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卢志丹:一切皆在定力中成就
2025-02-02 08:45

一切皆在定力中成就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为了考验弟子们,对弟子说:我现在要到天上去说法,你们有缘也跟着来吧!说完,立刻走了。

佛去到天上,以他心通向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天主表示,他要考弟子,请天主配合;天主意会了,立即变成另一尊释迦牟尼佛,和真正的那尊,齐肩并坐。当佛的弟子们做完佛陀交待的事情后,也来到天上,上去一看,全傻了眼,居然有两位世尊并肩而坐,如果对两位都同样顶礼,足见无法确认真假,没有智慧;若是不顶礼,又极为失礼,不知该如何是好。

佛陀的弟子们只好请师兄弟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以天眼来辨认,目犍连尊者连续的看了三次,惭愧地表示,实在看不出来孰真孰假。

大家讨论了半天,仍然想不出对策,幸好这时有人想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因为有事留在地上;目犍连尊者立即以神足通回去找寻舍利弗尊者商量。舍利弗尊者在得知后,不加思索的说:世尊已成佛,他的戒、定、慧是无上的,没有任何菩萨、众生能够超越,三十三天天主虽然地位崇高,但是定力方面一定不如世尊。看见佛弟子们的窘态,他必然会为之动心,心动,眼睛也会跟着动,你回去只看眼睛就能辨真假。

果然,按此法一辨认,弟子们终于认清谁是真正的世尊了。

佛学之三藏十二部经典籍的核心,乃戒、定、慧三学。修行佛法者须依戒资定,依定发慧,依慧断惑,可见,定又为中枢。定学的修持意在培养人之定力,有定力的人,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不被假象所迷惑,不为名利而动心。一切皆在定力中成就,在定力中断习气,在定力中证果。有定力,方可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终有所成。

End

不从小事来学忍辱,没法来成就大事

如瑞法师忍耐是说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说成安忍。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最容易起的就是嗔心,而对治嗔心的方法就是安忍。在众修法当中,持戒的功德虽然大,但如果不忍辱,持戒也持不来,所以持戒也要从

明心见性 成就般若

般若经典,总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佛典中最大的一部典籍,共六百卷之巨。《般若经》的主题乃成就般若,指引众生依般若打破无明、执著、烦恼,从而超越生死,抵达涅槃彼岸。作为般若系典籍,《坛经》重视般若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小故事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只有因果,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成就别人的人,最终将成就自己。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呼救的声音,原来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黄念祖:圆满成就 第九卷

圆满成就 第九卷黄念祖老居士【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本品以前是法藏大士多劫所修的因。从本品起是大士无量胜因所感的圣果。一切誓愿都

刘素云:人要没做好,说修行要成就,全是零

我想说说植众德本,不是亲近诸佛,植众德本吗?这个德本怎么种?这个植就是种植的意思,培养、种植。那个植还是种植,那就是说这个德本你得去种,你得去培养,日积月累。是不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培福德,积福报。

南怀瑾:持诵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念准提咒这些大概法师们都给你们讲过的,我重复一道,提醒你们注意。心里念,不要做形式,不要太管外表了!心不诚恳,外表光好,没有用的。要心里真正诚恳的念,不要求感应,自然有感应!所以准提咒念法告诉你,法本

成就大器要有四个条件

◎ 大 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学业、事业、养儿育女皆能有成。而常言道大器晚成,许多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一棵树也得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方能长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经不起时间的磨炼,经不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预知时至,念佛往生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预知时至,念佛往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佛教界不太出名的韩国老和尚在釜山法雨寺圆寂了。他俗姓黄,法名河潭,19岁在金刚山长安寺出家,一直念南无阿弥陀佛作为自己的修行。他

李炳南:念佛配以‘忏悔回向’法门,则成就易矣!

然佛法无边,各有方便,蕅益祖师予愚人一法曰忏悔回向\。身、口、意所作一切,善则回向西方,恶则当下忏悔,以此忏悔之善亦回向西方。痴者不能分善恶,则一概忏悔、一概回向。肯心如此,则念念在西方,其力甚大。其

超越烦恼 成就智慧

◎ 慧 律推本溯源,业是如何在起心动念间形成呢?其原因之一是无明,众生的六根及意识和五欲、六尘相互染著,便形成无明执著,而受其支配,于是不能自主地随业感受苦报,也不能洞彻诸法实相本体。因此,业是惑的

