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世界上用的最普遍的名词是朋友,最难得的也是朋友。
朋友分很多种,点头之交、酒肉朋友、刎颈之交、莫逆之交等等,什么样的人值得深交,什么样的朋友只是过客。
三件事看清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
1还钱付账
有人说,钱是感情的照妖镜,是感情的试金石。现在这个社会,谁也离不开钱,谈钱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
在生活中,还钱与付账这两件小事最影响感情,也是最能看清一个人。
还钱的过程暴露一个人的人品。很多人在借钱时还是朋友,到了还钱时感情反而走到了尽头。借钱时说的天花乱坠,到还钱的时候反而成了大爷,不守承诺。
借钱不还的朋友不能交。《论语》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还钱是最基本的诚信,一个人连诚信都做不到,你还能指望他对这份友情忠诚吗?
跟朋友出去吃饭时,总有人一到付账的时候就躲,这样的人也不能深交。
这样的人一般比较自私、自我,他们为占这一点小便宜沾沾自喜,以为别人都是傻子。
其实,这世上谁都不傻。一个把钱看得比感情重的人自然也不配得到真挚的感情。
2遇到困难
朋友不止能同富贵,还要能共患难。一起经历到风雨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平时无事时,有很多人都是你的朋友。这些人中可能有人是为了利益,可能有人只是为了逗乐解闷。这些人满嘴花言巧语,让你以为他们是真正的朋友。
但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你陷入困难之中,他们跑的比谁都快,曾经的承诺都成了空话。你有困难时,这部分人可能作壁上观还可能会落井下石。
《论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受困于陈蔡地区,7天没有吃饭。颜回讨来一些米煮饭,饭快要煮熟时,颜回用手去抓锅中的饭吃,孔子很生气。颜回解释道:我是因为看见有煤灰掉进锅中,所以才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掉。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最难,当你遇到困难时,只会耍嘴皮子的不能交,落井下石的不能交,向你伸出援手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3捧高踩低
很多人交朋友只为利益,朋友长不长久全看他对我有没有用。这种人往往有两副面孔,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谄媚,对不如自己的则一脸鄙夷。
对待不如你的人的态度,通常是一个人真实的人品。
谄上欺下,扒高踩低的人不能交。这种人通常因利而交,利尽则散,当他们从你身上得到利益时,就会把你甩掉,或者当有利益摆在他面前时,他就会因利益诱惑咬你一口。
《论语》中言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便辟、善柔就是谄媚逢迎,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人远比敌人更可怕。注意一个人的言行,远离你身边的两面人。
End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入则孝」这一部分。「入则孝」的总纲可以用《论语》夫子讲的一段话来说明,那就是昨天我们提到的「孟懿子问孝」。后来樊迟又接着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论语》的精华。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此地刚刚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习过一遍,《论语》从二00九年十月开始讲到上一个月,总共头尾讲了十八个月。我们将《论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当中「入则孝」的前八句,属于事亲当中的「居则致其敬」,底下我们来讲「养则致其乐」。这是《弟子规》当中从「冬则温,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讲解「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刚才我们讲到《论语》名题,以及它所依据的原理,是以道为本体。接下来我们讲五重玄义第三个方面,叫做明宗,就是明了学习这部《论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前两集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论语》的概要,今天开始进入我们这一次《论语》研习的主要的部分。我们昨天有谈到,我们这次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讲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再挑几段《论语》来讲,主要还是以《弟子规.入则孝》来做为总纲。我们再看「先进」第十一篇里面第四章,「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给大家汇报了「入则孝」这一部分,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出则弟」。悌道,实际上就是讲恭敬、友爱的心。用恭敬的心对长辈,用友爱的心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在《弟子规》当中第二部分是「出则弟」,我们现在继续来讲。「出则弟」,这个「弟」主要就是讲到的恭敬和友爱,不仅是对兄弟姐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我们刚才一堂课已经讲了「信」,这一部分讲完了。在《弟子规》里面第五个部分讲「泛爱众」,我们就以《弟子规》的七科做为我们这次讲题的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里面「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是属于「信」这一篇里面的。在《论语》当中,「子路篇」里面有这么一章经文,「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今天我们来讲第四个部分「信」。「信」是讲诚实、守信。在《论语.为政篇第二》就有这么一章经文说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他即使是很有成就,也都会自言没有成就,自己确实不行。