请到留学的全额奖学金,又是如何从零开始学习葡萄牙语,再到受邀登台

陈兵:人心的阴阳及运动规律

人心的阴阳及运动规律文/陈兵从中国传统的阴阳观念,可以把人心看作一个阴阳相激荡的太极图。今发现气功态中大脑左右半球脑电图极像阴阳鱼组成的太极图。佛教密教的有些经典中,也以阴阳解释人心,如宋译《大方广菩

生命真相

  匆匆岁月百来年,  悲欢离合唯心牵。  纵然不是山河主,  亦让子孙笑墓前。  来时红烛伴喜泪,  别时缕烟伴冢眠。  活着永耀一盏灯,  离去无憾乐黄泉。  活着的时候,我们如同盏盏明灯,燃烧着

多维生命学创始人焦为民推荐能量祈祷文一起共修

多维生命学创始人焦为民推荐能量祈祷文一起共修(每天读一遍,连续21天,将获得宇宙无限的正能量):第1天从今天开始的每一天我已经改变成为一个全新的人我充满了灵性和爱我的全身充满了力量和喜悦我更加爱自己和

生命的最高境界。

人生的最高境界忙中不说错话乱局不看错人复杂不走错路自律的最高境界无功不受大禄无助不受大理无能不得大位生活的最高境界常与高人交往闲与雅人相会每与亲人休闲事业的最高境界爱岗尽职无憾养家小康无忧自己开心无悔

蔡志忠:生命的实相在于当下

● 2015年10月,蔡志忠先生与太安精英青年私塾同学,聚于杭州径山寺禅堂交流座谈,本文编辑自当日现场录音。学习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我大概用10分钟讲我这一生。我住在台湾靠海的小村庄,1948年出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