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禅宗创立时,佛祖赐给摩诃迦叶两件宝物,一件是紫金钵盂,另一件就是木棉袈裟,那时候,佛门弟子一般是依靠布施和乞讨为生,经常居无定所,风餐露宿,而佛祖传下的这两件“温饱”器物倒也非常的实用。
公元526年随着菩提达摩在广州登陆,禅宗衣钵到了中土。虽然佛法心地换了水土,但乞食为生、游化为务传统并没有改变,此时的衣钵还相当重要。
禅宗衣钵传至四祖道信时,“寓禅于农,农禅并重”思想的出现,使禅宗定居传法成为可能。
此后佛门寺院开始兴建,佛门弟子开始“作务”,困扰禅宗数百年的“吃饭穿衣”问题得以解决,到六祖惠能时,“衣钵”已无任何实际作用。
如果说因为有了寺庙和作务,“衣钵”无用而不传,未免有些浅薄,限制宗门思想发展和传播,或许才是主要原因。
禅宗本就是 “微妙法门,不立文字”,宣扬四大皆空,万法皆空,却又传下这“衣钵”以定宗旨,岂不自相矛盾?
一个宗派的形成,除了教义之外,还必须有一定规模的门徒。然而“衣钵相传”一次只能传一人,这严重地影响了宗门弟子人数的扩大。
事实也是这样,到六祖惠能时座下弟子众多,其中“嗣法”多达四十三人,开宗立派的都有五人,“衣钵”传给谁都会影响禅宗的发展。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或许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将衣钵于二祖慧可时说:“当我归西两百年以后,衣钵便须止而不传。”
两百年后,禅宗衣钵正好传到了六祖惠能。遵照初祖遗嘱,惠能 “传法不传衣”,禅宗从此扎根中华大地,兴盛不衰。
当然,也有人将衣钵不传归结于防止宗门纷争。
五祖弘忍传衣钵给惠能时就曾说:“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六祖惠能也曾说,法衣在四祖道信手中时被盗三次,在弘忍大师手中时又被盗三次,到了他的手中时前后六次有人来盗,他还多次被追杀。
由此可见,关于“衣钵”的纷争从未中断,而且愈演愈烈。
惠能曾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衣钵”本来无一物,却惹出这些纷争,可见“衣钵”的存在已经成为禅宗弟子“明心见性”的业障,唯有“不传衣钵”,方可消除业障,避免纷争。
End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问:佛教有何原因要分宗派?自古以来有分几宗派?(庄庆贤)答:佛法无量,门类繁多,如天有日月风云,似地有山海草木。人无绝世之资,何能遍学遍通,必不得已,故有择类专一之举,如世学之设专科然,于是而宗派出焉
问:广大之宇宙是何原因造成的?(妙元)李炳南答:来函中言,常与朋友谈佛,每遭不易解李炳南答,故来质问。居士学佛未久,何能先谈此等问题,莫若埋头读书,到时自能明了。就以此问而言,详细则连篇累牍,简要恐不
◎ 郭华悦苦多乐少,本是人生常态。但何以待苦,不尽相同。清代学者屈大均就视苦瓜为果蔬界的君子,理由是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苦瓜是苦的,煮了也是苦的,但同苦瓜一起入锅的食材,不会沾染苦味。这说明什么?自
◎胡传淮雪窦重显虽然声称一切法皆是佛法,解脱之道无所不在,但又认为对于什么是道,如何达到觉悟解脱这类问题是不能借助语言文字正确表述的,表示上堂说法是出于不得已。唐代丛林经常流行的一句禅语是:如何是向上
不管修学哪一个宗派,修学哪一个法门,都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净业三福。从我们净宗来说,老法师为我们提出了五个修学科目,那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是老法师给
◎ 生 西纵然是胸怀宽广之人,如果性情疏懒,那么很多事情也不可能圆满成办,就像海底之石一样无利无害,此也是放逸所生之过失。有些人胸怀宽广、心胸大度,对事情的得失并不斤斤计较。他人骂他几句,或当面指摘其
◎ 元 音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
◎ 禅 心依照《中阿含经》,很久以前有轮王出世,名叫顶生,奉持斋法并修行布施,国中有贫困的人就给他财物,后来经历很长时间,然而国中还是有贫穷的人,又没有给他财物,因穷就偷盗别人的财物,被主人捉拿捆绑,
贫苦及多病的十种原因贫苦的十种原因1、亲自窃盗他人财物。2、教别人偷盗。3、看见别人偷盗,加以称赞。4、看见别人偷盗,心生欢喜。5、侵犯或剥夺圣贤维生的物品。6、减少或撤走父母的维生物品。7、看见别人
大安法师 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活在这个世间上,为什么有的贫穷,有的富贵?社会地位有的高贵,有的低贱?有的坎坷痛苦一生,有的非常安逸快乐一生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
今天的道人不懂道家真正的修命之法,不得不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修行道路。一类人是修炼那些随处可见可学的道术,可这样的道术,却很难修成正果;另一类人的修炼,迷茫于难遇的修真法门。1今天人们知道道门崇尚修命