这种谦德是自性中一种美德,要行仁,这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信」这一部分,做人要诚信。在《弟子规》上又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听到了别人的赞誉,如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上一次我们讲到「泛爱众」。《弟子规》里面有一句经文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是讲自己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我们上一次还是讲到「泛爱众」这一章的《弟子规》,在这章里面有一句经文讲:「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是教诫我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还是结合《弟子规》来讲《论语》。刚才讲到「善相劝,德皆建」,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要补充一下。现在国家都在做公务员的制度,要吸收公务员都要考试,都要有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今天,我们来看《弟子规.亲仁》这一章。「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我们在修学的道路上离不开良师益友,能够亲近仁德之人,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讲到《弟子规.泛爱众》,这里面我们讲到「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在跟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应该将利让与他人,自己宁
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是我们要对待下属、对待幼辈要掌握的原则。「身贵端」就是先要端正自己,不仅是行为、言语,连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讲到「余力学文」,这是《弟子规》最后一部分。这里面不仅教诲我们要力行与学文并重,而且还开示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对我们求学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在《弟子规.亲仁》这一章里面,我们看到有下面这句经文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一个仁者,反而一般的人都很敬畏他,好像他不是那么容易接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今天我们讲到《弟子规》最后一部分「余力学文」。这是《论语》里面所讲到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能够将孝、悌、谨、信、泛爱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刚才就讲到「余力学文」。要力行跟学文并重,光力行而不学文,就「任己见,昧理真」。人能成就圣贤,唯有靠好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篇》有这么一章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这一堂课将是我们最后一讲。我们看到《弟子规》最后一句,也是《弟子规》的总结和劝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讲到我
初学佛的人要了解的三件事◎ 弘 一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朋友是我们选择的亲人。日夜相处,耳濡目染,朋友的模样,就是自己的模样。跟着蜜蜂能找到花蜜,跟着苍蝇只能找到水沟。选择朋友,就是选择自己的命运。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朋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古代学子必读的书目。随着时代发展,中小学的教材中《论语》的比例也不断加大。很多家长可能在想,新时代的我们,为什么还要鼓励青少年读《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世界上用的最普遍的名词是朋友,最难得的也是朋友。朋友分很多种,点头之交、酒肉朋友、刎颈之交、莫逆之交等等,什么样的人值得深交,什么样的朋友只是过客。三件事看
俗话说三十而立,三十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这时候全家人都靠你生活,你也不能再像年轻时肆意妄为。用人生最好的年华去奋斗,方不负此生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生活离不开朋友,人生离不开友情。世界这么大,到处都是人,谁才是你知心的朋友?六十岁以后,有几个这样的朋友相伴,才是真正的福气!年纪大了,这五种朋
谈起《易经》、《道德经》、《论语》这三本书,真可谓天下无人不知。每本书中都凝聚着圣人最为顶级的智慧,也都可以称作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这三部书,也奠定了我们中国人智慧的基础,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奥秘尽在
杨仁山的《论语发隐》陈坚金陵刻经处创办人杨仁山(18371911)是中国近代着名的居士佛学家,有《杨仁山居士遗着》十二卷留世。该遗着为杨仁山的门人欧阳渐整理汇编而成,原由金陵刻经处木刻刊印,今人周继旨
《论语十一篇读》叙佛学有结集,有毗昙,三藏浩汗,循其统绪而可读。孔学无是,既扼秦火,又复年堙,于是老师宿儒,曾不能答具体之求,而世无真孔。世既不得真孔,尊亦何益于尊,谤亦乌乎云谤?苟可取而利用,崇之如
现在想好好说说自己的真实念佛、念观世音的成果,如果有一字虚假,弟子愿堕地狱无有出期。去年(2011年)8月份,当时痛苦欲绝到了极点,两个原因,一是买房买不起,二是工作中总有被人挤掉的风险和极度焦虑。有
人的烦恼,归纳之,不外乎三件事: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与担心老天爷的事。芸芸众生,莫不如是。什么是自己的事?如:上不上班、晚餐要吃什么、结不结婚、要不要帮助别人。这些事,掌控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