真修行人、真成就者就在大苦恼中精进解脱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现在仍属恒顺众生的范围,是牺牲自我成就别人。什么叫修行呢?你以为离开父母、家庭,跑到山里去剃了头,说我出了家要成佛,这就是了吗?不是说出

杀生毁戒 不得成就

皈依三宝的众信徒,守菩萨戒和密乘戒者,千万不能杀生,否则失坏一切戒律。佛经云:皈依佛者,真实居士,不依余天;皈依法者,当离害心:皈依僧者,不随外道。《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皈依戒三所断者:皈依佛,不得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不能够丝毫错了因果,否则将来业报现前时,就会障碍你了生死,生死未了就要随业受报,偿还宿债了。所以出家人经常说: 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

出去走才知道有无定力

◎ 一 诚 假设一下,当我们身处深山之中,远离世间的诱惑,这个时候是不是能够做到心如止水呢?或许可以。但是一旦踏入滚滚红尘之中,恐怕就会被花花世界迷了双眼,在名利、物质面前把握不住自己。很多时候,

禅由定力

禅 由 定 力◎ 演 本凡圣之判,如隔云霄,其间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佛法微妙难思,片言只字中,每每暗藏着无价可评之牟尼珠。牟尼珠中,用途最广,而为博地凡夫最需要者,莫若定风珠。博地凡夫,最怕遇到四种境

成就念佛法门的资粮三福业

惟贤法师《无量寿经》讲的三福业是念佛的资粮,就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的助行。阿弥陀佛在往昔因中发四十八愿,修三福业,这三福业与现实是相结合的。念佛人修行,除了念佛以外,还要结合现实、结合社会、结合你的生活

成就平等心

成就平等心梭巴仁波切一旦我们了解,尽力帮助众生是自己的责任,就会升起要证得佛果的动机,以便带领众生脱离痛苦。只有实证大悲心,希望每个人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才能获得这种证悟。这也要靠我们培养纯净的心,希

同心同德成就缔造和平的世界

净慧法师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佛教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事实。佛教的和平、理性与人本(与神本相对)精神,让越来越多的明智人士认识到,佛教就是慈悲、理性、和平的宗教。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在历史上

元音老人:识得真心,不知诀窍,不能成就

我们于悟后做功夫要任其自然,象流水一样,哗、哗、哗地流过去,要不停留、不可住着,不跟境界跑,不随妄念流,把我们的妄想习气损之又损,消除净光,才能成就大道。此为修法之诀窍,是故不识真心,修法无益;识得真

一日禅|一切事业,都需要在缓慢里成就

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为成功付出了相当努力,就可望成功。急于求成的人,自认为可以比别人更快一步,不让自己积淀得更深厚些,成功的分量超过付出的汗水,反而不能长久。成功也从来都没有捷径,如果你认真地努力了,那

【华岩助学】学习成就梦想,爱心点燃希望

2016年12月13日,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工作人员一行来到重庆联合技工学校,为这里的24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现场发放华岩助学金。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在2012年就与重庆联合技工学校达到一对一资

陈兵: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

问: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答:《发菩提心经论》里面讲,有五种观察发起菩提心。但是发起以后是不是非常真实呢?也未必。有一个大乘经里讲,发菩提心有七种,只有前面三种发了以后不退转,后面四

那些打击我们的人 其实是在成就我们

夸奖赞美我们的,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打击我们的人,当他在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的道业,这是逆增上缘。要借此去磨练无我相,要心能转境而不被境所转。此乃西方的资粮,

一日禅: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在狭窄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全的方法。惟

一日禅|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跟任何人之间的连结,在一起,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彼此。这样的亲密关系,才有意义。除了恋人之间,很多稳定的关系都是如此,朋友之间,亲人之间,同事之间最好的关系,不是接受和给予,不是束

净慧长老:想成就大事业 就要牢牢记住这个八个字

一、感恩人生在世,接受了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来自师长、来自父母的种种恩惠,如果我们把生命存在的各种关系都排除掉,我们的个体生命在哪里呢?我们的个体生命能否存在呢?可以说,离开种种因缘条件,我们个体的生

道医学堂丨 道家养生的成就

一、道家养生的三大超越道家养生的成就,突出体现于道家文化对人类三大科学文明的超越,实现了人类文明的三个终极,实现了人类的全面解放。1成丹的过程最好的物质是什么呢?是车吗?是房吗?是高楼大厦吗?这些都是

一日禅:勤奋成就生活之美

我们什么都没看到,就说别人不可能;我们什么都没去尝试,就说这事不可能。其实,我们觉得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别人真的可以做到。对一个根本不敢去做的人来说,一切才是不可能!勤奋,成就生活之美!