佛法论梦之起缘,约分为五:一想,二忆,三病,四曾更(经验影像),五行引起(未来事实)。梦之起作用者,乃独头意识,亦称独影意识。相当于心理学上之潜意识。意识具分别明了功能,独头意识乃意识之影子。独于睡眠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您是否发现:刚开始运动时,头几年是少生病了,体质也强壮了。可再往后,即便多锻炼,也没少进医院,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这往往都是重运动轻食疗而导致的。很多中老年人每天花几小时运动,可饮
提起五禽戏,我们的大脑立马会联想起一个人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汉神医华佗(字元化)。华佗长期观察熊、鹿、猿、鸟、虎5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运动休眠的习惯,总结、归纳、演变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仿生术数,在后来的
一般女性40岁以后,皮肤开始变黑,嗓门变粗,腰围增加,肚子凸起。然而,宋美龄60多岁时,仍然身材适中,体重始终保持50公斤左右。她的肌肤依然白净,柔软润泽,青春焕发,光彩照人。80多岁,面容依然姣好,
膝关节是人体下肢支撑身体最重要的关节,太极拳运动虽不是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但由于练习过程中要求身体放松下沉,下肢松胯屈膝,经常有一腿支撑重心,所以对腿部力量的要求很大,膝关节的正确锻炼则更要。 一、
◎陈亦新:您认为事部瑜伽有作用吗?●雪漠:当然有作用。当你还没有真正契入空性时,你必须借事部瑜伽来净障、生起信心、集聚资粮,用宗教仪式净化你的心。这时,世俗中的许多东西还会污染你的心,你就用事部的那种
【经典原文】(佛言):睡眠集会之为事,又懒惰而不精进,忿恚为自之标识,此是败亡者之门。--《经集》【白话解】天神请问:请教为何有人生活中会遭受失败甚至毁灭,请世尊告诉我们,关于他们遭受失败甚至毁灭的原
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佛是全知,但不是万能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究竟解脱,能够离苦得乐。学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读经也不是高深莫测
据说,为了续佛慧命,使法乳长流,摩诃迦叶把正眼法藏和衣钵以单传的方式授予阿难,如此历经二十七代,这衣钵便由般若多罗手里传到了西天二十八祖(亦即东土初祖)菩提达摩手里,上述说法过为玄妙,恐怕真正信服的人
在佛教界向有“继承衣钵”的说法,已经流传为成语。这是怎么回事呢?说到继承衣钵,这就要先说“嗣法”。所谓嗣法,字面意思是继承法度或方法。在佛教界是指弟子对师傅所传之佛法的继承。佛教传至唐朝时期被立为国教
相传在禅宗创立时,佛祖赐给摩诃迦叶两件宝物,一件是紫金钵盂,另一件就是木棉袈裟,那时候,佛门弟子一般是依靠布施和乞讨为生,经常居无定所,风餐露宿,而佛祖传下的这两件“温饱”器物倒也非常的实用。公元52
伽耶舍多之母因梦见拿镜子的天神而怀孕,七天之后生下伽耶舍多。伽耶舍多刚出生时,肌肤细腻光润,有如晶莹琉璃,而且散发阵阵芳香,充盈整个房屋。他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禀赋,思维敏捷,言谈得体,无论什么事都一点
过去,有一位非常虔诚的居士,平时处处行善,走路时连一只蚂蚁也不踩踏。可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突发得了严重的痛风病,难受的要命。她,静心思考,觉得这都是自己未学佛之前罪业太多而至。于是,他以超强的忍耐力默
【释义】衣:袈裟;钵:钵盂,古代和尚用的食器,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例句】《金刚经》:“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很多老和尚告诉你,“你要注意能转身”,禅宗大德过去不是有句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涌入虚空才能证到法身。”听过这个词儿吧?怎么跳进去?这都要有一个传承。我往后用这段时间,一点一点地都给你解开。我用头两
1、“衣钵”是纷争之端,因为传“衣”、传“钵”就会造成门徒弟子之间的纷争;每一个人都自不量力,总觉得自己的修行很高、很好,自己应该要得到“法”、得到“衣钵”。六祖大师想到“衣钵是争端”,因此不传。2、
传法、传衣钵,目的是为了表征真性开发的道是一脉相传的,所以就以传授衣钵为得法的凭证。据说,当年佛陀用一件黄金滚边的袈裟,传给大迦叶尊者。至今虽然是离开佛世两千五百多年了,大迦叶还手捧着这件袈裟,在鸡足
相传禅宗五祖弘忍(602—675),为了传位,有一次偷偷地跑进了慧能和尚春米的碓房,不言不语,以杖击碓三下,便走了。聪明的慧能已经会意,到了夜半三更的时候,独自来到弘忍卧居的内堂。弘忍早已在内堂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