静波法师:相信修道会有所成就

《大智度论》里有这样的一个说法:修道的人,就要像男女在约会的时候一样;约会的时候,那个等待的心情,他不来,她在那儿一心一意地想啊、等啊如果我们的修行,能够有这样的一种心态,那成道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我们

为什么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

正法时期,利根者众。持戒即是修福,福似舟,到彼岸后方弃舟而行。持戒即修福。彼时人的杂念少,无明遮蔽亦少,只要守戒修福就可得成就。像法时期,因业力的纠葛,无明深重,而真正之法仪不行。“不可说,一说便是错

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出自哪本经书

比较公认的出处是:【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这是藕益智旭所作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再向上追溯,大概能追溯到隋唐时期道绰禅师的《安乐集》。《安乐集》中提到:【是故《大集月藏經》

成就者们与一髻佛母的那些轶事!

一髻佛母,藏名阿松妈,意即密咒护持母。梵名艾嘎乍纪,汉译独发母或一发母,乃宁玛巴之主要叁不共智慧护法之一,司护持出世间法之一切成就。今天要介绍的是成就者们与一髻佛母的那些轶事!众所周知,法王如意宝晋美

月光菩萨成就一切善法

我们都知道月光菩萨是非常殊胜的,我们平时若是能够认真念诵修行的话肯定是非常好的。而且月光菩萨的功德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平时可以选择供奉月光菩萨,这样我们家人也是可以获得月光菩萨的庇佑的。月光菩萨,也被

胁尊者成就的故事和感悟

在精进方面,胁尊者就是最好的典范。尊者住于母胎60年,生下时已是须发皆白,80岁他舍俗出家,有年轻僧人取笑他:“出家有两种事业,一要修习禅定,二要讽诵经论,但你如此老迈,什么都做不了,这不是到佛门里滥

郭耀华:第七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

第七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这里笔者举三例虹光化身者,当作大圆满法成就者研究,考察修行细节,如何成就。一、虹光化身索南南杰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之书》第十章心要

卢志丹:宁舍身命不破戒

宁舍身命不破戒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敦煌壁画上,描述过这样一个感人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净信于佛、钦敬僧尼的老人,晚年得子。老人寻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行善修身,莫如佛门,于是一心想让儿子皈依

卢志丹:智者似水,因境而变

智者似水,因境而变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在大西北,有一条河流从遥远的雪山上流下来,一路经过很多村庄与森林,最后来到了一片沙漠。当河流要穿越沙漠的时候,它发现许多水渐渐消失在黄沙里。河流试了一次又

卢志丹:佛说:公家财物,不与勿取

佛说:公家财物,不与勿取佛门有一副广为传颂的对联杨岐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这幅对联其实是讲了两个感动人心的故事:上联的杨岐,指北宋杨岐方会禅师,他是袁州宜春人,俗姓冷,20岁时出家。杨岐方会禅师

卢志丹:慈悲喜舍,妙用无穷

慈悲喜舍,妙用无穷节选自 卢志丹居士《结佛缘,好人缘》有一个云游四方的老和尚人,途中,捡到一颗珍奇的宝石,随手扔进他的背包中。一天,老和尚遇到一个又饥又渴的旅行者,便打开背包,把食品分给那个饥饿的旅人

卢志丹:结佛缘就有好人缘

结佛缘就有好人缘《结佛缘,好人缘》序言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这是佛教经典中著名的缘起偈,是释迦牟尼佛教法的基石和总纲,甚至被强调为佛陀的法身。佛陀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缘起的

商那和修尊者主要成就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罗国人也。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多,父林胜,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语商诺迦,此云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圣人降生,则此草生于净洁之地。和修生时,瑞草斯应。

卢志丹:一切皆在定力中成就

一切皆在定力中成就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为了考验弟子们,对弟子说:我现在要到天上去说法,你们有缘也跟着来吧!说完,立刻走了。佛去到天上,以他心通向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天主表示,他要考弟子,请天主配合;天主意会

卢志丹:随他人修善,喜他人得成

隋希和季度大学毕业一起来到广州闯天下。隋希很快做成了一单大生意,升为部门经理;季度业绩很差,还是一个业务员,并在隋希的手下干活。季度心里很不平衡,就去向一位讨教禅师诉说。禅师说:你过三年再看。三年后,